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楚莊王問大臣詹何:“怎樣才能治理好國家呢?”
詹何說:“我只懂修身養性,不懂怎么治理國家。”
楚莊王說:“我是繼承宗廟社稷的一國之君,希望學到讓國家長治久安的辦法。”
詹何說:“能保持良好的身心修養卻反而造成國家動蕩的案例,我沒有聽說過。自己心煩意亂卻能把國家大事處理好的情況,我也沒有聽說過。修養自己的身心是根本,其余的都是末節。我不敢用末節來答復您的問題。”
楚莊王點頭稱是,贊嘆不已。
正在翻閱這本書的你,也許不需要考慮治國安邦這么復雜的大事要事。但詹何這番言論,依然是一面很好的鏡子。當我們處于心情很糟而大發脾氣的狀態下時,即使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未必能妥善處理。因為,由情緒失控產生的沖擊波,能產生三個破壞效果。
第一,情緒失控能降低你的智商。你的思維能力會被壞情緒拉到正常水平以下,沒法從正確的角度看問題,鬼使神差地做出許多錯誤的判斷。
第二,情緒失控能降低你的情商。壞情緒能讓你在一瞬間忘了平時是怎樣與人友好相處的,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感情卻又不是你主觀意愿的行為。幾乎所有反目成仇的悲劇,都會出現某一方甚至雙方因情緒失控而互相傷害的環節。
第三,情緒失控能提高你的失敗率。很多事情本來是可以圓滿結束的,誰知你一時被火氣沖昏了頭,親手推倒了一直以來的努力成果。等到冷靜下來后,才追悔莫及。
傷己傷人是最愚蠢的行為。而情緒失控是這種蠢行發生的第一大原因。能管理好自己脾氣的人也可以把其他事情處理得很妥當。而那些放任負面情緒四溢的壞脾氣者,再聰明也是白搭。正如詹何說的那樣,修身養性才是提高自身做人層次的基礎,其余的都是由這個基礎延伸出來的細枝末節。壞情緒讓我們心神不定,壞脾氣讓他人不敢靠近我們,最終讓我們變成處處受阻的孤家寡人;而好修養能廣結善緣,好脾氣能取信于人,得到大家的信賴與支持,自然能無往不利。
人人都有小情緒,每天在喜怒哀樂中不斷轉換。情緒雖小,力量卻大。情緒失控的破壞力大,但如果能有效控制情緒,未嘗不能從中提取積極的力量。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說難也難,說容易倒也容易。管理情緒之難在于,人的生理結構與心理活動特征都很容易讓情緒瞬間吞沒理智。克制自己的壞脾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和挑戰自己的人性本能屬于同一難度系數的任務。但管理情緒之易在于,人類千百年來已經累積了豐富的情緒管理方法與技巧。無論遇到哪一種會讓我們暴跳如雷的情境,都有不少古今中外的正面或反面案例供我們借鑒。
但無論怎樣,想練成情緒收放自如的好脾氣,都少不了要下一番苦功。對此,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四點:
其一,正視負面情緒的客觀存在。不將其視作唯恐避之不及的洪水猛獸,也不可將其看作不值一提的小問題。逃避現實無助于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其二,找出讓自己情緒失控的根源。幾乎所有的壞脾氣都伴隨著無力感、不安全感與自卑感等負面心理。讓人脾氣暴躁的直接原因也許千奇百怪,但深層原因往往類似。解決了這個根源,才能讓人真正從壞脾氣變成好脾氣。
其三,學會與自己和解。在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的前提下,逐漸完善自己。情緒失控的人普遍不夠善待自己,從而滋生了上面提到的幾種讓脾氣變壞的負面心理。接納完整的自己,也是改掉壞脾氣的一個重要環節。
其四,勤做積極的心理暗示,并借鑒各種情境下的成功案例來一點點改善自己的言行。好脾氣的人總是能用更和平友善的方式來處理情緒問題。想要改掉壞脾氣,就要好好學習他們的生活智慧。
本書將結合不同類型的負面情緒,來解讀各種情境下的壞脾氣。通過反面的案例來揭示壞脾氣的消極影響,通過正面的案例來提供管理情緒的成功經驗。在此希望諸位親愛的朋友,有朝一日能成為修養極佳的情緒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