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現(xiàn)代以前西歐的猶太人中心

如前所說,早在羅馬時期,西歐許多地區(qū)就開始有猶太人定居,但中世紀以前有關西歐猶太人情況的記載十分缺乏。人們對猶太人是否持續(xù)在每一地生活這一問題不得而知。不過,在中世紀中期(從9世紀到10世紀),特別是在法蘭克王查理大帝(768—814)及其繼承者鼓勵猶太人從意大利和西班牙向法蘭西王國移民后,西歐猶太中心(最早在德、法兩地)得到發(fā)展并開始走向繁榮。

加洛林王朝的國王曾向猶太人頒布特許狀,賦予猶太人定居權、人身及財產(chǎn)安全、自由結社權、宗教事務自治權、海關免稅權,以及為參加地區(qū)或國際貿(mào)易和促進封建經(jīng)濟在各地自由旅行的權利。自11世紀起,西歐城市的發(fā)展加快了那里猶太社區(qū)的壯大。一個重要而獨立的《托拉》研習和禮拜詩寫作中心在德國(阿什肯納茲阿什肯納茲地區(qū)被認為是德裔猶太人的來源,后來從這一地區(qū)流散到西歐其他地區(qū)以及移居東歐的猶太人均被稱為“阿什肯納茲猶太人”。)萊茵河谷地帶(如在施派爾、沃爾姆斯、美因茲、科隆、特里爾和波恩等地區(qū))發(fā)展起來。該中心的宗教領袖大膽通過了與巴比倫加昂觀點相左和與以色列地的《哈拉哈》傳統(tǒng)觀念相悖的《哈拉哈》裁決,從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傳統(tǒng)。這一時期阿什肯納茲地區(qū)的猶太學者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格爾紹姆·本·猶大(960—1028)。他在美因茲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猶太學院,最早吸收巴比倫和巴勒斯坦猶太學院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把遠自普羅旺斯和西班牙的學生吸引到美因茲的猶太社區(qū)中,可以說開創(chuàng)了西歐猶太教研究的先河。他針對中世紀歐洲猶太人社會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影響深遠、對所有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都具有強制性質(zhì)的法規(guī)。這些法規(guī)中有一項就是禁止一夫多妻。這項法規(guī)生效后決定了在阿什肯納茲地區(qū)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特性。格爾紹姆還規(guī)定私人信件的隱私權必須得到保護,并禁止任何人拆看寫給另外一個人的信件。格爾紹姆由于自己在規(guī)范猶太人生活方面的杰出貢獻被譽為“散居地之光”。

從王室手中接受特許狀的猶太人(中世紀服飾)

除了《托拉》研習和禮拜詩寫作外,喀巴拉研究也在阿什肯納茲哈西德派(虔誠者)的圈中發(fā)展起來。這一由卡隆尼姆斯家族從意大利帶到德國的傳統(tǒng)也影響著極端禁欲道德觀念的發(fā)展。阿什肯納茲哈西德派的這種道德觀念被當時的運動領袖猶大·赫-哈西德拉比(死于1217年)寫入《哈西德主義書》,并在稍后階段被大多數(shù)在德國的猶太人所接受。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1096年),十字軍士兵對萊茵河地區(qū)的猶太人進行了迫害,逼迫他們轉皈基督教,許多猶太人拒絕皈依,在信仰的祭壇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從這時起,“kiddush ha-Shem”(殉道,從字面意思上講是“圣化圣名”)的觀念開始成為阿什肯納茲地區(qū)猶太人的一個中心理念,并于12—13世紀主要在阿什肯納茲哈西德派中得到了發(fā)展。

西歐猶太人接觸到巴比倫加昂教義主要是通過約瑟·托夫·埃勒姆拉比(約980—1050)對他們文章的編纂和分發(fā)。約瑟·托夫·埃勒姆拉比當時就生活在法國中部地區(qū)。法國的《托拉》中心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依靠德國和普羅旺斯的學者,但是,隨著曾求學于沃爾姆斯和美因茲猶太學院的所羅門·本·以撒拉比(史稱“拉希”,1040—1150)到達特魯瓦,這里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教學與研習中心。拉希是第一位對整部《托拉》進行系統(tǒng)評注的猶太學者。他對《托拉》的評注深入淺出、清晰易懂,深受猶太人民眾的喜愛,獲得很高贊譽,并流傳至西班牙。在現(xiàn)代到來之前,閱讀帶有拉希評注的《托拉》成為猶太男童基礎教育的一部分。許多《托拉》學者,在根據(jù)記憶引用時,都很難把事實上的經(jīng)文與拉希的評注區(qū)分開來。不過,拉希的最重要學術成就是對《塔木德》的研究,他撰寫的《塔木德》評注風格清新、言簡意明,研究水準大大超過了前輩學者,為以后的《塔木德》研究樹立了風范。從13世紀起,幾乎所有的《塔木德》學者都遵循他所確立的標準,引用他的論述。經(jīng)他注釋和修改的《塔木德》文本是公認的權威本。在日后印刷出版的《塔木德》中,他所撰寫的評注一直印在其中,成為《塔木德》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拉希的評注為一代又一代學生與學者(以托薩福分子聞名,“托薩福”有“補充”之義)提供了一個基礎。這些托薩福分子以批判的眼光審讀拉希的評注,并對之進行圈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以“批爾普爾”(pilpul)聞名的學習方法在法國和德國的猶太學院發(fā)展起來。所謂“批爾普爾”的學習方法,是一種將《塔木德》不同章節(jié)的內(nèi)容進行復雜的比較,從中找出不同之處,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解釋。在對有關內(nèi)容進行評判時,不僅需要指正,還需要指謬,以求做到公正合理。這種學習方法需要很強的記憶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一個擅長于《哈拉哈》批爾普爾學習方法的學者往往被認為是一個具有很高宗教地位的大師。拉希的思想作為一種具有特色的體系開始在中世紀的歐洲流傳。當15世紀西班牙猶太社團和文化中心被暴力摧毀后,拉希所倡導的學派終于成為在西方社會占主導地位的一個猶太學派。這可以說是西歐猶太人中心對猶太文化發(fā)展的最偉大貢獻。

西歐地區(qū)最后一個接受猶太定居者的國家是英格蘭。隨著1066年的“諾曼征服”把英格蘭納入歐洲的勢力范圍,猶太人開始了在那里的生活。不久之后,英格蘭的主要城市都出現(xiàn)了猶太人的社區(qū)。

大批猶太人在西歐的生活標志著猶太人由亞洲人向歐洲人的轉變。經(jīng)過近千年的歷史整合,到了19世紀,猶太人的主體已經(jīng)不再是東方人了,而是成為了西方社會的成員。

自十字軍運動開始,特別是在13世紀,基督徒與猶太人之間的關系開始惡化。猶太人,和其他少數(shù)人群體,如卡特里特派異端和麻風病患者等一道,不斷遭排擠,被推向社會的邊緣。在教皇英諾森三世召開的第四次拉特蘭會議上(1215年),基督教會重新定義了基督教的界限。這次會議的決議同樣也影響了猶太人。會議對猶太人借貸利息做出了限制,在著裝上有所區(qū)別,禁止猶太人擔任涉及基督教徒權利的公職等。在13世紀,猶太人被迫穿上表明“猶太標志”的服飾(一般是戴黃、紅或白色的領圈),或者像在德國一樣,戴猶太式的尖頂帽。與此同時,在大城市里,猶太人與正處于上升勢頭的督教徒市民階層之間的關系日趨緊張。猶太人被排擠出國際貿(mào)易領域和行業(yè)協(xié)會。在許多國家,如德、法、英格蘭,他們只被允許從事賺取利息的借貸業(yè)。在城市,社會的反猶意識被四處游說布道的托缽修會傳教士——收集救濟品的多明我和圣方濟各僧——點燃。在這期間,血祭誹謗又重現(xiàn)于英國和德國,并從那里向四處散布開來。歐洲各國的君主逐漸不再需要猶太人的服務了。結果是猶太人遭到驅(qū)逐。首先是在英格蘭(1290年),后來在法國(1306年發(fā)生第一次大規(guī)模驅(qū)逐,另一次發(fā)生在1394年猶太人被允許返回之后)。在德國,由于一直沒有出現(xiàn)中央集權式的政府,因此,猶太人僅從某些個別地區(qū)和城鎮(zhèn)被驅(qū)逐出去(例如:1424年猶太人被驅(qū)逐出科隆)。

戴歧視猶太標志“尖頂帽”的德國猶太人群圖(15世紀的德國)

在西歐,猶太人最大的聚居地是在伊比利亞半島。自13世紀以來,西班牙的基督教勢力呈上升趨勢,開始了在伊比利亞半島與穆斯林的第二次爭奪,他們最終重新控制了阿拉伯人8世紀以來征服的地區(qū)。穆斯林最終被趕出,西班牙再次成為信仰基督教的國家。阿拉貢、納瓦爾、卡斯蒂爾和葡萄牙等地的君主都想重新回到這片飽經(jīng)戰(zhàn)火蹂躪的土地,在城市發(fā)展商業(yè)。在這種政治氣候下,猶太人在為君主及上流社會的服務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如前所說,自8世紀以來,西班牙的猶太人一直生活在穆斯林統(tǒng)治下,直至穆瓦希德人入侵(1150年),因此,他們深諳阿拉伯語言和穆斯林文化。回來掌權的西班牙各君主需要猶太人的管理知識,委任了他們中的許多人擔任稅收官、外交官、譯員、供應商和醫(yī)生。猶太人還在向基督教歐洲國家傳播穆斯林科學成就方面扮演著一個積極的角色。他們將阿拉伯的科學著作譯成希伯來文、拉丁文和其他地方性語言,撰寫了許多涉及天文學、占星學、數(shù)學方面的原創(chuàng)性文章,發(fā)明制造了天文儀器(例如觀象儀、時鐘和測經(jīng)器),并使用羅盤,繪制世界地圖。

宮廷猶太人(中世紀)

西班牙的猶太侍臣吸收了穆斯林時期的優(yōu)雅舉止禮儀。這些猶太大臣任命下屬擔任副職行政官員,并通過資助哲人、詩人、科學家來提高自己的名聲地位。這些侍臣全身心融入到西班牙文化中:姓名前冠有“先生(Don)”的尊稱,穿著華麗的服裝,參加基督宮廷聚會。他們的生活方式經(jīng)常受到尖銳的攻擊。據(jù)說他們性濫交,還嘲弄宗教誡命。然而,他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什么不當,并且自豪的辯稱他們的哲學知識引導他們過一種更加正確的宗教生活。這些侍臣也經(jīng)常幫助猶太社區(qū),并宣稱他們的財富和興旺是上帝意志的反映。

邁蒙尼德所著《迷途指津》一書為西班牙猶太哲學思想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除了亞里士多德思潮,一種基于《圣經(jīng)》評注家亞伯拉罕·伊本·埃茲拉著作的新柏拉圖式哲學得到發(fā)展。13—14世紀,哲學在猶太人中的盛行引起了反宗教傾向的出現(xiàn)。宗教的擁護者擔心,哲學帶來的負面效應可能會影響猶太人對宗教誡命的信守。一系列激烈的社會爭辯震撼了西班牙與法國南部的猶太社區(qū),直至1305年,阿拉貢的猶太領袖所羅門·伊本·艾德瑞特拉比(the RaSHBA)發(fā)布教令禁止不滿25歲的人學習哲學。但是,這項禁令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哲學在禁令發(fā)布后的幾年內(nèi)反而更加流行。事實上,這項禁令激起了猶太人對哲學更大的興趣,起到了事與愿違的效果。

在反對激進哲學的運動中,喀巴拉猶太教中的神秘主義,參見第五章有關內(nèi)容。成員扮演著一個主要的角色。在13世紀早期的西班牙,喀巴拉教義已經(jīng)在加龍納(在加泰羅尼亞)的喀巴拉主義者人的圈子里建立起來。這些人曾經(jīng)在活躍于法國普羅旺斯的早期喀巴拉中心里接受過大量的神秘教義傳統(tǒng)教育。加龍納的喀巴拉主義者包括埃茲拉·本·所羅門和加龍納的阿茲爾,以及著名的評注家和《哈拉哈》詮釋者摩西·本-納赫曼拉比(史稱“納赫尼德斯”)。布爾戈斯是另一個喀巴拉中心所在地,不過,在卡斯蒂爾喀巴拉運動由于編撰了《光明之書》(275—1285)達到了巔峰。這本書應歸功于坦拿西蒙·巴-約海拉比。《光明之書》(被后人稱為宗教圣典)很可能是由一個喀巴拉團體共同完成,其中一位是摩西·德·雷昂拉比。除了哲學本身具有的理性傾向外,喀巴拉有助于保存猶太人信仰的活力,和對誡命的遵守賦予一種深奧的隱義。

然而,不幸的是,在西歐基督教會統(tǒng)治下生活的西班牙猶太人好景不長。1391年,西班牙爆發(fā)了對猶太人的大規(guī)模迫害,結局十分慘烈。在塞維利亞副主教非拉特·馬提那茲德彌撒的煽動下,暴民闖入卡斯蒂爾和阿拉貢的猶太居住區(qū),以屠殺猶太人和強奪他們的財產(chǎn)。許多猶太社區(qū)遭到破壞,或被整個摧毀。許多西班牙猶太人為了“圣化圣名”而獻出生命,也有許多猶太人為了保全性命而皈依基督教。此后,強迫皈依的歷史現(xiàn)象在西班牙開始蔓延。在隨后的歲月,在西班牙,一些大的轉教社區(qū)與猶太人比鄰而住。到了15世紀,有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在教會、社會和經(jīng)濟法令的壓力下自愿地加入到那些“新基督徒”(西班牙基督徒稱他們?yōu)椤榜R拉諾”[Marrano],該詞在西班牙語中的含義為“豬”,以表示對皈依猶太人的侮辱)的行列。猶太人與轉教者之間生理上的接近使得他們在經(jīng)濟和社會的聯(lián)系緊密,卻也招致摩擦和仇恨。在基督徒當中,這些轉教者引起了強烈的嫉妒和經(jīng)濟上的競爭,導致了敵視性社會民意的增長,種族仇恨的出現(xiàn),以及建立在“血統(tǒng)純正”基礎上的歧視性法律不斷出籠。這期間,基督教會對轉教者仍然秘密遵守猶太教誡命和習俗的猜疑不斷增長。在神甫的壓力下,西班牙國王費迪南德和王后伊莎貝拉同意在西班牙設立國家宗教裁判所(1478—1480),其職責是調(diào)查和根除在轉教者中傳播的宗教異端思想。15世紀80年代,該宗教裁判所的活動十分猖獗,指控大批人在信奉猶太教。成百的轉教者在“信仰行動”中被燒死,成千的人被迫進行各種形式的“懺悔”。最后,在最高宗教裁判所裁判官托馬斯·德·托爾克馬達的壓力下,國王費迪南德和王后伊莎貝拉認為解決異端的唯一途徑是驅(qū)逐那些轉教者身邊對他們施加壞影響的猶太人。西班牙王室在重新控制了西班牙最后一個穆斯林據(jù)點格拉納達(1492年)后,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終于做出將猶太人全部趕出西班牙的決定。由西班牙猶太人、穆斯林、基督徒共同創(chuàng)造的繁榮昌盛的共存時代被劃上了一個悲劇性的句號。

異端審判庭的行刑室,皈依猶太人受到這樣的折磨

被逐出西班牙的猶太人的數(shù)量巨大,估計在10萬到30萬之間。由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有著共同的陸地邊界,大部分被逐猶太人前往葡萄牙。前往葡萄牙的猶太人被允許在那里停留不超過八個月,但許多人沒有及時離開,結果被當作奴隸賣了。大約有七百多名猶太兒童被迫和父母隔離后被送到圣多美島。1497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想要娶西班牙公主為妻,因而被迫接受國王費迪南德和王后伊莎貝拉提出的條件:驅(qū)逐國內(nèi)所有的猶太人。在頒布驅(qū)逐詔書后,曼努埃爾一世認定驅(qū)逐猶太人會給自己的王國帶來危害,因此,又頒布了一份強制皈依令,迫使葡萄牙所有猶太人一夜之間成為被迫轉教者。從那時起,盡管不再有公開堅持猶太信仰的猶太人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中,但猶太教義的精神卻在轉教的人群中保存了許多年。

等到葡萄牙也設立了宗教裁判所后(1536年),許多被迫轉教者決定離開伊比利亞半島,移居奧斯曼帝國、意大利和法國,以及信仰新教的國家如荷蘭和德國等。其中一些人公開重返猶太教,另一些則選擇在轉教者社區(qū)中過一種基督教的生活。他們利用與伊比利亞半島的聯(lián)系建立起一個盤根錯節(jié)的國際貿(mào)易網(wǎng)。與被驅(qū)逐到奧斯曼帝國猶太社團數(shù)相比,散布在西歐的西班牙猶太社團數(shù)量較少,而且這些在西歐出現(xiàn)的新的猶太中心與地中海盆地的猶太社團在社會性及文化特質(zhì)上有所不同。那些移居意大利、土耳其和巴爾干半島的被迫轉教者受到較早從西班牙被逐出的猶太社團的接納,并融入其中。相反,在阿姆斯特丹、威尼斯、里窩那、漢堡、倫敦、波爾多、巴約內(nèi)的猶太中心則完全由被迫轉教后又重返猶太教的人所創(chuàng)立。這些猶太社區(qū)以開放的心情對待現(xiàn)代的到來,啟蒙與同化的進程也在他們那里初露端倪。那里被迫轉教者中有許多人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大學時就已經(jīng)獲得了廣泛的科學知識,在移居地他們繼續(xù)與基督教社會進行科學和文化知識的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對宗教結構(既包括猶太教的,也包括基督教的)開始表現(xiàn)出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基督教唯靈論為猶太教接受信仰和內(nèi)在認同觀念要比嚴格地遵循教義誡命更加重要的觀點鋪平了道路。這樣的趨勢在烏利·達·科斯塔和巴魯赫·斯賓諾沙的命運上得到清晰表現(xiàn)。達·科斯塔被阿姆斯特丹猶太社區(qū)在一個羞辱性的儀式上逐出教會后自殺了,而同樣地也被猶太教領袖逐出教會的斯賓諾沙則選擇了與猶太社區(qū)中斷聯(lián)系,在宗教框架以外度過了余生(死于1677年)。

被迫轉教者的后裔還是第一批抵達美洲大陸的人。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遠征隊(1492年)中的成員,其他一些人則參加了對墨西哥、秘魯、智利的“征服者”指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南美洲的行動。行動。起初,“新基督徒”被禁止在美洲定居,但是他們堅持向那兒移居,就連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美洲建立的分支結構也不能阻止他們在“新世界”定居。到了17世紀,來自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的猶太移民對荷蘭、英國等殖民國家來說已經(jīng)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這些殖民地國家開始利用那些轉教者的商貿(mào)網(wǎng),甚至鼓勵西歐的猶太商人移居他們在美洲大陸所轄的省份。荷蘭征服了巴西東北的累西腓(1642年)之后,在此地建立了美洲第一個公開性的猶太社區(qū)。累西腓的猶太人被賦予完全平等的權利,他們的地位在荷蘭殖民當局頒布的“權利榮譽證書”(Patenta Onrossa)中得到官方承認。以撒·阿伯阿布·達·佛瑟卡被任命為這個社區(qū)的拉比。不過,當這一地區(qū)再次落入葡萄牙人之手時(1654年),累西腓的猶太人被驅(qū)逐到不同的地方:一部分人回到阿姆斯特丹,一部分人去了加勒比海群島上的殖民地,一些難民則于同年到達新阿姆斯特丹,成為紐約(該名稱是在英國征服后取代新阿姆斯特丹名的)早期猶太社區(qū)的第一批核心成員。

歐洲文藝復興的出現(xiàn)幾乎沒有能夠為猶太人帶來任何地位的改善和益處,相反,西歐猶太人自16世紀初以來開始被迫生活在“隔都”之中,與主流社會隔絕隔離。意大利是第一個以法律手段強迫猶太人集中居住在一個與城市其他部分分隔開的街區(qū)的國家。1516年,威尼斯共和國率先設立了四周筑了大墻的、被人們冠之以“猶太隔都”的猶太人居住區(qū),生活在威尼斯的猶太人被統(tǒng)統(tǒng)趕入其中居住。稍后,意大利其他地區(qū)和西歐其他國家紛紛效仿,西歐猶太人被限制在有限范圍內(nèi)生活。“猶太隔都”的出現(xiàn)形象地表明了猶太人在政治、社會以及生活方面被排斥在主流社會之外、與非猶太人社會的交流遭到截堵的歷史,同時,致使歐洲猶太人與文藝復興運動、17世紀的科學革命等擦肩而過,猶太人仿佛生活在蒙昧的中世紀,思想和文化發(fā)展受到嚴重阻礙。

法國大革命(1789年)是導致歐洲大陸猶太人社會地位變化的一個最重要的轉折點。1790年,在法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裔的猶太人獲得了完全平等的權利,一年后,全法國的猶太人都得到解放。拿破侖出于將猶太人融入到法國政治體系中的考慮,在法國成立了“猶太人長老會”(1808年),這是法國猶太人的中央機構。法國軍隊對歐洲其他地區(qū)的征服將解放的思想傳播至意大利和低地國家。同樣在18世紀,德國公國的猶太人為啟蒙運動思想所吸引,希望將猶太傳統(tǒng)與德國文化結合起來。他們中最著名者是啟蒙運動思想家摩西·門德爾松。他把《托拉》翻譯成德文,并附上了一個帶有現(xiàn)代理性主義色彩的希伯來評注(在1780至1783年間)。隨后一代的德國猶太人見證了現(xiàn)代猶太教主流運動的興起:改革派運動、新正統(tǒng)派運動,以及伴隨著1819年成立的“猶太教文化和科學協(xié)會”而在柏林興起的“猶太科學”運動。19世紀,在奧匈帝國,以及諸如丹麥、瑞典、瑞士國家的猶太人也獲得了平等的權利。解放運動加快了猶太人現(xiàn)代化的進程以及融入他們所在的社會的速度。但是,這一系列的發(fā)展在使得猶太人帶著自己的文化和自由的價值觀向歐洲社會越來越靠近的同時,也導致了現(xiàn)代反猶主義思潮的興起,并在隨后的年代給猶太人造成巨大的傷害。

基督徒對法蘭克福猶太隔都的襲擊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觉县| 东丽区| 佛冈县| 新余市| 通海县| 高碑店市| 海盐县| 望城县| 旬阳县| 武乡县| 建德市| 宿迁市| 明溪县| 东海县| 奉新县| 龙山县| 内江市| 东兰县| 茂名市| 蓝山县| 嘉兴市| 大洼县| 砚山县| 德格县| 大丰市| 加查县| 区。| 中宁县| 开封县| 思茅市| 娱乐| 澄迈县| 丰台区| 浙江省| 化州市| 沙雅县| 舒兰市| 桑植县| 西宁市| 泊头市| 苍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