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創新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
- 朱吉梅
- 682字
- 2019-12-06 15:36:31
第一章 協同創新與大學英語教學
引言
協同創新源起于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創新研究領域出現的協同理論,它強調創新主體之間的互動連接和集體創新,以協同創新方式促進創新活動的發展。協同創新思想的研究主要源自于管理學和經濟學,后擴展到教育學。
“協同創新”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具有整體性和動態性的特征。
國內對于協同創新的研究起源于管理學——全面協同管理,著重企業內部創新相關的核心要素(技術和市場)和若干支撐要素(戰略、文化、制度、組織、管理等)的機制、模型、協作關系的研究。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的講話中指出:高校要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積極貢獻。教育部在2011年發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中,對“推進協同創新”做出詳細部署,并正式實施以推進協同創新為核心內容的“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這表明協同創新已經進入國家戰略層面,成為我國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托。
將協同創新理念移植于大學英語教學,不失為對大學英語教學理論的創新。協同創新是時代賦予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大學人才培養的協同有利于改變高校“高墻自閉癥”,打破學科壁壘、突破體制機制限制、釋放創新要素活力、彌合理論與實踐鴻溝。通過協同創新,有助于高校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提升大學生的國際素養,培養具有國際化背景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