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書法雅言
  • 項穆
  • 10565字
  • 2019-04-02 18:38:55

“飛白書”是一種特殊風格的書法。這種書法,筆畫中絲絲露白,像缺墨的枯筆寫成,別有一番風韻。這種特殊的書體,是東漢時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發明的。蔡邕,漢末著名女詩人蔡文姬的父親。他的隸書結構嚴謹,點畫有俯有仰,富于變化,素有“骨氣洞達,爽爽有神”的美譽。

書契〔1〕之作,肇〔2〕自頡皇〔3〕;佐隸〔4〕之簡,興于嬴政。他若鳥宿芝英〔5〕之類,魚蟲薤葉〔6〕之流,紀夢瑞〔7〕于當年,圖形象〔8〕于一日,未見真跡,徒著虛名,風格既湮,考索何據。信今傳后,貴在同文;探賾〔9〕搜奇,要非適用。故書法之目,止以篆、隸、古文〔10〕,兼乎真、行、草體。書法之宗,獨以羲、獻、蕭、永〔11〕,佐之虞、褚、陸、顏〔12〕。他若急就、飛白〔13〕,亦當游心,歐、張、李、柳〔14〕,或可涉目。所謂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初規后賢,冀追前哲,匪曰生今之世,不能及古之人,學成一家,不必廣師群妙者也。米元章云:“時代壓之,不能高古,自畫〔15〕固甚?!庇衷疲骸罢嬲咴谇?,氣焰懾人?!蔽繁艘嫔?。至謂:“書不入晉,徒成下品?!薄叭粢娬孥E,惶恐殺人。”既推二王獨擅書宗,又阻后人不敢學古,元章功罪,足相衡矣。噫!世之不學者固無論矣,自稱能書者有二病焉。巖搜海釣〔16〕之夫,每索隱于秦漢;井坐管窺之輩,恒取式于宋、元,太過不及,厥失維均〔17〕。蓋謂今不及古者,每云今妍古質;以奴書為誚〔18〕者,自稱獨擅成家。不學古法者,無稽〔19〕之徒也;專泥上古者,豈從周〔20〕之士哉?夫夏彝商鼎,已非污尊抔飲〔21〕之風;上棟下宇,亦異巢居穴處之俗。生乎三代〔22〕之世,不為三皇〔23〕之民,矧〔24〕夫生今之時,奚必反古之道!是以堯、舜、禹、周,皆圣人也,獨孔子為圣之大成;史、李、蔡、杜〔25〕,皆書祖也,惟右軍為書之正鵠〔26〕。奈何泥古之徒,不悟時中〔27〕之妙,專以一畫偏長,一波故壯,妄夸崇質之風。豈知三代后賢,兩晉前哲,尚多太樸〔28〕之意。宣圣曰:“文質彬彬〔29〕,然后君子。”孫過庭云:“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睂徦苟Z,與世推移,規矩從心,中和為的。謂之曰天之未喪斯文〔30〕,逸少于今復起,茍微若人,吾誰與歸?


【注釋】

〔1〕書契:文字。書寫的文字和刀刻的文字。

〔2〕肇:開端。

〔3〕頡皇:倉頡,黃帝使倉頡寫鳥跡為文,作篆書。

〔4〕佐隸:即隸書?!稌x書·衛恒傳》:“鳥跡之變,乃惟佐隸?!?/p>

〔5〕鳥宿芝英:鳥,鳥書,周文王時赤雀銜書集戶,武王時丹烏入室,以二祥瑞作鳥書。宿,轉宿篆,《史記·宋世家》:“宋景公時,熒惑失度,公懼,修德,熒惑退舍,于是司馬子韋作轉宿篆,象蓮花未開?!敝ビ?,芝英書,唐代韋續《五十六種書》:“芝英書者,六國時,各以異體為符信所制也?!?/p>

〔6〕魚蟲薤葉:魚,魚書;蟲,蟲書,蟲書者魯秋胡妻浣蠶所作,亦曰雕蟲篆書;薤葉,薤葉書。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鳥蟲書,所以書幡信(符節之類)也?!鼻宕斡癫米ⅲ骸傍B蟲書,謂其或象鳥,或象蟲,鳥亦稱羽蟲也?!贝呵飸饑鴷r已有此種文字,多用于兵器。漢代瓦當、印章中亦有發現。東周時多刻于兵器上。秦書八體中有“蟲書”,新莽六書中有“鳥蟲書”,用于旗幟、符信,也作印章文字。

〔7〕紀夢瑞:記敘夢中的情景或獲得的祥瑞創造文字。唐代韋續《墨藪·五十六種書之四十五》:“蛇書者,魯人唐終夢蛇繞身,寤而作之?!薄端螘し鹬旧稀罚骸办萑耸蠜],伏羲代之受《龍圖》,畫八卦,所謂‘河出圖’者也,有景龍之瑞?!?/p>

〔8〕圖形象:指伏羲氏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發明先天八卦。

█〔晉〕王獻之《東山松帖》

王獻之行書《東山松帖》為一通信札,為斷札,有四字磨滅。此帖下筆婆娑,百態橫生,蕭散秀逸。

〔9〕賾(zé):深奧、玄妙。

〔10〕古文:古文字,這里是指狹義的,篆書隸書之前的各種文字。

〔11〕羲、獻、蕭、永:四個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蕭子云、智永禪師。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并稱二王;蕭子云(487—549年),南朝梁史學家、文學家、書法家。齊高帝蕭道成之孫。26歲寫成《晉書》,善效鐘元常(鐘繇)、王逸少(王羲之)之書,被梁武帝贊為“筆力駿勁,心手相應。巧逾杜度(東漢草書家),美過崔實,當與元常并驅爭先”。智永,王羲之第七代孫,本名王法極,字智永,號“永禪師”,書宗王羲之,學書30年足不出戶,學成后書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廣為流傳。

〔12〕虞、褚、陸、顏: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顏真卿。

〔13〕急就、飛白:《急就章》和飛白書;《急就章》是章草的代表,飛白書,相傳為蔡邕所創。

〔14〕歐、張、李、柳:歐陽詢、張旭、李邕、柳公權。

〔15〕自畫:自我禁錮。

〔16〕巖搜海釣:在巖石上搜求,在海上釣魚,比喻喜歡獵奇的審美癖好。

〔17〕厥失維均:其失誤都是一樣的。

█〔唐〕歐陽詢《張翰帖》

行書《張翰帖》原屬《史事帖》,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存世四件墨跡之一。此帖的書法特點是字體修長,筆力剛勁挺拔,風格險峻,精神外露。對開有瘦金書題跋一則,是宋徽宗趙佶在賞鑒之余寫下的心得。他評此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并指出歐陽詢“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庭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隋〕智永《千字文》

該《千字文》真、草兩體各自分立,運筆精熟,飄逸之中,古意盎然,用筆道勁,結體端莊,點畫起止,提按分明,富有虛實變化。

〔18〕誚:譏嘲。

〔19〕無稽:稽沒有根源,沒有文化淵源。

〔20〕從周:《論語》:“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指的是遵守周朝的典章制度,比喻那些尊重歷史文化的有識之士。

〔21〕污尊抔飲之風:古代掘地為坑當酒樽,手捧酒喝?!抖Y記·禮運》:“污尊而抔飲?!编嵭ⅲ骸拔圩穑彽貫樽鹨病!笨追f達疏:“鑿地污下而盛酒,故云‘污尊’?!?/p>

〔22〕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23〕三皇: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具體是哪三個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是伏羲、神農、黃帝。

〔24〕矧(shěn):況且。

〔25〕史、李、蔡、杜:史籀、李斯、蔡邕、杜度。

〔26〕鵠(g?):箭靶的中心;也指目標、目的。

█〔宋〕李邕《法華寺碑》

此碑為李邕17歲時所書。傳世僅何子貞藏宋拓孤本,以刀法驗之,實是宋人刻本,非唐刻,且似木刻。

〔27〕時中:隨時做到中庸。出自《禮記·中庸》篇,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28〕太樸(piáo):原始質樸的大道。

〔29〕文質彬彬:《論語》:“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斌w現了孔子中庸的審美理想,要求君子既能夠富有文采,又能夠保持質樸善良的品性。

〔30〕天之未喪斯文:孔子周游列國,途經匡地。因匡人曾受魯國陽貨的殺擄,而孔子的相貌又像陽貨,故遭到匡人的圍攻。《論語·子罕》:“子畏于匡,曰:‘……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譯文】

█〔宋〕米芾《三札卷》

三札皆系米芾50歲后的晚期作品,神完氣足,爐火純青,個人風格已十分成熟。

文字書法起源于倉頡,簡便的隸書在秦始皇嬴政時期興盛發展起來。其他書法諸如鳥書、轉宿篆、芝英書,魚書、蟲書、薤葉書之類,或者是記敘在夢里見到的文字或祥瑞符號,只是短暫的傳說,沒有人見到真跡,只是留下虛名,風格也湮沒無聞,考證也沒有方向和材料。能夠傳遞到現在或將來的,最重要的是文字的統一,只是收羅奇特深奧的文字,于現實是沒有什么用的。所以說書法的分類,只是分成了篆隸古文,還有楷行草書。書法的宗師級人物,只有王羲之、王獻之、蕭子云、智永禪師,以及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顏真卿。其他比如章草書、飛白書,也應當留心欣賞,歐陽詢、張旭、李邕和柳公權的作品也可以看看。所謂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剛開始可以學習當代的名家,然后再追摹古人。不是說生在今天就不如古人,也不是說學成一家,就不必再廣泛地學習。米芾說:“因為有時代限制,所以不能高雅古樸?!边@是嚴重的自己禁錮。又說:“古人的真跡擺在眼前,氣焰懾人?!边@又是對先賢的過度畏懼。他還說:“不符合晉人格調的書法,其品第是低下的。”又說:“如果見到古人的真跡,就會感到萬分惶恐?!奔热幻总劳瞥缍鯙闀ㄗ罡咴瓌t,又阻撓后人學習他們,他的罪過和功勞,實在是相互抵消啊。唉,世上不學書法的人就不必說了,自稱有書法才能的人常有兩種弊?。合矚g偏僻生澀的人,常在秦、漢書法中尋找書寫方法;視野狹窄的,便永遠按照宋、元的書法模式。前者走得太遠,后者卻又不夠,他們都有錯誤。認為現在不如過去的人,總說現在的書法妍媚,古人的書法質樸,譏嘲模仿他人的人,又獨成一家。不學習古人法度的人,自然是無知之輩;只會學習古人的,難道就真的是尊重歷史的有識之士嗎?飲食器具發展到夏彝商鼎的時代,完全改變了之前鑿地代替酒器、用雙手捧著喝的風氣;居室建筑發展到上棟下宇的時代,也完全改變了之前在巢穴中生活的習俗。生活在夏、商、周的人,尚且不沿襲伏羲、神農、黃帝時代的風俗;既然生活在當今,為什么要返回古人的老舊道路?所以盡管堯帝、舜帝、大禹、周文王都是圣人,卻只有孔子是圣人的集大成者;史籀、李斯、蔡邕、杜度都是書法的宗師,卻只有王羲之是書法的正宗代表。怎奈何那些泥古不化的人,無法領悟隨時代遷移,而時刻能達到中庸的境界,只是把某一撇某一捺,說得如何有氣勢,如何雄壯,來虛夸自己崇尚質樸的風貌。豈不知,堯舜禹三代之后兩晉之前的賢哲,尚且保有飽滿的質樸之風??鬃诱f:“文采與質樸配合適宜,才是君子的風范。”孫過庭說:“學習古人而不與時風相悖,學習時人而去除他們的弊端?!弊屑氀凶x這兩句話,不管時代如何變化,規矩都要隨心而動,目的只是要達到了中庸平和之美,就是所追求的最高原則啊?,F在王羲之能夠重新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可以說上天沒有滅亡我們的文化傳統,如果不是王羲之這樣的人,誰又能和我同道而歸呢?


【延伸閱讀】

殷商以后,文字逐漸普及。作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較一致。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則存在著區域差異。這種狀況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統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李斯以戰國時候秦人通用的大篆為基礎,吸取齊魯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筆劃簡省的優點,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范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關進云陽的監獄,在坐牢的十年時間里,他對當時字體的演變中已出現的一種變化(后世稱為“隸變”),進行總結。此舉受到秦始皇的賞識,遂將他釋放,還提升為御史,命其“定書”,制定出一種新字體,這便是“隸書”。隸書打破了古體漢字的傳統,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提高了書寫效率。

█〔唐〕歐陽詢《仲尼夢奠帖》

█〔宋〕黃庭堅《惟清道人帖》

此帖行書行間寬綽而字間緊密,所以筆畫多取橫勢,結體欹側,左低右高,有峭拔之態,充分體現了黃庭堅小行書的特點,為其代表作品。

虞世南,浙江余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書家之一。生性沉靜寡欲,意志堅定努力學習。在陳朝時,曾任建安王法曹參軍、西陽王友。入隋后,官秘書郎、起居舍人。隋朝滅亡后,被竇建德任命為黃門侍郎。李世民滅竇建德后,引虞世南為秦王府參軍、記室參軍、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等共掌文翰,為“十八學士”之一。貞觀年間,歷任著作郎、秘書少監、秘書監等職,先后封永興縣子、永興縣公,故世稱“虞永興”“虞秘監”。他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太宗敬重。貞觀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81歲。獲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懿,配葬昭陵。貞觀十七年(643年),繪像凌煙閣。

█〔元〕趙孟《洛神賦卷》

此卷為趙孟行書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結體、點畫,充分表現了王獻之《洛神賦》的神韻。如端正勻稱的結構、優美瀟灑的字姿、圓潤靈秀的運筆、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時又呈現自身的追求,飄逸中見內斂的運鋒,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氣勢,無不顯示出他博取眾長而自成一體的藝術特色。

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秘監集》四卷,收入《四明叢書》。

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氣。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唐初四大家?!稌笃贰妨衅鋾鵀樯现缕?,評云:“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績嬌春,鶴鴻戲沼,故當(蕭)子云之上。”《書斷》卷中列其隸、行書為妙品,稱其書“得大令(王獻之)之宏規,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存焉。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所偏工。及其暮齒,加以遒逸”?!妒鰰x》云:“永興超出,下筆如神,不落疏慢,無慚世珍?!薄缎蜁V》卷八以為虞世南晚年正書與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歐陽詢、虞世南相論曰:“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彼未S庭堅有詩贊其代表作《孔子廟堂碑》:“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庇菔滥献鲿粨窦埞P,卻很注意坐立姿勢和運腕方法。他認為,只要姿勢正確,手腕輕虛,即使是粗紙、禿筆,信手拈來也能揮灑自如,別出新意。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杭州錢塘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后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后,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轉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


歐陽詢(557—641年),唐代書法家,潭州臨湘(今長沙)人,字信本,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之一。歐陽詢祖父歐陽頒(498—563年)曾為南梁直閣將軍,父歐陽紇曾任南陳廣州刺史和左衛將軍等職。因舉兵反陳失敗被殺,并株連家族。歐陽詢因年幼幸免于難,被父親好友收養。歐陽詢聰敏勤學,涉獵經史,博聞強記。隋朝時,歐陽詢曾官至太常博士。因與李淵交好,在大唐盛世累遷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也稱“歐陽率更”。初唐四大家之一。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并稱“歐虞”,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唐代書法品評著作《書斷》稱:“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于古人,擾龍蛇戰斗之象,云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于大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于智永,潤色寡于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于清和之致。”宋代《宣和書譜》譽其正楷為“翰墨之冠”。


張旭(生卒年不詳),唐代書法家。初仕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他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后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并稱“顛張醉素”。

張旭的書法,一方面繼承“二王”真傳,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并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癡,如癲如狂。唐代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p>


陸柬之(585—638年),唐吳人。武周時期宰相陸元方的伯父,虞世南的外甥,張旭的外祖父。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議郎。陸柬之最初書學虞世南,又學歐陽詢,晚學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草書筆意尤為古雅,終于成為名重一時的大書法家,與歐、褚齊名。隸、行書為妙品,草書為能品。李嗣真《書后品》稱其:“學虞草體,用筆則青出于藍。”最為獨特者,火氣全無,功純神清,一種平和恬靜之氣度令人神往。張懷瓘《書斷》云:“柬之世南之甥,少學舅氏,……晚習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跡,猶有怯懦,總章已后,乃備筋骨,殊矜質樸,恥夫綺靡,故暴露瑕疵……雖為時所鄙,回也不愚,拙于自媒,有若達人君子。尤善運筆,或至興會,則窮理極趣矣。”


李邕,唐代書法家。字泰和,漢族,廣陵江都(今揚州江都區)人。其父李善,為《文選》(梁蕭統編選)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為左拾遺,曾任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職,人稱“李北?!?。70歲時,為宰相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殺。李邕為行書碑法大家,書法風格奇偉倜儻。善行書,變王羲之法,筆法一新;并繼李世民《晉祠銘》后以行書書寫碑文,書風豪挺,結體茂密,筆畫雄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名重一時。傳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法華寺碑》《云麾將軍李思訓碑》《云麾將軍李秀碑》等。李后主說李邕“得右將軍之氣而失于體格”?!缎蜁V》說:“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學變右軍行法,頓挫起伏既得其妙,復乃擺脫舊習,筆力一新?!倍鸥υ娫唬骸案芍]滿其門,碑版照四裔。豐屋珊瑚鉤,麒麟織成罽。紫騮隨劍幾,義取無虛歲。”

他提倡創新,繼承和發揚古代書藝。曾說:“似我者俗,學我者死?!碧K東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點,元代的趙孟也極力追求他的筆意,從中學到了“風度閑雅”的境界。

柳公權(778—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柳公權29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并入李聽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咸通六年(865年)去世,年88歲,追贈太子太師。

█〔元〕趙孟《昔尋李愿詩》

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并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后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融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后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米芾(1051—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符章,又稱“米襄陽”“米南宮”。祖籍山西,遷居湖北襄陽,后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時人號海岳外史。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米芾平生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習書,自稱“集古字”,王文治稱贊他“天姿轅轢未須夸,集古終能自立家”。蘇東坡說:“米書超逸入神?!庇终f:“海岳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泵总缹ǖ姆植肌⒔Y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姜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說:“吾書小字行書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跡跋尾,間或有之,不以與求書者。心既貯之,隨意落筆,皆得自然,備其古雅。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泵总雷苑Q“刷字”,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心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

█〔宋〕米芾《珊瑚帖頁》

█〔明〕祝允明《劉君文威聽泉記》

米芾除書法達到極高的水準外,其書論也頗多。著有《書史》《海岳名言》《寶章待訪錄》《評字帖》等,顯示了他卓越的膽識和精到的鑒賞力,對前人多有譏貶,然決不因襲古人語,為歷代書家所重,但過頭話也不少,誚顏柳、貶旭素,苛刻求疵。

米芾的書法影響深遠,尤在明末,學者甚眾,像文征明、祝允明、陳淳、徐渭、王覺斯、傅山這樣的大家也莫不從米芾的書法中取得啟發,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稱“米氏云山”,但米芾畫跡不存在于世。目前唯一能見到的“米畫”——《珊瑚筆架圖》,畫一珊瑚筆架,架左書“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點和題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西漢元帝時(公元前48—前33年)黃門令史游作。漢代教學童識字的書,如《倉頡篇》《訓纂篇》《凡將篇》《滂喜篇》等都已亡佚,只有《急就篇》流傳下來。全書為三言、四言、七言韻語。三言、四言隔句押韻,七言則每句押韻,以便誦習。

篇中分章敘述各種名物,如姓氏人名、錦繡、飲食、衣服、臣民、器物、蟲魚、服飾、音樂以及宮室、植物、動物、疾病、藥品、官職、法律、地理等,不僅為識字而設,還有傳布知識、以應實際需要的意思。原書可能是用隸書寫的,東漢時章草盛行,書家喜用草書書寫。魏晉時期鐘繇、索靖、衛夫人、王羲之都有寫本,但都沒有流傳下來,只有三國時吳國皇象的寫本流傳下來。此字書舊分三十二章,相傳皇象寫本為三十一章,宋太宗所寫為三十四章,不同傳本文字也略有異同。由于分章的原因,也有人把它稱作《急就章》?!都本推纺芡暾鱾飨聛恚拼亷煿殴Σ豢蓻]。顏師古改正了《急就篇》流傳中出現的訛誤,系統整理,并精心為之作注,使這部令初學者博聞廣識、開拓視野的重要典籍得以流傳至今。

█〔明〕傅山《臨大令帖》

飛白書,是一種特殊風格的書法。這種書法,筆畫中絲絲露白,像缺墨的枯筆寫成,別有一番風韻。這種特殊的書體,是東漢時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發明的。蔡邕,漢末著名女詩人蔡琰,即蔡文姬的父親,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他的隸書,結構嚴謹,點畫有俯有仰,富于變化,素有“骨氣洞達,爽爽有神”的美譽。相傳蔡邕見到一個工匠,用笤帚蘸著石灰水刷宮墻,由于笤帚太大,石灰水又很濃,所以刷完的墻一道黑一道白的,突然有悟,回到家里仿照笤帚的式樣,做成了一支扁形的竹筆,經過幾次刻苦練習,就創造出這種點畫中有一絲一條的露白的書體——飛白書。之后歷代書法家都擅長這種書體,其中尤以兩晉南北朝及唐宋時期出現了上至皇室帝王、當朝卿相,下及書壇名家、僧道平民皆競相逞能,萬般喜愛飛白書的局面。但自南宋起,元朝、明代,飛白書就快速衰落了,清代到民國就更少,現今正統書法家均不習此書體,它也逐漸流變為民間工藝性、裝飾性的,不入藝術堂奧的工藝品。


【名家雜論】

文字在起源時代,總是多彩多姿的,富有生命力和生活氣息,人們根據身邊的事物,創造著理想中的文字。但是經過了歷史的篩選,總是那些實用簡潔、優美流暢的文字,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和喜愛。特別是加上當時秦朝政府的推動,使得文字得到了系統的整理以及再創造,以此形成了中國書法的傳統審美范式,綿延到后來的楷書、行書和草書,總之,文字還是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尤其是漢族人的思維方式和情理結構。

本篇作者沿著首篇書統的思路,繼續就王羲之的書學統治地位加以論證,尤其是通過對宋代米芾的批判,指責他變亂古法,偏離了文質彬彬的書學大道,還故意地阻礙人們去學習晉唐古風,這其實也有些苛刻和不夠公允了。當然作者也認識到了,古質而今妍是無法阻擋的歷史規律,所謂“兩晉賢者,尚多太樸之意”,如果崇尚高古,為何不回到篆、隸甚至甲骨呢,項穆舉例說,孔子是在伏羲、黃帝、堯、舜、禹、文王之后的圣人,他雖然不是儒家倫理道德的創始人,但他是集大成者,所以成了儒家正統;而王羲之也是如此。這就避免了人們對崇古派的思辨詰難,富有思維辯證的機巧和意趣。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飽讀詩書,善養天地之浩然正氣,故可以做到不慕榮利,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他們以國家興亡為己任,以世道人心之純正素樸或浮華虛榮為社會治亂興衰的關鍵因素,所以他們每時每刻不遺余力地勸導世人,甚至統治集團的最高層,希望社會各個階層克己復禮,善待家人,善待社會,彼此照顧關切,合理分配利益,和睦相處,從而保證社會井然有序。他們希望對內調解矛盾,激發活力,做到自強不息;對外團結一致,抵御外侮,從而對外保證民族國家的安全,對內達到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民族永續興旺的終極理想。這永遠是我們這個民族寶貴的、需要繼承的高貴品質。

█〔明〕朱瞻基《書上林冬暖詩》

明宣宗朱瞻基的書法成就往往被他的畫上的成就掩蓋,本幅為宣德六年(1431年)賜給郎中程南云的作品,結字近于趙孟,反映出明初以來書法風尚,但運筆較為快速,起筆收筆不加修飾。

但是他們這種高度的責任感,也使得他們對破壞世道人心的事物高度敏感,以至于達到風聲鶴唳的程度,項穆就是這樣的代表。實際上,宋代的書法家,尤其是蘇東坡、米芾是非常注重對二王書法的繼承和學習的,只是他們在繼承的基礎上,勇敢地創造出了新時代的藝術風格、審美范式。這種新風格、新范式都是傳統書學精神內核的合理表達和延伸,也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自我激勵和弘揚,這其實應該是每一代書法藝術家都應該學習的榜樣,實際上在后來的歷史中,能夠特立獨行的書法大家都是這方面的杰出人物。作者反過來進行批判,甚至給他們扣上了敗壞世道的帽子,其用心雖然廣大純正,令人敬仰,然結論仍需要深入討論。至于說米芾“既推二王獨擅書宗,又阻后人不敢學古,元章功罪,足相衡矣”確實也有失公允啊。

█〔宋〕米芾《淡墨秋山詩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乾安县| 准格尔旗| 晋宁县| 桂平市| 东台市| 贵港市| 新平| 英德市| 宾川县| 大冶市| 佳木斯市| 布尔津县| 黑山县| 莲花县| 台中市| 文水县| 依兰县| 阿克苏市| 内江市| 老河口市| 宁乡县| 凌源市| 双鸭山市| 灵寿县| 茂名市| 兴山县| 铁岭市| 云林县| 铜陵市| 顺昌县| 来宾市| 凌云县| 雷山县| 昌黎县| 清远市| 通山县| 自贡市| 揭东县| 留坝县| 凤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