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穀梁傳(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徐正英 鄒皓譯注
- 941字
- 2021-03-03 17:26:48
三年
【經】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傳】不雨者,勤雨也。
【譯文】
【經】僖公三年,春天,周王的正月,沒有下雨。
【傳】說“沒有下雨”,就是殷切盼望下雨的意思。
【經】夏,四月,不雨。
【傳】一時言不雨者[52],閔雨也[53]。閔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注釋】
[52]時:季節。
[53]閔(mǐn):憂慮,擔心。
【譯文】
【經】夏天,四月,沒有下雨。
【傳】一個季節都說“沒有下雨”,是為不下雨感到憂慮。為不下雨感到憂慮,是心系百姓。
【經】徐人取舒[54]。
【注釋】
[54]徐:國名,先祖為東夷的一支,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一帶,稱徐方、徐夷。周初在今安徽泗縣一帶建立徐國。舒:國名,偃姓。故地在今安徽舒城。
【譯文】
【經】徐國人攻克舒國。
【經】六月,雨。
【傳】雨云者,喜雨也[55]。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注釋】
[55]喜:為……感到高興。
【譯文】
【經】六月,下雨了。
【傳】說“下雨了”,是為下雨感到高興。為下雨感到高興,是心系百姓。
【經】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于陽谷[56]。
【傳】陽谷之會,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57],諸侯皆諭乎桓公之志。
【注釋】
[56]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指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宋桓公、江國國君、黃國國君。陽谷:齊地,在今山東陽谷北三里。
[57]委:戴著委貌之冠。委,即委貌,國君在隆重儀式上所帶的一種黑色絲織品制成的禮帽。夏朝時叫母追,商朝時叫章甫,周朝時叫委貌。端:穿著禮服。搢(jìn):插。笏(hù):君臣朝會時所執的手板。將所議之事書寫于上,以備遺忘。這里“委、端、搢笏”就是所謂的衣裳之會。朝:專指諸侯相見或朝拜天子。
【譯文】
【經】秋天,齊桓公、宋桓公、江國國君、黃國國君在齊國陽谷會盟。
【傳】陽谷的會盟,齊桓公戴著禮帽、穿著禮服、插著笏板來和諸侯會面,諸侯們都明白齊桓公的想法了。
【經】冬,公子季友如齊蒞盟[58]。
【傳】蒞者,位也[59]。其不日,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也[60]。不言其人,亦以國與之也。
【注釋】
[58]蒞(lì)盟:到會結盟。
[59]位(lì):到……位置去。
[60]與(yù):參與,參加。
【譯文】
【經】冬天,魯公子季友去齊國到會結盟。
【傳】蒞,就是到……去的意思。經文不記載日期,因為是之前約定的。不說“及”,因為是以國家的名義參與的。不說和誰,因為也是以國家的名義參加的。
【經】楚人伐鄭。
【譯文】
【經】楚國人攻打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