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訓練強烈而清晰的洞察力,方能把握機會

古人云:“為智者相時而動,駕馭時勢。”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懂得把握時機行事的人才是智者。的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活中,那些成大事、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懂得把握時機、關鍵時刻出手,因為抓住機遇而成功。然而,并非誰都能抓住機遇,只有那些情商出眾、具有強烈而清晰洞察力的人才能抓住機遇。相信你們都知道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秦政府征發閭左的貧苦農民900人去漁陽戍邊。陳勝和吳廣被指定為這支隊伍的屯長。

這支戍卒隊伍途經蘄縣大澤鄉時,遇到大雨,不能前進。按照秦朝法律,戍卒不按期報到,就要被斬首。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陳勝與吳廣商議,與其去漁陽送死,不如就地起義。為了發動群眾、增強起義的號召力,他們暗暗在帛書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藏在魚腹中,待戍卒剖魚腹時發現這一帛書感到驚異。又于深夜到附近叢祠中模仿狐貍的聲音,高呼:大楚興,陳勝王,用這種魚腹丹書、篝火狐鳴的方式,證明起義符合天意,說明陳勝已不再是雇農,而是他們的真命天子。

起義的準備工作就緒后,即利用押送他們的兩個秦尉酒后行兇打人之機,殺掉他們。于是,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發動戍卒起義,以“大楚”為號,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點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熊熊烈火。

大澤鄉起義成功后,農民軍迅速攻下蘄縣。然后分兵兩路向東西兩面發展:一路由葛嬰率領向東;另一路主力隊伍由陳勝率領向蘄縣以西挺進,以勢如破竹之勢,接連攻克安徽和河南的铚、酂、譙、苦、柘諸縣。義軍所到之處,被壓迫的農民紛紛前來投奔,隊伍很快壯大為擁有兵車六七百乘,戰馬千余匹,戰士幾萬人。之后,又集中兵力攻下秦的交通要道——陳。陳勝在此召集各方人士會議,商討反秦大計,確定了“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并正式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張楚,陳勝稱王。

陳勝、吳廣為什么能率領秦末農民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發動戍卒起義并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呢?那是因為他們懂得相時而動,看出了當時農民反抗暴秦的決心,在他們說出農民的心聲后,自然在眾人心中樹立了威信,人民也就愿意跟從于他。

因此,人們要想提升自己抓住機遇的能力,就要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加以訓練。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10千克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做實驗場。

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伙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

伽利略的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表面上看,重的鐵球應該是最先著地的,但實際上,伽利略向所有人證實了事實并非如此。

從這里,我們也應該有所啟示。很多時候,事物的表象往往具有迷惑作用,要想撥開迷霧,就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因為洞察力是情商的組成部分,已擺脫了對感性材料的依賴。

當然,我們還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1.積累科學文化知識,成為一個知識豐富者

一個腹中空空的人又怎么可能有一雙慧眼呢?因此,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當然,在學習的同時,你有必要多涉獵知識,比如,前人是如何處理機遇和誘惑這一問題的;古人的處事智慧,等等。

2.關注時事,與時俱進

一個人只有時刻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才能及時察覺周遭事物的變化。這一點,你需要養成習慣,每天不要再只看各種球賽和電視連續劇,而要多看時事,了解最新的時事動態。

當然,除了以上兩點外,你最需要做的是開動腦筋,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只有這樣,你才能最終獲得敏銳的洞察力,學會相時而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报价| 五常市| 当雄县| 广河县| 开原市| 辛集市| 安徽省| 云安县| 墨竹工卡县| 延庆县| 赣州市| 金溪县| 南召县| 青岛市| 冀州市| 文安县| 德江县| 化德县| 景宁| 仁化县| 永和县| 诸城市| 兴宁市| 慈利县| 讷河市| 龙门县| 苏尼特右旗| 兰西县| 泾阳县| 本溪市| 罗山县| 平谷区| 若尔盖县| 丹东市| 兴和县| 砀山县| 唐河县| 临潭县| 鄯善县| 肃南|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