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茶經(2012版)
- (唐)陸羽 紫圖
- 1054字
- 2020-08-05 17:43:00
8 一壺茗香遍天下 茶在世界的傳播
中國茶文化在世界的傳播途徑大致有三條:一是派使節出使別國,將茶作為貴禮,饋贈給出使國;二是通過學習佛法的僧侶以及遣唐使,將茶帶到別國;三是經過古商路,通過國際貿易往來,將茶以商品的方式傳到國外。茶文化向外傳播的主要路線有兩條:陸路傳播和海路傳播。
● 陸路傳播
自漢代張騫通西域(公元前138年)開拓“絲綢之路”以后,唐初長安(即今西安)已成為中外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城市。此時中原各地飲茶之風盛行,許多阿拉伯商人進行絲綢、瓷器貿易的同時,也將茶葉帶回國。由此飲茶文化在阿拉伯、中亞以及西亞一帶傳播開來。
中國茶葉傳播到歐洲,除了海上商路,也由另一條陸上商路傳播:以河北、山西為中心,北出長城,經過蒙古,橫穿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到達歐洲境內。蒙古由于處于這條商路中心,飲茶之風較早風行。到了18世紀初期,中國茶葉就直接經由蒙古銷往俄國了。
● “茶”語音的向外傳播
世界各國表示茶的語音基本源于中國,大致可分為兩個體系:一是普通話語音“茶”(chá),二是福建廈門地方語音“的”(tey)。對外傳播時間有先有后:先為“chá”音,主要傳播中國的四鄰國家。后為“的”音,主要傳播于歐洲、南美洲等國家。
世界各地的“茶”字字音

茶行天下的兩種途徑(一)
陸路傳播

此圖僅作為歷史資料參考示意圖,不作為地圖使用。

1. 馬是茶葉陸路傳播的主要交通工具。

2. 運送茶葉的馬隊長途跋涉將茶運到國外。

3. 茶商與當地商人在國外進行茶葉交易。
● 海路傳播
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到天臺山國清寺學法,歸國時帶去茶籽,種在日本滋賀縣。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經越南、印度、斯里蘭卡、阿拉伯半島,最后到達非洲東岸。在加強同這些地區的貿易往來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茶葉的出口量。這條經過南亞諸國,將中國茶葉傳入亞洲、歐洲、非洲的路徑,有人稱它為“海上茶葉之路”。
1606年,荷蘭人從中國澳門販茶到印度尼西亞。第二年,直接從中國運茶回國。此后,英法等國已開始飲茶。1650年,荷蘭人從中國販運茶葉至北美。從17世紀初葉到19世紀后期,中國一直是世界各國茶葉的供應者,傳播遍及全球。

茶行天下的兩種途徑(二)
海路傳播

此圖僅作為歷史資料參考示意圖,不作為地圖使用。

1. 18世紀歐洲運茶快船是茶葉海路傳播最快捷的運輸工具。由于船只體積大,運載貨物多,中國的茶葉與絲綢、瓷器等中國特產開始大量銷往歐洲,并在當地極受歡迎。

2. 經過漫長的“海上茶葉”之路,中國茶葉終于運至歐洲腹地。當時的海岸港口是茶葉運輸最繁忙的地點之一。

3. 茶葉深受歐洲皇室、普通人以及北美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