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伊斯蘭世界的猶太人

632年,從阿拉伯半島出發的阿拉伯部落高舉伊斯蘭圣戰的旗幟,東征西討,在30年左右的時間內控制了中東的絕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哈里發制度,統治范圍從印度、波斯、敘利亞、北非到比利牛斯山脈。一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信仰伊斯蘭教的世界形成。711年,穆斯林軍隊又從直布羅陀海峽渡海征討歐洲,將西班牙納入伊斯蘭世界之中。盡管伊斯蘭教的擴張遭到了拜占庭的堅決抵抗,沒有能夠將伊斯蘭的勢力延伸到西班牙以外的歐洲大陸,但是此時的地中?;旧铣蔀榱艘了固m世界的內陸湖,這樣,原先生活在這一地區的猶太人中的大多數(一個時期超過90%以上)開始生活在同一個伊斯蘭政權屋檐下,分享同一種大文化。

8世紀在圣地建造宮殿上的石雕大衛盾(伊斯蘭教時期)

猶太人由于曾經受到拜占庭人和西哥特人的迫害,對穆斯林的統治沒有多少排斥的心理,在實際社會生活中,他們事實上也感受到穆斯林統治者的寬容,特別是生活在安達盧西亞的猶太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更是如此認為。事實上,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確實是一個寬容的社會,為猶太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特別有利的條件。在巴比倫的猶太人也有類似經歷,他們隨著哈里發統治者一道遷往巴格達。

在伊斯蘭統治下,猶太人被看作是一個“圣書之民”即“people of the Book”,這里的the Book指的是《圣經》,故譯之。,一個同樣擁有類似《古蘭經》圣書的民族。伊斯蘭社會允許猶太人(出于相同的原因,也允許基督徒)維持猶太人一直具有的社會自治地位和信奉自己固有的宗教與之相對的是,所有其他民族則必須皈依伊斯蘭教,否則將面臨殺身之禍。。在交納了人頭稅和土地稅之后(若是穆斯林則無需交納人頭稅和土地稅),猶太人獲得“迪米”(dhimmah,該詞亦有“賤民”之意。受保護之民)的社會地位。猶太人被迫放棄擁有武器的權利,但他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受到保護。與基督教對待少數民族的做法相比,伊斯蘭教對信奉一神教的民族還是比較寬容的,不過,歧視“迪米”的條例,如眾所周知的《奧馬爾契約》,還是得到頒布。根據這類歧視性條例,“迪米”被禁止擔任公職,不得建造高于穆斯林房屋的建筑,以及不得建造新的禮拜場所。“迪米”社會地位的低下還著重表現在規定他們應該如何穿戴的法令上:猶太人戴黃色面罩,必須佩帶猶太標志。這些規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其在穆斯林占領的地區與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進行過于密切的社會接觸,不過,在實際執行中,許多這類的規定并沒有得到實行,只是在宗教狂熱情緒高漲時期這些規定才被嚴格執行。

由于以色列地已經失去作為最初、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猶太中心的地位,巴比倫猶太中心的重要性正在上升,因此,從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定都巴格達,主要的猶太學院也遷往巴格達。巴比倫學院和以色列學院圍繞猶太民族領導權的斗爭在圍繞歷法的爭論(921—922)中達到了頂點,斗爭的核心是關于逾越節應不應該在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不同時間慶祝的問題。由于薩阿迪·費約米拉比(882—942),即后來被廣泛稱之為薩阿迪·加昂拉比,具有的權威和人格魅力,最終決定采取巴比倫學院的觀點。

出自薩阿迪·加昂拉比之手的宗教和文學著作可以說改變了中世紀猶太社會的文化模式,他將絕大多數希伯來經典譯成阿拉伯文,并對其中的大部分進行了評注。通過自己的翻譯與評注活動,他與一批規模不小的猶太民眾進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對話。這批猶太民眾早已喪失對阿拉米語和對希伯來書面語言把握,深深地融入到阿拉伯文化之中。由他領導的這項翻譯與評注的工程還對卡拉派(Karaite)運動當時在猶太人中出現的一種反對研讀《塔木德》的運動,參見第五章有關內容。強有力的影響產生了一種制衡作用。薩阿迪·加昂把阿拉伯文化里新的文學模式引入到猶太文學中,以及把希伯來禮拜詩,一種主要用于宗教目的的詩體,置于阿拉伯詩歌的主題之中。他是編纂希伯來—阿拉伯詞典的第一人。利用從阿拉伯語法學中獲取的靈感,他制訂出一套猶太語法體系。他還撰寫出重要的哲學著作《信仰與觀念》,其目的是將猶太宗教的原則構建在理性的基礎上。受穆斯林凱拉姆哲學思潮的影響,他在這本書中將猶太思想梳理出一個有序的體系。

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猶太中心

猶太民族對伊斯蘭社會文化的多樣性所持的開放性態度在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得到明顯表露。歷史學家都認為,猶太人在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經歷了一個猶太歷史上少有的“黃金時代”。

當穆斯林攻占第一座較大的西班牙設防城市科爾多瓦時,只有猶太人把他們當作粉碎基督教殘酷統治的解放者來歡迎。穆斯林占領者為了感謝猶太人,便委托他們警戒這座城市。其他被占領城市中的猶太人,凡具備防守能力的也都得到了同樣的委托。所以,猶太人作為少數民族,在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從一開始就受到了新的當權者的信任。

隨著法蒂瑪帝國和摩爾人的西班牙的崛起,越來越多的猶太人在阿拉伯人的宮廷中當顧問,甚至軍事顧問。這些宮廷猶太官吏由于擅長外交和語言,很快地晉升到最高行政職位并能夠順利地處理國務,對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些來自東方的穆斯林統治者,給猶太人以信仰、居住、職業以及無限的行動自由。猶太人獲得了在異族統治下可能得到的最高行政職位,并在經濟領域里贏得了威望。埃班:《猶太史》,第133—137頁。

從8世紀中葉起,西班牙處于倭馬亞王朝的統治下,倭馬亞歷任君主均是從哈里發的統治區分裂出去的。在倭馬亞的哈里發阿布德·阿爾-拉曼三世(912—961)統治期間,猶太醫生海斯達·伊本-夏普如特上升到顯赫的地位。他領導了與到科爾多瓦訪問的拜占庭和德國的代表團的外交接觸,并且參與了與納瓦拉王國和里昂王國的政治談判。他以自己在哈里發宮廷中的顯赫地位,建立了一個采用阿拉伯文化模式的猶太法庭。他還資助猶太作家與科學家,使他們得以致力于宗教和世俗領域的創造性工作,并促成了在猶太人對《托拉》和律法(《哈拉哈》)宗教學習和“希臘智慧”之間進行的富有碩果的整合。這是一種宗教和世俗的融合,代表著猶太人在西班牙未來幾個世紀中具有開創性精神活動的特征。此外,伊本-夏普如特還將猶太學者從遙遠的地方請到科爾多瓦,達納什·本-拉布拉特就是其中一員。他出生在摩洛哥的非斯,曾經在薩阿迪·加昂領導下的蘇拉學院學習。他將長短元音相異的阿拉伯文作詩法引用到安達盧西亞希伯來文詩體中,使其變得更加豐富。這是一個被很多人稱之為西班牙猶太人“黃金時代”的開端。

14世紀西班牙猶太人服飾

一代又一代的宗教哲人、科學家、詩人不斷在西班牙涌現出來,即使在11世紀初,倭馬亞王國分裂成許多小的公國以后依然如此。這一時期,生活在格拉納達公國的詩人撒母耳·哈列維·伊本-納各雷拉(993—1056),即著名的撒母耳·哈-納吉德,是輔佐過哈布斯和巴底斯國王的兩朝重臣。他的詩描述了他領導格拉納達軍隊抗擊周邊公國的戰爭場面和充滿著盛大酒會、豪華花園、賽詩會的宮廷享樂生活。撒母耳·哈-納吉德同時還從事對《塔木德》的評注,贊助西班牙和來自其他一些國家的宗教學者。這一時期,世俗和科學知識與猶太宗教知識的融合可以從詩人所羅門·伊本·蓋比魯勒(1020—1058)的作品中明顯看出來。他寫的極具情感的宗教詩,比如祈禱詩《國王的王冠》被收錄到猶太教塞法迪版本的祈禱書中。他還著有反映新柏拉圖哲學思想的著作《生命的起源》。伊本·蓋比魯勒的著作對中世紀后期西歐的哲學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19世紀以前,該著作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名叫阿維策布榮的穆斯林哲學家的作品。這位圣賢式詩人的猶太性在作品中完全沒有讓人察覺。這一現象折射出西班牙猶太人的文化特征與其對大眾科學知識的全面參與之間的成功結合。

12世紀40年代,在穆瓦希德人(來自北非的一支穆斯林巴巴里部族)征服了整個安達盧西亞,并頒布了強迫皈依伊斯蘭教的詔書后,穆斯林西班牙的猶太中心被摧毀。一部分猶太人選擇接受伊斯蘭教,作為被迫皈依者生活。一部分則移居到伊比利亞半島信奉基督教的省份,還有一部分則情愿逃避到穆斯林地區。在這最后一部分人中,最為著名的是摩西·邁蒙拉比(即邁蒙尼德,或“the RaM BaM”)。他移居到埃及并成為阿尤布時期埃及猶太人的領袖(納吉德)。在其文學作品中,他將歷史悠久的安達盧西亞傳統發揮到極致。他寫的《密西拿托拉》(律法之復述)成為猶太律法《哈拉哈》裁決的經典,而他的哲學著作《迷途指津》則成為中世紀后期猶太哲學學派的經典性著作。

猶太人在穆斯林西班牙的經歷是猶太流散史上的極其美好和光輝的一頁,西班牙猶太中心在異教社會所取得的成就表明,只要相互寬容,不同信仰的人民完全可以共存共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克山县| 昌图县| 新绛县| 平阴县| 九江市| 黄梅县| 连云港市| 九寨沟县| 盈江县| 获嘉县| 应用必备| 合阳县| 浏阳市| 玉树县| 同江市| 始兴县| 眉山市| 德惠市| 基隆市| 镇赉县| 商南县| 吉隆县| 云龙县| 日喀则市| 永靖县| 祁阳县| 呼玛县| 昌平区| 元谋县| 大丰市| 苗栗市| 西青区| 延川县| 永济市| 清镇市| 永定县| 安远县| 宁德市| 平邑县|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