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人在日本:溫籍華僑華人口述歷史
- 鄭樂靜
- 3120字
- 2019-12-06 09:56:51
第二節 太太是旅法歸僑
受訪者:潘清鴻,男,1958年出生于西安市,6歲隨父母回溫州生活
采訪時間:2010年4月24日
采訪地點:東京都
采訪者:鄭樂靜
錄音整理:楊維波,王小麗
文稿編輯:鄭樂靜
(一)本來打算去歐洲
采訪者:1977年您為何來日本?
受訪者:因為我父母在日本,我是長子,一定要到日本。本來我是要到歐洲去的。
采訪者:您說您本來要去歐洲,是指您的親戚帶您去嗎?
受訪者:我的朋友和同學都是在歐洲的。日本對我來說只是家人在這里,我個人比較傾向于去歐洲發展。但是我是長子,我父母在這里也比較辛苦,沒有辦法,我只能來日本幫忙,繼承產業,其實這個是我爺爺的產業。我爺爺本來是賣布料的。
采訪者:您還記得您爺爺是哪一年來日本的嗎?
受訪者:我記不得了,他是梳辮子的時候來的。
采訪者:您爺爺來了以后,先去哪里?
受訪者:仙臺。因為我爺爺是賣布料,從仙臺一直往下面走,做生意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走到靜岡,他覺得這個地方很好,氣候好,這個地方像我們溫州老家一樣,靠海,有水產。我們溫州人喜歡吃魚的嘛。他覺得這里好,就這樣留下來了。留下來以后,賣布料的生意就不做了。再加上日本戰敗,在食品方面特別照顧中國人,爺爺覺得這個好,不需要去賣布料了。所以說在日本的溫州人的祖輩都是從開餐館開始的。第二代呢才開始去做外貿什么的。因為第一代人沒有文化,也沒有基礎啊。我們溫州人和寧波人不一樣,寧波人來的時候就有基礎。當時浙江人在日本是實力最強的。靜岡華僑總會以前是溫州人成立的,現在人不多了,那時候是以溫州人為主的,臺灣人也加入,是一個會,后來中日建交后,臺灣人就退出來了。那時候我爺爺是副會長。
采訪者:有沒有聽您爺爺說那時候沼津有多少溫州人?
受訪者:比較多的。以前我們店里的工人大部分是溫州人,就是溫州人的第二代。以前青田也是屬于溫州的。山梨縣、埼玉縣的溫州人第二代都跑到我們家里來做工。那時候我爺爺開了很多店,橫濱也有,三島也有。三島的萬來軒現在沒有了,現在三島的萬來軒是我新開的店,爺爺的那家老店被爺爺送給我們同鄉了,名字還是萬來軒。橫濱這家店后來關掉了。
采訪者:三島的新店是什么時候開的?
受訪者:平成十四年(2002年)開的,是我自己從零開始做起來的。這家店的大樓是我買的。
采訪者:能介紹一下您來日本后的經歷嗎?
受訪者:我1977年來了日本以后,就馬上在店里開始幫忙,還上夜校。
采訪者:您讀夜校讀了多久?
受訪者:讀了4年,我是半工半讀的。日本有夜校,專門照顧這些半工半讀的。我來日本1年還是2年以后開始讀的。
采訪者:讀完夜校以后呢?
受訪者:在萬來軒工作。以前萬來軒是以賣面為主的,我接手后,就把它改成以宴會料理為主。
采訪者:您爸爸和您媽媽在萬來軒工作,您在里面幫忙,這種狀態持續了多久?
受訪者:泡沫經濟破滅的時候,店已經沒法維持了,我接手來做。就是爺爺留下來的財產,我把它買過來。日本是這樣的,接收財產一定要買的。然后我自己從零開始發展。
采訪者:您買下來以后,依舊是用萬來軒這個名字,依舊是做料理。做到什么時候?
受訪者:到現在還一直在做。
采訪者:萬來軒是您第一家店,三島的萬來軒是您的第二家店?
受訪者:對,萬來軒的分店有11家吧。這些店的名字是我們總店給的,經營是各自都獨立的。
采訪者:這些店都是中國人經營嗎?
受訪者:是在我家做過工的第二代中國人。從我們來說作為感恩,就是說他們在我們店里做了這么多年,感謝他們幫我們的忙,名字給他們用。
采訪者:11家店中有幾家是給溫州人的?
受訪者:有6家給溫州人或者溫州人第二代,其他的5家給其他中國人和日本人,就是在我家做過工的都有。我們這些分店里的面的做法和總店都是一樣的,其他料理呢各個店都不一樣。
采訪者:您在2002年開了三島店,而您自己沼津這家店也同時開著,那三島店是誰來做呢?
受訪者:我招了廚師來經營。三島店做了五六年后,現在是我總店里過去的廚師在做。現在這個店就全給他了,他每年拿點給我意思意思就可以了,賺的都是他自己的。
采訪者:除了料理店以外,您還投資哪些行業?
受訪者:房地產。
(二)培養子女去中國發展
采訪者:您跟您太太是怎么認識的?
受訪者:在中國認識的。朋友之間介紹認識的。就是我回國的時候,朋友之間介紹偶然認識的。一見鐘情吧。
采訪者:您對于結婚是否傾向于找溫州人?
受訪者:我們在外面做生意的,一定要找一個華僑,能吃苦的人。我是溫州人,其實我不是在溫州出生的。我是在西安出生,我奶媽是上海人,從小是奶媽把我帶大的,所以我對上海是有點感情的。我6歲的時候回到溫州,以后一直在溫州。我從小就想自己做生意,從來沒想過跟父母要錢。您看,我來日本后,爺爺的產業賣給我,但是當時我一分錢都沒有,都是我自己到銀行借過來的。都是靠自己的。
采訪者:您太太是哪一年來日本?
受訪者:1983年左右。她父母是法國的華僑。
采訪者:在您的幫助下來日本的人有嗎?
受訪者:中國第一批來日本的研修生是我們家辦的。
采訪者:您自己個人幫忙辦過來的親戚啊朋友呢?
受訪者:我數不清了。自己的親戚有辦過來的。我叔叔一家人,叔叔下面三家人,他們帶過來的親戚也很多。以前和日本沒有一點關系很難辦的,現在好辦了,留學什么的都方便了。
采訪者:您個人是如何加入日本溫州同鄉會和總商會的呢?
受訪者:當年溫州的陳市長來日本訪問的時候,我們年輕人就想成立一個年輕人的會,但是當時大家都剛來日本,沒有基礎,所以沒有成立。10年后,林立他們出來成立了商會。
采訪者:哦,商會成立的時候很需要您幫忙聯系。
受訪者:我呢特別愛幫助自己家鄉人。我去聯系靜岡和長野的溫州人。長野的林洪金是我家的鄰居。長野那邊有很多溫州人。林洪金的爸爸林葉通先生,我叫他叔叔的,我跟他說我們這邊要成立一個商會。
采訪者:總商會從成立開始您就一直在?
受訪者:對的。
采訪者:同鄉會呢?
受訪者:也是一樣的。
采訪者:您是從什么時候加入的?
受訪者:同鄉會成立的時候我就是會員了,因為是我爸爸成立的。
采訪者:靜岡除了您一家,還有別的溫州人嗎?
受訪者:溫州人的第二代好多都入日本籍了,現在分不出來了。
采訪者:您爺爺那一代有多少溫州人呢?
受訪者:很多的。比如熱海,下田。下田那邊有家溫州館的。還有我爺爺那一代在靜岡濱松,大概有20來家,都是料理店。爺爺那一代都有七八個孩子,所以溫州人的第二代都很多的。他們很多已經加入日本籍了,除非我們有活動叫他們出來,平時都不出來的。為什么呢?因為在語言上不通的。他們是在日本出生的嘛。
采訪者:您在日本的朋友圈里,溫州人、溫州人以外的中國人、日本人的比例各為多少?
受訪者:我剛來的時候,朋友圈里90%是日本人,10%是中國人,包括溫州人在內。現在的朋友圈以溫州人為中心,大概占80%,還有寧波人、日本人,反正就是浙江人我接觸很多。
采訪者:您現在的夢想是什么?
受訪者:對我們溫州人能幫就幫。所以說我們總商會啊,對于想來日本投資的溫州人,我們可以給他們牽線。其實溫州現在對日本溫州總商會還不是很了解。在東京好多溫州人都做得很好,但是沒有參加總商會,因為他們都不知道這個會到底有沒有作用。所以現在總商會主辦不動產投資講座,也是為了提高知名度。我們的任務是把會搞大一點,集聚點資金幫助同鄉。包括總商會投資300宴,也是為了給會里搞活動或者家鄉政府的人訪問日本時用。
采訪者:您最終會選擇落葉歸根還是落地生根?
受訪者:我是中國人,想落葉歸根。日本是第二故鄉,中國是生我的故鄉,對中國的感情比較深一點。我孩子現在在日本,但是中國現在發展很快,他們也覺得中國好。我的大女兒在上海交通大學留學,她現在想和中國做生意,現在做網絡貿易方面。我現在就是想培養子女去中國發展。日本的產業,我現在不做也可以了。我兒子還小,等兒子能接手的時候,我馬上不做了,去中國發展,先到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