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華潤
-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紅色華潤》編委會
- 522字
- 2020-12-04 18:14:33
第一階段——戰爭年代的華潤

1938年,華潤公司的前身“聯和行”在香港誕生,1948年改名為華潤。
從1938年到1953年,在15年的時間里,我國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聯和行(華潤公司)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用貿易支援前線,沖破敵人的重重封鎖,完成了中央賦予的各項使命。
經濟工作包括:
抗日戰爭時期,在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中募捐,支援八路軍、新四軍。
解放戰爭時期,開展進出口貿易,支援前線,支前的腳步從東北一直延續到華北、華東、華南(包括海南)、西藏。華潤的船隊成為我黨領導的一支重要的海上運輸力量。
抗美援朝時期,沖封鎖、反禁運,為志愿軍采購藥品,為新中國采購急需的工業原材料等生產資料和藥品。那時,華潤船隊已經穿越了東半球。
這期間,華潤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批懂經濟的干部。
這一時期統戰工作的特點:
團結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這是貫穿始終的工作;香港淪陷后,在民主黨派和文化名人三次大流動過程中,華潤都承擔了保護、護送、安置的任務;后來,又把統戰工作擴展到國民黨領導的的企業中(如招商局、民航)。
這一時期的主要負責人:
創始人:楊琳,1938—1949任總經理;1949—1952任董事長。
董事長:錢之光,1948—1949在任,回北京后仍兼任華潤“港管委”委員,至1952年。
第二任總經理:李應吉,1949—1952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