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情商大幸福:你回家時的表情,決定全家人的心情
- 王寧
- 1553字
- 2019-05-21 18:48:41
幸福總在大腦里而非生活里
有一個流浪漢,日夜盼望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一天晚上,他夢見了上帝。上帝告訴他說:“有件大事就要發生在你的身上了,你將有機會發一筆大財,在社會上獲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位漂亮的妻子。”流浪漢很高興,以后的日子,他每天都在等待著這個奇異的承諾變為現實,可是卻一直沒有什么事情發生,最后他在窮困潦倒中度過了一生,孤獨終老。
臨死前,他又看見上帝了,他十分委屈地對上帝說:“你說過要給我財富、很高的地位和漂亮的妻子。為此,我等了一輩子,卻什么也沒有得到。”
上帝答道:“我沒有說過那種話。我只是承諾過要給你機會得到財富,一個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和一個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只是原地等待,而不去為幸福做任何的付出和努力,我給了你很多次的機會,但你都沒有把握,你只是活在自己想象的幸福中,卻忽略了現實中獲得幸福的機會。”
任何時候,一個人過得幸福或不幸福,全在自己。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愿望和權利,但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有人認為幸福是“車子、房子、票子”;有人認為幸福是“吃喝玩樂”;有人認為幸福是“跟所愛的人一起到老”……但不管幸福是什么,每個人都有去追求幸福的自由,這也是我們人生的支撐。
然而,有些人總是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他們所追求的幸福是遙不可及的美好愿望,每天幻想著假如這樣的美夢能實現的話,那該是多么幸福的場景,而對于周圍的一切,卻漠不關心。到頭來,那些想象中的幸福永遠都不會到來,因為任何夢想都不會因為你的幻想而實現,而生活中那些點滴的幸福也因為你的忽視逐漸消散。
閆妍結婚了,朋友都說她真幸福,嫁給了一個帥氣、溫柔且多金的丈夫。她嘴上不說什么,心里卻感到甜蜜極了。結婚前男朋友有時間就會接送她上下班,會在每個節日送她驚喜,甚至會在她每個月的生理期提醒她多喝紅糖水……和這樣一個男人結婚,以后的生活定然會幸福無比,丈夫溫柔體貼,自己一定也是個賢妻良母。
但是,現實卻給了她一記響亮的耳光,婚后的生活與想象中相差太遠了。丈夫沒有婚前那么溫柔體貼了,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柴米油鹽的生活也讓她煩躁不已,覺得自己現在就是個保姆。心里的怨氣越來越大,她和丈夫開始整日吵架,昨天因為“煤氣用完了,你也不知道換一下”吵到深夜,今天又因為“公司又加班,你心里還有沒有這個家”吵到現在。
與此同時,她的丈夫也因為閆妍的整日吵鬧心煩不已,不明白為什么婚前善解人意的妻子,現在竟然成了這副模樣。心里煩悶的他,寧愿整日待在公司加班也不想回家。
想要擁有幸福的家庭,需要采取積極的行動并為之付出持續的努力,不能只是一味地羨慕別人的老婆是多么溫柔,也不能期待嫁個老公就能對自己體貼入微,更不能憧憬自己的孩子生下來就乖巧聽話。要知道愛是相互的,想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
有時候幸福只是踮起腳跟的距離,往前一步是幸福,后退一步便是孤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看到一些抱怨者,他們抱怨命運、抱怨社會,習慣于冷眼旁觀,把自己隱匿在自我的角落里,把生命消耗在“坐而論道”的空談和想象中。他們往往與時代的主流背道而馳,自然也遠離了幸福。追尋幸福的你,當然不會與這樣的旁觀者為伍,而更愿意做一個積極的參與者。
心理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馬丁·瑟里格曼給幸福下過這樣一個定義:幸福=快樂+意圖+參與。他告訴人們,幸福不是空等來的,不是被動地期盼來的,而是需要你具有快樂的能力,獲取幸福的意圖,并能積極地參與。幸福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動詞,一種行動中的狀態,一個沒有終點卻在此時此刻迸發光芒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把幸福目標化、步驟化、動作化。否則,即便是到手的幸福,也會悄悄地溜走。
把握成功與收獲幸福,需要我們在機會面前采取更多的行動,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發現幸福。當幸福來敲門的時候,不要再躲在想象中,而是要打開門去迎接它,進而緊緊地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