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的當下精神
- 牟鐘鑒
- 859字
- 2020-12-11 19:25:26
仁恕通和剛毅之道: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
中華文明核心價值只有在跨文化研究中才能準確把握。近代以前中國處于封閉狀態,不易認清自身文明價值,“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落后貧困,被動挨打,中華文明也成為負資產,中國人文化自卑;西方先進,其文化處強勢地位,文化比較的結果,“全盤西化論”在中國取得優勢。“打倒孔家店”、“漢字拉丁化”是最典型的口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和平崛起,吸取“文革”教訓,文化自信增強,國學復興,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存延續的血脈和紐帶,要加以傳承發展,為民族復興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精神支撐。中國正在積極參與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中國人對西方和對自身的了解,達到了新的高度,這樣客觀上有了中西文化比較以對等的方式進行的條件。
在世界文化多元中,中華與西方(歐美)文化是最有對應性與互補性的兩種文化。但長期以來,中西之間文化溝通的橋梁是傾斜的,西學過來的多,中學過去的少,而且彼此都有許多誤讀。但已有一些西方有識之士,如湯因比、費正清、李約瑟、李瑞智等能以包容謙和心態認識中華文化的價值,很多漢學家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美籍華裔學者杜維明、熊玠、成中英等長期致力于會通中西文化,使中國智慧走向世界。安樂哲教授為首的夏威夷學派又做出了新的特殊貢獻。安教授把跨文化研究提升到比較哲學的高度,有闊大的宏觀視野和系統思維的剖析,能夠跳出歐洲中心論的局限,深層把握中華文化的思想精髓,清醒認識中西兩種文化結構性的不同特點和各自的優缺點,并找到孔子儒學與杜威實驗主義易于對話的橋梁,又在中西之間孜孜不倦地頻繁地作講學、訪問、研討,用實際行動大力推動中西文明交流與互鑒,做出重要貢獻,在中國、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我受安教授比較哲學的啟示,又讀了陳來教授的《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一書,很認同他所說的中華文明的價值偏好是“責任先于自由,義務先于權利,社群高于個人,和諧高于沖突”,我自己也從哲學的視野對中西文化主要特征進行了比較,形成一些看法,提出來就教于學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