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有備而來方自信

多年以來,筆者便以每年或者每季在上千人的演說會上擔當評論員為職業,當然,這也是我的興趣和無法推卸的責任。

這些參加演說的人,不是大學生而是商界乃至社會上的精英人士。在歷次擔任評論員的經驗中,給筆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演說之前的準備工作對演說成功與否的關鍵作用。一場精彩絕倫的演說,絕對是演講者在經過一番精心策劃與準備下才完成的,只有經過充分的準備,才會使要說的話確切而明了,并且避免說一些不恰當的話,這樣便能更好地吸引聽眾,使他們覺得你分享的東西更有價值。這是一場演說成功的秘訣。

如果一位演說者具備這樣的魔力,那么他會發現一個事實,就是他所講的話無拘無束,像清泉一般自然而然地噴涌而出。一篇準備充足的演說,在登臺之前就已經成功百分之八九十了。本書前面已經講過,大家想要學習演說的主要原因無非就是想獲得一些自信和勇氣。然而大家通常所犯的毛病,也正是忽略了演說前的準備工作。不經過準備就登臺演說的人,無異于不帶武器而上戰場的戰士,心中的恐懼與慌亂怎么可能會被克服呢?

林肯總統曾經在白宮里發表過這樣的談話:“我相信,我要是無話可說時,就算經驗再豐富,手段再老道,也無法免于難為情的境地。”

如果做一件事情能幫助你驅除恐懼,從而獲得堅定的自信,那么,這件事情一定是萬全的準備。就像《圣經》里面所講的一句話一樣:“真正的喜悅,可以驅除恐懼。”

韋伯斯特也這樣說過:“如果只做一半的準備,就去登臺演說,就仿佛是半裸著身體奔跑在大街上一般。”

既然想學習演講這門功課,為什么不去重視演講前的準備工作呢?或許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演講前究竟該準備些什么,而且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準備,還有的人說沒有時間做準備。那么,在這里我就把關于如何給一場演講做準備的問題詳細地討論一下。

Section 01 做準備的正確方法

什么是準備工作呢?正確的準備方法是什么呢?是通讀一本書嗎?當然,這也不失為一種準備方法,但是,這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通讀一本書固然能為你的演講積累一些素材,然而,全盤照搬書中的思想,不加入任何自己的見解,很難使聽眾與演說者產生共鳴。

數年前,筆者曾經開過一個針對紐約銀行界高管的專門的公開演說班。因為這班學員都是金融界的精英,平時工作比較忙,不會有太多的時間做充分的準備,但是因為工作性質和社會閱歷的豐富,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經驗和見解,他們已經積累了數十年的演講素材,然而他們自己并不曾察覺這一點,他們只看見局部,卻看不見整體,不知道自己掌握的素材其實是一個豐富的寶藏。

這一班的上課時間被安排在每星期五的下午五點至七點。這一天的下午四點半,某銀行的高管杰克遜先生感覺自己應該在班上做一次演說了。于是,他在報攤上隨便買了一本經濟雜志,一邊走一邊翻閱,當看到《你只有十年的成功時間》這篇文章時,他不禁停下來仔細地看了看,他覺得觀點比較新穎,可以作為當天演講的素材。

但是,一個小時后,當他站起來試圖用具有說服力的方式闡述這篇文章的觀點時,他發覺自己的語言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把文章中的觀點表述清楚。甚至,在他的腦海中,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需要講出來的東西,又怎么能希望聽眾對他的話題感興趣并且印象深刻呢?

于是,作為他的老師,我給了他這樣一個忠告:“杰克遜先生,我們不認識這篇文章的作者,對于他的觀點也并不感興趣,我們所關注的是你——杰克遜先生的看法和意見。你何不把文章再通讀一遍,認真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贊同文中的觀點呢?如果贊同,把這個觀點用自己的經驗來驗證一下,如果不贊同,請把原因總結出來,作為下周演說的素材,然后引述這篇文章作為你演講的開端,這樣是不是很好呢?”

杰克遜先生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我的忠告,當他再次通讀完那篇文章之后,覺得對文章表述的觀點并不贊同,于是他提出自己的見解,并且恣意發揮,他還在其他報刊雜志上得到相應的啟發,他不時地有新發現、新啟發涌現在腦海里,在這一個星期的時間里,他不斷地發現和挖掘,這使他的思維更深刻,視野更廣闊。就像是從他自己的礦坑里開采出來的礦產,然后又經自己加工打造出來的產品,完全生成了自己的東西。這樣,一個星期后,他站在臺上洋洋灑灑地演說,博得了陣陣喝彩和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次演說經歷,可以說是杰克遜先生演說生涯的一個里程碑。

Section 02 話題源于生活

相隔一個星期的時間,同一個人,同一個題材的演講,卻提出了兩個完全不一樣的觀點,也得到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結果,這真讓人難以置信!下面用另外一個事例說明一下如何準備演講的材料。

我在華盛頓開辦的一個演說班里,曾經有一位名叫法蘭克的學員。有一次,他從明星晚報刊出的一本游覽指南上,看到了許多關于華盛頓美景的圖片和描述,于是他就把這些材料搜集起來,準備在演講的時候把華盛頓美景作為主題大為論述與贊賞。但是,他并沒有仔細思考一個合適的題目,也沒有好好組織這些材料,只是簡簡單單地論述,表現不出任何作為演講者的激情與熱忱。可想而知,這些枯燥的材料,平淡無奇的論述,直接導致他的這場演講在平淡乏味中草草收場。

兩周以后,法蘭克的車子在公共停車場不幸被盜,他立刻報案,然而警察卻說對這起盜竊案無能為力,這件事情就這樣無果而終。想不到,這件事情,深深地觸動了法蘭克的靈感。

這是因為,就在一周前,法蘭克看見有好多警察在街上懶懶散散地閑逛,手里還拿著粉筆,因為看見法蘭克的汽車在路邊多停了十五分鐘,便走上前一定要開罰單。想起這件事,這些只知道欺壓善良公民卻無任何辦案能力的所謂的“人民保姆”,一下子讓法蘭克火冒萬丈,他無法抑制自己的憤怒,把這些警察的無能與丑行慷慨陳詞,做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演講。這些親身經歷的活生生的話題產生的效應遠遠勝過那些來自書本雜志的死材料。

這是他生活中親自經歷的事情引起的情感與觸動,所以講起來慷慨激昂,也更能打動聽眾的心,引起強烈的共鳴。而當他演說華盛頓美景的時候,就只能機械地引述材料,因為沒有激情,說出來的每句話都顯得單薄與吃力,而現在,他只要往演講臺上一站,那些痛斥警察的言辭就如同開閘的洪水,滔滔不絕,一瀉千里。真實的經歷再加上自己的深思熟慮,這樣的演說怎么可能失敗呢?

Section 03 預備一場演說的意義

是不是羅列一些沒有錯誤的詞句然后再把它們死記硬背下來,這樣就算是對一場演說做了準備工作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要么,就是把一些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偶然的思想機械地組合起來,就算是預備一篇演說了嗎?當然也不是。一篇準備充分的演說,一定是融入了你的思想,貫穿了你的信念和傾注了你不懈的努力。

這些思想和信念是你與生俱來的,就仿佛是你每天睜開眼睛所看到的第一件事物,甚至于在你熟睡的時候,它也會潛入你的夢境,或者說,在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樣的思想和情感都緊緊跟隨,而且深藏在你的潛意識里堅如磐石。所以,預備一場演說的意義,就是要仔細思考,反復斟酌,最后形成回憶,并且從中找出你最感興趣的想法加以分析歸納,重新打造成一個新的形態,最后使之成為你自己的作品。你也許會問:這樣做很容易嗎?其實,只要選定一個目標,并且集中注意和思想在這個目標上,做到全神貫注,這件事做起來也并不十分困難。

活躍于19世紀的著名傳教家脫維特·姆迪,他的精彩演說使他的傳教工作如魚得水,相得益彰。如果你問他是怎么預備每一場演說的,他一定會這樣回答你:“我沒有什么秘訣。”

但是,在這個簡短的回答過后,他一定會補充一段詳細的解釋:“我每次選定一個題目,就把它寫在一個大信封上,時間久了,我會積累很多這樣的信封。讀書的時候,每當遇到可以作為將來參考的材料,我會把這個材料擬定一個標題寫在和它對應的那個信封上,這樣日積月累,我的材料寶庫就會變得越來越豐富。當然,這些材料我有可能隨時會用到,也有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但是一旦我需要的時候,保證會信手拈來。許多年來我在講道的時候,都是在這一堆材料中這里拿一些,那里取一點,這些材料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Section 04 伯朗博士:講道的藝術

幾年前,耶魯大學的主任伯朗博士在該校神學院成立百年的紀念大會上,做了幾次演講,專門講述“講道的藝術”,后來,這些演講詞被紐約麥克蘭書局搜集整理并印成專書,書名就定為《講道的藝術》。伯朗博士不僅每周要預備他的演說,而且,還要訓練演說人才,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長達30年的歷史了。因此,以他的資歷和地位,對這個題目只要做一個簡單的經驗報告就可以了,任何人只要照著去做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現在,我把他演講成功的秘訣在這里公開一下:

1.深深地思考你演講的題目和內容,直至融會貫通,況味橫溢。這樣,你就可以創造出一套新的思維,就如同孵化成熟的蛋,一個新的生命在化育過程中逐漸形成,并呼之欲出。

2.如果,你思維的時間能延長一些,準備工作能提前一些,不要等到了星期六才去準備星期天的演講詞,這樣就最好不過了。如果在一個牧師的心里,有一種真理能保持一個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那么,他在講演之前又會發現一些新的意義在那個真理之中產生出來。他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里都在思考這一新的發現。

3.也許,你只有在晚上才會深刻思考,作為一位牧師,最好要習慣于每天晚上臨睡前去思考預備明天的證道詞。有時候,哪怕是深更半夜,我的腦海中一旦涌現出靈感,我會立即從床上爬起來把這些記錄下來,因為我擔心這些靈感轉瞬即逝。

4.當你搜集預備講道的材料時,你要把你已經搜集到的關于這個題目的材料,連同你最初對這個題目的理解以及你腦海中所有能聯想到的意思,全都記錄下來。

5.寫下你所有的想法,只需要幾個最能表現你思想的文字,并且每時每刻在你心中思索更多的理解和體會,這便是“提高生產力”的訓練方法。利用這樣的方法,可以增長你的智慧,創新你的思維。

6.牢記你不假外求而自己思索出來的道理,因為這是你智慧開拓的標志,這些智慧勝過任何黃金寶石的財富。把你隨時隨地出現的智慧的火花隨手記錄在手頭的廢紙片或者便簽上,比寫在特備的記事本上效果要好得多,這不只是從經濟方面考慮,更多的是為了整理材料時的方便快捷。

7.凡是涌上心頭的思想火花,你必須隨時記下,而且用心思考,這些重要的片段都是你深思熟慮的結果,是你智慧的結晶,你有權利對它們做任何編輯、整理以及各方面的改動,這樣的積累,是使你思想進步,智慧增長的最好的方法。

8.慢慢地你會發現,凡是你認為最滿意的講道,多半是從你的內心所發出來的;因為這是你自己孕育出來的,是你的血肉,你自己的精神產物——自然、生動而且有力。

Section 05 林肯的演說秘訣

林肯又是怎樣預備他的演說的呢?當你了解到林肯所用的預備演講的方法時,你會發現,伯朗博士所介紹的幾種預備演講的步驟,其實,早在三十多年前,林肯就已經用到了。林肯最著名的演說詞之一,就是他用預言口氣說的一句話:“‘一棟裂開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在這個造成半人半奴的政府之下,自由絕不能持久。”

林肯預備這段演說,是在他平常工作的時候,吃飯的時候,走路的時候,坐在牛棚里擠牛奶的時候,每天前往雜貨店和肉店的時候,甚至在他披著一件灰舊的外套,一手挎著籃子,一手挽著問長問短的小兒子的時候,他一直在沉思,不說一句話,弄得小兒子無聊地扭動著手指,他一邊大步走著一邊思索著、推敲著他的演說,竟然忘了身邊小兒子的存在。

在思索推敲的過程中,他隨時把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寫在小紙片上或者是手頭的東西上,然后暫時把它們放在帽子里,等有空的時候拿出來加以整理,以備正式發表演講的時候拿出來用。

1858年那場激烈的政治辯論,參議員道格拉斯不論走到哪里都是千篇一律講那一套話,而林肯隨時隨地在思索、推敲。因為平時不間斷的積累,他發覺自己隨時隨地可以發表一篇不同的演講,在他的眼里,永遠都不會缺乏演講的題材。

在他即將入主白宮的時候,他把自己關進春田市某家熟人開的商店后面的一間小倉房里,只隨身帶了3篇演說稿和一部憲法,摒棄一切雜物,專心搜集參考資料,最終寫成了他的精彩的就職演說。

他出席紀念蓋茨堡戰役的演說又是怎樣預備的呢?這件事情眾說紛紜,有真相也有訛傳,但真實的故事,也是頗為奇特有趣的。

當蓋茨堡烈士公墓委員會把正式公祭日期確定以后,便邀請艾佛雷特先生致辭。這位被公認為雄辯家的艾佛雷特,曾擔任波士頓議員、哈佛大學校長、馬薩諸塞州州長、參議員、駐英公使、國務卿。公祭典禮原定于1838年的10月2日至3日舉行,但是艾佛雷特先生表示日期有點倉促,擔心演說預備不好,于是特地延期至11月19日舉行,這相當于多給了他一個半月的時間做準備。這段時間,艾佛雷特曾專程到蓋茨堡親自視察當年的戰場,以期得到更深刻的印象,當然,他這樣做是最聰明的選擇。

大總統、閣員以及全體國會議員都分別收到請柬,受邀出席典禮。但是,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拒絕了,讓人沒想到的是,大總統林肯卻欣然接受了邀請,這令公祭委員會感到大為吃驚。因為,他們并沒有計劃請總統演說,可是,既然總統受邀出席,就不可能不請總統發表演說。于是,大家意見不一,有的擔心總統來不及準備,有的擔心即使總統來得及準備也未必會答應這樣的演說,因為他對解放黑奴的辯論非常精彩,但是他的獻詞卻是從來沒有人聽見過。這是一個莊嚴的儀式,所以他們不敢有任何的疏忽。到底該不該請總統上臺演說呢?他們一直猶豫不決。其實,如果他們能預見到總統為那次公祭所作的演說取得了偉大的成功,并成為日后被公認的不朽的演說之一,他們一定會為當初對總統的懷疑感到羞愧。

終于,在典禮前的兩個星期他們決定再補發一張請柬給林肯總統,邀請他屆時“說幾句恰當的話”。他們寫給總統的柬帖竟然是這樣的口氣!

然而,為人謙遜的林肯并沒有在意這些,自從接受邀請后,他馬上開始預備他的演說。他首先寫信給艾佛雷特,請他寄一份他準備發表演說的講稿。幾天以后,他收到講稿便開始仔細閱讀,甚至就是到照相館照相的時候,他還手里拿著那份講稿,準備一有空閑就認真閱讀。對于他自己的演說稿,他更是仔仔細細地推敲無數次,在往返于白宮到陸軍總部的路上,他一直在想;深夜,躺在陸軍總部的皮椅上等候電報的間隙里,他依然在思考著自己的演說稿,他把演說稿放在自己的高禮帽中隨時攜帶,以備隨時思考。他不斷地深思,在深思中演說稿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在正式發表的前一天,他對秘書西華德說:“我還沒有把它寫完整,我已經反復修改了3次,如果有時間,再修改一次我才會滿意。”

典禮舉行的前一個晚上,林肯已經到達了蓋茨堡。這個小小的城鎮早已被遠道而來的客人擠得水泄不通了,人口增加了十多倍,由以前的1200人一下子驟增至1.5萬人。來自各地的游客在臟亂的街道上閑逛,幾乎阻礙了交通。軍樂奏起來,無數的市民隨著樂曲歡歌起舞,大家聚集在林肯的臨時住處,為總統大人奏樂,并熱情地請他演說。但是他表示,在明天正式演說之前想保持沉默。事實上,他想利用這一晚上的時間,把自己的演說再預習一遍。他走進隔壁的房間,對著他的秘書西德華高聲朗讀他的演說稿,請西德華來幫助他參考、批評。

第二天早晨,林肯剛剛吃過早餐,他仍然在預習他的演說,直到一名衛兵進來請他參加閱兵儀式。走在閱兵的隊伍里,他依舊在沉思,騎馬緊跟在林肯后面的卡斯上校說:“儀式開始的時候,林肯總統尚且挺身直坐在馬上,注視著全軍總司令所率領的部隊;然而,隨著隊伍的前進,他的身體慢慢向前傾斜,兩臂松弛下垂,頭也低了下去,像是又沉浸在沉思當中了。”可想而知,到這個時候,林肯總統還在溫習那留下永恒光輝的演說詞呢!

當然,林肯的演說也不都是百分之百成功的,成功與否的關鍵,主要是看他對演說的問題是否關心和感不感興趣。如果,一旦涉及解放黑奴和南北統一的話題,他會一下子變得精力充沛,這就是因為,他對這個問題特別關心、感觸良深的緣故。例如,他曾經在伊利諾伊州的一家小旅館中住過一段時間,一天早晨,和他同住的室友從睡夢中醒來,發現他正坐在床上,對著墻壁高呼:“一半是自由人,一半是奴隸,這樣的政府是絕不會持久的!”

當年,耶穌講道的時候又是怎樣預備的呢?他遠離人群,獨自在無邊的曠野上節食靜思了四十個晝夜。馬太福音上說:“從那時起,耶穌基督就開始傳道,并且不久,就講出了永垂不朽的‘登寶山訓’。”

讀了上述這些故事,你也許會說:“這些成功者的成功自然很有道理,但是他們都是名垂青史的大演說家,他們的光芒太過耀眼,我只希望在關于自己業務上的演說取得一些進步而已。

是的,我完全明白你的需求,編輯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幫助像你這樣有需求的,以期達到你們所希望的。但是,不論你的演說規模有多大,林肯和耶穌的成功經驗對你同樣奏效。

Section 06 如何準備你的演說

開始一場演說,主題是關鍵。那么,該選擇什么樣的主題呢?

其實這個問題說來也簡單,我認為,凡是你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拿來作為一場演說的主題。很多初學者都常常犯一個毛病,總是試圖把所有的材料囊括在一篇短短的演說中。其實在一個主題之下,不需要太多的論點,只要切合主題,一兩個就夠了。然后圍繞這一兩個論點展開討論,這樣就再好不過了。

選題要趁早,這樣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搜集材料,對于選好的主題,要日思夜想,并且把它融入到你的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思考,然后挖掘有關這個題目的一切問題,向自己提問。比如,你選取了“離婚”這樣一個主題,你就可以這樣問自己:造成離婚的原因是什么?離婚能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給經濟和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給家庭生活又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婚姻法關于離婚的條款是否合理?面對不幸的婚姻,是委曲求全還是勇敢抗爭?

……凡此種種問題,都要先拿出來問問自己。或者問問自己“我為什么要學習演說”,或者也可以把身邊其他人的故事講出來,不必提及故事主人公的姓名,這樣,也會是練習演講的一個好素材。

如果你能在大眾面前做到思維清晰地一邊想一邊說地講上兩三分鐘,這在演講初期已經很不簡單了。比如像“為什么學習演說”這類比較簡單的題目,當你預備的時候,把你的材料進行篩選剪裁一番,最后融入你自己的經驗、觀察,以及生活領悟。

又比如,你還可以把你的職業作為演說題目,這樣的題目該怎樣去做準備呢?題目一旦涉及你的職業、工作,你一定會有大量的材料可供篩選,這時的你一定要懂得取舍,選取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絕不可以在三分鐘之內羅列太多的材料,選取一兩件最能代表你思想的材料即可,你可以從題目的一個點去引申和擴展。比如,你可以談談就職的經過,是偶然的還是經過謹慎選擇的?你在這個崗位上是如何奮斗的,是否承受過失敗的痛苦,失敗后是怎樣看到希望又重拾信心的……只要你如實地講出自己的經歷,這樣便是一篇動人的演說了。

或者,你還可以換一個角度,談一談從事這個職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又是怎么克服這些困難的?假如有新伙伴步入這一行,你可能會給他提供一些什么樣的建議?或者,你也可以談一談你周圍的人和事,哪些是積極的、有趣的、陽光的,哪些是消極的、陰暗的、無聊的,這些對你又有什么啟發?像這樣的由主題引申出來的探討關于“人性”的問題,這樣的演說,幾乎沒有不成功的。

你說出來的話,要有實例作為依據,因為空洞的說教是最令人討厭的。而且舉體的實例往往比抽象的理論更容易讓聽眾印象深刻,引起共鳴,從而大大提高你的演說能力。

下面所引述的文章是選自一位作家的作品,這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文章的題目是講各行各業的領袖應該把繁重的責任分擔給襄助者,文中通過實例來說明,讀來引人入勝。

B.A.霍博士:“公司主管為什么需對部屬委以權責?”

現在的很多大企業,都是由當初的小商小販發展演變而來的。一個企業的成功,雖然可以說是一個企業家的成功,但是,企業發展的規模再大,企業帶頭人再能干,手下如果沒有得力的助手幫助他管理,企業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美國百貨公司的名人沃爾華斯曾經告訴我,在創業之初,曾經有好幾年的生意完全由他自己一個人經營,忙里忙外的像一只陀螺,后來終于積勞成疾住進了醫院,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他開始對自己的事業有了深深的思考,他忽然明白了,要想事業有所發展,必須把責任分擔給自己的下屬。

多年前,菲斯利亨姆鋼鐵公司也是由掌門人杰魯滋先生獨掌全廠事務。后來,葛萊斯慢慢成長起來,以他的聰明才干,扎實的工作為杰魯滋分擔了大部分的事務,才使得菲斯利亨姆鋼鐵公司得以快速發展。

柯達公司創立之初,也是由伊士曼一個人獨攬全局,但是聰明的他很快邀集了幾位同志合力經營,才使得柯達有了后來的規模。美孚石油公司規模擴展以后,也不再是乾坤一人獨掌的局面了。

大銀行家摩根,雖然是一位杰出的人才,但是他深知擁有幾個得力助手會比自己單打獨斗更有利于事業的發展,因此,他精心挑選了幾位得力干將協助他一起經營銀行企業。

還有不少野心勃勃的企業家,為了集中權力,采取獨自經營的方式管理企業,既勞心費力,又導致企業發展滯緩。等到他們領悟到集思廣益,“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后,也不得不忍痛割愛,把權力與責任分配給自己的得力屬下。

很多人講話都有一個通病:即只講自己感興趣的事。其實,他更應該思考的是聽眾對什么話題感興趣。比如一位消防員,他更應該關心的是如何讓聽眾了解預防火險的方法;一位銀行家則更應該引導聽眾如何正確投資理財。

在預備演說主題的時候,你必須對聽眾加以研究,如果你演講的主題恰好是聽眾所需要的,那你的演講已經成功了一半。

在預備講題的時候,如果時間比較充分,最好多讀一些文章,了解一下人家對這樣的題目有怎樣的想法和說法,不過,在你未曾深思你自己的題目時,千萬不要盲目讀別人的文章。在你束手無策時,你應該走進圖書館,到那里去尋找你所需要的數據資料。資源豐富的圖書館,必將成為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下面我們用一些具體事例闡述一下預備演講的幾個小技巧:

首先,不要逐字逐句記憶演講的內容。

美國資深新聞評論家H.V.卡滕伯恩,當他還是一名哈佛大學的學生時,就參加過一次演講比賽。當時,他精心準備了一則題為“先生們,國王”的短篇故事。為了這次演講取得成功,他把這篇短文逐字記誦,還預講了數百次。然而,在比賽中,當他剛剛說出題目“先生們,國王”之后,腦子里就立刻空白一片,他頓時嚇得不知所措。然而越緊張就越茫然,絕望之下,他開始用自己的話來說故事。他終于成功了!他獲得了一等獎!他吃驚極了,直到從評委手里接過證書和獎品時,他才如夢初醒。自那以后,卡滕伯恩便再也沒有硬背過一篇講稿。他在總結自己從事新聞事業取得成功的秘訣時這樣說道:“我只是做些筆記,然后自然地對聽眾講話,絕不用講稿。”

范斯曾是巴黎波歐藝術學校的一名畢業生,后來成為了世界最大的一家保險公司的副總裁。多年前,在弗吉尼亞州的一場全美各地2000多名壽險業務員參加的大會上,他曾經發表了一場演講。那時,他剛剛從事壽險行業兩年的時間,雖然時間不長,卻做得相當成功。因此,大會主持人安排他做一場20分鐘的演講。

這個安排讓范斯歡喜異常,他要把握住這一次提高自己身價的難得的機會。為了演講成功,他提前寫好了演講詞并努力背誦,還對著鏡子演練了四十多次,直到自己滿意為止。他精心設計了演講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包括每句臺詞、每個手勢以及每個面部表情,當確認自己準備得萬全之后,他自信滿滿地登上了演講臺。

可是,當站在臺上面向臺下的聽眾時,他忽然緊張起來,他只說了一句:“我在本計劃里的職能是”之后,大腦中便一片空白,他內心越發慌亂,頭上早已沁出細密的汗珠,他趕忙后退了兩步,試圖使自己鎮靜下來,重新開始,可是他的腦子里仍然白茫茫一片,于是他再退后兩步,想重新再來,可還是沒有成功,當他又一次后退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他仰面摔下了沒有護欄的演講臺。這一滑稽的場景引得臺下的聽眾笑得前仰后合,大家甚至以為這是為了助興而特意安排的一段插曲。

可是演講者范斯卻羞愧得無地自容,他事后對我說,那是他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一件事,他甚至因為羞愧而向領導遞上了辭呈。好在范斯的上司理解并說服了他,他當著范斯的面親手撕毀了辭呈,并想盡辦法幫助他重新建立自信。讓人沒想到的是,經歷了這次慘痛的失敗后,范斯變得更加發奮努力,最后竟神奇地變成了公司里數一數二的演講高手。他也從此吸取了教訓,演講之前再也不死背演講稿了。

其次,預先將自己的意念進行匯集整理。

準備演講有沒有一個恰當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這個方法很簡單,你只需搜尋你生活背景中那些有意義、有生活內涵的人生經驗,然后把由這些經驗提煉出來的思想、概念、領悟等匯集起來,接下來你要做的準備工作就是對你的題目加以深思,挖掘它背后的深刻內涵。

正如伯朗博士在《講道的藝術》中所說的那樣:“深思你的題目,直至融會貫通,況味橫溢……再把這些思想寫在一張紙片上,不需要太過詳細,寥寥數語足夠表達概念即可,整理好這些零碎的片段,再稍加組織安排,就成為很好的演講素材了。”

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啊?真的不難,你只需付出一點專注和思考就能如愿以償了。

最后,你要在朋友面前預講一下。

光說不練無異于紙上談兵。所以,當演講準備得有點眉目了之后,就該尋找機會在朋友面前預演一下以確保萬無一失。當然,你也不必把演講內容和盤托出,只需在進餐的時候,跟朋友坐在一起,然后這樣引起話題:“喬,告訴你吧,有一天我遭遇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要不要講給你聽聽?”喬可能很愿意聽聽你的故事,你仔細觀察他的反應,看看他的回應,他或許會有什么有趣的主意,而那恰恰是你所需要的。而且有趣的是,他根本不知道你是在預演,等你預演結束的時候,他可能還意猶未盡。

杰出的歷史學家艾蘭·尼文斯也對作家做過類似的忠告,找一個對你的題材感興趣的朋友,將你的心得詳細地說給他聽,這種方式,可以幫你發現你可能會遺漏的見解、事先無法預料的爭論,并能從中找到最適合講述這個故事的形式。

Section 07 搜集充足的材料提升你的自信

美國大植物學家巴比克在臨終前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種植了幾十萬株植物預備用來做標本,但是最后,最優良的只有那么一兩株,其余的統統被拋棄。”其實,預備演說也是如此。搜集100個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后,最后能用得上的可能不到10個。

有些材料可能終身用不到,但是搜集它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你的自信心,使你在演講的過程中心中篤定而信心十足,這樣才能做到不緊張,講話的態度自然而大方。亞桑當認為,這是預備演講重要的基本原則,不論是做公開演講還是小型的私人演說,這一點,演講者千萬不可忽略。

他說:“我曾經訓練過幾千名售貨員,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弱點,那就是他們不明白在推銷某種貨品之前,需要對這種貨品的知識構造有一個完整詳細的了解。

“許多售貨員都是,剛走進我辦公室學會幾句某商品的一些說明和推銷口訣后,便急不可耐地奔赴市場,經驗證明,像這樣的售貨員大多干不過一個星期就會走人,甚至有的不會超過兩天。在訓練食品售貨員時,我強迫他們去讀美國農業部印刷的食品表,要求他們詳盡地掌握某種食品的成分和含量,比如水分、蛋白質和脂肪等的含量比例。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所要推銷的這種貨品的基本結構和本質特征。甚至,我為了刻意把他們打造成食品專家,還讓他們去學校學習,并且接受測驗。我再讓他們把貨品販賣給其他推銷員,我還利用獎勵機制對最優秀的推銷員給予獎賞。

“在這些預備的過程中,我發覺他們大多數早已經不耐煩了,他們辯稱:雜貨店的老板實在太忙了,根本沒有閑工夫聽我們講食品成分這一套,即使講了,他們也是不愛聽或者是根本就聽不懂。我這樣答復他們的疑慮:你不要為了買主的利益而學這些,而應當為你自己的利益去想。因為只有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才能使你更自信、更積極。”

美孚石油公司的阿伊達·達梅女士,幾年前對筆者講述了她自己在巴黎時發生的故事。有一天,她收到麥克魯雜志的主辦人麥先生發來的一封電報,內容是請她寫一篇關于大西洋海底電訊的短文,她因此特地到倫敦去拜訪歐洲重要海底電訊公司的經理,以便于搜集材料。然而,她仍然覺得材料還不夠充分,想再搜集一些預備作為補充之用。所以,她又到英國博物館里去參觀展覽的各種電訊,閱讀了大量關于海底電訊發展史的書籍,甚至她還親自前往倫敦郊外的工廠中,去觀看海底電訊建造的步驟。

為什么她要搜集這樣豐富的材料呢?因為,這些可以給她更充足的力量,讓她感到信心十足。她知道只有材料足夠充分,才可以使發表出來的文章內容豐滿,有聲有色又有說服力。

安德魯·凱泰爾前后曾對3000萬人演說過,但是他近日跟我坦承,他如果在某次演說結束回家的途中發現漏說了某段話,他會十分苦惱,而且認定這次演說失敗了。因為,根據他的經驗,一個特別有價值的演說,必定是有著豐富的準備材料的,這豐富的程度,是需要演說者巧妙運用的。

也許有人會反對這個說法,說是沒有充分的時間來預備,還有的人試圖光靠自己的一些靈感去尋找一些話題來講,還有的人想在別人演說之后擷取人家現成的觀點加以引申,這些辦法或許某一次會奏效,但是絕對不可靠。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努力去找資料,認認真真地加以準備,千萬不能偷懶耍滑,依照本章所提供的方法去做,一定會達到你預期的效果。

備忘錄:

1.“有思想、不吐不快的演說,通常不會失敗。”事前充分的準備,等于完成了演說的百分之九十;

2.選定了題目,寫在一個大信封上,碰到可參考的材料便歸入大信封;

3.多多搜集資料,盡力思索以融會貫通,提煉出新的思想,這是新的生產力;

4.演講之前,與講題有關的種種問題,都要像是該問題的專家一般,弄得一清二楚,無所不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出国| 杭锦后旗| 临夏市| 综艺| 冕宁县| 昌黎县| 东乌珠穆沁旗| 简阳市| 南靖县| 陇川县| 镇沅| 汉阴县| 陇川县| 武定县| 钟祥市| 崇阳县| 南昌市| 五莲县| 类乌齐县| 新化县| 桐城市| 桂林市| 赤城县| 遂昌县| 南川市| 孟村| 梁山县| 郑州市| 广安市| 永安市| 保定市| 巫溪县| 策勒县| 四平市| 蒙山县| 广宁县| 右玉县| 孟津县| 思南县| 香格里拉县| 邯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