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幼兒園的創業思考與管理實踐
- 北京博苑教育管理團隊編著
- 1702字
- 2019-11-07 18:35:25
蒙臺梭利教學回顧
崔文生 2007/12/1
前兩天和一個做過幾年蒙臺梭利教學的老師交流,本來期望那是個暢快的交流。但后來還是覺得很別扭,分歧在哪里呢?想了很久,這位老師表示要追求純正的蒙臺梭利教育,說從國外來的很多人都覺得中國的蒙臺梭利教育不是蒙臺梭利教育,可自己又沒有經費去意大利取經,所以很困惑。
他認為蒙臺梭利教育的從業者應該內心充滿著幸福,應該把這些幸福傳達給孩子。他對蒙臺梭利的執著,據我了解是很受家長歡迎的,甚至是非常歡迎,很多家長愿意用更高的價格和更大的精力,讓孩子接受這樣的純正蒙臺梭利教學。這個老師也就在家長群里小有名氣,他用他自己的閱歷和理想追求著純正的蒙臺梭利教學。
那我的想法是什么呢?什么才是蒙臺梭利教學的關鍵呢?在學習和實踐了蒙臺梭利教學一年多以后,我認為蒙臺梭利的核心思想就是:探索孩子發展的規律和順應孩子發展的規律,來創造有利于孩子發展的條件和環境。
對于孩子成長的規律,百年以來各方面的科學技術包括教育科學突飛猛進,蒙臺梭利的核心思想其實是不斷地探索和發展科學規律,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而不是站在一百年以前的時間點上,頑固地堅持那時候的某些具體做法,把時間用在探查那時候蒙臺梭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去努力全部模仿,這樣是違背了蒙臺梭利的初衷的。蒙臺梭利在世的時候,她堅持的是探索和實踐,執著于孩子教育這個事業。她的失誤也在于,沒有更開放地把自己的思想闡述,讓蒙臺梭利的教學進入高等學府。
那么我們今天,要發展地、前瞻地看蒙臺梭利教學思想,用我們黨的話來說就是與時俱進,不是回到沒有電視機、沒有計算機、沒有互聯網、沒有歐共體、沒有新中國的時代,去仿古。
如何用發展的態度去對待蒙臺梭利教學,是我們想要去努力踐行的重點。
首先,從教者要抬起頭來向前看,不是扭過身去向后看。世界發展了一百年,人類對規律的認識遠遠超過一百年前。如果不能把人類的新發現與教育科學結合,那老師就是個文物,就是個古董,作為孩子經過的一個風景是可以的,而不能作為孩子成長的環境和引導者。
其次,從教者要做研究者而不是執行者和模仿者。誰那樣去要求老師,誰就是不道德的。我和老師們講過,你們有最大的優勢和機會,就是你們天天和孩子們在一起能夠觀察和探索規律,能夠深入進去。要把這個當做一個機遇和財富,要把自己的發現和探索記錄和共享。如果你覺得這個很沒意思,那你要抓緊離開,否則對大家都是一種耽誤。一定要有探索的樂趣,才能把這個事業做好。
再次,從教者要做發現者而不是終結者。要有學習和溝通能力,而不是抱著現有的就覺得是最好的。固執應該表現在對做好這項工作的決心上,而不是對新知識新意見的抵觸上,也不是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的堅持上。蒙臺梭利在她的那個年代,海綿吸水似的把她所見所學所經歷轉化成為兒童教育事業的營養,我們要學習的是這種精神。
任何利用家長望子成龍的焦慮,神話蒙臺梭利教學,封閉蒙臺梭利教師的眼界,宗教化蒙臺梭利教學組織者,必須被大家識破和揭露,否則就是對孩子的最大不負責,就是對未來的最大不負責。
大家做事,要看到事情的本質,才能學習好,工作好,發展好。這樣的規律這樣的方向,在蒙臺梭利教學領域是通用的,而且更為重要。這就是我經過了一點時間的探索后的一點想法,希望和大家一起討論,把這個問題探討得更清楚。
<點評與解讀>

幾年來,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源源不斷給博苑的教學注入養分。每次品讀蒙臺梭利的原著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和全新的認識,也越發地讓我們思考——什么才是蒙氏教育的精髓?是僵化地模仿?還是用發展的眼光去對待?關于這個問題,早在一百年前,蒙臺梭利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點擊閱讀]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20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于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為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她的教學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西方教育史》稱她是20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