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圖解茶經(2012版)
  • (唐)陸羽 紫圖
  • 690字
  • 2020-08-05 17:43:01

10 《茶經》的儒家思想 中庸和諧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國人的立論依據,是一種無形的精神依托和中華文明的基石。茶文化全面吸收了儒家的思想精髓,特別是“中庸”之道,形成其自身的特點。

飲茶修養的最高之道德——中庸之德

何為“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至理。”這句話的意思是: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中庸是儒家道德規范的最高標準,是一種理想的、完美的德。陸羽所說的茶德,是在茶事過程中引發的關于道德與情操的行為。在儒家的思想中,德為政治主張,要以道德治理國家,“中庸”為其核心。茶人將這種主張反映在茶事上,是說茶可以德行道。宋代理學家朱熹在比較建茶與江茶后曾說:“建茶如中庸之為德,江茶如伯夷叔齊。”他提出將“中庸”作為茶德標準,這是他對茶德的極大提升。

茶文化中的“和”之美

儒家追求和諧,主張“中庸之道”。“和”在古今茶事中充分體現:劉貞亮有“以茶利禮仁”說;民俗有“寒夜客來茶當酒”,這是“和敬”的范疇。歐陽修《和梅公儀嘗建茶》有“羨君瀟灑有余清”是說茶清;蔡襄《北苑》“龍泉出地清”是說泉清;蘇軾《汲江煎茶》“自臨釣石取深清”是說水清;袁枚《試茶》“幾莖仙草含虛清”是說和清。

完美的人格思想“仁”

儒家人格思想是“仁”,其特性是突出對人格進一步完善的追求。這種思想是中國茶文化的基礎。茶歷來被視為清潔之物,從采摘、制作到烹煮都要十分純凈,這種特性常常被比喻為人德。古代對“君子仁人”的正直、清廉、公正等品性極為推崇,這種“君子之風”與茶性融為一體,使得人們在品味茶的色、香、味的過程中,托物寄情,使精神與感情凈化,人格自然得到升華。

體現儒家思想的中庸和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兴安盟| 宁海县| 高唐县| 牡丹江市| 乐昌市| 聂拉木县| 高阳县| 湟中县| 静安区| 诸城市| 修武县| 贡觉县| 通河县| 丹江口市| 中阳县| 双城市| 林西县| 江阴市| 萝北县| 宜章县| 通化市| 五河县| 龙里县| 资溪县| 潜山县| 郓城县| 江孜县| 平塘县| 南阳市| 临夏县| 祁东县| 保山市| 二手房| 利川市| 庐江县| 忻州市| 天等县| 阿鲁科尔沁旗| 特克斯县| 高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