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標管理:寫給中層經理人的工作目標管理寶典
- 郜軍
- 2767字
- 2019-07-26 18:25:59
緒論 目標管理方法論究竟是什么
既然我們說目標管理是方法論,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方法論。所謂方法論,就是人們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它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
理論的定義總是這樣拗口。下面通過一個小小的游戲,將這個深奧的目標管理理論賦予一個“簡單化”的解讀。
準備好了嗎?我們馬上開始……
首先,讓我們仔細看一下圖0.1。請問:你看到了什么?
圖0.1 游戲整體圖示
別著急,仔細看,慢慢地看……
有人說,我看到了各類的幾何圖形,包括各種線條(嗯,是的,的確存在)。
有人說,我看到了一副眼鏡(不錯,中間的兩個圓圈很像眼鏡片)。
有人說,我看到了一個車輪,或者一扇窗戶,而且這扇窗戶被封上了(是的,中間有一個交叉的封條)。
還有人說,我看到了立交橋(已經從平面上升到立體了,很好)。
還有人說,我看到的是一個迷宮。
好了,所有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畫面一定會有差異,這就好比每個人由于認知的不同,就會帶來結果的差異化。
接下來我們假設,你是一位管理者,你的團隊由幾名成員構成,現在要求你完成下面的工作:請組織你的團隊成員,在圖0.1中找到阿拉伯數字1~9和英文大寫字母A~Z。
你是不是感到奇怪?這張看似簡單,卻又復雜的圖片,難道真的隱藏了這么多秘密嗎?大家就一起來嘗試一下吧。
想一想,如果在現實場景下,讓你完成上述任務,你會如何做呢?
(建議你將所有的組織步驟和實施路徑都寫下來,然后再看圖片,千萬別以為很簡單。)
……
從過去多年的實踐經驗來看,每當筆者帶領學員做這個練習時,常見的組織步驟及實施路徑如下。
首先,分組。假設每組有7名成員,安排1~2名成員負責找數字,剩余的5~6名成員負責找字母(因為字母多)。
然后,由于字母多,可以再將負責找字母的成員分成兩組或者多組,并且繼續分工,每人負責幾個字母。誰先完成,誰就幫助其他人繼續找。或者,不做太詳細的分組,兩個人從前面(A 開始)開始找,其他人從后面(Z 開始)開始找,到中間處匯合。
最后,如果所有字母全部都找到了,任務就完成了。
總結得如此輕松!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做一些驗證。筆者會請某一位組長和其團隊的某名成員共同走上講臺,分別對他們所負責的目標做一些驗證。
驗證結果是:團隊成員在圖中找到的某個字母或者數字,很少能與組長找到的字母或者數字達成一致。
為什么會這樣?這里蘊藏著怎樣的管理哲學呢?接下來,筆者就給大家詳細解讀這個游戲與目標管理方法論的關系!
第一,開始的時候,筆者問大家在圖片中看到了什么。得到的是各種不同的結論,每個人的想象力都不一樣,尤其是我們從圖片中除了看到一些規則的幾何圖形,還看到了一個非常特別的筆畫(見圖0.2)。
為什么說它特別?因為別的筆畫要么是直線,要么是弧線,而只有這個筆畫是與眾不同的。
圖0.2 游戲局部圖示
但是當我們想在圖片中找英文大寫字母“Q”時,你會發現如果沒有它是不行的。
這一現象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會常常出現,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某團隊成員給人感覺很“另類”。因為不論是他的工作習慣還是個人偏好,都與團隊整體相差較遠,我們經常會用非常復雜的眼光去審視“他”。但是,當團隊要完成某項特殊任務時,你會發現沒有他還真不行,一個平時不被重視的成員,有時候其潛在能力恰恰是組織要完成某個目標的關鍵能力,但前提是我們知道這種潛力能夠在什么地方得以發揮。
結論1: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圖片中所有的筆畫相當于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所管轄的資源(人、機、料、法、環)。每種資源都會有其價值,但是在目標不清晰的時候,也許我們還真的不能發現它們的存在價值。所以,目標清晰化是目標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
第二,大家都會想到分工,因為“9+26”不是一個小目標!我們必須分解它。很多管理者常常會采用平均分配的原則,尤其是這個案例的情況并不復雜。但是,大家是否思考過:如何分解才是正確的?在分解的過程中需要做哪些思考呢?只有平均分配才是正確的嗎?
曾經有一位學員告訴我:“我們團隊將查找數字的任務,只分配給一名成員,因為這名成員是搞財務的,他對數字非常敏感!”此話一出,就可以看出他們在分配任務的時候,是對團隊成員的能力做過評估的,這是管理者最基本的管理能力。
結論2:由此可見,我們在目標清晰化之后,必須對完成目標的任務進行有效分解,而且在分解的過程中,并不是簡單遵循平均分配原則,而是既要考慮任務的復雜性,也要關注團隊成員的能力和特質等關鍵要素。
第三,之所以組長與團隊成員一起來完成某個數字或者字母核對時出現差異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當初并沒有給目標設定具體的標準,每個人心目中對標準的理解是有差異的。例如,如果找阿拉伯數字1~9,很多人馬上就會看到非常醒目的一個“8”橫躺在圖片中,我們就會輕易地告訴自己,“8”有了!但是,當你按照這個邏輯完成數字查找時,你會發現找出來的數字形狀會千差萬別。有的是曲線邊,有的是直角邊。當各式各樣的結果擺在面前時,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圖片中有一個橫躺的“日”字,是不是就可以找到所有的1~9數字呢?而且這樣的數字有一個共同點,即所有的邊、角都是直線和直角,完全是同一外形的數字!找字母也是一樣,我們需要給出清晰的定義,哪怕是多個不同的定義,但關鍵是團隊成員要達成一致。
結論3:目標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衡量標準,這是團隊內部達成一致,并需要嚴格遵守的管理基礎。
第四,完成“9+26”目標的過程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團隊負責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如何審視成員完成任務的準確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要及時發現成員是否跑偏,是否按照標準在執行任務,需要進行適時的跟蹤和檢核,組長與成員在某個具體的數字或者字母結果對標時出現差異,一定說明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沒有及時發現問題,這對整體目標的實現將帶來非常大的隱患。
結論4:即使在目標標準清晰的情況下,我們也要對目標實現過程中的結果進行適時的跟蹤,尤其是影響目標整體達成的關鍵任務的結果評估,并能夠及時糾正出現的偏差。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目標結果的可控性和可實現性。
通過上述案例的詳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目標管理的方法論并沒有那么復雜,其包含以下四個關鍵步驟。
清晰——要對目標進行清晰的描述。只有這樣,才能看到我們所掌控資源的價值所在。
分解——目標實現的過程是一個完成諸多任務集合的過程。如果不能對整體目標進行有效分解,實現目標的可行性就會缺少必要的把控。
標準——即使我們給出目標清晰化的描述,但是針對目標的具體標準,仍然需要給出更加準確的定義,這個定義不僅是目標制定者的自我定義,更是目標實現過程中所有參與者的執行標準。
跟蹤——在目標實現的過程中,不論內容范疇跨度有多大,實現時間有多長,我們都要設定過程中的檢查時間。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目標實現不會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