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浙之濱: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紀念文集
-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 1621字
- 2021-01-08 15:12:43
二 《天問》結構與錯簡的再認識
通過上文對《天問》昆侖神話的釋讀,我們對《天問》一詩的結構亦可得到更進一步的認識。
林庚先生認爲:“《天問》的一百八十八句中明顯地是分爲兩大段落。自‘遂古之初誰傳道之’至‘羿焉彃日烏焉解羽’這五十六句是問天地的,也就是問有關大自然形成的傳説;‘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至‘何誡上自予忠名彌彰’這一百三十二句是問人事的,也就是問有關人間盛衰興亡的歷史傳説。這兩大段落的基本輪廓是分明的;先問天地的開闢,次問人事的興亡,乃是完全合乎自然順序的?!薄皢柼斓氐奈迨洹菑奶祗w到洪水、到大地、到大地上的異聞傳説,還能有比這個更足以説明它是具有層次性的嗎?”
林庚先生的看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通過筆者的釋讀,關於“大地上的異聞傳説”這一部分,則可以更加明確爲是大地之上昆侖山的異聞傳説。根據這種認識,《天問》的第一部分可劃分爲:
“曰遂古之初”至“何本何化”,問及宇宙;
“圜則九重”至“十二焉分”,問及天宇;
“日月安屬”至“曜靈安藏”,問及日月星辰。
以上二十二句問天。
“不任汩鴻”至“夫何三年不施”,問及鯀治洪水;
“伯禹愎鯀”至“禹何所成”,問及禹治洪水;
“康回馮怒”至“其衍幾何”,問及治水完成後大地的面貌。
以上十八句問地。
“昆侖縣圃”至“烏焉解羽”,問及昆侖山。
以上十六句問大地之上昆侖山的異聞傳説。
《天問》一詩的第一部分,問天、問地、問昆侖,可謂結構整飭,極有條理。從“烏焉解羽”之下爲《天問》的第二部分,問的是社會歷史及其相關傳説。詩人以朝代爲序,分別問及夏商周三代的興起和滅亡,及春秋諸侯爭霸之事,最後在對秦、楚歷史的發問中結束全詩,雖有錯簡,但結構完整,同樣體現了詩人嚴密的構思[14]。
綜上所述,還原《天問》中的昆侖神話,對解決《天問》的結構劃分和錯簡問題,進一步推動關於《天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短靻枴芬辉姷脑簿烤谷绾?,《天問》是錯簡嚴重,還是偶有錯簡但大體不錯,還是一個需要我們繼續研究的問題。
(原載《西南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2年第2期)
作者簡介:周晶晶,浙江大學出版社編輯
通訊地址:浙江大學西溪校區浙江大學出版社 郵編:310028
[1]此句下原有“焉有虯龍,負熊以遊”兩句,此即錯簡,當置於“鯀何所營?禹何所成”之前。參見《林庚楚辭研究兩種》,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91頁。
[2]原作“一曰閶闔風”,參見何寧《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1998年,第318—321頁。
[3]參見姜亮夫《古史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79—80頁。
[4]參見《楚辭集校集釋》(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86—1088頁。
[5]參見《楚辭集校集釋》(上),第1087頁。
[6]參見傅錫壬《山川寂寞衣冠淚——屈原的悲歌世界》,時報出版公司,1987年,第277頁。
[7]參見葉舒憲《英雄與太陽》,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47—150頁。
[8]參見葉舒憲《英雄與太陽》,第142頁。
[9]參見張元勛《九歌十辨》,中華書局,2006年,第101—102頁。
[10]《淮南子·本經》曰:“堯乃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海內西經》曰:“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袁珂注曰:“窫窳之名,古書無定。《文選·吳都賦》劉逵注引作猰貐,張協《七命》李善注引作猰,《爾雅·釋獸》作
貐,《淮南子·本經篇》作猰貐,其實一也?!币娫妗渡胶=浶W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85頁。
[11]袁珂《山海經校注》,第299頁。
[12]袁珂、周明《中國神話資料萃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年,第208—209頁。
[13]羿因射日得罪天帝,被貶爲凡人,袁珂先生亦有論述:“天帝爲什麼不喜歡羿呢?我們推想起來,這和羿射太陽的事必定是有關的。天帝的十個太陽兒子,一下子就給羿射死了九個……也許正因爲他射太陽的過失,天帝革除了他的神籍。”袁珂先生認爲這即是《天問》“何獻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的原因,此觀點與本文不同。見《中國古代神話》,華夏出版社,2006年,第221—222頁。
[14]這部分內容在流傳過程中有錯簡,參見林庚《天問論箋》,載于《林庚楚辭研究兩種》,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