訟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辭義】
訟
訟,爭也。乾天在上卦愈升,坎水在下卦愈降,天與水上下違行,險、健相持一方,各欲求勝,故言訟。
爭者求公平,訟事則言之以公。上卦乾為君,有正之象;下卦坎為水,有平之象;巽為繩,為直之象;故訟事當求公平公正。
有孚
坎為信。孚,信也。訟事當以信為始,故以有孚。
窒惕
窒,塞也。坎為通,處乾剛之下,則有塞之象。惕,敬也。訟事若通則能和,故于訟之時,當以敬慎之心對待窒塞。
中吉
遇訟之時,以中道行事,則能吉。
終兇
訟事需見好就收,若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亡,至終則兇。
利見大人
利,義之和也,離為目、為見。九二、九五皆居中位,和于道行事,可見大人。
不利涉大川
坎為大川。乾健行于上,坎險潛于下,不和于涉大川。指雖能和義于大人,仍不足以行訟事。
【卦義】
一家訟爭口舌,天下訟興戈兵,以中道行事則能共贏,訟事若起則兩方皆有所輸,故當以不訟為上。
君子慎始,安忍不讓訟起,自無訟事,若待訟事成,則已失機。凡事于未始之時,即審端查尾,則無訟可成,《易傳·象》曰:“君子以作事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辭義】
不永所事
坎為水。永,水之長也。事,訟之發端也。所事,所欲訟之事。指訟事初顯,就要設法解決,不能讓它變得嚴重。
小有言
陰為小,故小有柔順之象。兌為口、為言。指在訟事有端倪的時候進行溝通,盡量柔順地消除分歧。
終吉
有訟事自不吉,若經溝通,訟事可息,故終吉。
【爻義】
初六居訟卦之初,乃訟事之始。事于初甚微小,易于平息,應通過交流,以將訟事消弭于萌芽之中。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辭義】
不克訟
克,能也、勝任也。九二居坎險之中,有訟事不能勝之象。
歸而逋
坎為隱伏。逋,逃也。歸,指遇訟事不勝則退。
其邑人三百戶
三百戶是小邑。
無眚
坎為眚。眚,過也。退居小邑避訟,則可無過。
【爻義】
九二剛居險中,外卦乾三陽剛健,若訟則不僅不能勝,反而會失其所有。幸九二得中,唯有歸逋退而居小邑,安守其本,方可無過。
人有貪欲,凡訟皆起于爭,坎為水,水性柔弱,以不爭為德,故訟卦下三爻皆勸以不訟,則終吉、無災。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辭義】
食舊德
舊德,前人之余德。指新德未樹于他人,而仍習用前人的舊德。
貞厲
貞,定也。厲,危也。貞定于位,守舊德不思進取,則有危。
終吉
六三處坎險之上,內外卦之交,行貞定之道,守既有之德,雖危而終能吉。
或從王事
或,有也、疑也。巽,順也、從也。乾為王。指陰順從上三陽行剛健之事。
無成
成,就也。不貞定而行事,即使是從王侯行事,仍是無所成就。
【爻義】
六三不得位,又處坎險,君子于此,當安分貞定守舊德,無貪求之心,故無爭訟之象。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辭義】
不克訟
克,能也、勝任也。九四不得位,有訟事不能勝之象。
復即命
即,就也、安也。復,往來也。巽為進退,故曰復。命,使也。指回到訟事開始的時候。
渝
渝,變也。九四在外卦之始,處乾剛之下,遇事則以健動行事,故有變之象。
安貞吉
安,定也。貞,定也。訟事喧囂紛擾,變而不訟則靜,安靜不動,則吉。
【爻義】
訟卦九四,取義于乾卦九四。
君子善于知退,則能善于知進;善于知靜,則能善于知動。九四既不能訟,則應退而變,由動轉求靜定,訟事不成,則不會有所失。
九五。訟。元吉。
【辭義】
訟
訟,指遇訟事。
元吉
元,始也。九五居中正尊位,有剛健而生生不息之象,故吉。
【爻義】
訟卦九五,取義于乾卦九五。
前四爻言訟事,或消或退或靜或動,皆有消散訟事的意思。但此爻遇訟,反言元吉,其緣故在于九五。全卦唯九五陽居尊位,利見大人。君子自身中正得位,元氣浩浩,雖訟又有何懼。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辭義】
或錫之鞶帶
或,有也、疑也。巽為繩、為帶。鞶,大帶也。錫,命也、賜也。
終朝三褫之
上九處訟卦之終,故言終。褫,奪也。巽為隕落。三,指一次奪不回,多次總是要奪回的意思。
【爻義】
訟卦上九,取義于乾卦上九。
訟事居上風,則有所得,但不可自我膨脹。猶如王侯賜予貴重的大帶,若知進而不知退,哪怕不舍,也很快就將被革奪。爻中以三褫來警示訟事不可自以為強,否則得到的也會失去,故君子于訟事,當知寬厚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