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扇(中華經典名劇)
- (清)孔尚任
- 9139字
- 2020-12-11 18:32:54
第一出 聽稗[1](癸未二月[2])
(生儒扮上[3])
【戀芳春】[4]孫楚樓邊[5],莫愁湖上[6],又添幾樹垂楊。偏是江山勝處,酒賣斜陽,勾引游人醉賞,學金粉南朝模樣[7]。暗思想,那些鶯顛燕狂,關甚興亡[8]?
【鷓鴣天】院靜廚寒睡起遲[9],秣陵人老看花時。城連曉雨枯陵樹,江帶春潮壞殿基。 傷往事,寫新詞,客愁鄉夢亂如絲。不知煙水西村舍,燕子今年宿傍誰?小生姓侯,名方域,表字朝宗,中州歸德人也[10]。夷門譜牒[11],梁苑冠裳[12]。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13];選詩云間,征文白下,新登復社之壇[14]。早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艷;中年浩氣,流成蘇海韓潮[15]。人鄰耀華之宮,偏宜賦酒[16];家近洛陽之縣,不愿栽花[17]。自去年壬午,南闈下第,便僑寓這莫愁湖畔[18]。烽煙未靖[19],家信難通,不覺又是仲春時候。你看碧草粘天,誰是還鄉之伴?黃塵匝地,獨為避亂之人[20]。(嘆介)莫愁,莫愁[21]!教俺怎生不愁也!幸喜社友陳定生、吳次尾,寓在蔡益所書坊,時常往來,頗不寂寞[22]。今日約到冶城道院[23],同看梅花,須索早去。
【懶畫眉】乍暖風煙滿江鄉,花里行廚攜著玉缸[24],笛聲吹亂客中腸。莫過烏衣巷,是別姓人家新畫梁[25]。
注釋:
[1]聽稗(bài):指侯方域等人去聽柳敬亭說書。稗,此處指稗史,指記錄民間街談巷語、舊聞瑣事之類的史籍。
[2]癸未:指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
[3]生儒扮上:明清傳奇有著大致固定的結構形式,如第一出為“副末開場”,第二、三出為“生旦家門”。第二出由生扮的男主角登場,第三出由旦扮的女主角登場,通過唱詞、念白作自我介紹。此出為《桃花扇》第一出,故由生扮侯方域上場。生,明清傳奇腳色術語,主要扮演成年男子。侯方域時為書生,以才聞名,故為儒扮,昆曲舞臺上由巾生應工。
[4]【戀芳春】:暖紅室本眉批曰:“風流蘊藉,全無開場腐套,壓倒古今。”
[5]孫楚樓:位于城西,為金陵名勝之一。孫楚,西晉詩人,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人,才藻卓絕,曾邀友人登臨此樓飲宴賦詩,傳為佳談,后人名其樓為“孫楚樓”。
[6]莫愁湖:位于秦淮河西,為金陵第一名勝。莫愁,人名,傳說為洛陽女,嫁入江東富豪盧家,后移居金陵石城湖畔,端莊賢惠,助人為樂,后人名其湖為“莫愁湖”。
[7]學金粉南朝模樣:此謂明朝大廈將傾,無人關心,紛紛學著南朝亡國前的靡麗作風,裝點太平。金粉南朝,謂南朝時期金陵的奢靡繁華之景象。金粉,指婦女化妝用的脂粉。南朝,指建都金陵的宋、齊、梁、陳四朝。
[8]“暗思想”三句:鶯顛燕狂,比喻那些不顧國家安危、只管尋歡作樂的人。暖紅室本眉批曰:“鶯顛燕狂,關甚興亡,是南朝病根。”點出了南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9]廚寒:紗帳寒峭,一派早春景象。廚,紗廚,即紗帳。
[10]中州歸德:在今河南商丘。
[11]夷門譜牒:形容侯家在河南的高貴地位。夷門,戰國時謀士侯嬴曾守大梁(今河南開封)夷門,信陵君聞其賢,迎門待為上客。信陵君為救趙,自其所守門而出。侯嬴獻竊符救趙之計,后自剄而死,以信義聞名天下。譜牒,記載家族主要成員世系及其事跡的檔案,此處指侯家譜系。侯方域視侯嬴為家祖,故稱夷門譜牒。
[12]梁苑:即梁園,西漢時梁孝王劉武建造的苑囿,方圓數十里,為梁孝王延招豪杰、宴賓、馳獵、作詩吟賦之所。
[13]“先祖太常”三句:侯方域祖父侯執蒲,官至太常寺卿。父親侯恂,官至戶部尚書,相當于古代的司徒職位。太常,官名,專掌祭祀禮樂之官。司徒,官名,周朝時設置,專掌土地和戶口之官,唐朝時改稱戶部尚書,明清沿而用之。東林,即東林黨,明末萬歷年間,顧憲成等修復東林書院,與高攀龍等人在書院講學。講習之余,清議朝政,受到一些官紳士夫的應和,一時結成團體,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等思想,與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互為對抗,聲名達于天下。侯恂是東林黨人,故曰“久樹東林之幟”。
[14]“選詩云間”三句:此為侯方域自敘早年經歷。據年譜,崇禎十二年(1639),侯氏二十出頭,赴金陵應試,認識陳貞慧、吳應箕等名士,參加復社,成為中堅分子。復社,明末清初著名社團,由張溥等組織發起,以“興復古學”為名,進行文學和政治活動,受到魏氏舊黨馬士英、阮大鋮之流的打擊。清軍南下之時,復社志士參加抗清活動。清順治九年(1652),被清政府取締。云間,舊時松江府的別稱,即今上海松江。白下,舊時南京別稱。
[15]“早歲清詞”四句:指侯方域原仿兩漢大家之文,后改文風,宗唐法宋,以恣意奔放著稱于清初文壇。班香宋艷,班指班固,宋指宋玉,兩人為兩漢大家,文賦富麗香艷。蘇海韓潮,蘇指蘇軾,韓指韓愈,兩人為唐宋大家,詩文雄奇豪放。賈開宗《壯悔堂集序》述曰:“侯子十年前,嘗為整麗之作,近乃大毀其向文,求所為韓、柳、歐、蘇以幾于司馬遷者而肆力焉。”
[16]“人鄰耀華之宮”二句:耀華之宮,耀華宮,指西漢梁孝王建造的宮殿,當時文士作賦頌之,鄒陽有《酒賦》。商丘古時為梁地所屬,侯方域自喻為梁孝王和鄒陽。
[17]“家近洛陽之縣”二句:洛陽之縣,洛陽縣,指西晉石崇在洛陽東北建造私家園林“金谷園”,園內花木蔥蘢,繁花錦簇。侯方域自喻為石崇。
[18]“自去年壬午”三句:壬午,指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南闈,指鄉試,明清時期,南京應天府鄉試稱南闈,北方順天府鄉試稱北闈。梁啟超評點本案:“崇禎十五年壬午五月,李自成陷睢州。六月,詔起侯恂以兵部侍郎督左良玉軍援開封。時方域隨父在南,代草流賊形勢疏,又勸恂勿救開封而督左軍距河以掎賊,恂曰:‘若此,則我先反矣。’不聽,遣方域還吳,道出永城,為叛將劉超所劫,諭以禍福,俾勤王自贖,超不聽,然亦釋之。計八月秋闈,正方域被劫時,必無應試之事。”
[19]靖:停止。
[20]“你看碧草粘天”四句:粘天,指與天粘連,一望無際。黃塵,指揚起的塵土。匝地,指滿地。陳維崧《龔瑯霞湘笙閣詩集序》曰:“碧草粘天,盡是思鄉之客;黃塵匝地,誰非去國之人?”
[21]莫愁,莫愁:暖紅室本眉批曰:“莫愁者,愁種也,或是香君前身。”
[22]“幸喜社友陳定生、吳次尾”四句:陳定生,名貞慧,宜興人(今屬江蘇),明末文壇名人,復社領袖。阮大鋮把持朝政后,他曾被捕入獄。明亡后,歸隱山林。著有《皇明語林》《山陽錄》等。吳次尾,名應箕,號樓山,貴池(今屬安徽)人,復社領袖。清兵南下時,起兵于池州,兵敗被俘,不屈而死。事跡詳見《明史》本傳。蔡益所,明末萬歷間人,著名書商,在金陵三山街曾開設書坊,刻印過文翔鳳《文太青先生全集》五十三卷。暖紅室本眉批蔡益所曰:“蔡益所為復社禍胎,故先及之。”
[23]冶城道院:指明代南京朝天宮,當時建造在冶城故址。冶城,舊址在金陵城西,相傳為三國時期吳國冶鑄之地。
[24]行廚:外出途中攜帶食盒、烹飪設備等。玉缸:指酒甕。
[25]“莫過烏衣巷”二句:烏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三國時期吳國在此置烏衣營,故此得名。東晉時期,豪門望族王導、謝安等大姓世族聚居于此,唐代時,為普通百姓住所。
(下。末、小生儒扮上[26])
【前腔】王氣金陵漸凋傷,鼙鼓旌旗何處忙?怕隨梅柳渡春江。(末)小生宜興陳貞慧是也。(小生)小生貴池吳應箕是也。(末問介)次兄可知流寇消息么[27]?(小生)昨見邸抄[28],流寇連敗官兵,漸逼京師。那寧南侯左良玉[29],駐軍襄陽。中原無人,大事已不可問,我輩且看春光。(合)[30]無主春飄蕩,風雨梨花催曉妝。
(生上相見介)請了,兩位社兄,果然早到。(小生)豈敢爽約!(末)小弟已著人打掃道院,沽酒相待。(副凈扮家僮忙上[31])節寒嫌酒冷,花好引人多。稟相公,來遲了,請回罷!(末)怎么來遲了?(副凈)魏府徐公子要請客看花[32],一座大大道院,早已占滿了。(生)既是這等,且到秦淮水榭,一訪佳麗[33],倒也有趣!(小生)依我說,不必遠去,兄可知道泰州柳敬亭[34]?說書最妙,曾見賞于吳橋范大司馬、桐城何老相國[35]。聞他在此僑寓,何不同往一聽,消遣春愁?(末)這也好!(生怒介)那柳麻子新做了閹兒阮胡子的門客[36],這樣人說書,不聽也罷了。(小生)兄還不知阮胡子漏網余生,不肯退藏,還在這里蓄養聲伎,結納朝紳。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亂的揭帖[37],公討其罪。那班門客才曉得他是崔、魏逆黨[38],不待曲終,拂衣散盡。這柳麻子也在其內,豈不可敬!(生驚介)阿呀!竟不知此輩中也有豪杰,該去物色的。(同行介)
【前腔】仙院參差弄笙簧,人住深深丹洞旁[39],閑將雙眼閱滄桑。(副凈)此間是了,待我叫門。(叫介)柳麻子在家么?(末喝介)唗!他是江湖名士,稱他柳相公才是。(副凈又叫介)柳相公開門。(丑小帽、海青、白髯[40],扮柳敬亭上)門掩青苔長,話舊樵漁來道房。
(見介)原來是陳、吳二位相公,老漢失迎了!(問生介)此位何人?(末)這是敝友河南侯朝宗,當今名士,久慕清談,特來領教。(丑)不敢,不敢!請坐,獻茶。(坐介。丑)相公都是讀書君子,甚么《史記》《通鑒》,不曾看熟,倒來聽老漢俗談。(指介)你看。
【前腔】廢苑枯松靠著頹墻,春雨如絲宮草香,六朝興廢怕思量[41]。鼓板輕輕放,沾淚說書兒女腸。
(生)不必過謙,就求賜教。(丑)既蒙光降,老漢也不敢推辭,只怕演義盲詞[42],難入尊耳。沒奈何,且把相公們讀的《論語》說一章罷。(生)這也奇了,《論語》如何說的?(丑笑介)相公說得,老漢就說不得?今日偏要假斯文,說他一回[43]。(上坐敲鼓板說書介)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44]。(拍醒木說介[45])敢告列位,今日所說不是別的,是申魯三家欺君之罪[46],表孔圣人正樂之功[47]。當時魯道衰微,人心僭竊,我夫子自衛反魯,然后樂正。那些樂官恍然大悟,愧悔交集,一個個東奔西走,把那權臣勢家鬧烘烘的戲場,頃刻冰冷。你說圣人的手段利害呀不利害?神妙呀不神妙?(敲鼓板唱介)
注釋:
[26]末、小生儒扮上:末,明清傳奇腳色術語,主要扮演中年男子。小生,明清傳奇腳色術語,主要扮演青年男子。陳貞慧、吳應箕時為書生,故為儒扮。
[27]次兄可知流寇消息:流寇,指李自成部。暖紅室本眉批曰:“開口便問流賊消息,驚心動魄之言。”
[28]邸抄:也稱邸報。邸,漢唐時指各地諸侯在京師設置的辦公住所,他們傳抄朝廷詔令、奏章及京都動態之文件,稱為“邸報”或“邸抄”。后指官方報紙。
[29]左良玉:字昆山,臨清(今屬山東)人,明末大將,常與明末農民軍張獻忠、李自成部等在戰場上交鋒,有勝有負。南明時,詔封其為寧南侯。因受侯恂提拔晉用,當東林黨人與馬士英互相傾軋時,左氏極力袒護東林黨人。清軍南下之際,他率軍討伐馬士英,從九江東下途中猝然病死。其子左夢庚掌握兵權,為馬士英部下黃得功所敗,后于九江降清。
[30]合:原無,據清康熙刊本補。
[31]副凈:明清傳奇腳色術語,主要扮演次要人物,此由副凈扮家僮。
[32]魏府徐公子:指徐青君,明初開國功臣徐達的后代,世襲魏國公。暖紅室本眉批曰:“先題徐公子,為末折皂隸伏脈。”
[33]一訪佳麗:佳麗,指李香君。暖紅室本眉批曰:“訪佳麗,乃侯郎心事。”
[34]柳敬亭:原名曹逢春,泰縣(今江蘇泰州)人,明末清初著名說書家。在金陵桃葉渡之長吟閣說書時,結識一些權貴、名士,與東林黨人、復社社員多有交往。后為左良玉幕客,參與籌劃機宜。左氏病亡后,他依舊以賣藝為生。說書技藝精湛,被視為絕技。因滿面疤癗,人稱柳麻子。擅長《水滸》《隋唐》等書目。
[35]范大司馬:指范景文,河北吳橋(今屬河北)人,官至東閣大學士。崇禎帝自縊后,他也投井而死。謚文貞。何老相國:指何如寵,桐城(今屬安徽)人,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后辭官歸里。明崇禎十四年(1641)卒,福王時補謚文端。
[36]閹兒阮胡子:阮胡子,指阮大鋮,有一臉絡腮胡子,故人稱阮胡子。明天啟年間,阮氏任給事中,依附閹黨魏忠賢,認魏為干爹,故復社公子們稱他為閹兒。阮氏蓄有家樂,演技出眾,聞名金陵。
[37]留都防亂的揭帖:《留都防亂揭帖》是吳應箕撰寫的公討阮大鋮罪行的帖子,揭發阮為閹黨余孽,務必根除,以免禍起蕭墻,有陳貞慧等一百四十多人簽名。揭帖,一種上行公文,宋朝時已出現,但作為正式文書名始于明朝,指內閣封緘進御的密奏,后來演變為公開散發的私人文書和傳單。暖紅室本眉批曰:“留都防亂一揭,南朝鉤黨之根也。”“防亂揭出,柳、蘇散場,阮衙冰冷,情景可笑。”
[38]崔:指崔呈秀,河北薊州(今屬天津)人,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人品不端,貪贓枉法,依附魏氏,認魏為父,成為閹黨魁首,迫害東林黨人。崇禎帝即位后,崔畏罪自殺。魏:指魏忠賢,肅寧(今屬河北)人,明萬歷時入宮。天啟年間,逐漸得勢,升為司禮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氣焰日盛,把持朝政,排擊清流。崇禎帝即位后,朝臣紛紛奏章彈劾魏氏,魏氏落獄,被發配至鳳陽,途中自縊而亡。
[39]丹洞:道教修煉金丹的地方,即道教宮觀的別稱。
[40]海青:即道袍,道士穿著的深藍色長袍,戲曲演出中道士腳色之服飾。
[41]六朝:三國時期吳國、東晉、宋、齊、梁、陳在南京建都,史稱六朝。
[42]盲詞:亦稱瞽詞,明清說唱藝術的一種形式,因彈唱者多為盲人,故曰。
[43]“今日偏要假斯文”二句:暖紅室本眉批曰:“一部《桃花扇》從此看去,總是別有天地。”
[44]“問余何事棲碧山”四句:為李白《山中答俗人》詩句,引用古詩開場,是說書的一種形式。
[45]醒木:說書時,拍醒木,能起到靜場、提醒聽眾注意的作用。
[46]魯三家:指春秋時魯國最有權勢的家族孟孫、叔孫、季孫三家。這段說書內容,源于《論語·微子》篇“太師摯適齊”全章。暖紅室本眉批曰:“適齊一章,恰合時事。”
[47]孔圣人正樂:《詩經》三百篇是一部樂歌總集,孔子曾經對其中的一部分做過整理、校訂,稱“孔子正樂”。后延伸為匡正禮樂之義。
【鼓詞一】[48]自古圣人手段能,他會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見一伙亂臣無禮教歌舞,使了個些小方法,弄的他精了精[49]。正排著低品走狗奴才隊,都做了高節清風大英雄!
(拍醒木說介)那太師名摯,他第一個先適了齊。他為何適齊?聽俺道來!(敲鼓板唱介)
【鼓詞二】好一個為頭為領的太師摯,他說:“咳,俺為甚的替撞三家景陽鐘[50]?往常時瞎了眼睛在泥窩里混,到如今抖起身子去個清。大撒腳步正往東北走,合伙了個敬仲老先才顯俺的名[51]。管喜的孔子三月忘肉味[52],景公擦淚側著耳聽[53],那賊臣就吃了豹子心肝熊的膽,也不敢到姜太公家里去拿樂工[54]。”
(拍醒木說介)管亞飯的名干,適了楚;管三飯的名繚,適了蔡;管四飯的名缺,適了秦。這三人為何也去了?聽我道來!(敲鼓板唱介)
【鼓詞三】這一班勸膳的樂官不見了領隊長,一個個各尋門路奔前程。亞飯說:“亂臣堂上掇著碗,俺倒去吹吹打打伏侍著他聽,你看咱長官此去齊邦誰敢去找?我也投那熊繹大王[55],倚仗他的威風。”三飯說:“河南蔡國雖然小,那堂堂的中原緊靠著京城。”四飯說:“遠望西秦有天子氣,那強兵營里我去抓響箏。”一齊說:“你每日倚著塞門樁子使喚俺[56],今以后叫你聞著俺的風聲腦子疼。”
(拍醒木說介)擊鼓的名方叔,入于河;播鞉的名武[57],入于漢;少師名陽[58];擊磬的名襄[59],入于海。這四人另是個去法,聽俺道來!(敲鼓板唱介)
【鼓詞四】這擊磬、擂鼓的三四位,他說:“你丟下這亂紛紛的排場俺也干不成。恁嫌這里亂鬼當家別處尋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還干舊營生。俺們一葉扁舟桃源路,這才是江湖滿地,幾個漁翁[60]。”
(拍醒木說介)這四個人,去的好,去的妙,去的有意思。聽他說些甚的?(敲鼓板唱介)
【鼓詞五】他說:“十丈珊瑚映日紅,珍珠捧著水晶宮。龍王留俺宮中宴,那金童玉女不比凡同。鳳簫象管龍吟細,可教人家吹打著俺們才聽。那賊臣就溜著河邊來趕俺,這萬里煙波路也不明。莫道山高水遠無知己,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舊弟兄。全要打破紙窗看世界,虧了那位神靈提出俺火坑。憑世上滄海變田田變海,俺那老師父只管矇著兩眼定六經[61]。”
(說完起介)獻丑,獻丑!(末)妙極,妙極!如今應制講義[62],那能如此痛快,真絕技也!(小生)敬亭才出阮家,不肯別投主人,故此現身說法[63]。(生)俺看敬亭人品高絕,胸襟灑脫,是我輩中人,說書乃其余技耳。
【解三酲】[64](生、末、小生)暗紅塵霎時雪亮,熱春光一陣冰涼,清白人會算糊涂帳。(同笑介)這笑罵風流跌宕,一聲拍板溫而厲,三下漁陽慨以慷[65]!(丑)重來訪,但是桃花誤處,問俺漁郎[66]。
(生問介)昨日同出阮衙,是那幾位朋友?(丑)都已散去,只有善謳的蘇昆生[67],還寓比鄰。(生)也要奉訪,尚望同來賜教。(丑)自然奉拜的。
(丑)歌聲歇處已斜陽,
(末)剩有殘花隔院香。
(小生)無數樓臺無數草,
(生)清談霸業兩茫茫[68]。
注釋:
[48]鼓詞一:暖紅室本眉批曰:“五段鼓詞,千古絕調,當浮白歌之。此章鼓詞出曲阜賈鳧西刑部手,借敬亭口演之,頗合時事。”
[49]了:原作“大”,據清康熙刊本改。
[50]景陽鐘:原意為南朝齊武帝在景陽樓上置鐘報更,這里借指魯三家的樂器。
[51]敬仲:春秋時陳厲公之子陳完,字敬仲,避難投奔齊國,改為田氏,后成為齊國國君。老先:是對長輩的一種尊稱。
[52]孔子三月忘肉味: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樂美妙無比,令人沉醉。
[53]景公:指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景公。
[54]姜太公:即姜子牙,因輔助周武王滅殷有功,封于齊,成為齊國始祖,也稱齊太公。這里指齊國。
[55]熊繹(yì):羋姓,鬻熊的后裔。周成王時,受封為楚君,成為楚國的始祖。
[56]塞門:原作“寨門”,據暖紅室本改。指間隔內外的屏障式建筑物,與屏、影壁的功用相同。古時,禮制規定:“天子外屏,諸侯內屏,大夫以簾,士以帷是也。”《論語·八佾》:“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天子樹塞門合禮,大夫管仲也樹塞門,有悖舊禮。這里諷刺魯三家的僭竊。
[57]鞉(táo):古代一種打擊樂器,為長柄的搖鼓,俗稱撥浪鼓。
[58]少師:樂官名,商殷時設置,后成為教導太子的官。
[59]磬:古代樂器名,由玉或石制成,懸于架上,用小槌擊打而鳴。
[60]江湖滿地,幾個漁翁:出自杜甫《秋興》“江湖滿地一漁翁”。漁翁,柳敬亭自謂也。
[61]矇(méng céng):視力模糊不清、老眼昏花的樣子。
[62]應制講義:指奉皇帝之命創作,講解經史內容。
[63]現身說法:原為佛教用語,指佛陀能變成各種身形,向眾生說法解義,指點迷津。現指以親身經歷和體驗為例來勸導他人或闡釋某種道理。
[64]【解三酲】:原作“【解三醒】”,據暖紅室本改。下同,不再出注。
[65]三下漁陽慨以慷:典出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禰衡擊鼓”,禰衡被曹操貶為鼓吏,敲奏《漁陽摻撾》,鼓聲悲壯,有金石之聲,聽者聞之動容。后人據之譜成《漁陽三弄曲》。這里形容柳敬亭說書慷慨激昂,令人震撼。
[66]“但是桃花誤處”二句:典出陶淵明《桃花源記》。暖紅室本眉批曰:“此《桃花扇》大旨也,細心領略,莫負漁郎指引之意。”
[67]蘇昆生:明末清初著名清曲家,原名周如松,河南固始人。明崇禎年間入阮大鋮家班教曲,后離開,曾教李香君拍曲。入清后,輾轉在蘇浙一帶士大夫家班教曲。
[68]“歌聲歇處已斜陽”四句:暖紅室本眉批曰:“四十二折下場詩,皆用本折宮詞,簇新指出,有旨有趣,可作南朝本事詩。”
點評:
本出出評:“傳奇首一折,謂之正生家門。正生,侯朝宗也。陳定生、吳次尾是朝宗陪賓,柳敬亭是朝宗伴友。開章一義,皆露頭角,為文章梁柱。此折如龍升潭底,虎出林中,稍試屈伸,微作跳擲,便令風云變色,陵谷遷形。觀者須定神斂氣,細看奇文。”
《聽稗》與之后的《傳歌》,延承了傳奇的“生旦家門”體制。通過細密的鋪陳、引介,將人物形象、矛盾沖突、情節線索等種種復雜內容寓于其中。
《聽稗》講述僑寓金陵的侯方域約陳貞慧、吳應箕二人看花,不想道院被占,只好轉而拜訪藝人柳敬亭聽其說唱。然而就在這么一段幾乎沒有什么波瀾的事件中,作者卻能夠將時事背景、人物性格、矛盾沖突一一說明,且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學藝識,將這些內容裝點得意趣盎然。
作者先借人物之口,揭示了外有兵禍、內有奸佞的時事背景:一方面,侯方域等人的游春并非雅興,而是兵火困頓間無可奈何的遣愁之舉,吳應箕所言“中原無人,大事已不可問,我輩且看春光”,頗揭示憂國而又無奈的心態;另一方面,因看花不成、轉訪柳敬亭一事,又借侯方域兩句“那柳麻子新做了閹兒阮胡子的門客,這樣人說書,不聽也罷了”,將阮大鋮與復社文人的沖突構織出來,亦顯示出明政權內部的不穩定因素。
這一出中的人物,各有其鮮明的形象。侯方域的風流倜儻,陳、吳二人的忠正耿直,柳敬亭的機智灑脫,皆在寥寥數語中躍然而見。尤其柳敬亭的形象最為鮮明可觀,作者通過一側一正兩番描寫,將其性格展露無遺:起先借助侯方域“阮衙門客”的誤會,側面體現柳敬亭的正直,隨后又一段以鼓詞說《論語》的表演,由小說通大道,在戲謔中見才情,正面展現出柳敬亭的睿智、瀟灑,以至于侯方域都稱贊其“胸襟灑脫,是我輩中人,說書乃其余技耳”。事實上,不僅在《聽稗》中,即便在《桃花扇》全本傳奇里,柳敬亭也是一個閃亮的人物。在《聽稗》這一出的初亮相中,他占盡先機。
導致全書“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矛盾沖突—即阮大鋮與復社文人之間的沖突,也在出末有所鋪墊。日后諸文人與阮大鋮之間勢不兩立的態勢,在此出借侯方域、陳貞慧、吳應箕三人的態度而彰明;侯方域與李香君的離合波劫,也是因此矛盾沖突而起;最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三百年基業的隳滅,也與這一矛盾沖突有著莫大的關聯。
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說:“傳奇雖小道,凡詩賦、詞曲、四六、小說家,無體不備。至于摹寫須眉,點染景物,乃兼畫苑矣。其旨趣實本于《三百篇》,而義則《春秋》。用筆行文,又《左》《國》、太史公也。于以警世易俗,贊圣道而輔王化,最近且切。今之樂,猶古之樂,豈不信哉!”
他在《聽稗》里實踐了自己這一觀念,將鼓詞融入到曲文中去,以通俗的表演形式演繹最具經典性質的《論語》,將孔子正樂、三家樂師出走一事演說出來,此舉體現出“雖小道,必有可觀焉”的意味。這一段唱詞質而不野,諧而不浮,以至為平實的語言,表現極高的格調與蘊思,無怪后人評之曰:“五段鼓詞,千古絕調,當浮白歌之。”
同時,通過諸位樂工不同去向的對比,對《桃花扇》的大旨進行了重申。前幾位樂工分別去了齊、楚諸國,希望通過投靠更強大的勢力,以實現自己的價值;后幾位樂工并沒有選擇投靠強權,而是入于河、漢、海之中,在漁樵生活里追求人生的自由。在《桃花扇》的結尾,柳敬亭正是以漁樵生活為歸宿,正與這段鼓詞暗合。在亂世之中,投靠強權并不能真正實現人生價值、把握自己的命運。這段唱詞,正是“窮則獨善其身”觀念的演繹。
該出文辭可謂一字寓褒貶,楊恩壽《詞余叢話》曰:“名人筆下,一字不茍。《桃花扇·開場》云:‘孫楚樓邊,莫愁湖上,又添幾樹垂楊。’一‘又’字,將弘光荒淫包埽殆盡,已必其不能中興,蹈陳、隋覆轍矣。”
“一字不茍”的評價,并非虛言。其時北國已一片烽火、生靈涂炭,然而江南諸地的人們仍在縱情享樂,似乎國家大事與己無干,故而湖邊垂楊仍添,人們依舊“鶯顛燕狂”,麻木不仁。
其余【鷓鴣天】【懶畫眉】【解三酲】亦各文辭雅致、抒敘得當,值得深玩韻味。尤其【解三酲】一曲,為生、末、小生、丑接續合唱,各方態度微妙的同與不同,表現得甚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