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云霧不精

天氣清凈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云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圣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天氣清凈光明者也

這句是非常直白的話了,天空本來就應該是清亮的,也就是干凈的意思。天清然后就有光明了。這里的“天氣”這個詞怎么理解呢?是指天的氣,而不是平時所說的weather。

藏德不止

我們再來理解“藏德不止”這個詞。雖然我們不太懂“道”是什么,“德”是什么,但是結合這里的語境,我們可以嘗試理解“德”。天在清凈光明時藏的是“德”。我們抬頭看天空,晚上看到天的顏色是玄色。玄色是什么顏色呢?就是深黑色、深藍色。白天我們看到的清凈光明也是德,這個叫藏德不止。

故不下也

是什么意思呢?有德所以不下,若下來的話,天和地就在一塊了,變成一個整體了,變成一個混沌的世界。這個明白嗎?我們的天地會不會合在一起,從而變成一個混沌的世界呢?現在有一個紅移現象的說法,就是說當我們觀察太空中的星體的時候,會發現每一個星體都會向光譜紅外的一側偏移一點;還有一種情況叫什么現象呢?叫紫移,向光譜紫外的那邊去偏。紅移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整個宇宙是一種分散的狀態,所有的星球都在離我們很遙遠的地方發生變化,就好像炸彈“砰”爆炸之后,產生了非常多的碎末,銀河系、太陽系、地球就好像這個碎末當中的塵粒一樣,飛散開來。如果能體會“砰”的這一下,就能理解大爆炸理論。我們整個宇宙就處在這樣的爆炸當中,這就是紅移現象。如果你看過很多動畫,有的動畫片里會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砰”爆炸了之后再把鏡頭倒回來的時候,空間、時間就會收縮回來。你們對紅移現象明白了嗎?混沌的狀態就是指在開始的時候不是空的,到處充滿爆炸的粉末,你要是把這些爆炸的粉末又聚在一起的時候,它無所謂外,無所謂內。實際上,這種情況就好像黑洞,有著巨大的質量,質量大到什么程度呢?一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相比是什么樣呢,就好像一個乒乓球和一個地球,地球好像是原子,原子核好像是乒乓球。如果是壓力特別大的時候,原子和原子核之間本來是有非常大的斥力,斥力就使得它們之間形成像地球這么大的空間,使它們不能擬合在一起。如果引力特別大的時候,原子核就和原子緊挨著,這時候就形成了引力非常大的星體。假設人站上去,立刻就碎掉了,骨頭就全部把肉拉碎了,因為那個時候引力太大了,身體上的骨頭根本沒有辦法承受自己身體本身的重量,“嘩”一下就成了一個餅了,變成非常小的一塊。所有物體立刻就壓縮,壓縮的倍數是多少呢?就好像一個地球壓縮成乒乓球那么大,這里講“故不下也”,指的是天地的分離狀態。如果放在無限長的時空當中,這個宇宙會怎樣?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宇宙就像發了神經一樣,一會兒炸開,一會兒合起來,一會兒炸開,一會兒合起來,一直如此處于呼吸狀態,就像人一樣。

天明則日月不明

這句不好理解,什么叫天明則日月不明?現在的人太幸運了,太好理解這句話了,等到霧霾來時一看,到處都很光明的樣子,所有的地方都很明亮,但看不見太陽,看不見月亮,對不對?因為天明,因為塵埃太多,所以光的發散作用就使得日月的光都顯現不出來了。比方說晚上看到一輪新月掛在天空,別的地方都是黑黢黢的玄色,那就是因為天不明,把光明的位置留給月亮。到了白天也是一樣,旁邊都是蔚藍色,因為天不明,把光明的位置留給太陽。

邪害空竅

這個“空竅”我們剛剛講過了,不是說山里面有一個山洞,建筑物中間的空竅,不是這個意思哦。空竅就是虛空的空竅,我們剛才說爆炸之后產生的那些空間,太陽、地球都像塵粒一樣,它有空間,如果這個空間也被塞滿了之后,你就會看到光明的東西無所不在的,那樣我們就看不到日月了。

陽氣者閉塞

字面意思是陽氣就完全閉塞了,“陽氣”這個詞不好理解,我在這里也不多講。

地氣者冒明

就是陽氣降不下來,地氣升不上去,最后出現云霧不精。

云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

這個時候的狀態會如同靜止一樣,像霧霾來的時候,不會下雨。如果下雨就不會有霧霾了。“上應白露不下”,所謂的天氣不降下來,云蒸雨施,“云蒸”,地氣升騰做云,這是屬于地氣上升的運動;“雨施”,下雨屬于天氣在下降。如果云不蒸雨不施,就會出現白露不下,沒有這個天地氣相交的狀態。所講的這些又像天文學,又像宇宙學的,和《黃帝內經》有什么關系?這講的就是我們人,我們人在天地間,本來就具備了這些特性。對應到人身上,什么叫陽氣閉塞?什么叫地氣冒明?如果陽氣下不來,地氣上不去,這個是鼻子塞了,對吧?頭在發熱,腳下面涼颼颼的,陽氣下不來,陽氣者閉塞,地氣跑上來了。鼻子塞了,這是肺當中的陰上來了,眼睛紅了,這是血當中的陰上來了。“地氣者冒明,云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本來平常的狀態下,通過這個肺氣、胃氣的降,膽氣的降,還有肝陽、脾陽的升,形成一個循環,但現在上上不去,下下不來,憋在這里,人每天就處在這種鼻塞、流鼻涕這樣類似感冒的一個狀況,渾身不舒服。

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

這個名木多死,打個比方,如果交通不能夠進行傳變,天地之間所有的生命基本上就要完結了。身體的各個部分都要壞死,就好像地面的枯草木,生命非常危險。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不榮

意思是該發出去的東西發不出去,比方說鼻子通不通氣,沒有一定定數的,一會通一會不通,一會左邊塞右邊通,一會右邊通左邊塞,沒有一個什么節制在里面。正常人是晚上睡覺,白天醒了,精神就好,到晚上就困了,但是如果一天到晚昏昏沉沉,有時候又一天到晚都很精神,這個狀況就是菀槁不榮。

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

這個地方講的是天道、地道,在人身上就是人道。這個人道去哪里去學呢?比如每個周末所講的《論語》當中,這是人的精神之道。《論語》所講的是做人的精神之道,《內經》著重所講的是人的身體之道。這兩者是不是抵觸的呢?完全不抵觸,兩個講的是一回事。如果你要把這兩個分開來看,對你不是一件好事,一定要結合來看,最后要走到一條道上去。因為所講的都是你這個人嘛,不能分裂,不能與道相失,否則的話就會未央絕滅,自取滅亡。

唯圣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圣人就會這樣來做,從什么呢?從天道嘛,從地道、人道。圣人可以做到這樣,我們普通人也可以學習一下,這樣身上不會有奇怪的病、特別大的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那剛才我們看到“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比方說在我們太陽系當中,有一個木星,木星上有一個木衛三還是木衛二,它表面上就是陽氣不下,惡氣不發,風雨不竭。在太陽系當中有的星球,如火星,三年來一次大的風暴,這個風暴比我們的沙塵暴不知道大到哪里去了,白天會非常熱,熱氣不會下來;而另外一個木衛二還是木衛三,甲烷要是在那里會變成液體或者是冰塊,有那么冷啊,連甲烷這種這么輕的東西都成冰塊。甲烷要是在地球上,立刻就全氣化了,在那個地方因為溫度很低,就變成了液體、冰塊這樣一個狀態,那種地方就不適合生命的成長,但是有可能會有生命的,因為生命是從甲烷開始的。

好,以上就是這一段。我把字面的意思以及怎么和我們身體結合都大概約略提了一下,不是很詳細,后面需要大家深入地學習,因為里面很多概念,像天氣、氣、陽氣、陰氣、陽的概念等都是比較難的。像有些同學學了一年,對這些概念還是掌握不好。大家不要害怕,如果聽完了沒有懂,沒關系,這是正常的。如果頭次聽,聽不懂很正常的;再聽上一年,有點進步,也不是特別清楚,也沒有關系。只要慢慢開始了,你會發現里面的東西博大精深,對我們自己、家人健康,對生活、工作各方面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名家注解〗

天氣,清凈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云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藁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惟圣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王冰曰言天明不竭,以清凈故,致人之壽延長,亦由順動而得,故言天氣以示人也。四時成序,七曜周行,天不形言,是藏德也。德隱則應用不屈,故不下也。老子曰:上德不德。言天至尊高,德猶見隱也,況全生之道而不順天乎?天所以藏德者,為其欲隱大明,故大明見則小明滅,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則日月之明隱矣,喻人之真氣亦不可泄露,當清凈法道以保天真,茍離于道則虛邪入于空竅也。陽謂天氣,亦風熱也,地氣謂濕,亦云霧也。風熱之害人,則九竅閉塞,霧濕之為病,則掩翳精明,取類者,在天則日月不光,在人則兩目藏曜也。《靈樞經》曰:天有日月,人有眼目。霧者云之類,露者雨之類,夫陽盛則地不上應,陰虛則天不下交,故云霧不化精微之氣,上應于天而為白露不下之咎矣。陰陽應象大論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明二氣交合,乃成雨露。方盛衰論曰: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明氣不相召,亦不能交合也。夫云霧不化其精微,雨露不沾于原澤,是為天氣不降,地氣不騰,變化之道既虧,生育之原斯泯,故萬物之命,無稟而生,然其死者,則名木先應,故云名木多死也。表,謂表陳其狀也。《易》系辭曰:天地絪缊,萬物化醇。然不表交通,則為否也。《易》曰:天地不交,否。惡,謂害氣也。發,謂散發也。節,謂節度也。菀,謂蘊積也。藁,謂枯藁也。言害氣伏藏而不散發,風雨無度,折傷復多,藁木蘊積,春不榮也。豈惟其物獨遇是而有之哉!人離于道,亦有之矣。故不順四時之和,數犯八風之害,與道相失,則天真之氣,未期久遠而致滅亡也。道非遠于心,人心遠于道,惟圣人心合于道,故壽命無窮。從,謂順四時之令也。然四時之令不可逆也,逆之則五臟內傷而他疾起。

馬蒔曰上文言人當順四時之氣,此言天地有升降之妙,唯圣人從之,故病卻而壽永也。言上天之氣至清凈,至光明,似可亢之以自高矣,然唯藏此德而不止,萬古有下降之妙,故雖降而實未之下,其尊仍在焉。設使天道自專其清凈光明,則日月無以借之生明矣,猶人之邪氣塞害空竅,而空竅不通也。蓋天氣者,陽氣也,陽氣不降,轉為閉塞,故地道亦不升,適與天氣昏冒,而天無以開之也。所以應之于上者,云霧不精,白露不下,應之于下者,交通不能表萬物之命,以施生生之理,正以其不能交通也。凡有名之木亦多死者,不寧唯是,乖惡之氣不能發散,風雨不能有節,白露不能下降,而菀槁之物不能榮茂。凡若此者,皆以天地不交通耳。當是之時,賊風數至,暴雨數起,雖天地四時不能相保如平常矣。為吾人者,失前四氣調神之道,陰陽升降,俱乖其度,猶之天地不交也。則身多奇病,萬事多失,生氣已竭,至未半之時而絕滅矣。唯圣人能順天道,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所以身無奇病,萬物得所,其生生之氣不竭,而亦可以百數也。

張志聰曰上節論順四時之氣,而調養其神。然四時順序,先由天氣之和,如天地不和,則四時之氣亦不正矣,故以下復論天地之氣焉。上天之氣,至清凈光明,然明德惟藏而健運不息者也。夫天氣下降,地氣上升,斯成地天之泰,惟其運用不止,故不必下而后謂之下也。蓋言天氣布于六合九州,化生萬物,而體位仍尊高也。天氣至光明者也,明德藏隱,故晝明者日焉,夜明者月焉。若不藏而彰著于外,是天明而日月不明矣。天德不藏,則虛其清凈高明之體,而邪乘虛以害之。故曰:天運當以日光明,陽因而上衛外者也。如人之陽不固密于上,不衛護于外,則邪走空竅而為害矣。此言天包乎地,陽抱于陰,然當藏隱固密,而不宜外張下泄者也。天德惟藏,而無運用不息之機,則地氣上乘,而昏冒其光明矣。上言虛其藏德之體,此言失其不止之機,地氣升而為云為霧,天氣降而為雨為露,云霧不精,是地氣不升也,地氣不升,則天氣不降,是以上應白露不下。上言天氣閉塞,此言地氣伏藏,天地不交而為否矣。天地之氣,雖上下交通,而不表彰于六合九州之外,則萬物之命不能受其施化矣。不施則名木多死,蓋木為萬物之始生也。上言不交通于上下,此言不運用于四方。惡氣,忿怒之氣也,脈要精微論曰:彼秋之忿,成冬之怒。惡氣不發,則失其勁肅嚴凜之令矣。風雨不節,則失其溫和明曜之政矣。白露不下,則無溽蒸濕澤之濡矣。四時失序,雖茂木嘉禾,而亦不能榮秀也。上言天地之氣不施,則名木多死,此言四時之氣不應,則草木不榮。蓋天地之氣不和,而四時之氣亦不正矣。按歲運四時之氣,大暑、立秋,處暑、白露,乃太陰濕土主氣。蓋濕熱之氣上蒸,而后清涼之露下降。故曰:惡氣不發者,言秋冬之令不時也;風雨不節者,言春夏之氣不正也;白露不下者,言長夏之氣不化也。賊風數至,陽氣不正而太過也。暴雨數起,陰氣不正而偏勝也。此總結上文,而言天地四時不相保其陰陽和平,而又失其修養之道,則未久而有絕滅之患矣。惟圣人能順天地四時之不和,而修養其神氣,故無奇暴之害。夫萬物有自然之生氣,雖遇不正之陰陽,而不至于絕滅,惟人為嗜欲所傷,更逆其時則死。圣人內修養生之道,外順不正之時,與萬物不失其自然,而生氣不絕也。

高士宗曰四時之氣,天氣主之。天氣清凈,言天純粹無為也。光明者也,言天覆照無私也。天之內而清凈,外而光明,由于藏德不止;藏德不止,即天之所以調神,故位極其高,體隆于上,而不下也。天德惟藏,大明不明,故有日焉,為之明于晝;有月焉,為之明于夜。使天自用其明,則日月不明,日月不明,則四時不成,邪害天地之空竅。邪害天之空竅,則所謂陽氣者,閉塞于上,而不下降矣。邪害地之空竅,則所謂地氣者,昏冒其明,而不上承矣。地氣上升則為云霧,天氣清明,則有白露,若地氣不升,而云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矣。精,猶極也。表,四布也。惡氣,不正之氣也。發,散發也。惡氣,不正之氣也。發,散發也。惡氣不發,則四時之風雨不節,而清潔之白露不下,凡草木皆菀藁不榮。凡此,皆閉塞冒明之所致也。夫名木多死,菀藳不榮,由于賊風數至,暴雨數起,致天地四時之氣,失其常度,故不相保,而與道相失。如是,則天地之氣,亦未央而絕滅矣。央,久也。此天地失道,而四時不成,皆邪害空竅之所致也。從之者,處天地之和,順四時之氣也。惟圣人從之,故養身,則身無奇病,治人,則萬物不失,生氣流行而不竭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阴县| 泗水县| 虞城县| 大化| 宁阳县| 周口市| 赤壁市| 大安市| 筠连县| 沙雅县| 泊头市| 石屏县| 漳浦县| 北安市| 滕州市| 红原县| 古田县| 襄垣县| 丽水市| 铁岭市| 潼南县| 廊坊市| 城口县| 高密市| 监利县| 嘉义市| 新沂市| 武川县| 四平市| 达拉特旗| 万年县| 常熟市| 咸宁市| 株洲市| 南丰县| 宜章县| 习水县| 华阴市| 墨竹工卡县| 遂平县| 恩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