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舍得是一種境界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和得,就如因和果,是相關又互動的。放棄了一些,才能收獲到別的。至于應該放棄什么,爭取什么,就要看你想得到什么了,這就是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舍得是一種境界

弘一大師曾說:“不可閑談、不晤客人、不通信(有十分要事,寫一紙條交與護關者)。凡一切事,盡可俟出關后再料理也,時機難得,光陰可貴,念之!念之!”舍掉閑談,舍掉見客,舍掉與人通信,用留下的時間來閉關修煉、研究佛法,弘一大師因此取得了佛學上的大成就。

《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懂得取舍,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有兩個禪師是同門師兄弟,都是開悟了的人,一起外出行腳。從前的出家人肩上背著一個鏟子。這個鐵鏟有兩個用處,一個是可以隨時種植生產,帶一塊洋芋,把洋芋切四塊埋下去,不久洋芋長出來,可以吃飯,不用化緣了。另一個是,路上看到死東西就把它埋掉。兩師兄弟在路上忽然看到一個死人,一個挖土把尸體埋掉;一個卻揚長而去,看都不看。

有人去問他們的師父:“您兩個徒弟都開悟了,我在路上看到他們,兩個人表現是兩樣,究竟哪個對呢?”師父說:“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脫。因為人死了最后都會變成泥巴的,擺在上面變泥巴,擺在下面也變泥巴,都是一樣,所以說,埋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脫。埋也對,不埋也對,取也對,舍也對。”

取舍之間,很多時候,人們向往去取得,并且認為多多益善。然而,“取”卻是以“舍”為代價的。取到多少,就會舍掉多少。有時候,取舍是由個人主觀意志所決定的。例如,弘一大師,他舍去了世俗的婚姻家庭,得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舍掉了紅塵愛恨嗔癡,得到了心靈的圓滿平靜。這取舍,是由他自己做主的,心甘情愿,罔顧周圍人的勸阻。而有些時候,取舍是不知不覺間命運的安排。《笑傲江湖》中令狐沖被師父罰到后山面壁思過,因而失去了與小師妹朝夕相處的機會。恰巧林平之到來,令狐沖在師妹心中的重要地位自此被林平之所取代,而正是由于這次面壁思過,使他發現了石壁后的秘密,自此逐漸走向了武學大道。

現實生活中,取舍比比皆是,而很多取舍,并非命運所定、無法擺脫。諸多的取舍,還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

商人重利輕別離,舍掉家庭的和和美美,用孤寂繁忙得來苦苦追逐的利益,這是商人的取舍;玄武門李世民殺兄弒弟得到皇位,這是政治家的取舍;茍巨伯在盜賊入關時寧死不棄朋友、程嬰忍受世人誤解唾罵撫養趙氏孤兒,這是君子的取舍;朱自清寧愿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魯迅棄醫從文喚醒渾渾噩噩的國民大眾,這是愛國者的取舍……生活中的諸多選擇是非常沉重的。因為我們做出一種選擇,在得到的同時就意味著放棄、舍棄一些別的東西,一旦放棄,往往意味著不再擁有。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取與舍呢?俄國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或者取,或者舍。當我們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為自己的取舍感到后悔,這樣的取舍便是正確的、值得的。

失去是另一種獲得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在行程中,你會用心去欣賞沿途的風景,同時也會接受各種各樣的考驗,這個過程中,你會失去許多,但是,你同樣也會收獲很多,因為,失去所傳遞出來的并不一定都是災難,也可能是福音。

有一位住在深山里的農民,經常感到環境艱險,難以生活,于是便四處尋找致富的好方法。一天,一位從外地來的商販給他帶來了一樣好東西,盡管在陽光下看去那只是一粒粒不起眼的種子。但據商販講,這不是一般的種子,而是一種叫作“蘋果”的水果的種子,只要將其種在土壤里,兩年以后,就能長成一棵棵蘋果樹,結出數不清的果實,拿到集市上,可以賣好多錢呢!

欣喜之余,農民急忙將蘋果種子小心收好,但腦海里隨即涌現出一個問題:既然蘋果這么值錢、這么好,會不會被別人偷走呢?于是,他特意選擇了一塊荒僻的山野來種植這種頗為珍貴的果樹。

經過近兩年的辛苦耕作,澆水施肥,小小的種子終于長成了一棵棵茁壯的果樹,并且結出了累累碩果。

這位農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嗯!因為缺乏種子的緣故,果樹的數量還比較少,但結出的果實也肯定可以讓自己過上好一點兒的生活。

他特意選了一個吉利的日子,準備在這一天摘下成熟的蘋果,挑到集市上賣個好價錢。當這一天到來時,他非常高興,一大早便上路了。

當他氣喘吁吁爬上山頂時,心里猛然一驚,那一片紅燦燦的果實,竟然被外來的飛鳥和野獸們吃了個精光,只剩下滿地的果核。

想到這幾年的辛苦勞作和熱切期望,他不禁傷心欲絕,大哭起來。他的財富夢就這樣破滅了。在隨后的歲月里,他的生活仍然艱苦,只能苦苦支撐下去,一天一天地熬日子。不知不覺之間,幾年的光陰如流水一般逝去。

一天,他偶然來到了這片山野。當他爬上山頂后,突然愣住了,因為在他面前出現了一大片茂盛的蘋果林,樹上結滿了累累碩果。

這會是誰種的呢?在疑惑不解中,他思索了好一會兒才找到了一個答案:這一大片蘋果林都是他自己種的。

幾年前,當那些飛鳥和野獸在吃完蘋果后,就將果核吐在了旁邊,經過幾年的時間,果核里的種子慢慢發芽生長,終于長成了一片更加茂盛的蘋果林。

現在,這位農民再也不用為生活發愁了,這一大片林子中的蘋果足以讓他過上溫飽的生活。

有時候,失去是另一種獲得。花草的種子失去了在泥土中的安逸生活,卻獲得了在陽光下發芽微笑的機會;小鳥失去了幾根美麗的羽毛,經過跌打,卻獲得了在藍天下凌空展翅的機會。人生總在失去與獲得之間徘徊。沒有失去,也就無所謂獲得。

生活中,一扇門如果關上了,必定有另一扇門打開。你失去了一種東西,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收獲另一個饋贈。關鍵是,我們要有樂觀的心態,相信有失必有得。要舍得放棄,正確對待你的失去,因為失去可能是一種生活的福音,它預示著你的另一種獲得。

舍得之間保持平常心

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的冠軍們,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得最多的就是很簡單的一句話:保持平常的心態。的確,在競技場上保持平常心態,就能使競技者超水平發揮,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在職場和人生中更是如此,只有保持平常心,才能取得工作和生活上的成功。

現實工作中,在激烈的競爭形勢與強烈的成功欲望的雙重壓力下,從業者往往會出現焦慮、急躁、慌亂、失落、頹廢、茫然、百無聊賴等困擾工作的情緒。這些情緒一齊發作,常常會讓人喪失對自身的定位,變得無所適從,從而大大地影響了個人能力的發揮,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如古人所云:“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志。”不管我們身在何種環境,承受什么樣的壓力,只要能夠坦然面對,就能夠輕松地走向成功。

有一次,有源禪師問大珠慧海大師:“大師修道是否用功?”大珠慧海大師回答:“用功。”

有源禪師問:“如何用功?”大珠慧海大師回答:“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有源禪師說:“這和一般人有何不同?”大珠慧海大師說:“一般人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從事何種工作,無論身處什么位置,遇到的問題可能不同,但所面臨的壓力其實是一樣的。漫長的工作生涯中,不分晝夜地加班、工作碰到困難、獲得褒獎、遭遇委屈,甚至是挫折連連,這都是我們要經歷的事情,它涉及所有的人,并不是單單指向某一個人。而職場中人不同的反應體現的則是個體的素質。所以,我們應當努力學會,而且是必須學會去適應環境,而不是怨天尤人、沾沾自喜抑或是垂頭喪氣。如果我們能夠隨時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寵辱不驚,去留隨意,我們就能夠簡簡單單地面對自己的生活了。

一時的舍棄是為了更好的獲得

要想獲得某種超常的發揮,就必須舍棄許多東西。瞎子的耳朵最靈,因為眼睛看不見,他必須豎著耳朵聽,久而久之,耳朵具備了超常的功能。會計的心算能力最差,二加三也要用算盤打一遍,而擺地攤的則是速算專家。生活中也一樣,當你的某種功能充分發揮時,其他功能就可能退化。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老板并不是一個睿智的人,并沒有注意到我們所付出的努力,也沒有給予相應的回報,那么也不要懊喪,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現在的努力并不是為了現在的回報,而是為了未來。人生并不是只有現在,而是有更長遠的未來。固然,薪水要努力多掙些,但那只是個短期的小問題,最重要的是獲得不斷晉升的機會,為未來獲得更多的收入奠定基礎。更何況生存問題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眼光只盯著溫飽,得到的永遠只有溫飽。

暫時的放棄是為了未來更好地獲得。盡管薪水微薄,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老板交付的任務能鍛煉我們的意志,上司分配給我們的工作能發展我們的才能,與同事的合作能培養我們的人格,與客戶的交流能訓練我們的品性。企業是我們生活的另一所學校,工作能夠豐富我們的思想,增進我們的智慧。

比如俾斯麥,別的方面我們姑且不談,在這一點上,他就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俾斯麥在德國駐俄外交部工作時,薪水很低,但是他卻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工資低而放棄努力。在那里他學到了很多外交技巧,也鍛煉了自身的決策能力,這對他后來的政治活動影響很大。

許多商界名人開始工作時收入都不高,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將眼光局限于此,而是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在他們看來,缺少的不是金錢,而是能力、經驗和機會。最后當他們功成名就之時,又如何衡量他們的收入是多少呢!

在你工作時,要時刻告誡自己:我要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而努力。無論你的工資收入是多還是少,都要清楚地認識到那只是你從工作中獲得的一小部分。不要考慮太多你的工資,而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接受新的知識,培養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才華,因為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在你未來的資產中,它們的價值遠遠超過了現在所積累的貨幣資產。當你從一個新手、一個無知的員工成長為一個熟練的、高效的管理者時,你實際上已經大有收獲了。你可以在其他公司甚至自己獨立創業時,充分發揮這些才能,而獲得更高的報酬。

也許你的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資,可是他卻無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學習。換句話說,他無法阻止你為將來所做的努力,也無法剝奪你因此而得到的回報。

但是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為了求得一份收入豐厚的工作,而放棄了個人的興趣追求。工作時往往超負荷運轉,個人空間極小。從社會對勞動力的不同需求來看,這種選擇無可厚非。但這往往并不是人們心目中最理想的選擇。賺錢當然是必要的,但人們除了工作之外,對其他事物也有追求,如自由的時間、良好的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幸福的家庭等等。因此,一份相對自由的、能充分發揮個人聰明才智的工作將越來越成為人們的首選擇業目標。這樣,人們就可能擁有更多靈活的時間,彈性安排自己的生活。這樣的工作才是個性化的、理想的工作。

人,必須懂得及時抽身,離開那看似最賺錢,卻不再有進步的地方;必須鼓起勇氣,不斷學習,再去開創生命的另一高峰。

做棄小獲大的睿智者

幾個人在岸邊巖石上垂釣,一旁有幾名游客在欣賞海景之余,亦圍觀他們釣上岸的魚,口中嘖嘖稱奇。

只見一個釣者竿子一揚,釣上了一條大魚,約三尺長。落在岸上后,那條魚依然騰跳不已。釣者冷靜地解下魚嘴內的釣鉤,隨手將魚丟回海中。

圍觀的眾人發出一陣驚呼,這么大的魚猶不能令他滿意,足見釣者的雄心之大。就在眾人屏息以待之際,釣者漁竿又是一揚,這次釣上的是一條二尺長的魚,釣者仍是不多看一眼,解下魚鉤,便把這條魚放回海里。

第三次,釣者的漁竿又再揚起,只見釣線末端鉤著一條不到一尺長的小魚。

圍觀的人以為這條魚也將和前兩條大魚一樣,被放回大海,不料釣者將魚解下后,小心地放進了自己的魚簍中。

游客中有一人百思不解,追問釣者為何舍大魚而留小魚。

釣者回答道:“喔,那是因為我家里最大的盤子只有一尺長,太大的魚釣回去,盤子也裝不下……”

舍三尺長的大魚而寧可取不到一尺長的小魚,這是令人難以理解的取舍,而釣者的唯一理由,竟是家中的盤子太小,盛不下大魚!

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出現過類似的場景?例如,當我們好不容易有一番雄心壯志時,就習慣性地提醒自己:“我想得也太天真了吧?我只有一個小鍋,煮不了大魚。”因為自己背景平凡,而不敢去夢想非凡的成就;因為自己學歷不足,而不敢立下宏偉的大志;因為自己自卑保守,而不愿打開心門,去接受更好、更新的信息……凡此種種,我們畫地為牢、故步自封,既挫傷了自己的積極性,也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生活中那些人生篇章舒展不開、無法獲得大成就的人,往往就是因為沒有大格局。

陳文茜,中國臺灣無黨籍民意代表、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臺灣知名才女,與李敖、趙少康并稱“臺灣三大名嘴”。1980年,她從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1996年,開始主持政論節目《女人開講》;2000年,又推出《文茜小妹大》,她在節目中針砭時弊,不留情面,獲得眾多觀眾的好評;2005年,退出政壇的陳文茜在鳳凰衛視開播新欄目《解碼陳文茜》,延續她自信敢言、鮮明犀利的風格。陳文茜橫跨臺灣政治、商業與媒體界,是頗具影響力的風云人物。

與人們印象中溫良恭順、柔腸百轉的臺灣小女子不同的是,陳文茜性情灑脫、沉穩睿智,她在娓娓道來的語句中很實際地解釋了事業對女性和家庭的影響。一次,她在接受白巖松采訪時說道:

“其實,世界上可以給一個女人的東西相當的少,她就守住一片天,守住一塊地,守住一個家,守住一個男人,守住一群小孩,到后來,她成了中年女子,她很少感到幸福,她有的是一種被剝奪感。這是我慢慢退出政壇以后的一個新的感慨,從政有一個好處,它讓我從小就活得跟一般女人不一樣……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你有這種氣魄,這個氣魄未必幫助你真正在政治事業上表現杰出,可是真的能幫助一個女人在處理她的私人事情時表現杰出,她會變得很超脫,格局很大。其實,人生處境最怕你格局很小,我覺得從事政治工作有一件事情能幫助我,就是面對自己實際生活里的困境時,很容易比一般人放得開,我覺得這是個很重要的幸福的來源。”

作為一個女人,陳文茜之所以能在政壇叱咤風云,在生活中如魚得水,正是源于她的人生格局。她有許多女人所沒有的寬廣視野,她有許多男人所沒有的膽識氣魄,還有很多專家學者所沒有的睿智和擔當……“人生最怕格局小”,這正是陳文茜的成功秘訣。你或許正在為自己的平庸無為而苦悶憤懣,那么,自我反思一下,看看你的格局是不是太小了。

拘囿于朝九晚五、機械式的工作程序,滿足于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為同事之間的小摩擦而斤斤計較半天,為了節省幾毛錢而繞遠道去另一個超市,為了省錢從不買書,從沒有展望過自己的未來……想一想自己身上還有哪些“小格局”,把它打開吧,你將擁有一個更加廣闊的人生。

量力而行,舍棄才能得到

據說有一年,香港特區政府財政拮據,便想出了一個辦法:把中環海邊康樂大廈所在的那塊土地進行拍賣。這塊土地面積大,屬于黃金地段。消息傳出后,有資產的人都興致勃勃,連遠在港外的富商們也都趕來參加投標。一時間,香港碼頭機場客流量大,飯店老板個個眉開眼笑。投標者雖多,但有資格的就那么幾個,真正打這塊地皮主意的,在香港只有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和英國的渣打銀行。香港特區政府為了不讓港外人士購地,有意讓這兩家中的一個獲勝,便采取了暗中投標的方式,即誰也不知道別人所投價格為多少。

李嘉誠心里有打算,地皮雖好,也有個底線,否則買回來也是虧本,而渣打銀行必然拼命抬價以扳回前幾次敗北丟的面子,李嘉誠報上28億港元。那渣打銀行活脫脫的英國紳士脾氣,底氣不足卻要打腫臉充胖子,又認為李嘉誠必定拼命抬價,于是豁出了老本,報出了42億港元的價格。結果當然是渣打銀行獲勝。正當銀行上下舉杯歡慶時,打聽消息的探子回來報告說,李嘉誠的報價比他們少14億港元,頓時一個個面若死灰,總裁吃驚得連酒杯都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連連說,英國紳士上了中國商人的大當。

李嘉誠精打細算,忍住了黃金地段的巨大誘惑,果斷地抽身而退,把燙手的山芋甩給了渣打銀行。如果忍不住,把自己的老本全部押上,可能落個失敗的“威風”,又有何價值。這就顯示了凡事能夠量力而行,就可以保持長久的成功。

懂得量力而行的人,不會在自己的能力之外貿然行動,這樣也就不會招來危險。孫武在書中說:“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就是說有十倍于對方的兵力,就要圍困它;有五倍于它的兵力,就要攻打它;只有對方的一倍多,就分散攻擊它;與敵軍匹敵,就要能戰則戰;比敵人的兵力少,則要能逃就逃。量力而為是在危險之中降低傷害的最明智的辦法,它不需要太多玄妙的智慧,只要我們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就可以了。

懂得量力而行也是一種舍得之道。放棄追逐自己能力以外的東西,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將自己的能力進行最大限度的發揮,便能創造有益的社會財富。大凡有成就的人不會計較眼前的得失,他們明白有舍才有得。此時的放棄并不意味著永遠的失敗,而是另一種對人生的成全。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我們應審慎地運用智慧,做最正確的選擇,同時別忘了及時審視選擇的角度,適時調整。要學會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全面研究問題,放棄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做正確的抉擇。

大小的舍取也是一種智慧

《勸忍百箴》告誡人們,顧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區區小節;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細碎小事;觀賞大玉圭的人,不細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為其上的蠹蛀而怏怏不樂。因為一點瑕疵就扔掉玉圭,就永遠也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為一點蛀蝕就扔掉木材,天下就沒有完美的良材。

關于伯樂相馬的故事流傳已久。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紀大了,您的家里,有能去尋找千里馬的人嗎?”伯樂回答說:“好馬可以從外貌、筋骨上看出來。但千里馬很難捉摸,其特點若隱若現,若有若無,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我可以告訴他們什么是好馬,但沒有辦法告訴他們什么是天下的千里馬。我有一個朋友,名字叫九方皋。他相馬的本領不比我差,請您召見他吧!”

秦穆公召見了九方皋,派遣他去尋找千里馬。三個月之后,九方皋回來了,向秦穆公報告說:“千里馬已經找到了,現在沙丘那個地方。”秦穆公問他:“是一匹什么樣的馬呢?”九方皋回答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派人去取,結果是一匹公馬,而且是黑色的。

秦穆公非常不高興,于是將伯樂召來,對他說:“真是糟糕,您讓我派去的那個尋找千里馬的人,連馬的顏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來,又怎么能知道是不是千里馬呢?”伯樂卻長嘆一聲說:“他相馬的本領竟然高到了這種程度!這正是他超過我的原因啊!他抓住了千里馬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它的表面現象;注意到了它的本領,而忘記了它的外表。他看到他應該看到的,而沒有看到不必要看到的;他觀察到了他所要觀察的,而放棄了他所不必觀察的。像九方皋這樣相馬的人,才真正達到了最高的境界!”那匹馬果然是難得一見的千里馬。

處理事情的時候,一味強調細枝末節,以偏概全,就會抓不住要害問題,沒有重點,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有些人只記得了一些表面的、細微的特征,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做大事,就要縱觀全局,不能糾纏在小事上擺脫不出來。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寧愿失去一場戰斗而贏得一場戰爭,也不愿意因贏得一場戰斗而失去一場戰爭。”在做事情前要自問:“這真的很重要嗎?”問問自己:“這事值得我那樣大動干戈嗎?”

如果我們碰到麻煩事時,問自己一聲:“這事真的很重要嗎?”那么許多爭吵與不和就不會發生了。

不要被一些表象或膚淺的事情所湮沒,要集中精力于大事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桂平市| 明水县| 东丽区| 开鲁县| 成安县| 灵寿县| 元阳县| 永吉县| 全州县| 宜兰市| 都安| 山东省| 申扎县| 南雄市| 华阴市| 郯城县| 河北区| 深泽县| 永吉县| 威海市| 云浮市| 唐山市| 台东县| 朝阳县| 翁牛特旗| 丰城市| 碌曲县| 平江县| 灌云县| 曲水县| 蒙城县| 连山| 张家界市| 连山| 沧州市| 武宁县| 灵台县| 正宁县| 大理市|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