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勤篤精進曾國藩
  • 胡哲敷
  • 1234字
  • 2019-04-02 18:32:18

自序

風習窳窳,yǔ,懶惰。陋,國勢陵夷,至今日而極矣。民生憔悴,饑莩莩,piǎo,同“殍”。塞途,亦至今日而極矣。強者流于萑苻萑,huán,萑苻,春秋鄭國澤名,有盜賊出沒。,黠者競于閹媚;天下滔滔,以獲利相尚,以附勢相矜,鉆營欺詐者為智為能,樂業安貧者為庸為妄,憂世之士,惄惄,nì,憂思,傷痛。焉傷之,皇皇然奔走呼號,謀拯斯民而濟斯難。于是有謂吾民篤于保守,無以躋世界文明之域者,則欲舍棄吾國固有文化,而盡取他人之長,以濟吾短。雖亦未嘗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而力竭聲嘶,亦未足以挽頹風而移末習。繼之者乃曰:復興民族,首在闡揚舊有文明。凡前人之塵垢秕糠,莫不拾為救國大道,救國之聲盈于耳,而國終不救,夫豈救國之術猶未備歟?其亦倡導者未得其宜耳!取其糟粕而遺其精華,高談理論而不切于實際,或舍其本而趨于其末,或硁硁,kēng,擬聲詞,敲打石頭的聲音。硁于一枝一節而遺其大體;甚者斤斤于一二名詞之爭論,而未嘗實事求是身體力行,則術雖至善,亦無補于絲毫。傳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其是謂乎!

今之社會,無中心標準之社會也,上至國家禮法政令,下至鄉曲小民之一行一動,莫不人自為之;此猶大自然之民也,安能立于今之世乎?往者吾人猶侈言中國之大,何至滅亡?今者日蹙蹙,cù。百里,已在亡國道上趨其行程。于斯時也,而猶酣然以嬉,渙然以處,空唱一二名詞,為裝點門面之具,而無堅苦卓絕之真精神以繼之,則臺灣、朝鮮之續,在目前耳!是故今日之務,在力挽頹風而轉移習俗。雖曰茲事體大,非一二人之力之所能勝,然而風氣之成,則又往往經一二人之倡導,而全國靡然相從,卒收化民成俗之效者,亦比比然也,清之曾國藩氏,殆其人歟!曾氏值咸同之際,社會頹唐,百端傾欹欹,qī,傾斜,歪向一邊。,殆無亞于今日,賴其力行倡導,而風氣為之轉圜;雖爾時外患未熾,元氣未凋,國力尚未喪如今日,要非以彼堅苦卓絕之志,修己治人之方,則當時情勢,未可知也。故曾氏之事業是非姑勿論,其堅卓誠信,苦心孤詣,愛民恤才之偉大胸懷,則憂乎尚矣。是則本書之所由作也。

夫曾氏以書生而當天下大難,肩天下大任,納一世于軌物,而始終勿懈,無稍變異其書生面目者,今之世有幾人耶?曾氏之自勵也,曰勤與儉。謂勤可以生明,儉可以養廉。其待人也,視人之善,若己有之,惟恐其不彰也;急公家之難,若己之憂,惟恐其不去也。于時人才輩出,各獻所能,彼則培養提攜,無所不至。嘗謂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非特處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與有責焉。其胸懷器量,為何如乎?是故轉移習俗,匹夫匹婦,與有責焉,而況肩政教之責者乎?人人以轉移習俗自任,人人懷堅苦卓絕之心,樸質諳練,洗凈浮華,凡望之于人者,皆先行之于己,則民之從之,猶水就下,必有不期然而然者矣。假令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則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然則今世之士,往往倡導不遺余力,而收獲甚少者,蓋亦有由矣。

曾氏之學問文章,載明其全書之中,既風行于世矣;吾乃不厭駢枝而為此者,欲使學者以短少時間,得知曾氏為學精神之梗概。且知成大事者,莫不由于銖積寸累,堅苦力行。茍因此而能稍有補于今之士氣,則本書望外之獲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略阳县| 桑日县| 淮南市| 化州市| 拜泉县| 武清区| 会宁县| 美姑县| 淮阳县| 曲沃县| 荥经县| 泸州市| 庆元县| 凤山市| 梁山县| 紫云| 兴宁市| 聂拉木县| 安吉县| 阜城县| 九龙城区| 南靖县| 巴南区| 云霄县| 宜城市| 平塘县| 商南县| 天祝| 德清县| 蕲春县| 吴川市| 商洛市| 沁水县| 海伦市| 蛟河市| 康乐县| 花莲县| 新兴县| 邵东县| 揭东县|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