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華潤公司董事長 宋林

1938年,一間小小的貿易商號在香港悄然成立。商號取名聯和行,老板叫楊廉安。就是這家當初毫不起眼、籍籍無聞的小商號,在以后七十一年的發展過程中,卻顯示出她的巨大能量。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她總能緊貼時代脈搏,抓住機遇,不斷發展。七十一年過去,它沒有走向衰落,而是通過自我調整和轉型,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一家蜚聲海內外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

華潤的成立,是中共早期領導人精心布局的結果。發展初期,得到了周恩來、朱德、陳云、任弼時、楊尚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今日的輝煌,離不開上級機關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良好營商環境,離不開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離不開華潤廣大客戶和消費者的充分信任,離不開為華潤開疆拓土、辛勤耕耘的前輩們所灑下的辛勤汗水,離不開廣大經理人和全體員工的拼搏進取、無私奉獻。

為此,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將多年史料搜集和研究的成果——《紅色華潤》一書奉獻給廣大讀者,以答謝為華潤的發展做出過貢獻的人們。本書忠實地記錄了從聯和行的設立到1983年華潤公司改制為集團公司為止這四十五年的歷史。通過此書,人們可以了解到,這家公司是如何承擔起黨和國家賦予的政治、軍事、統戰、外交、外貿等一系列重要使命的;在國家重大經濟決策中,是如何擔當重要角色的;在穩定香港民生、繁榮內地市場、為國創匯、拓展海外市場過程中,是如何發揮重要作用的。書中許多史料,均是首次公開披露,對開展黨的地下工作斗爭史、建政前黨的財經史、香港與內地經貿關系史、國有企業發展史的研究,將起到不可或缺的參考作用。

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此書選擇這一時機出版,更具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這是華潤人向國慶六十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通過出版此書,緬懷先烈和前輩,鞭策和激勵自己。通過出版這本書,使華潤的光榮傳統代代相傳、發揚光大。通過出版這本書,感謝方方面面對華潤的關愛、支持和貢獻。

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前,成立過許多公司。這些隱蔽戰線上的重要機構,迄今碩果僅存的,只有華潤一家。2009年春節期間,我在陪同前中共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同志視察華潤在海南石梅灣新開業的艾美酒店時,他說了一番發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話。他指出,華潤是由我黨創辦的一家紅色企業,從成立之初到現在,為黨的事業、新中國的建設和改革開放做出了重要貢獻。這充分說明,華潤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革命戰爭時期,華潤以貿易為掩護,為黨的軍事、統戰、經貿工作,開展了大量工作。那時期華潤的工作,與黨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和中共高層人物的活動密切相關,成為黨的隱蔽戰線斗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聯和行的成立,是陳云同志一手策劃的。抗日戰爭時期,聯和行作為八路軍駐港辦事處領導下的一個秘密機構,與廖承志、潘漢年領導的八路軍香港辦事處、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聯手在香港和海外開展了大規模的抗日募捐活動。這些捐助由聯和行統一保管,經秘密通道輾轉運抵武漢、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再分批轉運到抗日根據地,為前線浴血奮戰的八路軍、新四軍,輸送了大批西藥、通訊器材和運輸車輛。

抗戰勝利后,受周恩來同志的指示,聯和行進行了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被賦予更為重要的使命。

1948年9月至1949年春,按照黨中央的指示,華潤分批將350多位著名民主人士和700多位文化名人和愛國華僑安全運抵解放區,他們隨后進入北平,參加首屆新中國政協會議。沒有他們,就無法召開新政協,沒有新政協,就無法制定出具有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就無法據此產生首屆中央人民政府。華潤在新中國的成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47年起,陳云和李富春主持東北解放區的財經工作,他們委托華潤進口物資。在這個過程中,華潤開始接觸海外市場,在西方主要國家逐步建立起人脈深厚的貿易網絡,成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開展對資貿易的重要渠道。

遼沈戰役結束后,東北局實行了統購統銷政策,收購的糧食、大豆、中藥、豬鬃、人參、煤炭等大批物資通過華潤控制的貨輪運抵香港,轉銷海外。換取的外匯則用于購買西藥、紙張、電訊器材、布匹、輪胎等軍用物資,支援解放戰爭。從三大戰役、渡江作戰直至解放廣州、海南,解放軍打到哪里,華潤采購的物資就運送到哪里。如果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百萬支前民工用小車推出來的,那么小車里裝的許多軍需物資則是華潤提供的。華潤的貨輪將這些貨物運抵大連、天津、青島,再裝上小車,由百萬支前民工運到前線。華潤還為被解放的城市運去大批的糧食、棉花、煤炭、機器、印鈔紙、新聞紙,有效地恢復了生產、平抑了物價。

1949年,華潤根據黨的指示,派人打入國民黨在港機構,成功組織了招商局和兩航起義(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使招商局13艘貨輪、兩家航空公司數十架飛機,順利回到了新中國的懷抱。

抗美援朝時期,反封鎖、反禁運、反凍結成為華潤的中心工作。華潤通過開展搶救與防范行動、司法途徑解凍資金和物資、建立秘密貿易渠道等方式,為內地采購大量軍用物資和戰略物資,提供了現匯資金。

1949年3月,周恩來、任弼時指示將我黨領導下的廣大華行與華潤公司合并,大批干部返回內地參加解放城市的經濟管理工作。1950年夏、1952年秋,中央對黨在香港的所有貿易機構進行了歸并,由華潤統一領導,由此奠定起華潤在中國各外貿公司在港獨家總代理的地位。這一地位的獲取,是黨對華潤在革命斗爭中出色表現高度肯定的結果,是對華潤組織能力充分信任的體現。

1952年以前,華潤歸屬楊尚昆同志領導的中共中央辦公廳管理,是黨企。1952年,中共中央決定將所有黨企移交國家,同年10月,華潤歸屬中央貿易部管理,成為國企。經資產評估,中央貿易部向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支付了收購華潤公司的資金。依靠二根金條起家,歷經戰爭洗禮,到此時此刻,華潤不僅生存下來,而且成為一家擁有2000萬美元資產的、在新中國外貿行業中發揮著領軍作用的重要企業。

新中國建設時期,華潤為確保香港市場穩定供應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本地進行了大量的投資,遍及眾多領域,促進了香港經濟發展,吸納了大量就業。

在華潤的倡議下,“三趟快車”成功開行,解決了內地鮮活冷凍產品對港長期穩定供應的問題。華潤將國產石油引入香港市場,解決了油荒。華潤為香港運去了國產大米,平抑了一度暴漲的米價。華潤在香港進行了大量的投資,項目涉及加油站、油庫、貨倉、碼頭、貨輪、油輪、車隊、鐵路專線、超市、百貨商場、寫字樓、展覽館,并參股隧道、公路、移動通訊、銀行等項目,投資半導體、皮草、制衣等多個工業項目,利用香港經濟起飛期,積蓄了實力,獲得了發展。

作為內地在海外最大的現匯來源窗口,華潤為擴大國內出口不遺余力。華潤的進出口貿易額從1950年的5000萬美元,增至1986年頂峰期的35.6億美元,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中一度占30%的份額。50年代,華潤利用其灰色公司的身份,積極組織海外物資進口,推銷國貨,宣傳我國對外貿易政策,有效地建立起西方商界與新中國的業務往來渠道。60年代,華潤利用廣泛的海外貿易網絡,為國家及時采購到大批糧食,緩解了經濟困難時期各大中城市的糧荒。70年代,華潤以貿易促外交,成功推動了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與我國正式建交。華潤還是新中國遠洋運輸力量的締造者和孵化者,1971年先后將自屬的半球、半島和南洋三支船隊、50艘船舶移交交通部,由其劃撥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使該公司借此實現了飛躍式發展。

華潤是新中國對外貿易規則的創始者。華潤總代理地位的形成,起源于東北解放區與華潤之間的貿易模式。這種“由當地統購統銷、集中采購,貨源交由華潤獨家銷售,換取外匯采購物資再返銷內地”的模式,解放后被推廣到全國,成為內地與香港貿易往來中的重要形式。1957年華潤為內地成功地引進了“通過展覽會的形式,聚集交易雙方,集中展示商品,看樣成交”的交易方式,這就是迄今經久不衰的“廣交會”模式。從那時起,廣交會成為一年兩度的中外貿易界的盛會。

改革開放時期,華潤充分利用香港優勢,積極吸納資金、技術、人才,引入先進管理經驗,促進中外經貿合作,擴大出口創匯,在促進自身業務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帶動了香港的繁榮穩定,促進了國家經濟建設,很好地發揮了中資窗口企業的作用。

華潤是“三來一補”的創始者。1978年,華潤總結70年代中期以來在珠三角地區開展“三來一補”的經驗,上報中央,促成國家有關部門形成了重要政策,推廣至全國,惠及香港商界,開啟了香港制造業向內地轉移的先河。

華潤還是率先響應國家走出去、開展國際大循環政策的積極實踐者。80年代中期開始,華潤陸續在海外設立了7家地區性公司,遍布美洲、歐洲、中東、澳洲、非洲、日本、東南亞和俄羅斯各地,從事進出口、資源開采、電子制造、地產發展等業務。

80年代末期開始,華潤抓住機遇,以外資身份投資了內地的紡織、服裝、制鋼、啤酒、壓縮機、水泥、食品、電器、酒店、寫字樓等一大批項目,并參股移動通訊、能源開發、金融保險等業務,在推動內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了華潤業務由貿易向實業的轉型。

90年代起,內地進入市場經濟發展時期。這期間,國企經歷了最深刻的變革,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如火如荼,內地與香港經濟快速融合。大趨勢下,華潤審時度勢,果斷告別傳統貿易業務,邁向實業;堅決放棄依靠行政保護維持業務壟斷的運營模式,邁向市場。如今,華潤已是一家業務完全處于市場化競爭領域中,與其他經濟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特大型企業集團。經過市場的洗禮,華潤煥發出新的活力,找到了新的價值,這就是通過自身實踐,為國有企業在新時期如何有質量地發展壯大,探索出一條新路。

為實現這一目標,華潤率先垂范,努力實踐,開創新河。

華潤是最早一批在香港開展企業上市的企業。1992年,華潤注資上市公司永達利,更名為“華潤創業”,成為華潤系第一家上市企業。以此為起點,陸續組織多間公司在港成功上市。目前,華潤近90%的資產已由在港的5家上市公司所控制。通過上市,為國內企業探索出一條利用國際資本籌集發展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增強企業實力的路徑;通過上市,為國有企業摸索出一條按照資本市場的嚴格市場監督機制實現市場化運作的改革之路。

華潤是最早進行業務轉型、而且是轉型最徹底的外貿公司。1998年起,華潤用3年時間將香港、海外的進出口業務全線結束,對各類貿易公司進行了合并、重組,保留下來的優質項目向上游的生產和下游的消費終端發展,并從業務和組織架構、人才結構、管理模式等方面迅速轉向多元化控股企業的運營模式。這一舉措,使華潤在眾多國有外貿企業艱難求存之際,異軍突起。2008年,華潤實現營業額1450億港元,全部由實業化業務所貢獻。華潤對國有外貿企業如何通過轉型,獲得重生、發展和壯大,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華潤是最早在內地開展產業并購、行業整合的企業。到1998年,華潤在內地的投資由參股、新建,轉向并購、整合。率先開展并購的是超市、啤酒、紡織等領域。2000年起,華潤圍繞超市、啤酒、紡織、電力、微電子、水泥、燃氣、化工、醫藥、純凈水等領域,組織了一系列的并購重組,由此擴大了今日華潤的產業基礎。這一舉措,被當時業界稱為“紅籌摩根”、“資本大鱷”,紛紛仿效,推動了國內產業集中度的提高,促進了行業發展水平的進步。

并購重組中,華潤以其雄厚的資金、先進的管理模式、市場化的經營機制、優秀的企業文化,使眾多國有企業迅速擺脫經營困境,發展壯大。這方面,我們在收購中國華晶,重組三九、華源集團,整合山東省紡織企業和眾多的啤酒廠中,有著許多成功的案例。華潤為拯救老國企所做出的貢獻,在國資委和地方省市政府中贏得了好評,獲得了信賴,融洽了關系,形成了良性循環。

華潤是中央企業中較早制訂發展戰略并付諸有效實施的企業。早在2001年,華潤即著手制訂“再造一個華潤”的發展戰略,提出了“面向內地,集團多元化、利潤中心專業化”的發展方向,通過清晰主業,加強戰略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市場化運營機制,加快核心管理體系建設,提升組織能力,重塑華潤文化等舉措,迅速提高了華潤的資產素質和盈利能力,一批產業迅速崛起,成為行業領導者,集團整體規模實力迅速壯大。2005年,華潤各項業績指標翻番,“再造一個華潤”的發展戰略目標提前實現。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提出了“再造一個新華潤”的戰略目標,到2009年,各項業績指標有望再翻一番。當年,華潤從黨產轉為國產時,總資產只有2000萬美元;而到2009年底,則有望突破510億美元。

華潤還是一家探索市場化經營機制比較超前,不斷推動管理創新的國有企業。

華潤順應內地和香港經濟相互融合的趨勢,充分利用長期根植于香港,熟悉海外新業態、管理技術的優勢,將其引入內地,推動國內產業升級,促進自身變革,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例如,2005年華潤將香港太古商業廣場業態引入內地,成功發展起萬象城都市商業綜合體模式,領引了商業地產新潮流。類似的還有Ole高端超市、萬家生活便利店、雪花啤酒、怡寶水、Esprit服裝、Galaday皮具、五豐食品、華潤堂健康護理專門店等一大批深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業態和產品。

優化資源配置,使華潤的啤酒、超市、電力、地產、燃氣等業務迅速成為行業領先者。戰略導向下的業務重組,使華潤置地建立起“商業地產+住宅開發+增值服務”的差異化競爭模式,使華潤水泥建立起產業鏈垂直一體化經營的發展模式,有力推動了這些企業高質量的快速成長。

華潤還開發出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工具,推動了管理創新。這些以6S管理體系為核心,包括了戰略五要素分析、商業計劃書、中長期戰略評價和激勵體系、客戶滿意度調查和客戶管理體系、資金集中管理體系、領導力發展模型和測評體系、行動學習等多個方面。

隨著華潤產業升級,越來越多的香港資深律師、會計師、測量師、分析員等高級專業人才加入華潤,優化了華潤的人才隊伍,增強了華潤在香港中產階層中的影響,擴大了愛國愛港力量。

華潤的實踐,引起內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為眾多企業所借鑒。華潤為多元化控股企業如何有效運營和管理,探索出一條新路。

華潤,中華大地,雨露滋潤。幾代人的拼搏,七十一年的艱辛,如今的華潤已從當初的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猶如華潤的標識琥珀色那樣,成熟、厚重和平實。

“誠信、團隊、務實、積極、專業、創新”的企業精神,是華潤的生命之本、動力之源。堅持“集團多元化、利潤中心專業化”的發展方向,選擇正確的行業發展戰略,致力于企業長期價值的建立,構建適應多元化企業特點的管理模式,使華潤煥發出勃勃生機。

我們堅信國企能搞好,將“通過堅定不移的改革與發展,把華潤建設成為在主營行業有競爭力和領導地位的優秀國有控股企業,并實現股東價值和員工價值最大化”作為自己的莊嚴使命。這之中,體現著華潤人的堅定信念,揭示著實現使命的必由之路,表達了我們為國企改革發展勇于探索的強烈愿望,勾畫了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的美好藍圖。

華潤的業務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秉持“一切以人為本、人口驅動增長、尊重人文精神、改善人們生活”的經營理念,致力于做好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項業務,實現“與您攜手,共創美好生活”的愿景。

華潤以“誠實守信、業績導向、客戶至上、感恩回報”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以此規范自己的行為,指導業務實踐,踐行社會責任。

我們努力塑造“簡單、坦誠、陽光”的組織氛圍,認為企業內部員工之間要坦誠相對,相互欣賞和激勵,由此形成心情舒暢、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工作氛圍。

華潤與香港同進步,與內地共發展。我們從老一輩手中接過接力棒,深感肩負的使命之重。在未來的發展中,華潤人將不辜負前輩們的期望,穩健經營,務實進取,以更優異的業績,回報股東,服務社會,回饋大眾。

2009年9月16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光市| 巩留县| 吐鲁番市| 上高县| 茶陵县| 翁源县| 新邵县| 吴江市| 连城县| 扶沟县| 永定县| 昌图县| 闽侯县| 宜春市| 上杭县| 陵水| 澄江县| 潢川县| 鄂尔多斯市| 淮安市| 宽城| 屯门区| 通河县| 沙雅县| 蒲城县| 绵竹市| 绥中县| 开阳县| 张家口市| 南华县| 夏津县| 股票| 江孜县| 武平县| 贵溪市| 许昌县| 韩城市| 襄樊市| 华宁县| 曲松县| 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