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曲的故事(插圖珍藏本)
- (意)但丁
- 2834字
- 2019-09-26 13:47:55
第二章 阿克倫河
“從我的路進入悲慘的城市,從我的路進入永恒的痛苦,從我的路走進永劫的人群。正義推動了至高的造物主,我的創(chuàng)造者是神圣的力量、至高的智慧和原初的愛。在我之前除了永恒的事物沒有別的被創(chuàng)造,而我將永存。放棄所有希望吧,進入這里的你。”
看到這段刻在地獄大門上的文字,我感到惶惑不解。維吉爾說:“進入這里的人們必須放棄一切疑慮,在這里任何怯懦必須即刻死亡,因為已經到了我所說的地方;這里你會看到悲慘的人們,他們失去了心智上的善。”

地獄之門
威廉·布萊克 水彩1824—1827年 倫敦泰特美術館藏
地獄之門大開著。布萊克所繪的這幅圖中的地獄是上升而不是下降的,也許象征著但丁文中所提到的地獄各層的惡臭、蒸汽和濃煙。布萊克經常甩開但丁的原文自由創(chuàng)作。他和但丁對上帝的理解也不一樣。人們可以從他的畫中感知到,他更鐘愛黑暗的力量。在生命的最后3年,布萊克被《神曲》所吸引,在病床上畫了100多幅表現但丁行程各個階段的插圖。布萊克的畫表明他掌握了中世紀藝術家所不知曉的透視畫法。他還經常采用短縮畫法,不僅造成了強烈的視覺印象,并且兼顧了與文字內容的一致。
這里嘆息、慟哭和高聲的呼喊在沒有星光的天空中回蕩,于是,在一開始我就流了淚。(III,22-24)

地獄之門
比薩手抄本 約1345年
這幅中世紀的比薩手抄本繪畫比布萊克的繪畫(前頁圖)更強烈地表現出個人在地獄入口處的體驗,盡管他用貓頭鷹和蝙蝠(但丁的文中沒有提及)做了暗示。中世紀繪畫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雖然有時以現代眼光來看它的幼稚的形象有些可笑,但它們確實傳達出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各種情況。
讀著這些外觀模糊,刻在門楣上面的文字,我說:“大師,它們的意思對我很深。”(III,10-12)

卡隆和阿刻隆冥河
多雷 銅版畫1868年
在向我們駛來的一條船上,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者邊用槳奮力劃船,邊高聲叫道:“該你們遭殃了,邪惡的幽魂。”
拉著我的手,維吉爾帶我走入了地獄的大門。
我聽見嘆息、慟哭和高聲的呼喊在沒有星光的天空中回蕩。奇異的語言、可怕的發(fā)音、憤怒的語調、痛苦的話語,以及刺耳和喑啞的嗓音,匯成一股喧囂,像旋風刮起時飛旋的沙子,永不停息地回旋在混濁的空氣中。

地獄前廊和阿克倫河
威廉·布萊克 水彩1824—1827年
布萊克描繪了阿克倫河畔的場景,這里“這些可憐的人,從沒有生活過”(III,64),永遠哀嘆。今天通常有所謂“邊緣狀態(tài)”的說法,在這里得到了生動的表現。但丁譴責他們不能做出道義上的選擇,既不好也不壞,因此既不被天堂接受也不被地獄接受。那些在撒旦反對上帝的戰(zhàn)斗保持中立的天使們被描繪在畫面的上方。
他們中混雜著怯懦的天使,這隊天使既沒有背叛也不曾信奉他們的上帝,只是中立。(III,37-39)

橫渡阿克倫河
古托索 水彩1970年
和多雷遠遠的描繪形成強烈的對比,古托索使我們近距離地注視斜坡上混亂的鬼魂,以及高舉著鐵槳做出威脅姿勢的卡隆。這種場景使我們產生類似的個人體驗,同時藝術家也表現出了地獄中永恒的黑暗。這里朝圣者看到了混亂無序的力量的濫用,然后被“一陣爆出血紅色電光的風”(III,134)所嚇倒,醒來之后,他發(fā)現自己已經處在地獄的第一圈。
而所有的鬼魂,赤裸而疲憊,聽到卡隆殘酷的話時,都失了色,緊咬著牙齒。(III,100-102)
我看見一面旗子在旋動著向前,那么快,似乎片刻也不許它停歇。旗子后面拖著長長的一隊人,這些可憐的人,赤裸著,一次一次地被環(huán)繞著的馬蠅和黃蜂蜇傷。他們的臉上留下一道道血痕,鮮血混著淚水流到了腳上,那兒聚集著惡心的蛆蟲。
維吉爾向我解釋道:“這些可憐的靈魂,他們渾渾噩噩地度過了一生。他們沒有立場,面對任何事情都保持冷漠。正義和憐憫都鄙棄他們——他們甚至被死亡拒絕,因為他們無法渡過那條通往冥界的阿克倫河。”
他又指著一隊悲哀的天使說:“他們中混雜著怯懦的天使,他們在撒旦反對上帝的戰(zhàn)斗中既沒有背叛也不曾信奉他們的上帝,只是中立。為此他們被從天堂中逐出,下面的地獄也不接收。”

最后的審判(局部)
米開朗基羅1541年完成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
把多雷的《橫渡阿克倫河》和米開朗基羅的這幅《最后的審判》(局部)進行對比對多雷來說也許不公平。在米開朗基羅這幅極具力量感和表現人生本質的輝煌巨作面前,多雷的畫似乎失去了力量。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是為西斯廷禮拜堂天頂所做的壁畫,構圖和多雷的這幅圖并不完全相同(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更加包羅萬象),但是我們知道米開朗基羅對但丁的《神曲》同樣很贊賞,并且也許受了它的影響(傳說米開朗基羅曾經在一本《神曲》的頁面空白處畫了很多插圖,這本書后來在一次海難中遺失了)。多雷的才能表現在他對黑暗的把握上——這一點和但丁詩中反復強調的一致。

橫渡阿克倫河
多雷 銅版畫1868年
魔鬼卡隆,用炭火般的眼睛,示意著他們全都上船;他用槳打著探向外面的人。(III,109-111)

荷馬與眾古詩人們
威廉·布萊克 水彩1824—1827年
在布萊克眼里,但丁所描繪的林勃——異教徒的領域中,婦女和兒童的靈魂在空中漂浮;一個美麗的草地上,大詩人們在優(yōu)美的樹下聚會。在接近地獄第一圈(維吉爾也居住在這里)時,朝圣者弄錯了維吉爾臉上蒼白的表情。維吉爾糾正了他,說:“下面那些人的痛苦,在我的臉上顯現出你誤以為是恐懼的憐憫”(IV,19-21)。盡管這些靈魂具有崇高的美德,但是他們“沒有進入你所信奉的宗教的大門”(IV, 36),因此“我們沒有希望卻生活在希望中”(IV,42)。評論家大衛(wèi)·拜德曼說畫中的黑云是布萊克用來表示異教徒距離天堂的距離。
偉大的古代桂冠詩人:荷馬、賀拉斯、奧維德、盧甘,還有維吉爾,“出于悲哀而不是出于痛苦地嘆息”(IV,28),同時保持著他們的尊嚴。但丁被邀請“加入他們的行列”并且“成為這些智者中的第六個”(IV,101-102),而他也確實因為他的不朽的《神曲》而成為他們中的一個!
從聽到的聲音會發(fā)現,這里沒有哭泣,除了那些引起永恒空氣顫動的嘆息。(IV,25-27)
繼續(xù)前行,我看見一群人聚在一條大河的岸邊。這就是陰郁的阿克倫河。一個老人,頭發(fā)因歲月而斑白,駕著一條小船駛來,叫道:“現在該你們遭殃了,邪惡的靈魂!我來帶你們到對岸,到永恒的黑暗中,到火與霜中!”他又對我說:“靠近那邊的你,活著的靈魂,最好離開他們。別的道路和渡口,而不是這里,我會帶你到你的岸邊,一條更輕的船會載著你。”
我的向導說:“卡隆(注:維吉爾《埃涅伊德》中的人物,運送靈魂過河的船夫),不要再說了。我們的行程由上天決定,那里的那位能夠做他想做的一切。”
于是所有的鬼魂們紛紛上船,呼喊著,緊咬著牙齒詛咒上帝、自己的父母以及人類,然后是他們自己受孕和出生的時間和地點。他們擠成一團,而卡隆,用他的槳打著探向外面的人。就這樣,他們渡過了發(fā)暗的河。他們還沒有到達遠處的對岸,新的一群就又在這邊的岸上聚集。
維吉爾對我說:“那些死于上帝盛怒之下的人們,從各個國家聚集到這里。他們急于渡過這條河流,因為被天國的正義所激勵,他們的恐懼于是轉化為渴望。從沒有善良的靈魂經過這里,因此你現在該明白卡隆對你的抱怨。”
這番話剛一說完,昏暗的平原就發(fā)出劇烈的震動,一陣旋風從浸滿淚水的大地卷起,爆出一道血紅色的電光。我就像一個被睡眠控制的人,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