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確認自我的存在及存在的價值

角色定位,脫掉衣服大家都是動物

擺脫角色定位,是心理強大的第一步。

要培養強大的心理,你需要對所有的角色進行重新的定位。

角色定位,《百科大辭典》中的解釋是這樣的:在一定的系統環境、時間下,擁有相對的不可代替性的定位。

似乎很難理解,但透過字面的意思,你會發現,這句話完全可以用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來解釋:不穿衣服,人應該和猴子站在一起。

的確如此,一個人在正常情況下不穿衣服,只有把他劃入猴子的行列。失去了衣服的人類,和動物無異。同樣,人類披上了一件外衣,就被原本并不存在的階級拉開了距離,這種階級的存在讓人失去了原本最赤裸裸的意念。很多人心理不夠強大,正是因為人們被身上披的那件渲染了階級的外衣嚇住了,僅此而已。

其實,那件外衣根本不附加任何情感。

先來說一個事例:

不久前,我隨公司參加“防范艾滋病意識,普及預防艾滋病知識”的活動,深入到河南一些艾滋病嚴重地區去宣傳防艾滋病知識。

一周的活動結束后,我從河南趕回來,購買了河南的一些特產,作為禮物送給家人和身邊的朋友。然而,事情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樣美好。

回家的時候,妻子正在上班,給我的手機發短信:徹底地把自己洗一下。

說明一下,我的妻子并不歧視艾滋病人,她曾經積極地為艾滋病人捐錢捐物。

我將從河南購買的一條漂亮的裙子送給妻子,但卻從未見她穿過。

我將從河南購買的禮物分發給周圍的朋友,他們都很高興。

我以為事情到此為止,沒有想到,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聽說你前不久出差去河南參加一個宣傳艾滋病的活動了,是嗎?

聽到這里,我有點心虛,心里盤算著他會不會因為禮物遷怒于我。

他確定了消息之后,沒有說什么,掛斷了電話。

兩個月之后,在一次閑談中得知,他將我從河南購買的禮物扔掉了。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叫蔓延之律的現象,屬于一種心理連接、擴展現象。一旦某個物件、人與在心理上已經定性的一個物、人接觸后,就會獲得那個物或者人的某些“本質”,這就屬于心理的連接、擴散現象。

簡單來說,一旦某個物件、人與某個人接觸后,就會獲得那個人的某些“本質”,而這些特質僅僅是心理的定位,事實上并不如此。

比如,在中國的一些巫術中,如果想要詛咒某個人,就需要獲得這個人的生辰八字或者這個人穿過的鞋、衣服之類的,由此對他們施加某種類型的影響。

上述事例中,我從河南宣傳艾滋病知識歸來,在他們的心中,我就獲得艾滋病的某些“本質”,盡管我本身沒有,但在他們對我的角色定位中,我已經具備艾滋病的某些本質,因此,在他們心中,對我及禮物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

再比如,如果你身上穿著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全新的,從來都沒有人擁有過或者穿過,你的心理對這件衣服不會有任何芥蒂。

然而,如果這件衣服曾被艾滋病患者穿過,不管如何新,質量如何好,可能你在潛意識里都會產生排斥的情緒,不想穿這件衣服了。盡管已經完全確定這件衣服并不存在健康隱患,也沒有衛生問題,但潛意識里,排斥情緒依舊在人的思維中占據了主動,衣服同樣會被扔掉。

顯而易見,我們的內心不夠強大,因為我們受到了角色定位的影響。為了使內心強大,我們需要剝去他們身上這層“皮”。

莎士比亞,神一般的人物,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人們窮盡所有的詞匯去贊頌他,對我們來說,他似乎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甚至有人感嘆:莎士比亞死后,人們失去了靈魂。

莎士比亞真的那么高不可攀嗎?

聽聽他的仆人如何評論他:一個自私、傲慢,總是對仆人們喋喋不休的討厭的家伙。

莎士比高不可攀的形象,瞬間被拉到了普通人的陣營中。

幾年前,我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是典型的家庭式作坊,一個老板,其余的全部是員工。

進入公司兩個月,從來沒有見老板對任何人微笑過,永遠板著一張臉,甚至連一句溫柔的話都沒有,說出來的話永遠是不容置疑的。當時,我的心思很簡單:端誰的碗,聽誰的管。

這天,我正在廁所里方便。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我知道這是一個被“三急”折磨的同事,透過縫隙,我看到進來的是公司的老板。

此時的他,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失去了平時的威嚴,一張急促、疲憊的臉。緊接著,傳來了尿水急劇沖擊的聲音。水聲停止之后,傳來了一聲長長的呻吟聲,這聲音要多賤有多賤,遠遠超過床笫之歡的聲音。

似乎是一股電流,瞬間傳遍我的全身,我頓時醒悟:老板也是一個食人間煙火的,也屬于人類。

現實中,很多老板喜歡下屬稱呼他為經理,不喜歡被直呼其名。因為直呼其名意味著一種平等,只有同事和同事之間才會如此稱呼。如果直呼其名,還怎么能讓下屬敬畏?

因此,很多人喜歡別人與他們拉開距離,以他在公司中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和我們打交道,提醒下屬,我們之間存在著距離,存在著差距,在他面前我們要老實一點。

偏偏有很多人,喜歡與比自己強大的人拉開差距,讓自己在公司里以與別人有差距這個角色與別人打交道,提醒別人,我們之間存在著差距,我不會越雷池。

從心理層面來分析,那些高高在上,總是擺著一副架子的人,實際上是不敢把真實的一面展現給別人看的人。他所表現出來的,根本不是真實的自我,而是穿起了厚厚的一層衣服的假自我。同樣,那些總是在內心暗示與別人存在差距的人,是永遠無法做到與別人平等交流的,因為你還未與別人溝通,心理上就已經弱了三分。

表現出不是真實的自己與在內心暗示和別人存在差距的人,都是心理不夠強大的人,這些都是角色定位所限制的。

要破除角色定位的限制,首先需要對角色定位有正確的認識,認識角色定位的理論很多,但起不到根本的作用,還是從行動上開始吧。

美國歷史上第16位總統林肯,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解放者。他強大的心理一直是很多人學習的榜樣。

林肯由于家庭貧困,從小營養不良,非常消瘦,而且臉很長,形象上比較難看,這成為很多人嘲笑他的把柄。

這天,林肯在樹林里散步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老婦人,老婦人毫不客氣地說:“你是我所見過的最丑的一個人,只比猴子一樣的林肯稍微好看一些。”

普通人可能會面露尷尬,但心理強大的林肯則是這樣做的。

林肯幽默地說:“我是身不由己,不過至少我比總統要好看一些,謝謝你對我的獎勵。”

“不,至少你可以待在家里不出門啊!”老婦人說,“這可不行!我還得為美國公民上街維持秩序呢。”林肯幽默地說道。

林肯友善的回答彰顯了自己的胸懷和智慧。這是林肯競選總統時,能深得人心的一個縮影。

分析一下林肯的行為。

根據中國人對角色的定位心理,一個高高在上的總統,肯定是一個氣場逼人、端莊、嚴肅的大人物。說到這里,你的心中可能已經出現一個你敬重的偉人的形象。這時,你已經被角色定位的病毒感染得很嚴重了,對于想要變得心理強大的你來說,要改正的不是清除病毒,而是重新組裝系統。

林肯身為高高在上的總統,只是一個普通人,他沒有架子,真實地還原了自己,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總統。相對于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總統來說,有血有肉的總統,更受人們擁戴。

如果你有足夠的理由在人前擺起架子,無非有兩種目的:

1.面子上的優越感,要讓自己在面子上比別人牛;

2.面子上的卑劣感,要讓自己有面子,顯得和別人一樣牛。

這是人性劣根性最直觀的體現。其實,要撐起面子,你需要做的恰恰相反,就是把自己苦心經營的面子還原回去,展現最真實的自己。強行撐起的面子是虛空的,很累的。

大學時期的一位導師,盡管只有40多歲,但頭發大多禿光了,露出一片“不毛之地”。

他的這個特點成為我們嘲笑的對象,我們經常在背后稱呼他“沙漠之師”。

對此,他并沒有掩飾。

有一次,他干脆在課堂上向我們講明了因病而禿發的原因,最后,他還加上了這樣一句話:“頭發掉光了也有好處,至少以后我上課時教室里的光線可以明亮多了。”我們發出一片友好的笑聲,此后再也沒有人叫他“沙漠之師”。

同樣,大學時期有一個老師,個子很矮,也成為我們嘲笑的對象。

冬天的時候,有同學故意在走廊上潑了一盆水,想看老師的笑話。等到上課鈴響的時候,水已經結成了薄薄的一層冰。老師小心翼翼地踩過去,走進教室之后,笑著說:“哈哈!我個子矮,重心低,很難滑到的。”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理不夠強大,是因為我們受限于角色定位,坐在主席臺上的領導也是人,坐在臺下的觀眾也是人,兩者都是人,僅此而已。

要建立強大內心就要打破世俗

當今時代,提起“世俗”二字,就算目不識丁的鄉村老太太也能夠立刻心領神會。

簡單來說,當你想問題、辦事情以及處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按照與別人一樣的思路、方法考慮、進行時,那么你就世俗了。

比如,當別人罵你的時候,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相同的方式報復對方。這樣的人生活在世俗中,無法找到真實的自我。

要變得心理強大,就必須打破這個世俗,讓心理世界從世俗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世俗隨著社會各種現象的不斷發展、變化積累,對人們的價值觀、意識觀具有主導意義。在如今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極度不協調的大背景下,世俗儼然成為一種不善良的習氣,比如說虛偽、虛榮、貪財、勢利、見利忘義等,很多人認為目前存在這種不好的風氣,已經成為一種普世觀念,這是一種變態的社會。

當這種價值觀成為一種普世觀念,也就是世俗時,人很難不屈服于這種世俗。而偏偏存在這樣一種人,他們不為世俗所動,在日常生活經歷中,鍛煉了自己的心智,培養了一顆強大的心臟。

劉備原是一個當街吆喝的收破爛的人,趁著世道混亂,開始創業。

創業之初,公司只有兩個鐵桿員工,而且是憑感情挽留的,關羽與張飛。關羽是一名保安,張飛則是賣豬肉的。三個人的創業團隊中,張飛和關羽的頭銜一個是馬弓手一個是步弓手。

三人組團會盟十八鎮諸侯。

入盟時,諸侯們的挖苦聲不絕于耳,在面對華雄的挑釁,十八鎮諸侯無人應戰時,關羽請命,這時,袁術說:“如此可謂埋沒英雄,十八鎮諸侯難道無人可派了嗎?找一個馬弓手前去應戰?”

面對辛辣的批評,劉備選擇了沉默。

因為他明白,弱者只有蓄勢,才能變成強者。如果當時受制于世俗,據理力爭,對改變自身的處境而言,能起的作用也是微弱的。因為弱者的聲音越大,招致的反感就會越多。因此他選擇了沉默,在沉默里,積蓄能量,關羽的“杯酒斬華雄”一役,威震十八諸侯。

一顆強大的心臟,不會受制于世俗,只會在世俗中更加強大。

《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人在沒有喜、怒、哀、樂等這些情感的時候,心中沒有受到其他的侵擾,是坦然的,這樣的狀態就是所謂的“中”。“和”的境界是指在處理各類事務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在心理上產生反映,發生各種各樣的情緒變化,并且在表情、行動、語言等方面表現出來。如果表現出來的情緒恰到好處,既不過分,也無不足,而且還符合當事人的身份、不違背情理、適時適度、切合場合。

然而,有很多人,在世俗面前,心理狀態會發生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亂了方寸,就無法體會到心理強大帶來的坦然和淡定。

兵法中說,“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意思是指,作為一名將領,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心”,即使泰山在面前轟然崩塌,或者麋鹿突然從旁邊躍出,依然要保持從容鎮定,這樣才能談得上控制戰場局面,取得最后的勝利。

然而,世俗中人要獲得這種強大的心理是不現實的,因為這需要極為艱苦的訓練,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結構、思維結構,消除“自我”。

因此,要建立強大的心理,需要打破這種世俗。

別讓情緒左右自己的行為

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需要擺脫世俗,不被世俗觀念所左右。

以美女的標準為例,之所以舉美女為例,因為很多人只要看到美女,眼睛就會立刻變成數碼的。

在唐朝,因為楊玉環的出現,胖成了美的標準。然而,當時的美女如果能夠時光穿梭,來到現在這個社會,即使她拿出所有的資本也不會贏得別人的贊美,因為如今大家公認“瘦”才是富有吸引力的“真美”。要不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女生瘋狂減肥呢?

什么是美?怎樣才美?

這種概念只是人們在腦中的一種觀念。就如古今人們對“美女”這個名詞的觀念一樣,沒有固定的模式。只不過,有偶然一兩種被大部分人認可罷了。這種被大眾認可的就成為世俗的觀念。

正如一切都不絕對一樣,一個觀念不一定就是對或就是錯的。

在魯迅《祝福》一文中,主人公祥林嫂就是一個世俗觀念下的受害者,因為當時把現在很正常的“再婚”視為不符禮教,以至于她被排擠至死。很多人同情祥林嫂,因為她并沒有錯,錯的是當時的那種觀念。

這就是世俗的力量。

具備強大的心理,就不會被世俗觀念所左右。

現實中,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受到世俗的影響,從事著不愛干的事業。公務員可能是如今最受歡迎的職業了,然而,這個職業并非適合所有人。

比如,公務員是一份非常穩定的工作,有些人適合這種工作,有些人則不適合這種工作,然而,公務員成了當前很多年輕人的選擇,選擇這份職業并非是出于心理上的喜歡,而是為了迎合大眾的胃口。

這就是被世俗觀念所左右的最直觀的體現。要擺脫世俗的影響,首先就需要具備獨立的人格。

人的存在不僅僅是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種精神的存在,一種獨立的精神存在。

像考公務員的事例一樣,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人被世俗所左右,這些人無法擁有真正的自我,他們的精神為別人的精神所奴役,甚至比古代的奴隸還要悲慘。奴隸僅僅是身體被奴役,而這種人則是思維被奴役,不具備獨立的思維,只能被動地接受別人的價值觀念。

更為可悲的是,盡管生活在奴役之中,思維卻渾然不知,甚至深深地依戀著,并為這種被奴役而快活。

經常能夠聽到有些人,這些人多為女性,因為感情問題而自殺,這就是獨立人格缺乏的表現。

我有一個朋友,失戀之后痛不欲生,選擇了自殺。大好的青年,就這樣離去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真是可憐可恨。

有句話說,這種失戀后選擇輕生的人,是人格有缺陷的人。他們并非沉迷于失戀,而是沉迷于人格的缺陷中。就好比兩個抱團行走的人,一旦一個人摔倒了,另外一個也會跟著摔倒,因為他缺少獨立的人格。

對缺乏獨立人格的人來說,所謂的失戀,其實就是青黃不接。如果前腳被一個人踹了,后腳卻被一個更優秀的人接手了,那么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顧及失戀。

一個人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首先應該具有完全獨立的精神意識,思維上獨立,行為上獨立,同時還需要具備選擇獨立生活方式的權利。

然而,由于人的社會性,屬于群居動物,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無時無刻不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有形和無形的束縛,這些束縛來自于成長環境、社會文化、家庭生活、社會準則等。

要具備人格獨立,就需要無時無刻不和這些無法避免的束縛展開斗爭,并且在不斷的斗爭中強大自我,追求獨立的精神價值。

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莎士比亞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無形的影響,這成為影響他獨立人格的重要因素。但在不斷的成長中,他吸收到的經驗和知識成為他創作的源泉,讓他在不斷的創作過程中,完善自己,完善作品。

莎翁在成長的過程中,為了具備獨立的人格精神,沒有刻意去遵守社會為他制定的一系列行為準則,而是選擇以自由意志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作品,沒有按照社會、他人所期待的模式去生活。

莎翁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榜樣,不要按照社會、他人所期待的模式去生活,而應建立在自由意志的思想指導下,走屬于自己的道路。

一個人只有具有獨立人格,才能具備自己的思想體系,才能在思想體系的指導下,重審一切世俗價值標準。

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是具備獨立人格的先決條件,思維是人生存的必備條件,沒有思想就不可以作為人,思維隨人的生命存在而存在,無論人處于何種狀態之下,哪怕是在深沉的睡眠中,大腦思維都在不停地運動著。

生活中,感性的思維能讓人擺脫塵世的苦難和無奈,理智的思考能讓人擺脫一切的世俗偏見,洞察到事物本來的面目。理性和感性的思維,讓人擺脫僵化的條條框框,從而讓人擺脫精神上的奴役,而達到獨立自主的精神境界,也只有達到獨立的精神境界,才能完善獨立的人格。

其次,要擺脫世俗的影響,要敢于突破思維的牢籠。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會有收獲,付出得越多,收獲就越多,可是還是不愿意去做,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做。我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自己的心情好壞交給周圍的人控制。結果是這沒有做好,那也沒有做好,整天埋怨一大堆,可是抱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還是不敢突破思維的牢籠。

舉一個事例。

你選擇去做一件事情之前,自己必須知道為什么選擇,是受限于世俗,還是發自內心?

這時你就已經在突破思維的牢籠,已經在挖掘自己了。此時的你,就是一座寶藏,敢于開發,敢于讓自己的潛能充分地得到挖掘,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

一個敢于突破思維的牢籠的人是很厲害的,他什么時候能夠做出什么事情,心里非常清楚。一個人要突破思維牢籠確實要付出很大的心血,不是往前猛沖一陣就行了,開始的時候就像爬坡一樣,需要不斷地用力,不斷地調節體力和方向。

一個人要成功第一個因素是自控,有了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后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才不會讓自己的情緒左右自己的行為。

念舊世俗的人永遠占不到制高點

在當前這個社會,有很多高智商的人,在世俗的生活中變得毫無棱角,這一點也不足為奇,因為他的智商被世俗觀念占到了制高點。

這種世俗觀念有兩種:

一種是由于嚴重的念舊情緒,破壞了控制人的全部身心活動的“神經中樞”,從而變成了真正的世俗。比如,一個四肢健康的人,身上各個器官的功能都超越常人,但卻是個弱智。他無法從事正常的工作,因為他的機構,從根本上已經損壞了。

另一種和神經中樞沒有關系,并不是真正的念舊世俗。比如,一個健康人,大腦也是正常的,但因為說話太多,造成了嗓子沙啞,應付不了這樣的忙碌;嗓子方面本來就不是很健康,再加上過于忙碌,就會影響到全身,各個部分都出毛病,不能講話,于是不得不暫時休息,以便進行康復。

因此,一個人身體健康,卻因為忙碌導致身體器官出現問題,無法完成他的工作,與一個人的“神經中樞”被一種嚴重的疾病破壞了,兩種情況的原因與治療之道,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你覺得你的“嗓子”出了問題,導致你無法完成工作,最重要的是請醫生幫你治療。如果是你的中樞神經出現了問題,你應當給自己開一張徹底的清單,自我檢查為什么會是神經中樞出現問題,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徹底加以治療和補救。

像這樣的癥狀,實在是救命的先兆,它告訴你,你需要暫時停止工作,因為還有更大的危險等在后面。

一個“中樞神經”被世俗破壞的人,已經失去了內心強大的支撐。

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在研究管理學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么一個有趣的現象:

思維被定式的人,長時間處于這種情況之下,內心會產生煩躁的情緒,造成身心疲憊、精神沮喪。比如,當今辦公時間使用電腦的人越來越多,在辦公的過程中,采用指令的形式,即對電腦下達程序內的指令,電腦會對指令言聽計從,將事情處理得井然有序。

然而,習慣于發出指令并讓電腦去完成的人,往往對現實中的反對意見很難接受,當聽到反對意見時,第一觀念就是執意堅持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如果對方的職位高于自己,觀念中就會產生對方無可撼動,是自己錯了,然后全盤放棄,陷于一種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式之中。以至于被念舊、世俗的眼光束縛了自己,導致經常碰壁,最終對自己、他人失去信心。

這里的固定思維,是指人們因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認識的現象,被固定思維束縛了自己。當然,這種情況是十分可怕的。

現在通過兩個事例進行解釋:

一個小貨車司機根據公司的緊急安排,將一批貨在一個小時內送往二十英里外的地方。在距離目的地還有兩英里的時候,小貨車的一只輪胎爆胎了。于是他將那個爆掉的車胎拿下來,正準備換上備用胎時,一個不小心,將固定車胎的四個螺帽掉到水溝里了。撿回來已經不可能了,眼看著時間就要到了,司機不知道如何是好。

此時,正好有一個人經過,就問司機怎么了,司機就把事情經過告訴了過路人。

過路人說:“這么簡單的問題也解決不了,難怪你只能當貨車司機。你只要把剩下的三個車胎各拆一個螺帽下來,裝到第四個車胎上,先將車開到目的地,然后再將車開到最近的修車廠,補上剩下的螺帽就可以了。”

貨車司機急忙按照這個人說的做了,為了表示感謝,他問這個人的姓名,這個人說:“我住在精神病院第七床。”

司機不禁開口問道:“你這么聰明,為什么會住在精神病院?”

這個人回答說:“我住在這里,是因為我有精神病,不是因為笨!”

不僅僅是這個小司機,在很多人的觀念中,精神病人就是傻子,這是一種世俗思維,事實卻并非如此。

當前社會,阻礙人們心理強大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固定思維占據人的思維模式,使人們無法看清事情的真實面目,無法理智地通過智慧的大腦去思考問題。

事實上,當一個問題從正面難以解決時,不妨換一種思維模式,從反面去探索,用新的模式去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智慧。

一位叫哈太的猶太富商走進一家銀行,向客戶經理提出想借一筆款。

客戶經理知道業務登門了,態度非常友好。

“我想借一筆款。”哈太說道。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錢?”客戶經理非常有禮貌地說道。

“一美元。”

“只借一美元?”

“是的,我只需要一美元,可以嗎?”

“當然,只要有擔保,借多少,我們都可以照辦。只是只借一美元,是不是有點……”

“借一美元的目的在于創造價值,而不是它本身的價值。”哈太這樣說道。

銀行客戶經理滿足了他的要求,提出需要一些擔保。

哈太從隨身攜帶的皮包里取出一大疊股票、國債等放在桌上:“這些作擔保可以嗎?”

客戶經理清點了一下,“先生,總共一百六十多萬美元,作擔保足夠了。”

“好的。”猶太人說。

“到那邊辦手續吧,年息為百分之六,只要您付出百分之六的利息,一年后歸還,我們就把這些錢還給您。”客戶經理說。

辦完了這一切,客戶經理在送客戶出門的時候,說出了心中的困惑。

“先生,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你擁有百萬美元的資產,怎么會跑到我們銀行來借一美元呢?”

“其實,我剛剛已經告訴你了。借一美元的目的在于創造價值,而不是它本身的價值。我今天來是想辦一件事,可是隨身攜帶的這些有價證劵很不方便也很不安全,我問過幾家金庫,要租他們的保險箱很昂貴,我知道銀行是最安全的地方,因此,就將這些東西以擔保的形式寄存在貴行了,有貴行替我保管,我就可以放心了。這一美元所創造的價值超過它利息的上千倍,我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有其原因的。他們的思維方式令世界所有的人嘆為觀止。

猶太人的思維方式,讓他們的心理趨于成熟,成熟的心智下發揮出來的能量是驚人的。

霍金全身只有一個大腦活著,卻坐上了英國最牛的教授席位,就是因為他有一顆強大的心臟。

社會中,一旦形成了思維定勢,就會習慣性地順著定勢思維去思考遇到的問題,不愿也不會想到換個角度想問題,這種直來直去的思維方式導致很多人難以有突破,也難以有顯著的進步。

要使心理強大,就應該學會打破念舊、世俗的思維,別被守舊的思維束縛了你。

比如,看到“感性”這個詞,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理性”,而很少有人想到“性感”這個詞語。就是因為我們頭腦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已經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結論以及思考方法。需要知道,這種固定的結論以及思考方法,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有時甚至你學習的知識就是錯誤的。將錯誤的知識形成錯誤的結論,你還能正確嗎?

正確的做法是要敢于突破常規思維的限制,思想上常變常新,不能死鉆牛角尖。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事情,要學會采用“冷處理”的方法。不要急于采取行動,先做好準備工作后,再著手進行解決,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準自己的定位

一定要給自己尋找一個準確的定位,一個方向感,這是我們存在的一條重要的規律。對自己定位的需求,是我們的先驗渴望。

這種無意識地支配我們心理的強大力量來自哪里,它來自我們存在的獨特性。

生活在群體社會中,人類總是自豪地說自己是“高級動物”,根本不屑于與豬狗之類的動物相提并論。這與素質、品德無關,完全是人類對自己的定位,這種定位是有存在的理由的。

根據人類的存在的定位來說,動物被它們的生理機能限制死了,它們沒有意識,受著本能支配。它們嵌入這個世界,其結果是固定的,由生到死,沒有超越性。但人就不一樣了,他有意識,有思想,本能并沒有完全主宰人類。

當然,這些好處不能讓人全享有,人類也要付出代價。

以一個事例來論述這種代價!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的獨立戰爭,這是一場十分艱苦的斗爭,因為英國軍隊的實力遠遠超過獨立軍。面對英國軍隊的瘋狂絞殺,華盛頓領導的獨立軍陷入絕望的境地。節節敗退,士氣低落,獨立軍的前途一片黑暗。

面對低落的士氣,華盛頓這樣說道:

你們也許知道,人是地球上最懦弱,生活能力最差,身體結構最不合理的動物——沒有鯊魚一般銳利的牙齒,沒有獵豹一樣的速度,沒有鳥一樣的羽毛,不能在天上飛,不能在水底游,容易被疾病侵襲,溫度和氣壓稍微有變動,他就會生病。如果吃錯了東西,隨時都有可能喪命……根據這種情況,人早就應該在地球上滅亡,甚至都不會出現。

然而,奇怪的是,人是主宰這個世界的動物。

沒有鯊魚一般銳利的牙齒,但是人發明了切割機,能夠切割任何堅硬的物體;人類沒有獵豹一樣的速度,卻發明了捕獲獵物的網,用于降服速度快的動物;沒有鳥一樣的羽毛,但人類卻發明了衣服,照樣能夠取暖;不能在天上飛,但人可以建筑很高的房子,超過鳥的飛行高度;不能在水里游,但人卻可以下到深海捕捉魚蝦;容易被疾病侵襲,容易生病,人類就發明了各種藥物抵御疾病……

上天賦予人類最奇特的頭腦,可以彌補人類的種種缺點。地球上更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像人這樣,能適應不同的環境。

本來人是地球上最弱的動物,現在卻變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動物。

所有的這一切,都因為面臨的逆境。

如今,我們這支獨立軍最大的不幸,不是我們無法對付來到門前的那只狼,而是我們心中不相信能夠在狼身上撕下一塊皮衣來穿。

華盛頓的這段演講讓身陷逆境的獨立軍在惡劣的環境中奮起抵抗,為美國的獨立戰爭的勝利保留了火種。

從這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人類不完全受本能支配,這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標志,從單純的動物本能來說,這是人類的缺陷。但人類卻因為這種缺陷而在智慧上超過了動物,當然,人類的這種缺陷也受一定的規律支配。同時,也還要受社會生活中的一些規律支配。

抽象地說,動物因為它的生理構造及反應方式,它與世界在存在結構上是非常協調的,它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它與世界處于自在的統一之中,沒有主體與客體的區別。這種沒有分裂的統一當然不可能讓動物感受到痛苦,因為動物沒有引發痛苦的意識機能,除非你打它,引發它的神經反應。

但作為高級動物的人則不一樣了,人類因為能夠通過意識反思世界,由此在存在定位上超越了動物,擺脫了像動物那樣的被規定性,而可以通過思想及活動來規定自己。動物被定死了,但人卻是可以自由的。也因為這樣,人的意識在各種復雜的感情中不斷升級,不斷優化,最終從動物世界中分離出來,擁有著豐富的表情,復雜的感情。

同樣,在人類這個龐大的集體中,每一個個體都有自己復雜的感情。展現各種復雜的表情,需要一顆強大的心臟。而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首先就需要在龐大的人類群體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每一個人的脖子前后都掛著一個袋子,前面裝的是別人的過錯和丑事,而且經常擺在自己的眼前,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裝的是自己的過錯和丑事,既看不見,也不容易感覺到。

一個心理強大的人,會對自己的能力評估有一個客觀的定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高估或低估。

在春風得意時,根據自己的定位,不會把自己估計過高。而現實中,偏偏有很多人,把握不準自己的定位,一時得意,認為憑自己的能耐,好像人生一切所求的東西都能唾手可得,這樣的人往往把運氣和機遇也看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這樣的得意者其實是一種心理弱小者,這種人與那些平庸的人沒有多大差別,其最大特點就是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

在失意時,心理強大的人會因為能把握住自己的定位,不會把自己估計過低,能夠正視困難和各種不利的條件,不會動搖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心理弱小的人,則會士氣低落,一蹶不振。

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都會毀損自己,毀損自己的現在和未來。

內心強大,要找準自己的定位,要善待自己,不要自己與自己過不去。你可能貌不驚人,沒有俊男靚女的自然條件,但英俊和美貌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詞,更何況紅顏薄命者還確實不少呢。你可能智商平平,沒有出口成章、過目不忘的才華與天賦,但天才如果沒有后天的勤奮,天才的火花就很容易熄滅。你可能命運坎坷,沒有寬裕的經濟和成功的事業,但自古雄才多磨難,與苦難抗爭而造就輝煌人生的人世界上難道還少嗎?

找準自己的定位,就是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做到揚長避短,把自己的心境調節到最好,把自己的行動發揮到最佳,做到愉快地生活,樂觀地奮斗。

找準自己的定位,還需要學會不畏人言,行為既要踏踏實實,但又不能太過于踏實,會做的同時還要會說,能做的同時還需要能說,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做自己不該做的事。

什么是聰明?什么是愚蠢?有人是這樣定義的:做該做的事就是聰明,做不該做的事就是愚蠢。人云亦云,被別人的言論所左右,這是沒有主見的表現,也是內心強大的大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黄浦区| 泸定县| 通许县| 嘉定区| 启东市| 宜兴市| 云龙县| 定襄县| 遂川县| 中江县| 海宁市| 乐清市| 神池县| 汉源县| 读书| 祁门县| 南澳县| 平凉市| 息烽县| 曲松县| 讷河市| 武胜县| 开平市| 辽阳县| 霍林郭勒市| 阿尔山市| 梅河口市| 武隆县| 黄大仙区| 广州市| 凤庆县| 平武县| 黑水县| 安庆市| 黄浦区| 开平市| 巧家县| 浙江省| 肇东市|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