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作用、管攝

《朱子語類》中有兩段直接談到了“氣強理弱”,可以看作弟子對“氣強理弱”這一問題的直接拋出和朱子對這一問題的最直接面對。這兩段材料涉及理對氣的“作用”與“管攝”問題,而作用、管攝與稟氣、氣運有著密切關系。《語類》卷四記載:


道夫問:“氣質之說,始于何人?”曰:“此起于張程。某以為極有功于圣門,有補于后學,讀之使人深有感于張程,前此未曾有人說到此。如韓退之原性中說三品,說得也是,但不曾分明說是氣質之性耳。性那里有三品來!孟子說性善,但說得本原處,下面卻不曾說得氣質之性,所以亦費分疏。諸子說性惡與善惡混。使張程之說早出,則這許多說話自不用紛爭。故張程之說立,則諸子之說泯矣。”因舉橫渠:“形而后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故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又舉明道云:“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二之則不是。”且如只說個仁義禮智是性,世間卻有生出來便無狀底,是如何?只是氣稟如此。若不論那氣,這道理便不周匝,所以不備。若只論氣稟,這個善,這個惡,卻不論那一原處只是這個道理,又卻不明。此自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理會得后,都無人說這道理。謙之問:“天地之氣,當其昏明駁雜之時,則其理亦隨而昏明駁雜否?”曰:“理卻只恁地,只是氣自如此。”又問:“若氣如此,理不如此,則是理與氣相離矣!”曰:“氣雖是理之所生,然既生出,則理管他不得。如這理寓于氣了,日用間運用都由這個氣,只是氣強理弱。譬如大禮赦文,一時將稅都放了相似,有那村知縣硬自捉縛須要他納,緣被他近了,更自叫上面不應,便見得那氣麄而理微。又如父子,若子不肖,父亦管他不得。圣人所以立教,正是要救這些子。”(時舉。)(柄錄云:“問:‘天地之性既善,則氣稟之性如何不善?’曰:‘理固無不善,才賦于氣質,便有清濁、偏正、剛柔、緩急之不同。蓋氣強而理弱,理管攝他不得。如父子本是一氣,子乃父所生;父賢而子不肖,父也管他不得。又如君臣同心一體,臣乃君所命;上欲行而下沮格,上之人亦不能一一去督責得他。’”)《語類》,第70—71頁。


在這一語境中,學生因問“氣質”之說,而談到了氣稟的差異狀態(tài)。學生問到,當氣有昏明等差異的時候,理是否會隨之有昏明狀態(tài)。朱子強調,理本身不會變,只是氣才有這樣的差異。朱子這里強調的“理”,我們似乎可以理解為“本然之理”,即“理一”層面上的理。朱子的這一解釋保證了“理”作為價值的“純潔性”和“恒常性”。然而,在學生看來,如果理不隨之發(fā)生變化,那么理氣就會相互分離,理獨自保持一個狀態(tài),而氣完全恣意行動。學生理解的理氣不離,似乎是理氣完全“步調一致”:理隨氣動的時候,氣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理也應該如此。在學生看來,一個保持自身獨立狀態(tài)的理是很難和氣不離的。朱子在回答學生這一疑問時指出,氣是理所生,而理本身又寄寓于氣當中,但是,當理生了氣之后,日用當中的流行過程卻仿佛都由這氣決定,在具體的運動過程當中,理就管不住氣了,這就是“氣強理弱”。為了更好地說明“氣強理弱”這種現(xiàn)象,朱子還專門做了兩個比喻。

朱子在討論問題時雖然只有上述材料直接使用了“氣強理弱”的表達形式,但類似的意思在朱子那里卻不罕見,《語類》言:


問:“季通主張氣質太過。”曰:“形質也是重。……被此生壞了后,理終是拗不轉來。”……又曰:“了翁云:‘氣質之用狹,道學之功大。’與季通說正相反。若論其至,不可只靠一邊。如了翁之說,則何故自古只有許多圣賢?如季通之說,則人皆委之于生質,更不修為。須是看人功夫多少如何。若功夫未到,則氣質之性不得不重。若功夫至,則氣質豈得不聽命于義理!也須著如此說,方盡。”閎祖。《語類》,第74頁。


在這段對話中,朱子首先解釋了“氣質”與“形質”問題,認為“形質”本身有“重”的一面,它體現(xiàn)在形質一旦被生出,如果發(fā)展到不好的層次,那么理也無法產生作用,最終拗不過形質。由于形質本身在朱子那里是氣積聚而成的,與氣運的一般規(guī)則有關,那么這里的理拗轉不過形質,就可以看作氣強于理,并且可以把這點直接回溯到“氣運”問題上。朱子認為稟氣不同會對人物稟得的性造成影響。隨后,朱子舉陳瓘(了翁)的觀點。在陳了翁看來,道學修養(yǎng)的力量要勝過氣質,這就與蔡季通主張的“氣質重”的說法相反。朱子在談到陳了翁的觀點時,更是直接提到了歷史問題和修養(yǎng)問題,即朱子意識到,如果理完全強過氣,那就無法解釋歷史上為什么圣人少凡人多的現(xiàn)象;但是,如果“氣強理弱”這一觀點發(fā)展到極端,那么修為也就沒有了必要,一切也都將交給“氣質”,進而陷入某種形式的“命定論”。在此處,朱子用“功夫”來化解“道學”與“氣質”各偏一頭的矛盾,認為如果功夫修養(yǎng)不夠,那么氣質就重,如果功夫修養(yǎng)達到一定地步,則可以讓氣質聽命于義理。這就再次強調了修養(yǎng)對于“理氣強弱”問題的獨特意義。但是這里朱子并沒有說出功夫到底是怎么改變“氣質”、使氣質聽命于義理的。

這段話也提醒我們,與“氣強理弱”的表述相對應,在朱子思想中當有另外一命題成立,即“理強氣弱”——氣質聽命于義理。即使朱子并沒有直接運用這樣的表述,我們也可以說,這一命題在朱子那里是成立的,我們可以把相關材料中的表述,利用“氣強理弱”的形式概括為“理強氣弱”(正如這段材料反映的一樣),而且這兩個看似相反且矛盾的問題是同時存在于朱子的理氣論當中的,而以往學者的研究中往往只注意朱子“氣強理弱”的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中县| 民勤县| 余庆县| 泰来县| 乐平市| 凤台县| 长治市| 玉环县| 元阳县| 丹凤县| 赣榆县| 三明市| 房山区| 朝阳县| 乡宁县| 包头市| 舟曲县| 资中县| 文昌市| 务川| 西林县| 白沙| 如皋市| 大荔县| 延津县| 山西省| 衡阳市| 江孜县| 大悟县| 青浦区| 耒阳市| 山丹县| 富阳市| 六枝特区| 鄂托克前旗| 岱山县| 沙洋县| 扶余县| 犍为县| 恩施市|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