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教師、家長和孩子應該是什么關系?
——“圣誕老人來了”與“全家總動員”的啟示

云飛 2010/7/28

教育并不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在啟蒙教育階段,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一是父母,二是教師,它們的作用無可替代。父母和教師的人品、性格、思維方式,無時無刻地不影響著孩子。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如果不能正確地看待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那么,那些隱匿于日常生活之中的言談舉止,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教師和孩子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家長和孩子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觸動這個問題的

是今天的兩組鏡頭:

第一組是在白天

我們策劃了“圣誕老人來了!”的活動

請一位老師,裝扮成圣誕老人

背著禮物

突然出現在各班

我們預先想象的是

孩子們一見到圣誕老人

就像被點燃了一樣

興奮地大叫

孩子們的實際表現

卻和我們想象的有些出入

而此時老師們的行為差異

更引起了我的思考

1.

小齡班的孩子們

最初呈現的

更多是遇到陌生人的拘謹

圣誕老人和禮物雖然可愛

但他仍然是一個不熟悉的陌生人

小孩子們定定地看著這個穿紅衣服的人

面無表情

有點發愣

這時,有些班級老師

遠比孩子們著急

看到孩子發呆

就心急地催促著他們

“圣誕老人來了,我們來一起歡迎!”

“圣誕老人送你禮物了,是不是該謝謝啊”

當某一個孩子的名字被叫到

老師們馬上會說:

“寶貝兒,圣誕老人送你的禮物,快到前

面來呀”

“是不是應該說謝謝圣誕老人啊”

雖然,教師用的口氣都是商量式的問句

似乎沒什么問題

但教室里充滿了這樣此起彼伏的“指令”

孩子們則照著這些“溫柔的指令”

一步步進行著“歡迎”、“謝謝”“再見”

的環節

而被這些老師忽略的

是孩子們真實的體驗過程

從見到陌生人的拘謹

到觀察他、熟悉他

到慢慢放松

顯露出見到禮物的喜悅

開始興奮地蹦跳

這是一個過程

代表了孩子們真實的學習過程

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孩子自己親身的體驗

那么

老師們應該做的是什么呢

其實很簡單

就是耐心地等待,“安靜下來”

給孩子一點兒時間

你可以直接做出自己的自然反應

外向的老師,會高興、大聲歡迎、

甚至尖叫

內向的老師,可能只是溫柔地微笑

但不必非要指揮著孩子

每一步像我們一樣

孩子們跟著你

或者不跟著你

會有他們自己的選擇

2.

大齡的孩子

則是另一種情形

他們開放得多

并且見多識廣

所以迅速地適應了

這一“緊急事件”的出現

不用指揮,氣氛就會熱烈起來

大膽和好奇的孩子

會沖上來

摸圣誕老人的胡子

大聲問他:你今天帶什么禮物了呀?

其實我很想看到的

就是這些孩子們自然流露的真實反應

無論是之前的拘謹

還是此時的大膽

而有的老師就顯得心急

一見到孩子們的隊形亂了

就急于維持秩序

“大家都坐到位子上!”

“快點坐好了,圣誕老爺爺要給我們發

禮物了!”

圣誕老人不是天天出現的

秩序是要維持的

但此時不妨多給孩子們幾分鐘時間

讓他們“享受”一下這一“意外事件”

自由地表現

我們設計這個活動

本身不就是一種驚喜和意外么?

3.

上面描述的大齡和小齡孩子的行為差異

只是一種代表

其實孩子們的不同表現

不單是年齡大小的因素

更多的差異因性格、性別而產生

在老師與孩子的關系當中

教師

更多地應當是創造環境

充當伙伴

身體力行

用行動來引導

而不僅僅是言辭說教

用語言來指揮

在這些活動當中

有些班級的老師的作用顯得太突出了

他們站到了孩子們的前頭

成為了活動的主角

孩子則躲在他們背后

成為跟從者

這背后

可能更多是成人的愿望

老師希望自己班的活動進行的更精

彩、更成功

更熱烈或者更有秩序

更被外界肯定

而不是關注孩子們的真實體驗

有的班級

則做得比較好

他們把這一體驗的時刻

更多讓給了孩子們

多了一些觀察和耐心

多了一些安靜的等待

老師們的作用似乎小了

他們等著

但不代替孩子們喜悅和興奮

4.

其實很多時候

教育就是一種等待

第二組鏡頭是在晚上

“全家總動員”的活動

很多家庭參與進來

一家老小齊上臺的熱鬧場面

讓人忍俊不禁

特別注意到兩個家庭

一個是奶奶帶著孫女

節目是地方戲

奶奶的唱腔無疑有著專業水準

孩子很小只有兩三歲

再加上臺上眾目睽睽

燈光閃耀

緊張得無法張口

一心只想拉著奶奶的手下臺

估計和在家里排練的水平

十萬八千里了

奶奶也顯得很著急

不住地用手拽著孩子衣服

示意孩子趕緊跟著唱??!

孩子就愈發地緊張

眼神里閃現著退縮

更談不上喜悅和享受

最終

節目沒有完成

奶奶無疑是不滿意的

有些生氣地拉著寶寶下去了

我們好像忘記了一件事

組織這個活動最大的意義

其實不是節目的精彩

水準的高低

而是搭一個舞臺

讓孩子和他的家人一起參與

享受參與的過程

是讓孩子勇敢嘗試,自己經歷和親身

體驗

這些千金難買

5.

第二個家庭是一對母女表演舞蹈

幾乎像上面的祖孫倆一樣

孩子上臺后就完全懵了

站在臺上一動不動

用家里人自己的話說就是“傻了”

音樂響了起來

媽媽示意了一下孩子

然后就開始隨著音樂起舞

10秒過去了,孩子沒動

20秒,孩子的手悄悄動了動

30秒,孩子的身體開始動了

這一瞬間,居然讓看臺上的家長老師

都很緊張

然后,好像過了一道坎

孩子慢慢找回了自信

開始跟著媽媽一起跳了起來

很快地,臉上僵硬的表情也松動了

綻放出在我們看來

無比燦爛的笑容

全場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

我們為這個小姑娘使勁鼓掌

掌聲比之前精彩的節目

要來得更為熱烈

這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有機會我會把這個段視頻放在網上

大家也一起看一下

這個媽媽是怎樣做的

整個過程

她沒有再給女兒更多的壓力

她只是堅持按著平時的排練

做著自己的動作

用行動給孩子做著榜樣

而小姑娘今晚的收獲也不小

在這個幼小心靈中

曾經發生的掙扎過程

無疑是她人生中一筆小小的財富

記得我一直都懼怕當眾講話

從小學到大學直到工作很多年的現在

仍然是這樣

在眾人之前無所適從

而眼前的三十多個節目當中

看到這些孩子

有機會勇敢地站在臺前

更有一些小小年紀

就能那么坦然、大大方方

是多么羨慕他們

6.

教師的職責

就是要為孩子們創造“靜”的環境

讓他們親身體驗、嘗試和探索

讓他們自己觀察、思考和學習

讓他們自省、自知和感悟

教師盡量少地“打擾”他們

教師和家長們

應該盡量控制住自己

不去命令和指使

不去“教”孩子

不把自己的意愿、判斷和喜好

加到孩子身上

這里涉及到兩個重點

一是環境

孩子們最重要的教育環境

就是教師和家長自己

所有你想教授孩子的

品德、精神與行為模式

其實都在你自己身上

言傳只是表面

玩具只是表面

身教才是本質

二是引導

讓孩子自己體驗、探索

不等于老師放任自流

沒有教育目標

而恰恰相反

它把教育目標巧妙地隱藏起來

不直接交給孩子

而是讓孩子自己找到和發現它們

體驗尋找的過程

告訴他積木應該如何成為高樓

不如不說話

只是幫他約來伙伴

或者就是你自己

和他一起玩

手把手告訴他應該怎樣畫出美麗風景

不如不說話

只給他一只筆

也給你自己一只筆

讓孩子看到你的行動

而不是言辭

讓孩子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而不是你的

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觀察

而不是你的

讓孩子碰壁、失敗、面對挫折

讓孩子努力、成功、體驗成功

圣誕老人在行動。

家庭總動員,一家老小齊上陣。

7.

最后,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蒙臺梭利

關于教師角色的理解:

1.教師和孩子是平等的。

2.教師是環境的準備者。給兒童提

供發現和學習的機會,是兒童與環境

之間的動態聯結。

3.教師是觀察者。

4.教師是引導者。

5.教師是合作伙伴。

從緊張的一動不動,到逐漸放開的小女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平县| 理塘县| 沂南县| 卓尼县| 蓬安县| 威海市| 马关县| 海城市| 小金县| 股票| 保靖县| 金沙县| 普兰店市| 噶尔县| 汉川市| 华阴市| 离岛区| 舞阳县| 拉萨市| 太保市| 凤山市| 青海省| 且末县| 晋城| 吉木乃县| 武乡县| 桃源县| 辰溪县| 溧水县| 商河县| 西和县| 承德市| 天峻县| 珲春市| 济阳县| 平和县| 济南市| 五家渠市| 防城港市| 外汇|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