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食品安全
什么是食品安全
目前食品安全問題是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在第十章附則第一百五十條對“食品安全”有一個具體的定義:“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有三層意思,即食品數量安全、食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可持續安全。
食品數量安全
即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生產本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們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食品質量安全
指提供的食品在營養、衛生方面滿足和保障人們的健康需要,食品質量安全涉及食物是否被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劑是否違規或超標、標簽是否規范等問題。
食品可持續安全
這是從發展的角度要求食品的獲取需要注重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
食品的相對安全與絕對安全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檢測食品安全的方法也越來越先進。很多食品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安全,有毒物質以極其微量的形式存在于食品中。像這類具有潛在危險的食品,它的安全性不好界定。根據這種情況,美國科學家提出了食品的絕對安全與相對安全的概念。
絕對安全
是指食用了這種食品,絕對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即確保該食品沒有任何安全風險的一種承諾。但事實上,萬物沒有絕對的安全,這種情況是很難出現的。
相對安全
是指在合理食用的情況下,食品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的實際確定性。食品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不管是營養成分還是微量的毒素,如果過度食用或者不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食用,都可能會不利于人體健康,甚至引發中毒等。例如:鹽食用少了,會影響人體內水平衡;鹽食用過多,會導致人體鈣流失且易患腸胃疾病等問題。所以要適量食用,才有安全保障。
飲食的風險并不一定存在于食品本身,還與食用劑量、食用者的身體狀況息息相關。有的人吃海鮮不存在安全問題;有的人吃海鮮過敏,容易引發食物中毒,所以食品安全還因人而異。故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的相對安全。
溫馨小提醒
食品安全關乎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在現有條件下,是無法確保一種食品是絕對安全的。所以在食用時我們要留意食物的食用劑量,以及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食品。將食品的危險度降低到最小是奮斗的方向,實現食品的相對安全是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