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師。貞。大人吉。無咎。
【辭義】
師
師,眾也。古代軍隊以二千五百人為師。坤為眾。震為動。坎水居坤地之中,有聚眾之象。卦中一陽居中統領群陰,率眾鳴鼓而進,師之象也。
貞
貞,正也、事之本也。正乃行師之本,正則民從,民從則萬心合一,行師無往不勝。
大人吉
九二陽居中位,有大人之象。大人以正行師,以中道帥師,則吉。
無咎
坎為險、為難。內卦為坎險,行師之時,險難伏于內,吉不可久,以中道慎惕行師,終可無咎。
【卦義】
兵乃不祥之器,君子不得已而用之。卦中震驚坎險,九二一陽居中位,率眾出征,動于險中,兵以險道制勝,然唯有以正率師,方可稱王。仁義之師、王道之風,唯在正字,《易傳·彖》曰:“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辭義】
師出以律
以,用也。坎為水,有法之象。律,均布也、法也。軍旅之師,號令嚴明、制度謹肅,是行軍作戰的基礎。
坎為耳。律,又有音律的意思。
否臧兇
否,不也。臧,善也。不善律,則律失,律失則軍隊無戰斗力,故為兇。
【爻義】
師之道在于律,謹嚴乃行師之本。初六居坎險之下,在師之始,師出當謹嚴有律,失律則兇。
十二律均布于節氣,六律為陽,六呂為陰。黃鐘為十二律呂之首,生于十一月,師卦中二至上為復卦,初六伏于十一月復之下,有陽氣將生之象,故言師出以律。
古時律在兵事尤為重要,行師之時,于不同階段皆有不同軍聲,以指揮軍隊。況且兵乃兇事,應以樂和之。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辭義】
在師中
九二居于師之中,有將帥之象,統領群陰。
吉
九二居中位,以中道行師,故吉。
無咎
九二不得位而帥師,則有咎。之所以無咎,在于它是得到了王賜予的命令,能名正言順帥師。
王三錫命
震為雷,有命令之象。錫,予也。古代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王三錫命,可知其隆重尊貴。
【爻義】
師卦有乾九二見龍在田之象,出而利見大人。王三錫命,說明九二雖不得位,然其統領眾陰乃得王所授,以正其位。此爻突出說明了將帥必須受王所制。
九二之錫命,與六三、上六之尸相對應,循此可更好地理解卦意。
六三。師或輿尸。兇。
【辭義】
師或輿尸
坤為輿。輿,人所居的車。將帥居于輿中,指揮師之進退。
尸,神像也,象臥之形。尸常指有人之形體、無人之才能的物體,此處的意思是指無能力指揮師旅的人。
兇
如果以無能力指揮的人來統帥師旅,則兇。
【爻義】
六三陰處陽位,有尸位素餐之人統領全軍之象,由無才能之人統領,乃軍旅之大忌,作戰則兇。
六四。師左次。無咎。
【辭義】
師左次
次,舍也、居也。震為左。軍以左為后。左次,有退避之意。
無咎
坎為險、為難。六四居險難之上,本有咎,當位守之,故無咎。
【爻義】
師雖以進而取勝為常道,然六四居坎險之上,故當退守其位以待時。兵無常勢,水無常行,皆當因時因地來作出決斷。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
【辭義】
田有禽
田,獵也。震為動,有獵之象。禽,戰勝執獲的意思。師戰有收獲,得勝之義。
利
利,和也。戰而有獲,則有和之象。
執言
執,捕罪人也。有言語沖突,可見內部有斗爭。
無咎
戰而勝,本當吉,今勝而內其爭執,僅可無咎。
長子帥師
震為長男。此處比喻有才能的人。指本來是長子帥帥。
弟子輿尸
坎為中男。弟子,年幼的君子,此處比喻無能力指揮的人。由于內部權力斗爭,導致無能力指揮的人來統帥軍隊。
貞兇
貞,正也。六五居中,欲行正但不得位,有無能之徒害師之象,故兇。
【爻義】
六五爻通過幾個轉折,說明了用師團結的重要性,對有功將領要用人不疑,不可因流言蜚語而撤換。此爻指出了用師之大忌。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辭義】
大君有命
大君,指王侯。
開國承家
承,受也。指功大者諸侯封國,功小者大夫立家。
小人勿用
小人,指亂師之人。勿用,不得使用。
【爻義】
卦中六爻,唯獨此爻不言師,原因在于師已成,當解甲。師旅凱旋,則君王封國立家,論功行賞。對輿尸之徒,則不忘懲罰,應棄而勿用,否則于國不利。
初六出師以律,上六還師以賞罰,治軍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