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記憶哲學
最新章節: 后記
記憶是一個亙古難題:何為記憶?記憶究竟是怎么回事?記憶是不是“可以擺脫黑匣子”的存在物?記憶是不是可以被視為精神的概念本身?記憶是如何產生的?它以怎樣的方式存在?存在于何處?如何能窺測到記憶從信息的加工、貯存、激活到提取的過程?如何判斷記憶的準確性?如何知道我們對記憶的監控和調節?<如何判斷記憶?記憶存在的價值是什么?記憶研究方法對心理學有哪些啟示?……幾千年來記憶的問題被接連談論:從柏拉圖到休謨、從亞里士多德到柏格森、從艾賓浩斯到巴德利,記憶一直是哲學反思和思辨建構的對象,人們不斷地用科學的方法和哲學的隱喻模擬著記憶的機制,盡管它從未成為哲學思想的主流。直至今日,對記憶機制的探討展現出深廣繁復的牽連,記憶已成為一個饒有興味的話題。穿越時間和書頁,對記憶哲學的溯源和追問,就是對心理學史、認知科學史、西方哲學史的一次重溫。《記憶哲學》在記憶研究的歷史回顧和當前推進展基礎上,探究記憶及其運行機制的奧秘,勾勒出記憶概念的新框架,構建起記憶運行機制的新模型:從認知哲學角度提出記憶的概念;從本體論探討記憶存在的基礎和實質;從認識論分析記憶與表征、記憶與情緒、記憶與意象、記憶與語境等各種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從方法論上用更為合理、科學的方法模擬記憶機制,進而更深入地了解記憶,以探究和解釋這個讓人欲罷不能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