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茶經(2012版)
- (唐)陸羽 紫圖
- 664字
- 2020-08-05 17:43:01
9 茶人修養的最高境界 精行儉德
“精行儉德”是陸羽對飲茶人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說成是他衡量茶人思想、品德、行為、信念等的標準。他將簡單的品茶升華到了精神層次上來。
●精
《管子·心術》說“中不精者心不治”。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做事不專心一致,那他的心(道德品行)也就無可救了。凡事怕“認真”二字,做事如果專心就一定會無所不利的。陸羽用一個“精”字,說明有關茶事的各個方面都要求達到此標準。“茶有九難”包括:“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從種茶,制茶,鑒別,煮茶器具的用法,火候的掌握,水的煎煮,烤茶的講究,飲時的程序等,無不要求精心而作,要想品飲茶的真香,唯有達到“九難”的精益求精才行。
●行
“行”,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兩層意思:一是足以表示品質的舉止行動,如品行、操行等;二是實際地去做,如行茶道等。陸羽是想說明一個品格高尚、堅守操行的茶人,其行茶事、品茶論道是非常適合的。
●儉
《易·否象傳》說“君子以儉德避難”。可見“儉”是一個人的精神品質,而單非行為而已。陸羽將“儉”作為約束茶人行為的首要條件,以勤儉作為茶事的內涵,反對鋪張浪費的茶事行為。《茶經·七之事》舉例古代茶事說:晏嬰身為宰相,一日三餐只有粗茶淡飯;揚州太守恒溫性儉,每宴飲只設七個盤子的茶食。
●德
陸羽對茶人在茶事內外所有德行品行規范要求。具有君子性情的高尚品德的人,具有仁愛、善行的道德品行的人,才是屬于真正意義上的茶人。在陸羽所作的詩中也可看出他的這種主張:“不羨黃金,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茶人道德修養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