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富書
- 劉燁
- 1126字
- 2021-10-27 17:57:23
本田宗一郎的制勝法寶
在企業管理中,要有專注的精神,領導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在塔尖上看起來很威風,但要知道,沒有塔基,塔尖能存在嗎?除此之外,企業還要有“升降機”。
20世紀的50年代,日本摩托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這個時候,居霸主地位的是東菱公司。本田宗一郎和他的團隊加大油門,奮起直追,本田公司在摩托車市場上終于趕上并超過了東菱公司。
本田宗一郎靠的是什么呢?
本田宗一郎有兩個制勝的法寶,一是搭建的“金字塔式的領導體制”,一是乘著“升降機式的領導方式”。
本田宗一郎依靠“金字塔”,從“金字塔”塔基工人起,往上是車間主任、科室領導,直至總經理(會長)、董事長。作為董事長,本田處“金字塔”塔尖地位,居高臨下,直接俯視整個企業的運轉情況。
然后,他乘著“升降機”,一下子沉到企業底層,觀察、研究決策實施效果和新出現的問題;再乘著“升降機”逐層上升,車間、科室……每一層都不放過,親眼目睹每項工作和政策的實施情況,聽取意見。
他乘著“升降機”回到“塔尖”后,再以雙重視角來體察這一切——縱看橫看,上看下看,既是普通工人或車間主任,又是經理、董事長,再作出新的決策。
“金字塔”的金,在于塔基的員工。
宗一郎用“慈愛主義”來澆灌這個塔基。在本田公司,員工們所得到的報酬是日本汽車業最高的。公司還為員工配備了廉價住宅,安排度假,提供收費低廉的醫療保健。在本田公司,員工擁有公司股權的10%以上。為了讓塔基牢固,宗一郎想方設法將年輕力量充實到這里,本田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4.5歲,遠比“三菱”的34歲和“日產”的30歲年輕。為讓“金字塔”傲然屹立,本田公司的員工在35歲的時候,大多升任主管或成為技術骨干了,而在日本其他公司,則要等到45歲左右。
有了堅實的塔基,宗一郎的“升降機”,才能發揮效用。
當時,在摩托車世界市場稱雄的是英國廠商。宗一郎便到英國去考察,購買技術設備。1954年,當他看到英國生產的250毫升36馬力摩托車的“飛行”時,驚嘆不已。因為本田公司生產的只是250毫升13馬力的摩托車——只算得上是一種動力自行車。回國后,他坐著“升降機”沉到“塔基”,征求員工們的意見,同他們一起將國內外摩托車反復進行對比,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1958年8月,終于推出了本田C-100型“超級小狼”摩托車,很快便風靡世界。在1959年的摩托車世界大賽上,該車榮獲“制作獎”;在1961年的世界大賽上,該車一舉囊括了前5名。
本田摩托車成了世界摩托車市場上的優秀品牌,一度曾獨占世界1/4的摩托車市場。在國內,本田領先的地位越來越明顯,20世紀60年代前期市場占有率上升到44%,成為不可動搖的“霸主”——1968年時摩托車產量累計突破了1000萬輛。本田公司的前進速度,使得東菱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不斷下降,虧損額卻不斷上升,不得不于1964年2月宣告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