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陽明居黔思想及活動研究(陽明學研究叢書)
- 趙平略
- 1260字
- 2020-03-13 15:05:41
人人自有定盤針(自序)
大約是在1997年,王曉昕院長在陜西學習,以《王文成公全書》為對校本,對《陽明先生集要三編》(黔南重刊本)作了校勘。2004年,曉昕院長將此校勘本交給我,囑我標點。這一工作有過幾次反復,開始是將全書錄入,然后標點,這一工作完成后,曉昕院長就請朋友聯系了一個出版社。但幾乎是在同時,我亦聯系了中華書局,中華書局有意出版此書。考慮到是古籍,我們就選擇了中華書局。中華書局認為黔南重刊本畢竟有地域的限制,不如用原本,于是,就找了《四部叢刊》本作底本,而將黔南重刊本與《王文成公全書》作為對校本,這是一次反復。中華書局要出繁體字,于是,我又將簡體本轉換為繁體本,雖然是電腦完成的轉換,但因為轉換過程中常常出錯,又對了幾遍,這是第二次反復。電子文檔交給中華書局后,中華書局提出要在復印的本子上直接點校。我就將校勘文字單獨打出來,一頁頁地貼在對應的頁面上,這算是又一次的反復。再經過幾次校對,《陽明先生集要》算是完成了。三次反復,雖然很辛苦,但中華書局精益求精的態度讓我很受教育。而且,就是在這一次次反復中,我將《陽明先生集要》讀了幾十遍,因這一機緣,我得以特別熟悉陽明先生的作品。此后,我與陽明先生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學校成立了王陽明研究所,我被派到研究所工作,認識陽明先生,就成了我的工作。
我一直覺得,走近陽明先生,是我人生中最幸運的一件事情。一次,一位朋友談到做人的問題,感慨做人之不易。確實,我們生活中要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要充當不同的角色,要不斷進行角色轉換。這中間,確實要特別細致,特別認真。但即使特別細致,特別認真,仍然會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仍然會有某一個角色做得不到位,某一個轉換不及時。因而,讓人不滿意,也讓自己不滿意。但是,如果我們只是用良知去對待自己充當的每一個角色,用良知應對每一次角色的轉換,而不去考慮每一次應對的得失,我們就會減少很多困惑,減少很多苦惱。雖然,用良知應對每一個角色及每一次角色轉換,我們仍然要細致,要認真,甚至是更細致,更認真。但不再會有患得患失的憂慮,不再會有寵辱皆驚的淺薄,不再會有出手與不出手的糾結。“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還是王陽明說得好,我們之所以成天充滿憂慮,遇事不知所措,說到底還是致良知的心不夠真切。“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只要把握自己的良知,把握好良知這根定盤針,我們就會多一份勇敢,多一份擔當,多一份坦然,多一份輕松。做人難,做人也易。
談到王陽明龍場悟道,談的大多有兩點:一是王陽明的龍場生活是如何艱苦,二是龍場悟道對貴州文化的影響。這兩點固然沒錯,但我認為,王陽明龍場生活固然有著太多的艱苦,但也有很多快樂。二是龍場悟道固然影響了貴州文化,但王陽明之所以悟道,卻也少不了貴州文化的影響。我覺得,研究王陽明的龍場生活,研究王陽明在貴州的活動,研究龍場悟道的意義,應該是王陽明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于是,就有了《王陽明居黔思想與活動研究》這本小書。由于水平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還望得到方家的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