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辭義】
需
需,待也、不進也。乾為天。坎為水、為險。坎水在天上聚成為云,然尚待雷電所養,方得為雨以澤披萬物,有待時而行之象,故曰需。
有孚
孚,卵孚也、信也。《周易》用孚來表示信,在于孚有孵化、孕育的含義,因此有孚不僅表示有信,更有動態的意義,即信誠、信用是需要努力去培育產生的。此處指等待之時,應守信行事。
光亨
光,明也。亨,通也、合會也。離為火、為光。處待之時,行事當光明磊落,則能亨通。
貞吉
貞,定也、正也。坎為險。險在前則靜定以待,不可妄動,貞定則吉。
利涉大川
利,和也。坎為溝瀆、為大川。內卦乾三陽前行,待時以剛健行之,動靜和于道,遇大川之險能過,故能涉。古之交通不便,遇大川則興嘆束手,常以大川喻困難。
【卦義】
君子于需待之時,重在耐心守信,養其自身剛健中正的能力,循時順理前行,則能化成天下。君子行此從容不迫之道,得外界之助,雖險終可涉之。
消極的待會陷入守株待兔,需卦的待是主動的,最終目的在于未來的進。內卦三陽為我,有剛健之陽氣,助外卦坎中之陽,則九五雖處險中能不懼。君子渡大川、臨大險,表面上是靜候等待,實際上是在行剛健之力,《易傳·彖》曰:“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需卦若于其時不當進,則應待東風之助,此時要養自身之能力,卦中有兌口、兌悅之象,以示不必憂愁,《易傳·象》曰:“君子以飲食宴樂”。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
【辭義】
需于郊
郊,距城百里之地,郊外即野。初九乃卦之初,故以郊來比喻。
利用恒
利,和也。用,可施行也。恒,久也、常也。郊處城外,距城不遠。初九在下潛隱,不必急于入城,應靜心以待。
無咎
居郊外而不得入城,本有咎。今初九靜居于郊,養自身之力以待入城,則可無咎。
【爻義】
此爻有乾卦初九潛龍之意,守定不動,才能打好陽進的根柢。君子務本,本立方能道生,雖處僻遠之郊,應守待時勢的到來,不可冒進。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辭義】
需于沙
沙,水中之石,散于水邊。九二雖居中位,然已近坎水之險。
小有言
陰為小,故小有柔順之象。兌為言。九二有欲進之象,但仍待于沙,則有誹謗之辭,此時當以柔順之道對待。
終吉
處流言蜚語之中,有不吉之象。九二處中位,守中道之位行事,待之以時,則能終吉。
【爻義】
九二剛中之德,處乾卦九二見龍在田之位,等待修養日久,開始被各方面所注視。但其處待而不進,各種謠言開始生發,小人損毀之言遍布。君子于此時,仍不可冒進,應繼續以中道行事,等待時機,終必有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辭義】
需于泥
兌為澤。澤中有泥。泥,土得雨為泥,緊臨水。坎,陷也。九三離坎險僅一步之遙,故有泥象。
致寇至
致,招也。坎為寇。寇,暴也,群行攻劫的賊人。離為戈兵。指若繼續待于泥,則寇將至,故當前行。
【爻義】
九三居內外卦之交,前又臨坎險,有進退猶豫之象。君子于此時,當以乾健之力行事,奮而前行離泥之地,若繼續再待,則有險難。
需卦九三處乾卦九三夕惕若厲之位。寇已在外,君子于此時,當知禍福系于自身行事,故待人接物言行皆以敬慎之心,精進剛健行事,則可處不敗之地,雖寇至又有何懼。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辭義】
需于血
坎為血。陰凝則為血,六四得位,有陰盛之象。兌為西,太陽落于西,養陰之地。
出自穴
兌為穴。穴,深隱、深險,有陰之象。六四居乾之上,剛健之力生發于下,雖陰盛,仍將動而出。
【爻義】
六四居坎下,出則遇坎險,尚處于危,然下有三陽之助,待時養陽已久,應奮而出險。
一待一出,可見六四有猶豫徘徊之象。君子于此時,當冷靜觀時勢,以剛健之陽氣出于陰盛險陷之地。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辭義】
需于酒食
離為火,坎為水,暖之則有酒象。下兌為口。坎為食。待于酒食,有怡然自得而不懼怕之象。
貞吉
貞,定也、正也。九五中正居尊位,得下三陽之助,雖處坎險之中,堅守中道,自可不懼,故貞定則吉。
【爻義】
君子處中正之時位,雖處險中而不必懼,畢竟若為離險而去,則有失中正之危,反而易遭致險難。故當安守此位,則險難不可近身,雖危實安。待之精義,于此可知。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辭義】
入于穴
坎為隱伏、為陷,有入的象。上六居卦之極,陰居陰位,有事成歸隱,隱居很深之象。
有不速之客三人來
速,召也。三人,指下三陽。不召,指下三陽自來,違背上六入穴隱居之意。
敬之終吉
陽來則有剛健行事之象,故于不速之客,唯當敬之,則終可守隱之道,故吉。
【爻義】
卦中六爻唯獨此爻不言需,可見需道已成,君子不必再待時行事,而應事成歸隱。對不速之客,不可大意,當行敬之心,才能終吉。君子于此時,雖事功已成,但居卦之極,又處坎險之上,故應深隱,縱然被意外之人所打擾,也應以敬慎之心恭敬對待,但仍要安守隱遁之道,不可盲目出穴。
穴有陰象、藏象,卦中獨二陰爻言穴。穴乃出入之門戶,故六四言出,上六言入,可見取象之精、涵義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