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冬三月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我們先來理解字面的含義:

冬三月

《內經》中講的冬三月,如果說用中國的歷法來看,正月建寅,“子、丑、寅、卯”的寅,寅月是正月。往前倒推:“亥、子、丑”這三個月是屬于正北方的,中間是“子”月。“子、午、卯、酉,”四個方位當中“子”在正北方,屬水,屬冬;“午”在正南方,屬火,屬夏;“卯”在正東方,屬木,屬風,屬春;“酉”在正西方,屬金,屬白,屬秋,這是“子、午、卯、酉”這四個月。“亥、子、丑”這三個月是冬三月:亥月、子月、丑月。

此謂閉藏

這叫閉和隱藏。

水冰地坼

這個時候,水都凍成冰了,地都被凍裂了。

無擾乎陽

不要去擾動陽氣。

早臥晚起

早點睡覺,起床可以晚點。這個話說完之后,很多同學很開心:“這個我非常擅長,早臥我做不到,但是晚起,我太喜歡了。”但是你要知道,如果晚臥晚起,就完全擰了。早臥晚起,什么時間算早?古時候是很早的。小孩子在沒有受到社會后期影響的時候,基本上到八九點鐘就很困了,不停地在那兒打哈欠,別人說什么反正也聽不懂。你們看的故事片,你們所講的東西,所做的很多事情,他不懂,到了八九點就瞌睡得不行了,那個就屬于早臥晚起。當然,現在你如果說讓我們成年人八九點鐘就去睡,到半夜兩三點就醒了,這沒辦法,長期養成了這個習慣。早臥晚起主要的原因我們之前講過了,主要是跟著太陽跑。

必待日光

太陽出來,你就起床吧,太陽如果下山了,你就開始減少各種活動,讓身心慢慢靜下來,做好入睡前的準備工作。

使志若伏若匿

我們結合之前的內容:春天以使志生;到夏天,無使志怒;秋天無外其志,開始往回收了;冬天此謂閉藏,使志若伏若匿,就像匍匐前進,叫“趴下”,就要低下來、沉下來。我之前講過霧霾的情況,其實也有天氣不能下降的意味在里面。天氣降不下去,本來應該降下去,雖然寒風凜冽但是天高地遠、四野茫然,這個才是冬天該看到的景象,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到處都是灰蒙蒙的,氣降不下去,這個時候肯定“伏、匿”是做不到了。冬季如果“伏、匿”做不到呢,后面我們會看到:“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如果不這么做的話,就會傷腎。因為閉藏不好,到了春天就會有痿癥、厥癥,比方說陽痿、四肢厥逆,什么意思呢?就是手腳冰涼,這就叫作厥逆。

春天生的都是冬天閉藏下來的“陳”。如果用一棵樹來形容,到了秋天樹葉落下來,到了冬天呢,樹葉都在泥土里漚掉了。如果在農村,到了冬天就要把糞都埋起來,都埋在土下面,去漚。漚糞的時候有個很特別的景象:下大雪了,糞堆上面的雪一下就融化了,因為它在不停地散發熱量。那個熱量其實是陽氣的一部分,因為陽屬于熱,陰屬于寒嘛!所以說“使志若伏若匿”,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不要著急干什么大事情了,也不要讓自己的理想立刻就生長起來。這個時候要把它藏起來,就像一棵大樹,這個時候不要想著還要長多少片葉子,開多少朵花,這個志要伏匿起來。

若有私意

我們講水火相對,說火是仁愛、付出、奉獻,這個是情的本質。我們講愛情、熱情、感情,這些東西一定都要熱,如果冷冰冰的,那這個“情”不好。這句話也講到一個公私相對的概念。“公”就是講要處以公心,心要變大,把眾人當成是“我”,“我”的概念在擴大,心在擴大。如果把家庭當作是“我”,那么“我”的概念就擴大到家的范圍,愛的范圍就擴大到家的范圍;如果把心再擴大,擴大到國的概念,那所有中國人都是一個“我”,那仁愛就遍及所有中國人了。如果再把心擴大到說所有的人都是“我”,這個時候這兩個人(仁),一個是人民群眾的人,一個是仁愛的仁,就結合了。當仁心從家庭到國家,一直大到所有全人類的時候,就和“人”結合了。我們用一個時髦的詞——“前進”,當你的心逐步在前進的時候,就會前進到這一步。到了這一步才算一個“人”了,到這一步的時候人就會處以公心。我們剛才講過的“子、午、卯、酉”的午,午火代表熱量,它代表仁愛之心開始展開了。那相對的正北方的水,到了子月的時候,正好是“私”的時候,這個時候要把它收起來,要為自己著想。

若已有得

與“若有私意”一樣,講的都是自己,講的都是可以稍微“自私”一點兒。可以這樣講,這個時候你先要把自己收起來。這里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甚至可以講“一張一弛謂之道。”就是說你要能夠愛出去,也能夠私回來,這個道理大家明白嗎?奉獻是確實要奉獻的,但是也不能沒有尺度,無有止境,到一定的時候也要收回來,也要考慮一下自己,這就是“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這個地方最有意思的字是什么呢?是“若”字——好像是有私意,可不能真的有私意,是若有私意,但是仁愛是真的要仁愛出去。這里面的含義,大家慢慢地去琢磨。如果聽過前幾次講座,我相信去悟出這個道理不難,因為我所講的內容不是我編的,都是《內經》上的原文,確實用的是“若”這個詞,你不要隨便改,就好像“早臥晚起”與“晚臥晚起”,改一個字就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去寒就溫

雖然冬天是以寒為主旨的,但是對于人來講要去寒就溫,不能讓自己受寒氣的侵襲,因為我們人的本質不是以寒為本的,我們是以暖為本的。去寒就溫就是要始終圍繞著本分展開,溫暖溫暖嘛,去寒就溫,不要做一個冰冷的人,要做一個溫暖的人,不僅使自己溫暖,還要使別人溫暖。如果一個人能夠精確地控制到只使自己溫暖,不使別人溫暖,這是一個怪物,這是不存在的。一個人如果想讓自己溫暖一定會使別人溫暖,這個道理很簡單,明白吧?一個人如果只讓自己溫暖,控制得非常精確,他一定是把自己關起來了。把自己關在哪兒呢?關在了牢籠之中。學過物理的同學很容易理解這個道理,有溫度的東西,它通過“傳導、輻射、對流”把自己熱量傳導出去,如果不能夠進行“傳導、輻射、對流”的話,那一定是被完全地困起來了嘛!一困就窮了,這個時候你自己的選擇就非常重要。

無泄皮膚

這個講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出大汗,冬天不要做劇烈的運動,然后大汗淋漓,因為大汗淋漓會導致“使氣亟奪”。冬天陽氣本來應該若伏若匿,應該閉藏,無擾乎陽。汗是陽氣的外發,汗為心之液,心屬火,是火在發動,把汗液逼出來。這個時候如果進行劇烈運動,出一場大汗的話,一定會損害你的氣,損害氣的話一定會連帶損害血,這個道理大家慢慢去琢磨。

此冬氣之應

這就是冬天的本氣所相對應的。

養藏之道也

之前講了養長之道、養生之道,養收之道,到了冬天就是養藏之道。這個“藏”是一個特性,你要使得這個特性在冬天能夠發揮出來。冬天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呢?汗比較少,你要不去擾它的話,汗比較少。所以這個時候要去滋陰,所謂滋陰就是滋養形體、身體。在這個時候去吃一些有利于身體生長的東西,它不會變成汗發出來,但是如果夏天去吃一些熱的、補的東西,它立刻就會變成汗發出來了,因為夏天養的是陽。在冬天,把帶一點熱性的東西吃進去了,可以滋陰。但是這里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本身就陰盛陽衰,你還去滋陰,這肯定是有問題的,所以要取一個中道。我們為什么叫中國,中國就是走中道的國家,比方說很多的書里面老是出現錯別字,很不好意思,這也是一種中道呀,如果事事都不出錯,什么東西都要做到最好,也屬于比較極致的狀況。極致的情況就不是中道,但是如果因為這個我們就不去優化自己,不去改進自己,也是不對的。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春、夏、秋、冬各有一傷,春傷肝,夏傷心,秋傷肺,冬傷腎。冬天的養藏之道就在腎這里體現出來了。如果冬天傷了腎,到了春天,水生木,所謂的痿癥、厥癥都是木出了問題。道理很簡單,我們剛才用漚糞這個例子打過比方,秋天葉子沒有落下來,到了冬天糞沒有漚到,沒法化成有用的養料,到春天,肯定這個木長不好了。木長不好的話,厥陰肝經就會受損。足厥陰肝經是繞陰器的,所以這個時候一定會有痿癥。為什么叫“厥陰肝經”?這個“厥”和痿厥的“厥”是一個詞。因為疏泄功能出了問題,所以會出現厥癥,出現手腳冰涼的狀況。給春天留下的養料不夠,最后就會“奉生者少”。

這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冬三月,我們還稍帶講一下“冬至艾灸”。實際上最好的艾灸方法是在津液不傷的情況下進行。就像一個人長得比較水靈,有足夠的水分,口里不是經常很干,眼睛也不是很干的情況下,適當地用艾灸去寒就溫,是非常好的。尤其是當身體局部有一些酸痛的時候,灸一灸就蠻好。當然艾灸是有一些禁忌的,大家去學一下。在去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把該排除的風險排除掉,剩下再做事就比較踏實了。千萬不要把這些問題純粹留給別人,老是去問別人怎么怎么樣,實際上這些內容,在現在的這個年代里面,只要你有心的話,都是非常容易得到的。有同學說晚上不灸,但是比方說你白天沒時間,還是得晚上灸了。有時候我們去學一個東西,學死了的話確實就會限制它的應用。

有同學問灸什么穴位?這個要分人,需要大家到時候把《靈樞》這一部分,尤其關于經脈這一塊,如“十二經脈”這一塊,去學一下。我之前剛開課的時候打過一個比方:肌肉像山脈,經絡就像山脈里的峽谷,或者我們看地圖,看到的河流就很像是經脈,河流里所流的東西就很像氣血。艾灸就像什么呢?就像是給河流增加一個推動力,增加一下活躍度。我們知道寒熱之間,一熱起來的話,活動性就會變快。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專門的顯微鏡這類的器材去研究這些東西,但是“陽好動,陰好靜”這一句話就講得很清楚了。就像我們現在拿著一個顯微鏡去看,加熱一個東西,溫度越高,里面的分子做的布朗運動就越快,你看到的分子的振動也越高。溫度和熱量的本質其實就是分子的振動,或者講分子的運動,因為在先開始受到分子間力的約束,它只能振動,振動得越快,溫度就越高,振動得越慢,溫度就越低。如果振動到一定的程度下,擺脫分子間力,它就開始由冰發生液化的情況,由水開始發生氣化的情況,甚至出現由冰到氣直接作升華的狀況,不外乎都是運動,分子的運動。金屬稍微特別一點,因為它有晶格,所以“陽好動,陰好靜”這一句話就把這所有的東西都包括了。對于大部分人來講,即便沒有顯微鏡,沒學過物理,知道了這六個字,這個事情對于你來講就已經明白了。比方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個其實就是因為某一塊經絡受到了一定的淤滯,不能說是完全阻塞,是有一些淤滯,這個時候它需要通,需要動。那怎么動呢?加一點熱唄。為什么呢?因為陽屬熱嘛。加一點熱量,有非常多的方法:喝點熱水、吃點熱藥、吃點熱的食物,或者直接用艾灸,是一樣的道理,但是又有不同,比方說你喝了一杯熱水,想讓自己的后腦勺熱起來,比喝一杯熱水讓腳后跟熱起來要容易。為什么?因為足太陽膀胱經有一個循行的路線,你看一下它的方向就會明白為什么我說“你喝了一杯熱水,后腦勺容易熱,腳卻不太容易熱”了。有的同學可能真的什么時候喝一杯熱水就會發現:真的是這么一回事,真的如此啊!實踐結合理論,久而久之,這一塊東西就會化神奇為平常。以前覺得很神,其實實踐多了你就會發現都是一些很平常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留心觀察,我們的心老是在外面攀援,沒有收回來而已。

這是講“冬三月”稍帶講出來的內容,這個題目我們今天就講到這兒。

〖名家注解〗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土?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王冰曰冬三月,草木凋,蟄蟲俯,地戶閉塞,陽氣伏藏,水冰地坼,故宜周密,不欲煩擾也。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避于寒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皆謂不欲妄出于外,觸冒寒氣也。去寒就溫,言居深室也。《靈樞經》曰: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無泄皮膚,謂勿汗也。汗則陽氣發泄,陽氣發泄則數為寒氣所追奪也。當冬氣正養藏之令,而養生者必謹奉天時也。逆,謂反行夏令也。腎象水,王于冬,故行夏令則腎氣傷。春木王而水廢,故病發于春也。逆冬傷腎、故少氣以奉于春生之令。

馬蒔曰十月、十一、十二月,冬之三月也,陽氣已伏,萬物潛藏,故氣象謂之閉藏也。當此之時,水以寒而冰,地以寒而坼,君子居室,如蟄蟲之周密,無擾亂衛氣可也。其臥則早,與秋同也。其起則晚,必待日光與秋異也。使其志若有所伏匿然。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皆無擾乎陽之意也。去寒以就溫,無泄皮膚之汗,而使陽氣之數奪。凡若此者,蓋冬時主藏,皆以應夫冬氣而盡養藏之道也。否則冬主水,腎亦主水,逆冬氣則傷腎水腎水不能生肝木,而至春之時,有痿厥之病。正以肝主筋,筋之不能舉者為痿,春木王水廢,則陽氣上逆而為厥,厥之為言逆也,豈不少氣以迎肝臟欲生之氣哉?

張志聰曰萬物收藏閉塞而成冬也。陽氣收藏,故不可煩擾以泄陽氣。早臥晚起,順養閉藏之氣,必待日光,避寒邪也。若伏若匿,使志無外也。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神氣內藏也。夫腎藏志,心藏神,用三若字者,言冬令雖主閉藏,而心腎之氣,時相交合,故曰私者,心有所私得也。去寒就溫,養標陽也。膚腠者,陽氣之所主也。夫陽氣根于至陰,發于膚表,外不固密,則里氣亟起以外應,故無泄皮膚之陽,而使急奪其根氣也。此言冬令雖主深藏,而標陽更宜固密。凡此應冬氣者,所以養藏氣之道也。腎屬水,王于冬,逆冬藏之氣則傷腎,腎氣傷,至春為痿厥之病,因奉生者少故也。蓋肝木生于冬水,主春生之氣而養筋,筋失其養則為痿,生氣下逆則為厥。

高士宗曰閉,閉塞。藏,伏藏也。水冰,水性至動,凍而冰也。地坼,地體至厚,裂而坼也。無擾乎陽,地氣固藏,不騰于天也。人體冬時之氣而調神,當早臥晚起,以避其寒,必待日光,以就其溫,使腎志若伏若匿,而退藏于密。若有私意而不出諸口,若已有得,而不告諸人者然。去寒就溫,去戶外之寒,以就深室之溫也。無泄皮膚,使氣亟奪,無以寒風泄其皮膚,使陽氣亟奪也。凡此,皆所以遂其冬藏之氣,故曰此冬氣之應,在人為養藏之道也。若逆之而不養其藏,則傷腎,腎傷,則冬無以藏,故至春為痿厥之病,而奉春生者少,是知調冬藏之氣,乃為春生之基。此一節,言隨四時之氣,調五藏之神,為生長收藏之先基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华安县| 临泉县| 兰溪市| 青铜峡市| 城口县| 农安县| 罗城| 新民市| 钟山县| 辽宁省| 左贡县| 马边| 阳原县| 桦南县| 金平| 明光市| 金华市| 左权县| 宝应县| 锦屏县| 乐亭县| 迭部县| 曲靖市| 绵竹市| 磐安县| 靖边县| 炎陵县| 辉南县| 富源县| 喀喇| 麻栗坡县| 兰坪| 凭祥市| 巧家县| 龙州县| 清河县| 仁怀市| 马公市| 嘉善县|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