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譚延闿

李靜之

譚延闿,字組庵、祖安,號無畏。湖南茶陵人。生于1880年1月25日(清光緒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其父譚鐘麟曾任陜西巡撫,陜甘、閩浙和兩廣總督等職。譚延闿1892年入府學,1897年為優貢,1902年中舉人,1904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同年回到湖南。當時,清政府正舉辦“新政”,一些較開明的湖南官紳紛紛倡議興辦學堂,譚也積極投入這些活動,廣泛地交結了湖南上層官紳和商界人物,獲得了相當的社會地位。

1906年9月,清政府頒布預備立憲詔書,并從1907年起,在京籌設資政院,在各省省會籌設諮議局,作為立憲的“準備”。這時譚延闿和一些立憲派成員組織“湖南憲政公會”,積極進行立憲活動。1908年12月,湖南巡撫岑春蓂委他為籌辦省諮議局的會辦之一。次年10月,省諮議局正式成立,譚任議長,成了湖南立憲派的首腦人物。

湖南諮議局成立不久,便屢與督撫發生齟齬。1910年4月,譚延闿不滿湖廣總督瑞澂對長沙搶米案的處理,以諮議局議長名義,請旨復查,受到清廷嚴厲申斥。加上諮議局屢受督撫輕侮,他逐漸對清廷產生不滿情緒。

1910年冬天,譚到北京參加全國立憲派聯合舉行的第三次請愿活動,要求1911年召開國會未果,遂與川、鄂等省代表謀劃組織第四次請愿。不料清廷竟將天津請愿代表溫世霖逮捕發戍新疆。其他人見勢不妙,紛紛離京,譚也回到湖南。

1911年5月,清政府成立了以慶親王奕劻為首的“皇族內閣”,立憲派大為失望。恰在這時,各省諮議局聯合會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會議,譚延闿入京參加,并任會議主席。會議決定成立“憲友會”,以尊重君主立憲政體、促成責任內閣為政綱,譚延闿被推定為湖南支部的發起人。他們以諮議局聯合會名義先后兩次上書清廷,指出由近支王公充當內閣總理大臣,不符立憲國例,要求重新組織責任內閣,結果受到清廷嚴詞申斥。諮議局聯合會關于借債、禁煙等問題所上各書,也都未獲結果。這時湖南、四川為反對鐵路國有政策而興起的群眾護路運動已漸開展,全國臨近革命高潮。譚延闿等預感時局將有急劇變化,遂紛紛離開北京,各回本省。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后,湖南革命派在共進會首領焦達峰領導下積極準備起義。譚延闿也順風轉舵附和革命,但卻從立憲派的立場出發,提出所謂“文明革命”的主張,說“文明革命與草竊異,當與巨家世族、軍界官長同心努力而后可”子虛子:《湘事記》軍事篇,北京正蒙印書局1914年版,第7頁。。與此同時,立憲派開始策劃搶奪政權的活動,預定“舉事后大會于諮議局,推譚延闿為都督”子虛子:《湘事記》軍事篇,第9頁。。當新軍發動起義,攻進長沙城時,立憲派就曾擅用“都督譚”名義發布告示。10月22日,長沙起義勝利,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被推舉為正、副都督。立憲派奪取政權的目的未遂,于是便一面造作謠言,對焦達峰、陳作新等進行中傷,挑撥紳商、新軍與都督府的關系;一面借口“提倡民治”,迫使焦、陳同意成立一個“湖南參議院”,推舉譚延闿為院長,議員幾乎全部都是原諮議局議員。參議院成了凌駕都督之上的最高權力機關。接著,他們又借口“軍民分治”,設立軍政、民政兩部,由譚延闿擔任民政部長,總攬一切民政事務。民政部下設六司,其負責人也都由立憲派擔任。這樣,正、副都督便被架空,以譚延闿為首的立憲派事實上控制了湖南政權。

10月26日,同盟會領導人之一譚人鳳來到湖南,他鑒于都督大權旁落,主張取消由立憲派把持的參議院和軍政部,集權力于都督府。立憲派得知這個消息,深夜秘密開會,制定了由新軍第五十標二營管帶梅馨殺害焦、陳的陰謀計劃。30日,焦達峰召集各界代表在諮議局開會,通過了譚人鳳等的建議,譚延闿被迫表示辭去參議院院長等職。第二天立憲派便發動武裝政變,殺害了焦達峰、陳作新二都督。焦、陳犧牲后,諮議局推舉譚延闿繼任都督。緊接著,立憲派又奪取了湖南各級政權,鎮壓了各地人民起義。這樣,譚延闿等立憲派向清廷跪求多年而不可得的政治權力,現在用陰謀和暴力手段從革命者那里奪到自己手中。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譚首先通電表示擁護。7月,袁世凱正式任命譚延闿為湖南都督。

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吸收了大批新舊官僚政客。湖南支部在9月改組成立時,也把譚延闿拉了進來,并且推他當支部長。這時,譚對革命黨人施展了一套逢迎籠絡的慣用手腕。黃興于這一年10月回到長沙,譚組織盛大歡迎,稱頌黃為“開國元勛”,還把小西門改為黃興門,坡子街改為黃興街。但是,他與立憲派仍保持密切關系,在他控制的權力機構中仍然以原來的立憲派為骨干,同時又拉進許多官僚、政客、在野軍官以為己用。他既注意聯絡國民黨,也同袁世凱拉關系,對湖北的黎元洪、廣西的陸榮廷以及其他方面,都極盡拉攏之能事,有“八面玲瓏”之稱。

1913年7月,孫中山發動了討袁的“二次革命”,江西、江蘇、安徽等省紛紛宣告獨立,組織討袁軍。湖南的下層國民黨勢力較強,成立了反袁的“湖南公民聯合會”,要求湖南當局脫離袁世凱宣布獨立,并聲稱,如果譚延闿敢于違背眾意,將給予“相當之對待”。譚延闿面臨著何去何從的抉擇,即派人秘密到武昌對黎元洪表示:“如湘稱獨立,即服毒自盡?!崩柙閯褚浴巴剿罒o益,不如暫為一時權宜之計,陽為附和,徐圖敉平”易國幹等輯:《黎大總統政書》卷二十六,上海晉益書局1916年版,第3頁。。譚按照黎元洪所授機宜,便在7月25日宣布“獨立”。宣布“獨立”前,他故意縱容袁世凱收買的奸徒向瑞琮等放火焚燒了軍裝局所存的軍械子彈,以使革命黨人在獨立后赤手空拳,無所作為;宣布“獨立”后,譚卻按兵不動,不去援助討袁軍。不久,江西、南京方面討袁軍先后失敗,譚延闿便在8月13日通電取消“獨立”,并且殺害了堅決反對取消獨立的革命黨人劉崧衡等。他曾通電說:“湖南宣布獨立,水到渠成,延闿不任其咎;湖南取消獨立,瓜熟蒂落,延闿不居其功?!?img alt="湖南省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第一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43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A8A5/14261503704674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546221-cZcsYZ0SZcGZZDC7ORuTdjY0Iae0YvR1-0-10668108ad724e835c82fd5199a41bfd">

湖南取消“獨立”不久,黎元洪即致電袁世凱為譚延闿開脫說:“湘省雖稱獨立,始終未嘗暴動,今復自行取消,足見譚督暗地維持,始終一致?!?img alt="易國幹等輯:《黎大總統政書》卷二十六,第3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A8A5/14261503704674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546221-cZcsYZ0SZcGZZDC7ORuTdjY0Iae0YvR1-0-10668108ad724e835c82fd5199a41bfd">袁世凱雖表面聲稱“譚延闿素明大義,諒非本心”子虛子:《湘事記》政黨篇,第22頁。,但終視譚為異己。為了平定西南敵對勢力,“武力統一”全國,他必欲將湖南納入其直接控制之下,便在10月任命海軍次長湯薌銘為湖南都督,把譚趕下了臺。此后譚先后寓居青島、上海。

1915年12月,護國戰爭從云南揭幕后,湖南人民掀起了激烈的反袁驅湯斗爭。1916年5月29日,湯薌銘被迫宣布湖南獨立,聲明和袁政府脫離關系。但是由于他罪惡昭著,湖南人民仍堅持驅湯。湯通過其兄湯化龍,請在上海客居的譚延闿出面調停。譚用“湘事還之湘人”的辦法,推薦湘軍舊部國民黨軍人曾繼梧、趙恒惕、陳復初、陳嘉祐四人回到長沙,為湯“贊襄大計”。在此之前,程潛奉孫中山命已由日本東京回到湖南,任護國軍湖南總司令,參加討袁驅湯。7月,程潛率軍大敗湯部于道林,進迫長沙。湯薌銘倉皇逃走。趙恒惕、陳復初等乘機擁譚延闿回湘。當時袁世凱已死,黎元洪繼任總統,實權掌握在國務總理段祺瑞手中。由于湖南軍民及西南軍閥堅決反對北洋軍閥統治湖南,北京政府不得不在8月任命譚延闿為湖南省長兼署督軍。程潛憤而離長沙往上海。

譚延闿二次督湘,并不符合段祺瑞政府要由北洋軍占領湖南以征服西南的意圖。譚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利用黎、段矛盾,另方面又與廣西軍閥陸榮廷訂立湘桂攻守同盟,使段不敢輕易下手。譚更利用湖南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的心理,提倡“湘人治湘”,反對北軍侵入。1917年7月,張勛復辟失敗,黎元洪下臺,直系馮國璋繼任總統,段祺瑞仍以國務總理總攬大權。他依靠日本帝國主義援助,肆意推行以北洋派為中心的武力統一政策,又一次廢棄了《臨時約法》。8月6日,下令改派陸軍部次長傅良佐(湖南人)為湖南督軍,北軍再次入湘。譚延闿鑒于形勢不利,不愿做空頭省長,遂于9月初辭去省長職務,離湘赴滬。行前,他任命一向反對北洋軍閥、同他關系密切的劉建藩署理零陵鎮守使,又調第一師第二旅林修梅部移防衡山,有計劃地在湖南地區安置自己的力量,以做異日回湘的準備。

同年8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與北洋政府對峙。9月18日,劉建藩、林修梅分別在零陵、衡州宣布湖南獨立,打響了武力反段的第一炮。程潛也回到湖南,被推舉為湘軍總司令,湘軍第一師師長趙恒惕任前敵總指揮。傅良佐派兵討伐,湘南戰爭發生。10月初,陸榮廷出兵援湘,組織湘桂聯軍北伐,傅良佐兵敗,棄職逃回北京。聯軍總司令譚浩明兼理湖南軍民兩政。1918年3月,北軍大舉反攻。8月27日,段祺瑞政府任命皖系軍閥張敬堯為湖南督軍。北軍犯湘主力、第三師師長、直系軍閥吳佩孚占領衡陽后,因為沒有得到督軍職務而不愿再戰,按兵不動,湘軍得以退守零陵、郴州。6月,雙方簽訂停戰協定。譚延闿在桂系軍閥的支持下,由上海到零陵重任湖南督軍。他利用直皖矛盾,與桂系軍閥一起商定聯直倒段、聯吳驅張的策略。但是這時,程潛還駐在郴州,不承認譚是督軍。譚又利用桂系軍閥和國民黨的矛盾,伙同吳佩孚、陸榮廷制造了一個誣程潛通敵的事件,逼程離開了湘南。7月,譚由零陵移駐郴州,集湖南督軍、湘軍總司令、湖南省長等職務于一身。趙恒惕任湘軍總指揮。

1919年冬,湖南人民開展了大規模的驅張運動。1920年5月,北洋軍閥直皖兩系醞釀戰爭,吳佩孚從衡陽撤防北歸。按照事先的協議,吳軍一面撤防,湘軍便一面接防。張敬堯于6月11日倉皇逃走,譚延闿隨即順利進入長沙。從此,湖南境內北洋各系軍閥均被趕走,湖南完全落入本省軍閥譚延闿、趙恒惕的統治之下。

以譚延闿為首的湖南軍閥官僚政客,還利用湖南人民深受南北軍閥混戰之害而激起的強烈自治要求,打著“湘事湘人自決”、“還政于民”的幌子,在1920年7月22日向全國發出“養電”,宣布“湖南自治”,主張各省制定省憲,民選省長,采取聯邦制統一全國。接著便開始了官辦的“自治”和“制憲”活動,實際上是為了維持地方軍閥的割據。

驅張以后,湖南軍事實力操縱在湘軍總指揮趙恒惕手里,但程潛在湖南仍擁有相當勢力。1920年11月,由于權力分配的矛盾,發生了平江兵變,這次兵變成為倒譚運動的序幕。譚為謀求與各派妥協,聲言廢除督軍,民選省長,請趙恒惕任湘軍總司令。趙想利用反譚勢力逼譚下臺,堅不就職。11月22日,程派軍官李仲麟等又通電逼譚去職,趙恒惕也不表示挽留,譚延闿只好辭職,于11月27日第三次離湘赴滬。趙恒惕繼任湘軍總司令,不久又任臨時省長。

譚延闿在上海走投無路,通過湘籍國民黨國會議員周震鱗的介紹,于1922年投奔孫中山,重新加入中國國民黨。1923年2月,孫中山重回廣州,譚延闿跟隨前往,先后擔任大元帥大本營內政部長和建設部長,逐步取得了孫中山的信任。這時,他仍不忘伺機奪回湖南地盤。6月,湘西鎮守使蔡巨猷起來反趙恒惕,指責趙“甘心附北,背叛西南”。7月,譚延闿被孫中山任命為湖南省長兼湘軍總司令,組織“北伐討賊湘軍”,入湘討趙,趙亦組織“護憲軍”迎戰。譚趙戰爭爆發。趙得到吳佩孚的支持,擊敗譚軍。恰在這時,陳炯明反攻廣州,孫中山急電譚回師救粵,譚便率領所部湘軍共五個軍于11月底由湖南入粵,譚趙之戰因以結束。

陳炯明部反攻失敗、廣州解圍后,孫中山任譚為湘軍總司令兼大本營秘書長,湘軍遂駐廣東為客軍。譚有了這支一萬多人的隊伍作為資本,更能見重于孫中山。1924年9月,孫中山決定乘江浙戰爭之機派兵入贛北伐。10月,任命譚為建國軍北伐總司令。11月,孫中山北上,又令譚全權辦理所有大本營關于北伐事宜。譚率部進入江西,被方本仁軍戰敗,退駐北江。1925年5、6月間,譚曾參加討伐駐廣州地區的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

從1924年1月國民黨改組后,譚的政治地位逐漸提高。國民黨第一、二、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譚都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譚任國民政府常委兼軍事委員會委員,所部湘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他兼任軍長。1926年3月,汪精衛出國,譚延闿代理國民政府主席。4月,被選為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7月,又代理政治會議主席。1927年3月10日,在武漢召集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上,譚當選為中央常委、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團成員、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團成員、國民政府常委。

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寧漢分裂。譚延闿這時代理武漢國民政府主席。他一面把自己打扮成“左派”、甚至改號為“左庵”,一面偷偷摸摸派人和蔣介石勾結,使寧漢雙方對他競相拉攏。當時,工農運動蓬勃發展,湖南的地主豪紳在農運高潮中受到清算斗爭,許多人跑到武漢譚延闿那里造謠誹謗,攻擊農民運動過火,譚的住家成了地主豪紳謀劃反攻倒算的大本營。譚延闿代表官僚地主豪紳階級,也大肆指責農民運動。

1927年7月,武漢汪精衛集團叛變革命,寧漢開始合流。8月,蔣介石被桂系軍閥排擠,暫時下野。9月,譚作為武漢方面的代表之一,往南京與李宗仁等協商寧漢合作問題。9月15日,寧漢滬三方代表在上海成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作為合作后過渡性的黨的最高執行機關,譚被推為成立大會主席,并被任命為改組后的“國民政府”常委。1928年初,蔣介石重新上臺,自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兼軍事委員會主席,譚延闿一度任“國民政府”主席,甘做蔣的傀儡。同年,蔣介石形式上統一全國,10月,改組國民黨政府,成立五院,蔣自任國民黨政府主席,譚便退居行政院長。在1929年至1930年歷次新軍閥混戰中,蔣率師督戰時,由于譚恭順聽話,便讓他代理“國民政府”主席。譚一生以圓滑著稱,晚期主持政務,繼續施展八面玲瓏的手腕,周旋在國民黨各派系之間,胡漢民比之為“藥中甘草”。

1930年9月22日,譚延闿因腦溢血癥病故于南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新邵县| 宁晋县| 京山县| 双柏县| 明星| 武乡县| 循化| 湘西| 葵青区| 天峻县| 扶绥县| 吉安县| 富锦市| 渭南市| 莱阳市| 龙井市| 河间市| 安陆市| 夏河县| 南京市| 淳化县| 清徐县| 安陆市| 武隆县| 富锦市| 神农架林区| 乐昌市| 承德市| 阳曲县| 溧水县| 白山市| 连江县| 获嘉县| 宁海县| 临沂市| 勐海县| 上栗县| 崇仁县| 镇安县| 石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