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經濟中心”時代的文學定位及應對策略

其實嚴格地講,在文學由“政治中心”走向“經濟中心”那天起,不少作家或學人就從全球化范疇來觀照生成于中外古今縱橫交叉坐標體系上的當代中國文學,對此進行定位,并采取應對策略進行著調整。這種調整盡管是初步的,存在著不少“夾生”的現象,但它畢竟有相當的成效。它不僅使文學由原來的單一僵硬走向現在的多元活躍,而且也為今天及將來文學的更大調整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因此,在粗略地探討了文學在經歷轉型的不同階段之后,有必要對此作專門的分析。

那么在“經濟中心”時代,文學為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它作了哪些調整,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呢?歸納一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進行了文學與經濟的跨學科交融,逐步改變文學與經濟的二元對立及其恐懼心態,對經濟逐漸給予了理性的認同。報刊雜志上經常刊登文學與經濟關系的文章,探討經濟全球化語境中文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作家普遍增強了商品意識,部分文人下海,成為新儒商。一方面,文人從商改變了原有經濟的結構,提升了經濟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反過來,文學(文人)也因得到經濟的支持而改變了以往簡單狹窄的單維政治視角,并因有文化的介入作為中間環節而生成了一種新的“經濟-文化-文學”形態。盡管也有人站在“抵抗”立場排拒經濟,堅守“純粹”其實不無封閉的創作觀,把文學向經濟開放看成是“投降”,但這只是少數。大多數讀者對此還是給予認同,并普遍增強了文學入“市”——文化市場的觀念。特別可貴的是,作家也一改過去抑“經”揚“文”的思想,不僅按審美規律而且也按商品原則進行創作,追求藝術的民主化、大眾化。將雅俗共賞、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作為理想的創作目標。像過去那樣只講政治作用不講市場效應的做法,已不復存在。

(二)進行了中西跨文化交流。文學已從過去長時期的封閉隔絕中走出,更注意在全球化大交流、大沖撞、大融合中縮短彼此之間的時間差和空間差。迄今為止,我國已翻譯出版了大量外來文學名著和理論。從尼采、卡夫卡、弗洛伊德、柏格森到海德格爾、詹姆遜、福柯、博爾赫斯;從后啟蒙、后先鋒、后結構主義(即解構主義)到后烏托邦、后人道、后古典主義;各種各樣的流派應有盡有,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西方那里的“新”主義剛剛出來,我們這里很快就流傳開來。規模之大,模仿借鑒和研究的積極性之高,均是前所未有的。中西作家和學者有了更多機會直接對話,共敘一個話題。每年召開的各種研討會,其范圍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機關到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不可勝數。諸如精神分析學、存在主義、后現代主義、新歷史主義、女權主義等名詞,對作家而言不僅耳熟能詳,而且都有大量相應的文本嘗試。尤其是在年輕一代作家那里,更是比比皆是。早些時候,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馬原、余華、蘇童、北村等十幾位。他們不僅真正認識而且相當深刻地理解西方現代、后現代主義,并身體力行地貫徹于自己的文本實踐之中。之后,就連原來慣用現實主義手法寫作的王安憶、史鐵生、朱蘇進等,也常常有意在其作品中嘗試、借用西方各種流派的創作手法和策略。更為典型的,是近些年來活躍于文壇的“新生代”作家,如韓東、朱文、李銳、邱華棟、阿來等新人。我們在驚異于他們對各種創作理念純熟運用的同時,也不難發現這些青年作家對前衛又深奧的理論情有獨鐘的原因:一方面,在新的社會文化形態下,地球任何一端的人都可以在第一時間自由選擇自己認同的創作方式;另一方面,消費文化的迅速蔓延和權威話語的嚴重失語,使新一代的文學青年只有在先鋒文化中才能找到適合表達自我的理論依托。由此可見,在新的環境下,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自覺性加強了。置身世界文學主潮,并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已成為新一代作家急切的創作愿望。

(三)與上述兩個調整相適應,作家自身的知識結構也進行了調整和充實。80年代中期新方法論討論和文化熱的出現,對作家單一的人文知識進行了革命性的沖擊。90年代電腦的普及,以及納米技術、克隆技術、生態學等的出現,更是將作家置身于一個無比宏闊又瞬息萬變的嶄新空間中:電腦網絡等高科技的應用,使文學一改文字符號單元單維的創作渠道局限而變得立體生動起來;借助于網絡和信息的高速傳播,將產生新的文體形態,使文學真正得以大眾化,令創造主體和接受主體得到最大發揮,人人當作家的夢想成真。來自新事物的挑戰和神秘魅力,無不讓作家認識到自身知識結構調整的迫切,甚至產生深刻的危機感。另一方面,學界開始高度重視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進行古今打通、中西融合。特別是90年代,隨著現當代文學學科向明清及傳統文化轉移和“國學熱”的興起,加強古代文學修養,改善原有民族文化素養不足的狀況,已成為文壇的共識。不少作家進入到對深層次文學史的成因關系、過程的清理和闡釋工作中去。他們自覺梳理中國現代文學源頭的文化語境、生產過程及其與古代文化傳統的聯系,并從民族精神、地域文化、傳統審美意識乃至文體方面汲取營養,將其納入知識體系之中,作為現代性的重要資源。

(四)最重要的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調整,文學界形成了一批頗具實力的中青年作家群體。與老年作家相比,他們固然有自身的局限,但由于長在觀念開放的新時代,加上知識體系和結構比較新穎,故往往有不俗的藝術成就,創作的起點相對也較高。只要克服浮躁和較為強烈的名利意識,調整好心態和做好創作準備,是大有作為的。這使人想起上世紀初沐浴歐風美雨又飽浸國學傳統而成長起來的一代大家。西方不竭的異質文化開闊了他們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確立一種更加開放開闊、多元立體的文學價值觀,傳統文化的積淀和潛移默化亦成為其創作的源流。雖然具體的社會形態和細節有所不同,但兩代人面對外來信息的大量涌入,同樣都經歷著傳統與現代的磨合,同樣都肩負著將一個現代化的中國引領向新世紀的責任;并且以全球化為參照和以民族化為底蘊,表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多重關系,書寫當下生存境遇中個人存在與整體歷史溝通的人生意義。從新一代作家富有創造性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不管環境如何改變,只要人類還需要精神情感,文學就永遠不會消亡,有它應有的一席之地。而上述一系列的調整變化,正是文學主動向新的生活靠近的明證。

當然,不必諱言,全球經濟和信息一體化也給文學也帶來了負面效應。在這之中,西方國家憑借經濟和科技的發達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世界大肆推銷他們的文化,從而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平等的文化交流,也許有必要引起注意。以中國電影為例,據零點公司近年在北京、上海、廣州、廈門、重慶五大城市調查,鐘情于國產影片的觀眾僅占調查人數的9.45%,而偏好歐美、港臺“大片”的觀眾,占到了90.55%。這些“大片”通過高科技手段獲得的視聽奇觀,強烈地沖擊著觀眾的日常經驗,無論是在藝術效果還是在市場效益的競爭中,都具有得天獨厚的明顯優勢。隨之而來的是,大片中充斥的異質意識形態和行為模式,乃至個體欲望宣泄、表達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中國的龐大觀眾群。當然,就中國文學自身來說,經濟信息一體化給文學帶來的最突出的負面效應,主要還是文學的物化、商品化、模式化,從而造成其整體水準的下滑和下降。不少學者結合當下文壇的實際,對此做過分析,此處就不再重復了。這里只是想指出:我們不能由此及彼地導致對經濟的非理性的否定,用道德的憤怒來代替對歷史的評定,將文學中的所有問題都歸咎于經濟。這種情況,在人文精神討論中曾程度不同地出現。這種觀點比較突出的代表是張承志、張煒。他們認為在物質主義追求下精神普遍墮落,由體制造成的經濟、利益矛盾構成了喪失精神品質的俗界和反人道的惡魔世界,因此高喊“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相信“窮人是美麗的人”,并認定苦難世界中的人性更加質樸、純潔、健康,最苦難最貧困的地方有著最真誠、最執著的理想主義追求,如果缺乏這些品質,那就要被開除出這個高尚純潔世界之外,甚至成為敵人。這就太片面了,不足為信。

其實經濟與文學并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決然對立,它們還有互為激勵、相互促進的另一面。且不說經濟實力可為作家的人格獨立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同時它也為文學對人性的深度揭示提供了很好的描寫契機。巴爾扎克正是因此,才寫出金錢對人性的異化,而成為大師的。可惜的是,我們的作家未能有效把握住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性嬗變及其矛盾痛苦,作好人性被經濟、金錢異化這篇文章,不少的認知觀念尚停留在一般的對經濟道德憤怒的層面上。這就未免太滯后,需要引起重視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白县| 安义县| 吴桥县| 岫岩| 察雅县| 汝州市| 仁布县| 绥芬河市| 广汉市| 孝昌县| 安顺市| 盐边县| 张家川| 朔州市| 南昌市| 灌云县| 兴义市| 仪陇县| 旺苍县| 东平县| 双峰县| 芦溪县| 法库县| 永年县| 临武县| 旌德县| 东港市| 岳普湖县| 武邑县| 峨眉山市| 沂南县| 张掖市| 松滋市| 张掖市| 嵊州市| 光山县| 正蓝旗| 古丈县| 收藏| 沂南县| 阳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