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出 傳歌(癸未二月)

(小旦靚妝扮鴇妓李貞麗上[1]

【秋夜月】[2]深畫眉,不把紅樓閉。長板橋頭垂楊細[3],絲絲牽惹游人騎。將箏弦緊系,把笙囊巧制。

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妾身姓李,表字貞麗,煙花妙部,風月名班[4];生長舊院之中[5],迎送長橋之上,鉛華未謝[6],豐韻猶存。養(yǎng)成一個假女[7],溫柔纖小,才陪玳瑁之筵[8],宛轉(zhuǎn)嬌羞,未入芙蓉之帳[9]。這里有位罷職縣令,叫做楊龍友[10],乃鳳陽督撫馬士英的妹夫,原做光祿阮大鋮的盟弟[11],常到院中夸獎我兒,要替他招客梳櫳[12]。今日春光明媚,敢待好來也[13]。(叫介)丫環(huán),卷簾掃地,伺候客來。(內(nèi)應(yīng)介)曉得!(末扮楊文驄上)三山景色供圖畫,六代風流入品題。下官楊文驄,表字龍友,乙榜縣令[14],罷職閑居。這秦淮名妓李貞麗,是俺舊好,趁此春光,訪他閑話。來此已是,不免竟入。(入介)貞娘那里?(見介)好呀!你看梅錢已落,柳線才黃,軟軟濃濃,一院春色,叫俺如何消遣也。(小旦)正是。請到小樓焚香煮茗、賞鑒詩篇罷。(末)極妙了。(登樓介)簾紋籠架鳥,花影護盆魚。(看介)這是令嬡妝樓,他往那里去了?(小旦)曉妝未竟,尚在臥房。(末)請他出來。(小旦喚介)孩兒出來,楊老爺在此。(末看四壁上詩篇介)都是些名公題贈,卻也難得。(背手吟哦介。旦艷妝上[15]

【前腔】香夢回,才褪紅鴛被。重點檀唇胭脂膩[16],匆匆挽個拋家髻[17]。這春愁怎替,那新詞且記。

(見介)老爺萬福!(末)幾日不見,益發(fā)標致了。這些詩篇贊的不差。(又看,驚介)呀呀!張?zhí)烊纭⑾囊椭龠@班大名公[18],都有題贈,下官也少不的和韻一首。(小旦送筆硯介。末把筆久吟介)做他不過,索性藏拙,聊寫墨蘭數(shù)筆,點綴素壁罷。(小旦)更妙。(末看壁介)這是藍田叔畫的拳石[19]。呀!就寫蘭于石旁,借他的襯貼也好。(畫介)

【梧桐樹】綾紋素壁輝,寫出騷人致[20]。嫩葉香苞,雨困煙痕醉。一拳宣石墨花碎,幾點蒼苔亂染砌。(遠看介)也還將就得去。怎比元人瀟灑墨蘭意[21],名姬恰好湘蘭佩。

注釋:

[1]小旦:明清傳奇腳色術(shù)語,主要扮演次要女性人物。靚妝:打扮艷麗。鴇妓:也稱鴇母,開設(shè)妓院的女人。李貞麗:字淡如,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義母,有豪俠氣,與復社公子多有來往,尤與陳貞慧交善。劇中替李香君代嫁田仰。

[2]【秋夜月】:暖紅室本眉批曰:“何等旖旎。”

[3]長板橋:又稱長橋,金陵四十景之一,坐落在夫子廟東側(cè)石壩街一帶。橋西是藝妓集中之舊院所在地,歌樓舞榭,人流如織。晚清以后,逐漸冷清了。

[4]“煙花妙部”二句:煙花,原指春天美麗的景色。風月,原指清風明月。后代指妓女、娼婦。妙部,原指以樂舞、戲曲為業(yè)的藝人。名班,原指有名的戲班,此處隱含魁首、翹楚之義。此兩句為李貞麗自述家門。

[5]舊院:明朝時妓院的代稱,也稱“曲中”。余懷《板橋雜記》:“舊院,人稱‘曲中’,前門對武定橋,后門在鈔庫街,妓家鱗次,比屋而居。”

[6]鉛華未謝:指美貌猶存。鉛華,原指古代婦女使用的化妝品,因化妝粉里添加了鉛,起到增白效用。后借指女性的青春、美貌。

[7]假女:謂養(yǎng)女、義女,指李香君。

[8]才陪玳瑁(dài mào)之筵:謂李香君陪客飲宴。玳瑁之筵,指佳肴美味的華貴筵席。玳瑁,似龜,其甲殼可作裝飾品,也可入藥。筵,原指坐具,由竹篾、蒲葦?shù)炔牧暇幊傻淖蠓褐阁巯?/p>

[9]未入芙蓉之帳:謂李香君尚未接客。芙蓉之帳,原指臥室里用芙蓉花染就的絲織品制成的帳子,典出白居易《長恨歌》:“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10]楊龍友:名文驄,貴陽(今屬貴州)人,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舉人,后與馬士英妹成婚,是復社早期社員。南明弘光時,曾任常、鎮(zhèn)二府巡撫。隆武時,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于浙江衢州抗清,兵敗被殺。

[11]原做光祿阮大鋮的盟弟:暖紅室本眉批曰:“二奸名姓,先從鴇妓口中道出,絕妙筆法。”

[12]梳櫳:原謂女性梳理發(fā)髻,后指妓女第一次接客。

[13]敢待:謂就要、即將。

[14]乙榜:科舉考試用語。明清時期,考中舉人稱乙榜,考中進士為甲榜。

[15]旦:明清傳奇腳色術(shù)語,扮演主要女性人物。

[16]檀唇:也稱檀口,古代貴族婦女、歌姬流行用檀色點唇。

[17]拋家髻:古代婦女發(fā)髻式樣,將頭發(fā)在頭頂梳成錐髻,兩鬢抱面。

[18]張?zhí)烊纭⑾囊椭伲簭堜撸痔烊纾珎}(今屬江蘇)人,文學家,著有《七錄齋集》。夏允彝,字彝仲,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兩位皆為明末復社領(lǐng)袖。

[19]藍田叔:藍瑛,字田叔,號蝶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善畫山水,法自宋元,為浙派山水畫之代表人物。暖紅室本眉批曰:“藍田叔是棲霞鄉(xiāng)導,故先及之。”

[20]“綾紋素壁輝”二句:謂綾紋般質(zhì)感的白壁,因為楊文驄畫的墨蘭,煥發(fā)出別樣光彩,摹畫出詩人風致。騷人,指詩人。

[21]怎比元人瀟灑墨蘭意:暖紅室本眉批曰:“本地風光,妙絕千古。”ft


(小旦)真真名筆,替俺妝樓生色多矣!(末)見笑。(向旦介)請教尊號,就此落款。(旦)年幼無號。(小旦)就求老爺賞他二字罷。(末思介)《左傳》云:“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就叫他香君如何[22]?(小旦)甚妙!香君過來謝了。(旦拜介)多謝老爺。(末笑介)連樓名都有了。(落款介)崇禎癸未仲春,偶寫墨蘭于媚香樓,博香君一笑。貴筑楊文驄[23]。(小旦)寫畫俱佳,可稱雙絕。多謝了!(俱坐介。末)我看香君國色第一,只不知技藝若何?(小旦)一向嬌養(yǎng)慣了,不曾學習。前日才請一位清客,傳他詞曲。(末)是那個?(小旦)就叫甚么蘇昆生。(末)蘇昆生,本姓周,是河南人,寄居無錫。一向相熟的,果然是個名手。(問介)傳的那套詞曲?(小旦)就是《玉茗堂四夢》[24]。(末)學會多少了?(小旦)才將《牡丹亭》學了半本。(喚介)孩兒,楊老爺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溫習。待你師父對過,好上新腔。(旦皺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學歌怎的?(小旦)好傻話,我們門戶人家[25],舞袖歌裙,吃飯莊屯[26]。你不肯學歌,閑著做甚?(旦看曲本介)

【前腔】(小旦)生來粉黛圍,跳入鶯花隊[27],一串歌喉,是俺金錢地。莫將紅豆輕拋棄,學就曉風殘月墜[28]。緩拍紅牙[29],奪了宜春翠,門前系住王孫轡。

(凈扁巾、褶子[30],扮蘇昆生上)閑來翠館調(diào)鸚鵡[31],懶去朱門看牡丹。在下固始蘇昆生是也,自出阮衙,便投妓院,做這美人的教習,不強似做那義子的幫閑么?(竟入見介)楊老爺在此,久違了。(末)昆老恭喜,收了一個絕代的門生。(小旦)蘇師父來了,孩兒見禮。(旦拜介。凈)免勞罷。(問介)昨日學的曲子,可曾記熟了?(旦)記熟了。(凈)趁著楊老爺在坐,隨我對來,好求指示。(末)正要領(lǐng)教。(凈、旦對坐唱介)

【皂羅袍】[32]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凈)錯了錯了,“美”字一板,“奈”字一板,不可連下去。另來,另來!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凈)又不是了,“絲”字是務(wù)頭[33],要在嗓子內(nèi)唱。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得韶光賤。

(凈)妙,妙!是的狠了,往下來。

【好姐姐】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外煙絲醉軟。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得先?(凈)這句略生些,再來一遍。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得先?閑凝盼,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聲溜的圓。

(凈)好,好!又完一折了。(末對小旦介)可喜令嬡聰明的緊,不愁又是一個名妓哩。(向凈介)昨日會著侯司徒的公子侯朝宗,客囊頗富,又有才名,正在這里物色名姝。昆老知道么?(凈)他是敝鄉(xiāng)世家,果然大才。(末)這段姻緣,不可錯過的。

【瑣窗寒】破瓜碧玉佳期[34],唱嬌歌,細馬騎。纏頭擲錦[35],攜手傾杯;催妝艷句,迎婚油壁[36]。配他公子千金體,年年不放阮郎歸[37],買宅桃葉春水[38]

(小旦)這樣公子肯來梳櫳,好的緊了。只求楊老爺極力幫襯,成此好事。(末)自然在心的。

【尾聲】(小旦)掌中女好珠難比,學得新鶯恰恰啼,春鎖重門人未知。

如此春光,不可虛度,我們樓下小酌罷。(末)有趣。(同行介)

(末)蘇小簾前花滿畦[39]
(小旦)鶯酣燕懶隔春堤。
(旦)紅綃裹下櫻桃顆[40]
(凈)好待潘車過巷西[41]

注釋:

[22]香君:即李香君,上元(今江蘇南京)人,秦淮名妓,嬌小玲瓏,膚如凝脂,面若桃花,聰慧敏俊,嬌媚可憐,人稱“香扇墜”。余懷曾贈詩與香君:“生小傾城是李香,懷中婀娜袖中藏。何緣十二巫峰女,夢里偏來見楚王?”魏子一書詩于粉壁,楊文驄畫崇蘭、詭石于左偏,時人稱為“三絕”。李香君所住的媚香樓因此盛名于秦淮曲中。暖紅室本眉批曰:“取《左傳》為香君注腳,一部奇文,有本有源。”

[23]貴筑:即貴陽。

[24]《玉茗堂四夢》:明末劇作家湯顯祖創(chuàng)作的四種傳奇作品:《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因四劇均寫到夢,故稱“四夢”。玉茗堂,為湯顯祖的書齋名。因湯顯祖為臨川(今屬江西)人,《玉茗堂四夢》也稱《臨川四夢》。

[25]門戶人家:謂妓院。

[26]吃飯莊屯:謂營生之所,引申為營生之資本。

[27]“生來粉黛圍”二句:粉黛圍、鶯花隊,謂妓院。鶯花,對妓女的稱呼。

[28]學就曉風殘月墜:謂學唱歌舞表演。曉風殘月,典出柳永《雨霖鈴》詞,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之句。

[29]紅牙:奏樂的拍板,用檀木制成,色紅,故曰。

[30]扁巾:原作“扇巾”,據(jù)暖紅室本改。褶(xí)子:原作“裙子”,據(jù)暖紅室本改。戲衣的一種,在劇中主要由普通人物穿著,即斜領(lǐng)長衫,分男、女兩類。

[31]翠館:指妓院。

[32]【皂羅袍】:該曲辭與之后的【好姐姐】曲,同為湯顯祖《牡丹亭·驚夢》曲文,是女主角杜麗娘游玩后花園時所唱。此二曲表現(xiàn)了李香君隨蘇昆生學唱昆曲的情景。暖紅室本眉批曰:“教歌一事,便用三樣變法,此與五段鼓詞天然對待。”

[33]務(wù)頭:戲曲理論術(shù)語,指曲中要點處,需要演唱者充分發(fā)揮,俗稱“做腔”處。

[34]破瓜碧玉:指青春少女。破瓜,指十六歲的少女,“瓜”字拆開,是兩個“八”字,故二八為十六。碧玉,人名。據(jù)《樂府詩集》引《樂苑》載,南朝宋汝南王寵愛小妾碧玉,作《碧玉歌》三首歌之,其一曰:“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

[35]纏頭擲錦:謂古時藝人歌舞結(jié)束后收到的財物。纏頭,原指藝人將錦帛纏在頭上作裝飾,客人常以錦帛為禮物贈與藝人。后引申為贈送藝人財物的通稱。擲錦,謂贈與錦帛。

[36]油壁:“油壁車”的省稱。車身用油彩裝飾,多為婦女乘坐。

[37]阮郎:指阮肇。相傳東漢時,剡縣人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巧遇仙女,相與結(jié)婚,流連半年。后回鄉(xiāng)發(fā)現(xiàn),子孫已歷數(shù)代。后引申為情郎。

[38]桃葉春水:指桃葉渡,在秦淮河與青溪合流處。桃葉,人名,晉代王獻之愛妾,相傳曾于此渡河,故稱。暖紅室本眉批曰:“結(jié)句絕唱。”

[39]蘇小:指蘇小小,南齊時錢塘歌妓,歷代文人騷客為之作詩吟誦而出名。此處隱喻李香君。

[40]顆:原作“夥”,據(jù)清康熙刊本改。

[41]好待潘車過巷西:謂等待侯方域的到來。潘車,指潘岳乘坐的車子。相傳潘岳貌美,乘輿上街,引得婦女們擲果、圍觀。ft

點評:

本出出評:“傳奇第二折,謂之正旦家門,正旦,李香君也,楊龍友、李貞麗是香君陪賓,蘇昆生是香君業(yè)師,故先令出場,前折柳說賈鳧西鼓詞,奇文也;此折蘇教湯若士南曲,妙文也。皆文章對待法。”“曲白溫柔艷冶,設(shè)色點染,恰與香君相稱。”

《傳歌》依舊是“生旦家門”的套數(shù),將視野從侯方域身上移到了李香君身上,從李香君角度介紹了楊文驄、李貞麗、蘇昆生。雖說仍為引出人物、鋪敘情節(jié)的陳規(guī),但該出力圖有所變化,與前一出侯方域直接出場不同的是,李香君是經(jīng)由楊文驄、李貞麗二人的出場鋪墊后,才輾轉(zhuǎn)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出場方式的不同,可以產(chǎn)生舞臺節(jié)奏的不同,避免觀眾的倦怠。

與《聽稗》出關(guān)心家國的人物相對應(yīng),《傳歌》出所引出的人物,則是“不知亡國恨”的妓館中人,比之于復社文人的無奈,他們是真正的麻木不仁。但是在這麻木之下,卻又是各不相同的心態(tài)。在李香君,其年尚幼,對于家國大義并不全然了解;在李貞麗,她一心只在生意經(jīng)營上,根本不聞國事;而在楊文驄,他游走于阮、馬和復社文人間,不談國事是因為其八面玲瓏的性格;而在蘇昆生,他憤于阮大鋮認賊作父、毅然出走,視妓館為避世之地,與李香君、李貞麗、楊文驄又有所不同。同為麻木、各自有不同心態(tài)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與《聽稗》出復社文人和柳敬亭之間雖然身份不同、卻有相同志趣的人物形象設(shè)立,可以說是互相補足的。

從矛盾沖突而言,這兩出戲的側(cè)重也互為補充。《聽稗》出的側(cè)重點是眾人對于國愁家患的擔憂,在于“興亡之感”;而《傳歌》出的側(cè)重點是諸人對于情緣的牽架,在于“離合之情”。故而,《聽稗》著重點出的是復社文人與阮、馬之間的沖突,這是后續(xù)矛盾的推動;《傳歌》著重點出的則是李香君與侯方域的般配,這是后續(xù)情節(jié)的動因。《傳歌》一出,實現(xiàn)了矛盾沖突在“國仇家恨”上的達成,鋪衍出了一個從國家到個人的完整架構(gòu)體系。

另外楊文驄形象的設(shè)置,頗有其獨特之處。他一方面與馬士英、阮大鋮有密切的關(guān)系,另一方面又與復社文人交好,是一個處在沖突勢力夾縫中的人物。其圓滑與八面玲瓏,就不言而喻了。后來楊文驄得馬士英起用,而又暗中幫助侯方域等人脫逃,也正是由于他獨特的身份地位,才得以實現(xiàn)。沒有楊文驄,以血點染桃花扇的事情就無從發(fā)生,他在全劇中之地位可見一斑。

歷史上的楊文驄是貴陽人,詩畫皆工,因仕途不順而寄情山水、放浪形骸,《桃花扇》中的楊文驄形象幾乎全然依照事實。該出中“寫蘭”一事,也并非孔尚任虛構(gòu),而是真實發(fā)生、為人們流傳許久的美談。無怪日后汪笑儂改編《桃花扇》一戲時,題詩首先談及楊文驄,說:“風流輸與楊龍友,扇底桃花畫出來。卻被云亭收拾去,儂今一躍上歌臺。”

蘇昆生教曲一段,也是本劇常為人所提及者。清代文學藝術(shù)作品有集大成的特色,常常廣收博采,在與其他作品的互文中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實現(xiàn)作品藝術(shù)境界上的超越。該出中的教曲一段亦是如此。盡管自古以來名曲名段不在少數(shù),但是能與李香君身份、年紀相貼合的,莫過于《牡丹亭》中的【皂羅袍】【好姐姐】唱段了。《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正是在這兩曲之后,感悟到生命的自由與無限,繼而能與柳夢梅相會。劇中由李香君演唱此二曲,一方面是為了展現(xiàn)李香君的才情,另一方面亦是對于侯、李二人相遇的暗示。

a1

生來粉黛圍,跳入鶯花隊,一串歌喉,是俺金錢地。莫將紅豆輕拋棄,學就曉風殘月墜。緩拍紅牙,奪了宜春翠,門前系住王孫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嘉鱼县| 潮安县| 洛宁县| 红原县| 福海县| 信丰县| 依安县| 麻城市| 通道| 阿拉善右旗| 峨眉山市| 大埔区| 黄大仙区| 邮箱| 建宁县| 遂川县| 庆元县| 滁州市| 焦作市| 三门县| 延庆县| 大悟县| 东平县| 招远市| 和林格尔县| 乡宁县| 呼伦贝尔市| 丰原市| 永平县| 平果县| 浦江县| 九龙坡区| 苏州市| 阿克苏市| 英山县| 泽普县| 红桥区| 嵊州市| 资兴市|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