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風車,繼續轉動

 

我們不能被他人有限的認知定義。

——弗吉尼亞?薩提亞,心理治療師(Virginia Satir,1916-1988)

 

美國芝加哥的唱作人尼古拉斯?巴倫(Nicholas Barron)長得像文斯·沃恩(Vince Vaughn)1,聲音酷似約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2,但他有自己的創作和表演風格。巴倫經常在芝加哥的巴迪·蓋伊俱樂部做開場演出,那是藍調傳奇人物巴迪·蓋伊(Buddy Guy)3用自己名字命名的藍調俱樂部。尼古拉斯在芝加哥市內各處表演。當然,他還在芝加哥下屬的地區表演。年輕的時候,他整天在芝加哥南部的地鐵站里演奏。他是最初和我討論音樂練習的幾個專業音樂人之一。關于練習,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從不練習?!?/p>

巴倫直接坦率的說法讓我困惑。他的表演技巧很高,歌唱得很好,我確信他的這種能力是因為日積月累的練習。他卻說他從不練習,這違背了我之前看過的所有相關研究,還有暢銷書里關于練習的說法。我記得我當時的想法是:“這怎么可能?”

尼古拉斯同意接受一次更加正式的訪談。訪談主要需要他回答三個關于練習的問題:對不同流派的音樂人來說,練習是什么?這些音樂家們用什么方法提高水平?他們是怎樣知道該如何練習的?來自不同流派的20多位專業音樂人與我分享了他們對練習的想法。其中有些音樂人在他們的領域,可以說是世界頂尖水平。

在和尼古拉斯交談之前,我已經花了三年多的時間研究音樂練習,閱讀了數百份同行的研究報告和幾十本關于練習的暢銷書。所有這些資料都指出,“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是學習的制勝法寶,這一點不僅適用音樂領域,也適用于其他領域。許多研究,特別是面向公眾的科普讀物,都提到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即至少需要刻意練習一萬小時,才能精通某項技能。

刻意練習的概念和“一萬小時定律”,最早是由安德斯·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4等人在1993年發表的論文中提出的。論文中還給出了一些實驗數據,來自他們對各個領域的專家進行的四項研究,音樂也包含其中。

即使這個說法沒錯,一萬小時這個標準也僅僅是個幌子。首先,最重要的練習是你現在做的練習。請忘記累積一萬小時的練習時間,關注每天的學習任務。積累了一萬小時練習時間的專家并不是為了攢夠時長,他們的注意力在別處——在他們手頭所做的練習上。

一萬小時法則不靠譜的另一個原因跟“練習”的定義有關。1993年研究中的音樂家都是西歐古典音樂家。顯然,說自己從不練習的尼古拉斯·巴倫對練習有不同的定義,因為他是優秀的音樂人,不可能從不練習。那么,尼古拉斯·巴倫所說的“練習”是什么意思,他又是如何進步的?他的練習方法在本書后面的章節會做介紹,非常酷。

艾琳·麥基翁5是另一個對“練習”一詞不感冒的音樂人。實際上,她發現練習“真的很難談論”。在訪談前一晚,艾琳說她正在和朋友討論練習,談到“練不練習,其實與你的身份認同有點兒關系”。

艾琳將其概括為某種“玄學”:“你對音樂的了解越多,熱情越少,做出來的音樂就越不真實自然。我認為這是所謂的身份認同的一部分。我們不想毀掉自己的身份認同,所以我們不想練習”。

艾琳的這種觀點似乎已經根深蒂固,她經常避免使用“練習”這個詞,而是說“花時間和我的樂器在一起”。艾琳說:“我的演奏經驗不是來自長時間的練習,很多很多年,我都沒有練習?!彼脑捄魬四峁爬埂ぐ蛡惖挠^點。

又是個令人困惑的觀點。艾琳是一位專業的巡回演出音樂人,有豐富的演出經驗,手握多張好評如潮的專輯。她是如何取得這些成就的?本書的后面會介紹她的方法。這是很好的例子,說明如何以不太像“練習”的方式取得進步。

我開始認為,比“好的音樂人如何練習?”更好的問題是“音樂人如何取得進步?”。省略“練”開頭的這個詞可以避免那些似乎與“練習”相關的負擔。

練習的定義很關鍵。所有用英語發表的關于音樂練習的研究——我真的是說所有的——都只專注于西方古典音樂練習。一些研究人員已經開始研究其他類型音樂的練習,比如露茜·格林(Lucy Green)對流行音樂學習的重要研究,保羅·伯利納(Paul Berliner)對爵士音樂家的深入研究,以及帕特麗夏·希恩·坎貝爾(Patricia Shehan Campbell)對非西方傳統的音樂教學的考察。6但即便是在這些研究中,重點都沒有放在研究這些音樂家到底如何練習。

目前,據我所知還沒有針對爵士音樂家如何練習的研究,沒有關于朋克搖滾樂手如何進步的研究,沒有如尼古拉斯·巴倫和艾琳·麥基翁這樣的唱作人怎樣練習的研究,也沒有關于印度古典音樂家、迪吉里杜管演奏家、嘻哈藝術家、電臺DJ等等的研究……沒有,完全沒有。

現在,不要誤會我。到目前為止的音樂練習相關研究都是寶貴的資源。但把我們對練習的探索局限在西方古典音樂,就像假設所有的植物都會在任何氣候下生長,簡直是胡話。在一種氣候中茁壯成長的植物,在另一種氣候中會枯萎死亡。我們需要將對音樂練習的研究擴展到音樂的各種類型。為什么不?馬克·吐溫說過:

旅行是消除偏見、性情固執、鼠目寸光的良方,基于這一點,我看很多人都非常需要旅行一趟。終生居處世上一個小角落里,庸庸碌碌地過著日子,對人生和事物絕不會有遠大、寬宏和有益的看法。7

我采訪了來自音樂地圖不同領域的數十名專業音樂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世界級的表演者:唱作人、爵士音樂家、非洲手鼓大師、印度古典音樂家、西方古典音樂家,以及其他傳統音樂家。每一位音樂家都列出了他們認為是練習、但平時不會注意到的一系列活動。本書將告訴你他們的答案。

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給你所有的答案,但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你超越“典型”的練習室壁壘,從更廣泛的角度思考練習。無論你是玩搖滾樂還是巴赫迷,在這本書中,你都能找到任何音樂人提高所需的具體策略、技巧和思維方式。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音樂提高的各種方法,我用比喻的方式把練習看作運動的彩色六葉風車,將音樂練習分成六個簡單的類別。想要一下子了解關于練習的一切,就相當于在風車轉動的情況下辨別出風車葉片之間的邊界,絕不可能看得清楚。隨著風車的轉動,邊緣和顏色變得模糊不清,很難分辨出什么是什么。

但如果你把風車停下來,你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你可以數出葉片的數量,看清它們的形狀和顏色;你可以看到一個顏色到哪里終止,換下一個顏色接上。你可以看到它是如何在軸上旋轉的。音樂練習就像六葉風車。我們需要停下練習的風車,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練習。正如我們所做,請記住武術大師李小龍的建議:“吸收有用的,拋棄無用的,添加個性化的?!?/p>

練習風車的每一扇葉片都是本書的一部分:

1)是什么:當你知道某樣東西具體是什么之后,你才能真正掌握它。這部分介紹了什么是練習,練習如何改變大腦,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變化的本質來幫助你變得更好。

2)為什么:沒有動力就沒有理由進步。這部分將介紹動機,并探討你的信仰如何影響你的動力和練習。

3):許多人會對你的練習產生影響,尤其是你自己。你的態度、行為和信仰深刻地影響你的進步。還有其他可能幫助或阻礙你的人,比如父母、老師和伙伴。

4)什么時間:練習和時間。你應該練習多長時間?白天什么時候練習最好?你最少該保持多長時間的練習?多短的時間才算太少?練習有過度之說嗎?從初學者到專家的過程中,練習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5)什么地點:練習地點。這一部分主要介紹哪些是好的練習地點,哪些是不好的,以及環境對練習的影響。

6)怎么做:具體怎么做來提升自己?怎么練習最好?這是大家最想了解的部分,也是本書最長的部分。

那練習到底是什么?

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練習有一種固有印象:某個不情愿的古典音樂家,坐在無窗的房間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復練習。當然,還有樂譜。我們的印象里通常包括音階、練習曲和無數遍重復。總的來說,練習毫無樂趣。沒錯,以上這些都可以被稱為練習,但你很快會發現,許多偉大的音樂家不會做這樣的事。

“練習是不快樂的”這一說法在最為廣泛接受的練習理論之一“刻意練習”里被提及。“刻意練習”理論認為,練習“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快樂的”。我認為這是錯的,而且不止我一人這樣認為。和我交流過的每一位專業音樂家都說,練習非常愉快。對于一些人,可能也包括你,練習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當然,練習會具有挑戰性,令人沮喪,并需要付出努力,但同時它具有吸引力,往往很有趣。爵士小號手唐·切利(Don Cherry)8給出了極好的總結:“沒有什么比開心更重要了?!?/p>

除了在房間里獨自練習,還有許多其他的活動能提升音樂能力。我相信任何提升你音樂能力的活動都是練習,同樣,也不只有我這樣相信。以下是一些知名專業音樂家認為的練習活動,排序不分先后:

·聽

·即興創作

·演奏

·教學

·看他人表演

·作曲

·自由地彈奏

·團隊排練

在接下來的幾百頁中,我將向你介紹這些方法和音樂人們使用的更多策略。好的練習比你想象的要更有用,也更有趣。

策略與技巧

了解策略和技巧的區別對于充分利用本書很重要。兩者相互關聯。策略是處在任何技術水平的任何人都可以采用的學習方法。技巧是更好使用策略所必需的技能。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偉大的音樂家練習時,他們演奏得很慢以避免錯誤。一旦錯誤出現,專業音樂家會立即修正。即時改正錯誤,這就是一種策略。任何人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任何采用該策略的人都會比沒這么做的人進步得更快。

要能立即改正錯誤,你必須具備實際感知錯誤的能力,這是初學者的常見難題。識別錯誤的能力將幫助您充分利用立即修正錯誤的策略。在本書中,我會向你介紹很多策略,以及相應的技巧,好從策略中榨取最多的果汁,讓它真正對你有益。

了解大腦如何學習,以及長期的音樂練習對你腦灰質的影響也將幫助你更高明地練習。知道學習的神經機制確實影響了我自己的練習方式,我敢打賭,它們也會對你的練習產生積極的影響。下一章節中會做具體介紹。

但首先:引申

在音樂理論中,引申音是在基本和弦上添加的和弦音,使和弦更加豐富、更具感染力。在教育方面,引申是主要課程之外進行的活動或練習。在本書中,引申部分提供更多相關信息的鏈接:視頻、網站、錄音、書籍以及與章節主題相關的其他內容。你了解某個觀點的方式更多,其中的信息就記得更牢,對你也就更有用。引申部分的內容都是我精心挑選的,能幫你達到這種效果。

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二維碼閱讀器,你可以看到、聽到和閱讀更多。Scan是一款很好的二維碼閱讀器,你可以從https://scan.me/download上免費下載。程序安裝好后,只需啟動應用程序,掃描下面的二維碼之一即可。如果你沒有智能手機,請在瀏覽器中輸入網址。如果你在連接網絡的設備上閱讀本書,請直接點擊網址鏈接以訪問引申內容。

 

引申

I’m Not Superman

尼古拉斯·巴倫最棒的歌曲之一,他在演奏過程中還是使用了人聲擊打。觀看網址:http://bit.ly/1sORoI2。

 

That’s Just What Happened

艾琳·麥基翁演唱的歌曲,自彈鋼琴和吉他伴奏,讓人想起著名的爵士樂曲《圣詹姆斯醫院》(St. James Infirmary)。

網址:http://bit.ly/1hZPSxA。

艾琳關于練習的采訪:http://bit.ly/1hZTIqz。


1 文斯·沃恩(Vince Vaughn),美國著名演員。

2 約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美國藍調歌手、詞曲作者、吉他手。

3 巴迪·蓋伊(Buddy Guy),美國歌手,布魯斯之王。

4 安德斯·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瑞典心理學家。

5 艾琳·麥基翁(Erin McKeown),美國唱作人。

6 Berliner, 1994; Green, 2002, 2008; Shehan Campbell, 1991.

7 Twain, 1869, p. 650.

8 唐·切利(Don Cherry),爵士小號手,一生致力于黑人音文化探索與重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景山区| 普宁市| 驻马店市| 嵩明县| 磴口县| 工布江达县| 博兴县| 漾濞| 石首市| 剑河县| 双柏县| 长武县| 栾城县| 晋宁县| 那坡县| 叙永县| 丁青县| 阿合奇县| 石楼县| 东丽区| 乳源| 灵武市| 洛浦县| 文化| 康乐县| 大同市| 阳曲县| 韩城市| 海兴县| 昌都县| 北碚区| 上栗县| 清原| 桐梓县| 榆树市| 自贡市| 冀州市| 石渠县| 临澧县| 垣曲县| 云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