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虎專刊》007期:玩轉美股ETF
- 老虎社區編著
- 1712字
- 2021-04-25 16:42:41
四、投資ETF的風險
在投資ETF之前,下面還有幾種ETF風險你需要注意:
“文不對題”
ETF的第二大風險則是“文不對題”,你會發現某些ETF的名字可能跟你想象的投資領域不一樣。舉個例子,表現最好的生物科技ETF和表現最差的收益率相差了18個百分比,簡直就不像投資同一個領域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其中一支ETF是投資研發癌癥治愈方案的基因公司,而另一支則是投資生命科學產業的醫療器械公司。是的,他們都是生物科技公司,但是這兩個生物領域可謂是天差地別。所以投資者們在選擇ETF的時候務必要了解清楚他們投資標的所運營的業務。
另類投資風險
ETF的確為大眾投資者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從股票和債券到商品,貨幣,期權等等,各種你想得到的投資領域和投資策略都能通過ETF輕松實現。但如果你沒有做足功課的話,這對你未必是一件好事。
舉個例子:美國石油ETF(USO | A-100) 真的跟隨原油價格走么?并不一定。兩倍杠桿ETF ProShares Ultra QQQ ETF (QLD)真的帶來了基于該標的指數200%的年收益率嗎?并沒有。
具體細節會在之后的課堂里提到,而這里也給投資者們敲個警鐘,當你利用ETF去投資普通股票和債券以外的領域時,要做好功課。
清盤風險
現在有很多ETF很受歡迎,當然也有一些ETF不受歡迎。每年都有100支左右不受歡迎的ETF關閉運行,給未來新的ETF騰出了空間。
ETF的清盤也不用太過于擔心,基金是有流動性的,所以會給回投資者們現金。同時,在清盤的時候還會伴隨交易費用的產生,指數的跟蹤錯誤,投資者們不滿的情緒等等。甚至還有基金公司敢向投資者索取關閉基金的法律費用(雖然很少見,但的確發生過)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建議投資者們在基金要關閉的時候馬上賣出手上這支ETF。
新產品風險
ETF市場是一個大型機器,每周,甚至每天都各種各樣的新產品出現,不過,就如“全民公敵”樂隊那首歌說的一樣:Don’t believe the Hype(別跟風頭)
雖然有很多很好的新型ETF上市,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投資前好好閱讀一下ETF的宣傳材料,理解清楚他的標的指數策略,參考一下他們的回測數據。
經驗法則告訴我們,我們在一支ETF上投資的金額應該要與他投資標的熱門程度成反比,也就是說,不要跟風。
那些新社交媒體,3D打印或機器學習ETF等非常新的東西并不適合作為你投資組合的核心資產。
擁擠交易風險
玩開投資的朋友,想必聽過“擁擠的交易”(crowded trades)一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投資/投機者對某一倉位(position)背后的邏輯深信不疑,所有相反意見皆聽不進耳,隨著越來越多資金朝同一方向流動,支持資產價格上升或下跌的“邏輯”自我實現,令這個交易擠上加擠。
這并不是壞事,但同時投資者也要注意:當大量資金涌進市場的時候,建倉快,拆倉更快,資金一旦撤離,不消片刻,資產價格便會由一個極端奔向另一個極端。再者,一些新的資產類型有流動性限制,如果大量資金沖進來,那這些資金的估值可能就會受到影響。
我們并不是要所有人都遠離銀行貸款或新興市場債券或低波動性策略的ETF,只是在你買入這類ETF的時候,如果你當初并沒有把它們作為你投資組合的核心資產,那現在也不用把精力過多放在它們身上。
交易風險
跟共有基金不一樣,ETF有時候也會有交易費用。跟股票一樣,ETF也會有價差,小至幾分錢,大至幾美金,價差時大時小。尤其是在開盤后半個小時,ETF的價差有可能會非常大,就是買家和賣家出的價格相差很大,無法交易,而這個時候如果你市價去買入就會買高了,因為賣家這個時候定的價會比較高,要等到做市商開始交易了,不斷撮合大家對盤,第一賣家的價格才會降下來。
Anyway,限價指令永遠是你最好的選擇。
崩盤風險
大多數情況下,ETF都是開心的跟隨著指數走,交易價格也緊貼著NAV(基金資產凈值)。但有時候ETF也會崩盤,價格暴跌,讓投資者手足無措。
很多情況下,崩盤都不是ETF的錯。舉個例子,當“阿拉伯之春”爆發的時候,埃及股票交易所關閉了幾個星期。人們只能通過交易一支埃及市場向量ETF (EGPT | F-57) 來進入埃及股市。在交易所關閉的時候,西方投資者們都十分看好埃及股市,認為大盤一定會暴漲,大量資金的涌入把這支ETF價格推向了高峰。但埃及市場恢復交易的時候,埃及股市并沒有暴漲,所以之前被瘋狂搶購的EGPT也因為高溢價隨之暴跌。這并不是ETF的錯,但投資者們也真的虧了很多錢。
總體來說,ETF也的確像它展現的那樣,高透明度,走勢平穩。但其中的風險是不容忽視的。投資前一定要做好功課。
- 商業周刊·中文版:危機與收益——全球保險行業
- A股加速“美股化”(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25期)
- “復蘇牛”路徑推演(《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50期)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CMO到底能干多久?
- 雪球專刊105期:周期股投資入門
- 《商界》2021年第4期:國貨新生
- 商業周刊·中文版:The Year Ahead 展望2019(下)
- 雪球專刊285期:學會讀基金季報,做聰明基民
- 商業評論(2019年1月號)
- 比較(總第107輯)
- 商業周刊·中文版:白銀與探戈——阿根廷經濟
- 《老虎專刊》003期:美股投資第一課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如何在職場中贏得尊重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職場老手的情緒管理法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