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哲學史新編試稿·全二冊(三松堂全集)
- 馮友蘭
- 2169字
- 2021-03-03 17:35:35
第四節 觀點和資料的統一
歷史科學的任務就是要從大量的歷史事實中,說明它們的合乎規律的過程,由此,又一度地證明規律的真實性。對于這個規律的認識,就是歷史學家的觀點的一部分。對于歷史事實的認識有賴于資料。歷史科學必需有正確的觀點,又必需有充分的資料;這就是觀點和資料的統一。我們可以借用康德的兩句話,就歷史科學說,沒有資料的觀點是空的;沒有觀點的資料是盲目的。
其實,沒有沒有觀點的資料。資料和觀點本來就是統一的。在階級社會中,任何階級的人,都不能不帶有他的階級的烙印。這個烙印在他的言論和行動中,都不可避免地表現出來。在階級社會中,任何歷史資料都是某一階級的人的產物,也必然帶有他的階級的烙印,任何歷史家都是為一定的階級服務。他所寫的歷史,都是從他的階級觀點處理資料,利用資料發揮他自己的階級觀點,為他自己的階級服務。在他的歷史著作中,資料和觀點本來是融合在一起的。
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鑒》,用“臣光曰”特別表示他的地主階級觀點。但是他的觀點并不是專在“臣光曰”下面表示出來。在全部《資治通鑒》里,大部分的字句以至于字里行間,有形地和無形地,都在表示他的觀點。朱熹還嫌這樣不夠,把《資治通鑒》改編為《通鑒綱目》,用所謂“春秋筆法”更突出地表現地主階級的觀點。
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家在表面上反對這種辦法。他們提出一些歷史學的方法論,認為歷史學的任務是客觀地敘述實際歷史過程,不要任何評論。照他們說,評論不可避免地包含有偏見。有些資產階級歷史學家認為歷史學的任務就是羅列資料。他們認為資料是沒有觀點的。
他們的這種歷史學方法正是暴露了他們的資產階級觀點。他們所謂客觀其實就是資產階級客觀主義。他們說資料沒有觀點,其實就是利用了資料中的觀點,以發揮他自己的資產階級觀點。
中國封建社會中的歷史學理論家也強調觀點和資料的統一。唐朝的劉知幾認為一個好的歷史學家必須有史才、史識和史學。后來清朝的章學誠發揮了劉知幾的主張。他說:“史所貴者義也,而所具者事也,所憑者文也。孟子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義則夫子自謂竊取之矣。非識無以斷其義,非才無以善其文,非學無以練其事。”(《文史通義》卷三,內篇三,《史德》)章學誠又認為于史才、史學、史識三者之外,還要加上史德。他說:“能具史識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謂著書者之心術也。”(同上)
所謂史才,就是歷史學家在文學方面的修養和才能。中國歷史學的傳統,認為歷史學家必須有很高的文學上的修養和才能,然后才能把事情道理說得清楚。但是歷史學家的敘事的文章,又應該不同于文學家的文學作品。劉知幾說:“夫史之敘事也,當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史通·鑒識》)“夫記事之體,欲簡而且詳,疏而不漏。”(同上,《書事》)劉知幾所謂史識,就是從封建統治階級的觀點對于歷史上的事情作分析判斷的能力。所謂史學,就是要掌握充分的大量的史料。章學誠所謂史德,就是封建歷史學家對于統治階級的忠實品質。
史才、史識、史學、史德,也是工人階級對于它的歷史學家的要求。它要求他能夠寫出來明白曉暢的文章;敘事說理,扼要而不失于簡略,詳細而不失于煩瑣。至于史識,更是重要。我們現在所要求的史識,就是能夠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個馬克思主義的武器;對于歷史上的事情,能夠作出深刻的分析和正確的判斷,能夠看出歷史發展的真正的關鍵和規律。我們現在所要求的史德,是歷史學家對于工人階級的忠實品質。至于史學,也是掌握豐富的史料。這些要求,總起來說,就是觀點和資料的統一。
工人階級的歷史學的黨性和科學性是統一的,也只有工人階級的歷史學才可以達到這個標準。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中,人剝削人;被剝削的階級對剝削階級的反抗和斗爭,是過去社會中的基本歷史事實。一切其他的歷史事實都是從這基本上發生出來的。剝削階級的歷史學企圖掩蓋這個事實,不敢揭露其真相。因此對一切歷史事實,都在一定程度上作了歪曲。他們的歷史學的黨性決定他們的歷史學的非科學性。工人階級的利益和全體人類中絕大多數的利益是一致的。它的歷史學越能揭露歷史事實的真相,就越能有利于它的事業。因此,工人階級的歷史學的黨性決定它的歷史學的科學性。
我們所知道的歷史真正面目是以充分的史料為根據。在建筑工程方面,任何大的建筑,都必須把它的基礎建立在原始的巖石上。在歷史科學方面,原始的巖石就是原始的史料。歷史學中的論斷,都必須以原始史料為根據。
只有根據充分的史料,才可以認識歷史的發展的曲折復雜的過程。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和原則,永遠是我們的方法和指南,但不是一個預先提出來的結論,只等待我們用歷史的事實加以說明,也不是一個預先布置好了的一個框子,只等待我們把歷史的事實填放進去。它一方面是資料的統帥,一方面又有待于資料把它形成。上邊提到恩格斯所說的馬克思《資本論》的方法也說明這一點。馬克思不是預先把否定之否定的規律作為一個框子,而是從研究歷史事實發展的過程中,在說明了各種經濟現象以后,否定之否定的規律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這就更可以說明這個規律的普遍性。
毛主席經常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歷史科學的調查研究工作,就是搜集資料、掌握資料和分析資料。當然,搜集和分析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之下進行。歷史科學一開始就是觀點和資料的統一,到末了還是觀點和資料的統一。這是歷史學的自始至終一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