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簡潔高效:一語破的的溝通術
- 溝通也要懂套路
- 姜朝川
- 10445字
- 2019-06-06 17:13:02
溝通是一門技術活兒,有時為了讓對方聽得明白,我們拼命說很多很多,可往往適得其反,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一是說得越多聽者越沒耐心;二是說得越多聽者越抓不住重點。其實,我們應該事先摸清對方訴求,言簡意賅,直接說到對方心坎上。
要想一語破的,必先善于傾聽
一語破的,說白了就是說話要說到點子上。要想說到點子上,首先必須聽到點子上,這里的點子就是需求,就是痛點,這樣才方便“投其所好”,促成溝通的順利圓滿。那么,具體怎么傾聽,才算是善于傾聽?
·要聽得清楚,必須先要排除各種干擾。
干擾主要分為內在干擾和外在干擾,它們是阻礙傾聽的主要因素。要改進聆聽技巧,首先要盡可能地消除干擾,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對方身上,這樣才能掌握對方的肢體語言,明白對方講了什么,沒有講什么,以及對方話語中所代表的感覺與含義。
·讓對方先開口很關鍵。
其一,聽別人說話本來就是一種禮貌,愿意聽表示我們愿意客觀地考慮別人的觀點、看法,這會讓說話的人覺得我們很尊重他的意見,有助于我們建立融洽的關系,彼此接納。
其二,鼓勵對方先開口,能夠降低談話中的競爭意味。認真傾聽,可以培養開放的談話氛圍,有助于彼此交換意見。說話的人由于不必擔心競爭的壓力,可以專心掌握重點,不必忙著為自己的矛盾之處做掩飾。
其三,對方先提出自己的看法,你就有機會在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前,掌握彼此意見一致的地方。傾聽可以使對方更加愿意接納你的意見,讓你在說話的時候,更容易令對方信服。
·細致觀察,巧借肢體語言進行回應。
當我們和別人溝通時,即使自己還沒開口,我們內心的感受,就已經通過肢體語言清清楚楚地表現了出來。聽者如果態度比較冷淡,說話者自然就會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也便不會敞開心扉暢談。反之,如果聽者的態度積極,那就表示他愿意接納對方,很想了解對方的想法,說話的人也就很愿意深入交談。表達積極態度的肢體語言包括:自然的微笑、身體稍微前傾、常常看對方的眼睛,點頭等,千萬不要交叉雙臂,把手放在臉上。
·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話。
溝通高手一定是善于聽別人說話的人,絕不會因為自己想強調一些細枝末節,或想修正對方話語中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或想突然轉變話題,或想說完一句沒說完的話,就隨意打斷別人的話。經常打斷別人的話,就表示你還需要鍛煉你的溝通技術,否則人們會覺得:你不善于聽人說話,個性激進、不禮貌,很難溝通。
雖然說打斷別人的話,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但“乒乓效應”例外。所謂“乒乓效應”,就是聽人說話的一方,要適時地提出許多切中要點的問題或發表一些意見、感想,以此來回應對方。此外,一旦聽漏了一些東西,或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在對方的話暫告一段落時,迅速提出疑問之處。
·傾聽的時候,要從眾多語詞中篩選出關鍵詞。
我們與別人溝通時,對方不可能只說一兩句話,這一兩句更不可能都是關鍵詞,因此,我們要學會從對方眾多話語中進行篩選,聽出關鍵詞。這些關鍵詞,能夠反映對方最核心的意思,以及對方的興趣和情感。
同時,找出對方話語中的關鍵詞,也可以幫助我們決定如何響應對方的說法。我們只要在自己提出來的問題和感想中,加入對方所說過的關鍵內容,對方就可以感覺到你對他所說的話很感興趣或很關心。
·重復復述式核對傾聽。
就是當我們聽到對方所說的話之后,進行重復復述。這樣做一是讓對方知道我們一直在聽他說話,二是通過重復復述,讓對方判斷我們是否完全理解他的意思。重復復述并非將對方所說的話一字不變地說出來,而是在聽取對方的核心話語之后,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敘述。如果對方沒有異議,那證明我們的理解是正確的;如果對方覺得我們說的有誤差,自然會提示我們。通過這種互動,我們才能夠聽到對方想告訴我們的核心內容,以增進溝通效果。
·聽清楚對方話語中更深層次的意思。
在與別人交流時,有一部分人比較含蓄,他們一般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思,而是通過一些修辭手法,將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比如疑問、反問,甚至聲東擊西等方法。他們覺得我們能夠理解他們的意思,可偏偏有時候我們忽視了這一點,在溝通中沒有理解對方隱藏起來的更深層次的意思,這樣會嚴重影響溝通效果。
所以,今后一旦遇到對方暗示性很強或過分含蓄的話語,或使用一些修辭手法的表述時,你就要注意了,要用合適的溝通策略,鼓勵對方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免得造成誤會,浪費彼此寶貴的時間。
·對他人陳述的內容進行總結,并提出自己觀點。
當我們與別人談話即將結束時,要以最快的速度將對方所講的內容進行回顧,刪除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找出他們談話的核心主題,并將對方要表達的東西,做簡單的陳述。更關鍵的是在對方觀點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當然,在回顧對方所講話語的過程中,可以針對對方表達得不是很清楚、自己也難以把握的問題進行提問,弄清楚對方真正的意圖。如果難以把握對方所講的重點,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詢問,然后在心中與自己總結的核心重點進行對比,這樣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總結能力。
·我們必須學會尊重說話者的觀點。
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必須尊重說話者的觀點,就算是說話的人對事情的看法與感受,甚至結論與我們不同,他們還是可以堅持自己的看法、感受和結論。否則,你會錯過很多洽談的機會,而且無法與對方建立起融洽的關系。尊重說話人的觀點,可以讓對方了解到,我們一直在傾聽,而且我們也聽懂了他所說的話。此外,尊重說話人的觀點,也能夠幫助說話的人建立自信,使他更能夠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要想使別人愿意與你交流和溝通,你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傾聽,掌握傾聽的技巧,在溝通的時候用上說話策略,這樣你的溝通就會無往而不勝。
要聽就要聽出弦外之音
我們與別人在聊天過程中,不能輕信他語言的表面意思,而是要分析他話語中的弦外之音,那才是對方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尤其是當我們與客戶談判時,更應該如此。有些客戶為了最終獲得物美價廉的商品,往往隱藏自己真實的意圖,通過虛張聲勢、聲東擊西等溝通策略,來迷惑銷售人員,取得談判的主動權,以最小的成本買到心儀的產品,從而達到最終目的。當然,與任何人溝通,我們都應該聽取他的弦外之音。這樣方便我們投其所好,方便我們“拍馬屁”,否則,有可能拍到“馬蹄子”上適得其反。
弦外之音,到底是什么“音”呢?
·弦外之音就是余音,需要體會才能有所領悟;
·弦外之音就是在表面掩飾之下真正的意思。
劉偉是著名期刊作家,向他約稿的人不少。王編輯是一家雜志社編輯,好不容易向他約到了稿子。正巧這天雜志社編輯部召開選題會議,邀請了劉偉來參加。劉偉剛一走進會議室,王編輯就趕緊走上前寒暄道:“太好了,太好了,我一直在等著你的稿子呢!”
劉偉一拍腦門,說:“哎呀,不好意思,走得著急忘記帶稿子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說著趕緊用手拍了拍王編輯的肩膀,“明天,明天上午,我派人將稿子送過來,這樣可以吧?”
王編輯著急安排稿子版面,于是說:“沒關系,也不用那么麻煩,更不用等到明天。一會兒開完選題會,我開車載你,去你家拿稿子不就得了嗎?”
劉偉一怔,趕緊笑道:“可惜我一會兒開完會不回家,還有別的事情要辦,還是明天吧!”
既然劉偉都這么說了,王編輯一想都等了這么久了,不在乎再等一兩天,便沒有繼續堅持。
選題會議結束之后,王編輯到停車場開車回家。轉過街角,他看到劉偉正在和王編輯認識的另一作家小李在等出租車。王編輯搖下車窗熱心地問:“劉老師、李老師你們要去哪里,我將你們帶過去!”
小李說:“我陪劉偉老師回家!”
王編輯一聽趕緊停車下來,走向劉偉和小李,說:“我這有車,何必打車呢,我將劉老師和你送回家,順便將劉老師的稿子拿來,豈不是一舉兩得?”
劉偉趕緊說:“不用了,不用了,我家巷子窄小,你的車進得去也出不來,尤其到了這樣的假日,更是堵得水泄不通。”
可是王編輯既拉又拽,加上不明真相的小李慫恿,劉偉上了王編輯的車。劉偉在車上繼續強調:“你將我放到巷子口就可以了,明天我將稿子給你帶過去!”
可是,王編輯藝高人膽大,開著車子,在小巷子拐來拐去,一會兒工夫竟然拐到了劉偉家門口。
“這巷子本身很窄,也不讓停車,我就不請你上樓了,你先開車回家,明天我將稿子帶給你。再說我現在將稿子放到哪里了,我還得上樓找一會兒,需要很長時間!”劉偉說。
王編輯有些不甘心,說:“沒有關系,你之前不是說你將書稿放在書桌上了嗎?我一拿到立馬走人!”
正在此刻,王編輯車后面的車要過去,不停地按喇叭。
劉偉一拍車窗說:“你還是別等了吧!我告訴你實話,那稿子我還沒有寫完呢!”
王編輯這才明白過來,鬧了個大紅臉。劉偉再三找理由推辭,王編輯就應該能夠聽出他話語背后的弦外之音,那就是劉偉所要表達的“我還沒有寫完”,但王編輯沒有理解,只認為“稿子就放在書桌上”如此簡單,結果鬧得彼此都尷尬。這就是沒有聽出對方的弦外之音。
因此,當我們與他人溝通時,尤其當別人反復找理由強調一件事情時,你就需要想一想對方到底想要表達什么意思,千萬不能就字面去理解,同時也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甚至,你可以以開玩笑的方式,試探對方是不是會造成你所預想的最壞結果,如果對方回答含含糊糊,模棱兩可,那證明你猜得八九不離十。
由于弦外之音具有一定的隱藏性,這就需要我們認真仔細地解析。既然要分析就要分析得透徹,不能馬馬虎虎,模棱兩可。只有分析透徹才能聽出對方的弦外之音,預見未來的風險,做到未雨綢繆。
明朝洪武年間,浙江嘉定安亭有一位名叫萬二的人,他是元朝的遺民,在安亭郡堪稱首富,日子過得很舒坦。
有一天,郡里有人去京城返回來了,萬二便問他在京城的所見所聞,這個人說:“皇帝最近寫了一首詩歌,詩是這樣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萬二一聽,嘆口氣,道:“哎!跡象已經有了!”
于是,萬二趕緊變賣田地與豪宅,然后帶著家人云游去了。
第二年,江南大族富戶都被收繳財產,頓時門庭敗落,與貧苦老百姓沒有區別,只有萬二的財產得以保全。
所以,我們在與別人溝通的過程中,很多人為了面子或掌握交流的主動權,會將最真實的意圖隱藏起來。這就需要我們旁敲側擊進行試探,進行深入分析,準確把握對方最真實的意圖,這樣才能采取正確有效的應對策略。
有些時候我們遇到的人含蓄或愛面子,不總是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這就需要我們用自己機智的談話和分析策略,去探究他們的弦外之音。只要聽出了對方的弦外之音,自然就能進行簡潔高效的溝通。
與其繞彎子,不如言簡意賅直達核心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所講的話,能夠吸引住他的聽眾,的確,有一些人做到了。他們能夠將很長的一段話,用簡短精練、直達對方內心的話語表達出來,使對方聽后如醍醐灌頂,立刻根據他的意思去辦某一件事。但也有一些人,在與別人溝通某一件事情時,總要先解釋一番,說很多的話進行鋪墊,繞很多彎子,這樣不僅降低了溝通效率,更無法達到溝通的目的。可是,為什么他們說話要繞彎子呢?
·不了解對方,通過繞彎子進行試探性交流;
·有些話不好意思直接表達,通過繞彎子委婉表達;
·缺乏自信,擔心太直接被別人看破,面子上過不去。
說話繞彎子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每個人的耐心都是有限的,如果你的鋪墊又臭又長,漫無目的,那在你還沒說出正題的時候,別人已經失去了聽的耐心。無論你最后的問題多么重要,別人都再也聽不進去。看似費了很大勁,但溝通的效果卻很差。
當我們與他人進行溝通時,不妨直奔主題。盡量圍繞溝通的核心來說話,盡可能用簡潔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就如有些關鍵的東西必須講給大家,那你可以在大家還沒有厭煩、興致還很高的時候,用簡潔的語言先講出來,然后再解釋為何重要。當然,在講述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自己鮮明、突出的觀點,這樣才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否則沒有人愿意聽。
有一對夫妻買了一個熱水杯,結果拿回家使用時發現是壞的,不保溫,于是他們決定拿到商場換一個好的杯子。
丈夫對逛街毫無興趣,于是慢慢悠悠地走路,而妻子則火急火燎,快步走到了商場賣熱水杯的專柜前,與售貨員交談了起來。
妻子:“我是上周,周幾?我忘記了,就是那天正好下著大雨,你記得嗎?”
售貨員搖搖頭:“記不清楚了!”
妻子:“當時柜臺除了你之外還有一位男性售貨員,瘦瘦高高,頭發是黃色的,還戴著眼鏡。”
售貨員有些不解地看著面前這位女士。
妻子接著說:“你怎么會忘記呢?當時我買熱水杯的時候,算我買的那個你就賣出了三個熱水杯,你還給我們每個人優惠了兩塊錢呢?”
售貨員有些茫然……
妻子拿出熱水杯,說:“我當時買的就是這個熱水杯,他們兩個人一個買走了綠色的,一個買走了紅色的,我買了這個藍色的。”
售貨員問:“你不喜歡這種顏色?”
妻子:“喜歡,我從小喜歡藍色,放在茶幾上就像藍寶石一樣漂亮!”
售貨員:“那你的意思是?”
妻子:“顏色我很喜歡,如果熱水杯中間的弧度大一些就好了,就這里!”她用手指了指熱水杯的腰身。
售貨員:“小姐,我們只是負責銷售,造型設計這塊,我們也管不了,不過我可以向生產廠家反映你的建議。”
此刻,丈夫氣喘吁吁地走到了柜臺前,看到妻子還在與售貨員說話,便有些生氣:“怎么這么麻煩啊?我坐在樓下等你半天了,不見你下來!”
妻子抱歉地笑了笑,說:“我正在給售貨員說情況呢!”
只見丈夫對售貨員說:“壞了,換!”
售貨員頓時明白了,趕緊指著商場的一角說:“轉角處有售后服務中心,會幫你解決問題的!給你帶來了麻煩,真不好意思!”
妻子和丈夫來到售后服務中心,不到三分鐘一切就都搞定了。
由此可見,言簡意賅是多么重要,不僅能夠讓對方聽清楚問題的關鍵所在,而且還能夠節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彰顯一個人的做事風格與人格魅力。
說話時言簡意賅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尤其針對領導。如果你是領導想去說服別人,讓別人明確執行你的命令,你就要掌握這種簡潔有力的說話方式。
某縣稅務局連續兩年無法完成稅收任務,僅上半年全縣就欠稅500多萬元。有年5月張局長臨危受命,上任之后他展開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和摸底工作。在此前提下召集30個納稅大戶舉行座談會,張局長開宗明義:“我是個專業干部,二桿子脾氣,我到這里任國稅局局長,一不圖官,二不圖財,就想痛痛快快干好工作。我初來乍到,能不能踢好頭三腳,還要看各位買不買賬。一句話,政策以外的錢我一分不收,該納的稅一個子兒也不能少,而且一天也不能再拖,誰覺得為難,自己看著辦,下周的這個時候我就要看到結果。”會后,在30位納稅大戶的帶動下,上半年沒有繳的所有稅款一周內全部補繳完畢。
張局長簡短的幾句話,不僅展現了軍人般果斷的性格和干練的工作作風,而且句句流露出鋒芒。在這樣的氣勢之下,有誰愿意與他對著干呢?所以,張局長上任伊始就來了個“開門紅”,也為后期工作的展開鋪平了道路。
有時候我們苦口婆心地給別人講道理,別人未必能夠聽得進去。與其這樣還不如我們針對關鍵問題點到為止,言簡意賅,直達核心意思。
簡潔明快的語言,常常能夠體現出說話人分析問題的果敢性和深刻性。簡潔明快的語言,是果敢決斷的性格表現。自信心強、辦事果敢的人,都說話干脆果斷,不拖泥帶水。現在社會發展速度快,人們生活節奏也在不斷加快,每個人的時間觀念也越來越強,說話簡潔既省時又省力,所以,簡潔明快的話語是時代風貌的標志。
我們每個人為了與時俱進,必須在語言溝通上切實做到言簡意賅,直達核心意思,這樣不僅能夠形成自己高效的工作作風,還可以塑造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
抓住需求點,說到對方心坎上
溝通說白了就是用語言傳遞信息的一種藝術。我們說話的目的,并非只是為了“說”,而是讓“說”出來的話,能夠準確無誤地傳達給對方,讓對方完全接收到,這也是溝通的關鍵所在。
怎么才能讓我們說出來的話,被對方完全接收到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把話說得好聽,讓對方愛聽,也就是我們說的話對方感興趣,契合了對方的需求點,說到了對方的心坎上。
《論語·先進》有這樣的記載: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相傳魯國時期,當地的官員和貴族不斷翻修國家的糧倉和軍火庫。其實,并非這兩個地方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而是官員和貴族能夠通過翻修從中投機倒把,中飽私囊。
孔子的弟子閔子騫看不慣這種官員與貴族相互勾結、坑害國家、擾民添亂的做法,于是怒斥道:“原來的糧倉與軍火庫都好好的,你們為什么要反復翻修呢?”
閔子騫的這句話,傳到了老師孔子耳朵里,孔子便用“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來評價自己的弟子。孔子認為閔子騫平常老老實實,不大說話的,但這次他為了國家的利益、大眾的利益,他說話了,他一說話,就把握住了重點。這是非常厲害的說話藝術。
當處大事的時候,不要亂說,要說就“言必有中”,像射箭打靶一樣,一箭出去就中紅心。無論是生活中的閑聊,還是工作,都應該做到有的放矢,語言要精當凝練,言簡意賅。言不在多,而在精;話不在繁,而在要。最好一語破的、一語解惑、一語啟智、一語激情,每一句話都有分量。切忌信口開河,東拉西扯,說話不著邊際。說話如同做事一樣,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在于你做的事所帶來的效益。話不在多,而在于是否精練,是否一針見血、鞭辟入里,說到了對方心坎上。
我們除了要做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之外,還應該說到對方的心坎上,說白了就是談話要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也就是當我們說話的時候,不需要做過多的解釋,甚至話還沒有說完,或點到為止,對方就知道所要表達什么意思了。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我們理解對方的合理需求,呵護對方的自尊心,學會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來觀察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別人的興奮點、需求點,你說的話才能一語破的,招人喜歡,說到對方心坎上。
市文化單位要修建一座大型影劇院。這天,公司的王經理正在辦公,家具公司的李經理上門推銷座椅。一進門便說:“哇!好氣派啊!我很少見過這么漂亮的辦公室,如果我也有一間這樣的辦公室,我這一生的心愿便滿足了!”
兩位簡短寒暄之后,李經理就自己的意圖,運用溝通策略與王經理開始談話,他摸了摸辦公椅的扶手問:“這不是香山紅木嗎?難得一見的上等木料啊!”
“是嗎?”王經理的自豪油然而生,并說:“我整個辦公室是請廣州裝潢廠家裝修的。”他帶著李經理參觀了整個辦公室,介紹了計算比例、裝修材料,色彩搭配,興致勃勃,滿足之感,溢于言表。
最終,李經理不枉此行,很快與王經理簽訂了訂購合同。
李經理沒有直接贊賞王經理多么的有品位,有見地,而只是說王經理辦公室的豪華氣派,夸贊辦公室的裝潢就是在夸王經理本人,他是這里的主人,這里的一切都代表他的高端品位。不出所料,令王經理倍感自豪,興致大發,于是很快拉近了與陌生人之間的情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快速與陌生人拉近距離最好的辦法,就是聊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這樣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共鳴,說到對方心坎上,繼而帶來愉快的合作;否則,只能讓對方提高警惕,排斥和拒絕你。要使對方能夠從陌生變得熟悉,從消極變得積極,從拒絕變成合作,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觀察,找到對方的興趣點,或是大家經常說的“痛點”,投其所好,就沒有不能談成的合作。既然如此,那怎么說話才能抓住對方需求點,將話說到關鍵處,說到點子上呢?
·仔細觀察尋找對方的興趣點。
當我們擔心找不到共同話題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觀察,比如觀察對方的衣著、辦公環境等,這些都是聊天的話題和突破口。當然,前提是你必須對所觀察到的“突破口”有所了解,如果不懂裝懂,只能弄巧成拙。
·語言真誠,而且言簡意賅。
當我們與對方溝通的時候,一定要真誠,不要胡說八道,更不能謊話連篇,只有真誠才能打動別人。當然在溝通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效率,少說廢話,直奔主題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大領導,時間和精力很少,沒有時間聽你說廢話。
·對整體溝通有一個規劃或目標。
我們很多人在與別人溝通的時候,尤其聊得很興奮時,忘記了本次溝通的目標和要解決的問題,最終是聊開心了,但沒有達到目的。所以,要時刻記著自己溝通的目標,只有目的清晰了才能高效率地溝通。
·不同的溝通對象,應該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我們遇到的溝通對象,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變化,每個人的性格、興趣愛好等各有不同,我們不能拿對待上一個人的策略對待下一個人,要針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因此,我們在與人溝通的時候,要學會抓住對方的需求點,一語破的,才能說到對方的心坎上。
有效溝通就是把話說到對方心窩里
與人交流的目的,就是讓對方能夠聽明白我們的話,理解我們的意思,然后把事辦成。可是,怎么分辨我們是否把話說到了對方心窩里呢?
第一,心有靈犀一點通。我們的每一句話對方都理解,點頭響應我們。甚至我們的話還沒有說完,對方就知道我們接下來要講什么話,他會接著我們的思路往下說,讓我們知道彼此在溝通上達到了同頻,這就說明我們把話說到了對方的心窩里。
第二,話不投機半句多。有時候我們說話不僅沒有說到點子上,對方不愛聽,會選擇保持沉默,希望談話快點結束;還有可能得罪別人,嚴重的還有可能發生爭吵。
第三,無動于衷只是聽。這種人是將你的話聽完了,但沒有給你任何回應,這是他沒有明白你所表達的意思,更不知道該怎么做,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沒有將話說到對方的心窩里。將話說到對方的心窩里很重要,可與人交流時,怎么才能把話說到對方心窩里呢?
·緊抓他人的興趣愛好開聊。
每個人因為職業、性格、閱歷、教育程度等不同,興趣愛好也有很大的差異,并且很多人的興趣愛好隨著閱歷、職業、年齡等變化而變化,就像有些人年輕的時候愛好打籃球,上了年紀之后喜歡釣魚。
有一個青年向一位老中醫請教針灸技術,為了博得老中醫的歡心,他在登門拜訪之前做足了功課。他了解到老中醫平時比較迷戀書法,便瀏覽了一些和書法相關的書籍。起初,老中醫對他的態度很冷淡,但青年人并不氣餒,根據老中醫愛好書法的特點,采取了以下兩種方法與之交談。
其一,伺機贊賞。當青年人發現老中醫案幾上放著書寫過的字幅時,便拿起來欣賞,佩服地說:“老先生您這幅墨寶寫得雄渾挺拔、開闊雄偉,真是好書法啊!”小青年這樣一說,老中醫心里頓時升起一股愉悅感和自豪感。
其二,激發興趣。老中醫心里正在高興的時候,青年接著說:“老先生,您這寫的是唐代顏真卿所創的顏體吧!”老中醫一聽小青年對書法還略懂一二,于是兩人就聊了起來,越聊越開心,小青年緊抓老人感興趣的點,進行深挖,環環緊扣,讓老中醫精神倍增,談鋒甚健。最后,老中醫欣然收下這個青年做徒弟。
要想成為溝通高手,一定要找到并抓住對方的興趣點聊天,最好在交流前做好準備工作,然后和對方交談的時候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讓他覺得與你志同道合,把話說到對方心窩里,你想辦的事自然就成了。
·根據別人的潛在心理說話。
要把話說到對方的心窩里,就要注意揣摩你交際對象的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說的話與對方的心理需求相吻合,聽的人也就樂于接受;反之,你說的話就會使聽的人產生排斥心理。
某絲織廠的繅絲車間女工小王創造了該廠接線頭操作的最高紀錄,引起了廠長的注意。
此刻,生產科科長根據廠長的潛在心理隨即建議:“廠長,我們是否召開一個技能操作現場會,讓小王現身說法介紹操作經驗,這樣就能以點帶面,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益。”
廠長當即采納建議,并對生產科科長的想法大加贊賞。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別人的潛在心理說話,從而達到高效溝通,給人留下好印象。
·說話應該注意時機。
說話的時機主要包括三個要點: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成事不說也就是不要對公司已經決定了的事情進行評價,也不要給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無論你認為這些建議和想法對公司有多大的好處,都要堅持不做任何評價。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職位和存在的價值,知道做決定是公司領導的事情,不能給出超乎職權的建議和想法,否則受到傷害的是自己。但是,在公司做決定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是你的職責。
比如公司總部任命了一個人作為公司經理,但你認為你比較了解他,如果將公司交給他管理只能將公司搞垮。這個時候你要說嗎?如果你說了,難道就能改變公司總部的決定嗎?如果改變了,公司總部的權威何在?說了反而會讓總部對你有不好的看法:這個小子,怎么這么不懂事,就你厲害,我們都是傻瓜?!最后傷害的是你自己。所以,要在事前而不是事情已經決定了以后發表自己的意見。
遂事不諫是說正在做的事情,也不要去勸諫。如果他是錯的,就讓他錯到底,最后再來總結和檢討。對于企業來說,老板和經理每天都在做很多決策,有資料顯示,最優秀的決策者也不能保證所有決策的正確性,正確的決策能占總決策的七成就很了不起了。
既往不咎是指發生的事情不要去追究。我們需要適度地追責,但不是對任何事情都追究到底才肯罷休。有些事情過分追究責任,只能傷害到別人的面子和尊嚴,以后的事情就不好辦了。如果事情已經發生了,而且是很久之前的事情,對方也認識到自己錯了,這樣的事情就不要追責了。但對那些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就需要敲打一下,才能讓他們提高警惕,杜絕此類事件以后再犯。
·面對不同的情況,應該用不同的說法。
好事情要用播新聞的方式。伯特萊姆聽了一位老師的演講很興奮,回到辦公室就對其他同事說:“今天的這位老師課講得太精彩了!”課后老師走出講堂與大家聊天,老師問伯特萊姆:“你覺得這個課程怎么樣?有什么好建議可以提一下,讓我也有所提高!”伯特萊姆突然沒有反應過來,不知道怎么說才好。旁邊的同學搭腔:“他剛才還說你的課程講得太精彩了!”老師與伯特萊姆雙目對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在后面的課程中老師對伯特萊姆照顧有加,課程講得也更加賣力。
壞事情已經發生了,就要先說結果。有個快遞公司小哥在送貨途中,將一些包裹弄丟了,于是他趕緊向經理匯報:“經理啊!今天早晨送貨的時候不小心將幾個特別貴重的包裹弄丟了,不過我已經報警了!”經理雖然批評了他所犯的失誤,但對他及時匯報結果并采取了合理措施的做法表示肯定。在壞事情發生了之后,要先說結果,以讓對方先有心理準備,然后再說原因。不過,千萬不要去推諉、隱瞞或撒謊。
把話說到對方的心窩里,才能實現順暢溝通,在與人溝通的時候,要清楚自己想要表達什么,怎么說才能和對方的喜好聯系上,以他樂于接受的方式說話,才能一語中的辦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