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賀貧 晉語八
國語
【題解】
晉卿韓起,認為自己有卿的名而無其實。跟富有的卿大夫相比,感到寒磣,因而發愁。叔向知道了,卻向他道賀。叔向認為關鍵問題不在于貧富,而在于有沒有德行。沒有德行,愈富有,禍害愈大,有了德行則可轉禍為福。
中外古今,各個階級都有各自的道德標準,但是各個階級的代表人物都把德放在第一位來要求它的成員,則是一致的,這篇文章所論述的,就是一例。
叔向見韓宣子[1],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2];無以從二三子[3],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對曰:“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4],其宮不備其宗器[5],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6]。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行刑不疚[7],以免于難[8]。及桓子[9],驕泰奢侈[10],貪欲無藝,略則行志[11],假貨居賄[12],宜及于難;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及懷子[13],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難;而離桓之罪[14],以亡于楚。夫郤昭子[15],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16],恃其富寵,以泰于國。其身尸于朝,其宗滅于絳[17]。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18],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惟無德也!”
“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19],何賀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非起也敢專承之[20],其自桓叔以下[21],嘉吾子之賜[22]。”
【注釋】
[1]叔向:羊舌氏,名肸(xī),字叔向,春秋時晉大夫。韓宣子:韓起,“宣子”是謚號,春秋時晉國的卿。
[2]實:實際。這里指財產。
[3]二三子:這里指同朝的卿大夫。
[4]欒武子:欒書,“武子”是謚號,春秋時晉國的上卿。一卒之田:百頃田地。這是上大夫的俸祿。上卿的俸祿應有一旅之田五百頃。古時五百人為旅,百人為卒。
[5]宮:居室。一本作“官”。先秦時住宅都稱宮室,至秦漢以后,“宮”才專指帝王的住宅。
[6]越:超越國界,傳播美名。諸侯:古代天子統轄下的各國君主的統稱。
[7]不疚(jiù):沒有弊病。
[8]難:指對欒書殺死晉悼公事的追究。
[9]桓子:欒黡(yǎn),欒書之子,任下軍元帥,春秋時晉大夫。“桓”是謚號。
[10]泰:過分。
[11]略:干犯。則:指憲則,法度。
[12]居賄:囤積財物。
[13]懷子:欒盈,欒黡之子,春秋時晉國下卿。“懷”是謚號。黡死后,其母叔祁與人私通,誣告欒盈將作亂,被驅逐到楚國。后回國,身死族滅。
[14]離:同“罹”,遭受。
[15]郤(Xì)昭子:郤至,春秋時晉國的卿,因有軍功自傲,和郤锜(qí)、郤犨(chōu)控制朝政,被晉厲公派親信殺死,家族被誅滅。
[16]三軍:晉國的軍事編制。晉文公重耳開始實行上軍、中軍、下軍的編制,每軍萬人。
[17]絳:晉國的國都,今山西翼城東南。
[18]三卿:即郤至,郤犨、郤锜,都是晉國的卿。
[19]吊:吊喪。
[20]專承:獨自承受。
[21]桓叔:名成師,號桓叔,晉穆侯之子。桓叔之子名萬,受封于韓邑,稱韓萬。所以,韓起尊桓叔為韓氏的祖先。
[22]嘉:贊許。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譯文】
叔向去見韓宣子,宣子正為貧困而發愁,叔向卻向他表示祝賀。宣子說:“我只有晉卿的虛名,卻沒有它的財產,沒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們交往的,我正因此發愁。你卻祝賀我,這是什么緣故呢?”
叔向回答說:“從前欒武子沒有百人的田產,他家里連祭祀的器具都不齊全,可是他能夠發揚美德,執行法度,美名傳播于諸侯各國。諸侯親近他,戎、狄歸附他,因此使晉國安定下來,執行法度,沒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災難。傳到桓子時,他驕傲自大,奢侈無度,貪得無厭,干犯法度,任意胡為,借貸牟利,囤積財物,該當遭到禍難;但依賴他父親欒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終。傳到懷子時,懷子改變他父親桓子的行為,學習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來可以憑這一點免除災難;可是受到他父親桓子的罪孽的連累,因而逃亡到楚國。那個郤昭子,他的財產抵得上晉國公室財產的一半,他家的子弟在三軍中擔任將佐的占了半數,他依仗自己的財產和勢力,在晉國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自身在朝堂陳尸示眾,他的宗族也在絳邑滅絕。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八個姓郤的有五個做大夫、三個做卿,他們的勢力夠大了;可是一旦被消滅,沒有一個人同情他們,只是因為沒有德行的緣故!”
“現在你有欒武子的清貧境況,我認為你能夠繼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賀。如果不憂慮道德的不曾建樹,卻只為財產不足而發愁,要表示哀吊還來不及,哪里還會祝賀呢?”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頭說:“我正在趨向滅亡的時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不但我本人蒙受你的教誨,也許從桓叔以后的子孫都會感激你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