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歷史文化保護與世界著名古都建設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新中國成立60年來,如何保護和建設歷史文化名城一直是北京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重大課題和焦點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初,北京市進行新的城市建設的同時,也意味著對舊城的改造,甚至同時意味著對舊的城市格局的解構;城市建設中新的建筑和格局的形成,同時意味著一些舊的建筑和格局的逐步喪失。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就在這樣一種二律背反中延續或者發生重大的變化。新中國成立后的17年中,針對北京的傳統城市文化,北京市做了力所能及的保護工作,然而,由于新城市建設的需要和文化定位上的側重不同,文化保護的工作處于單點保護的狀態,難以進行城市文化的整體保護。“文化大革命”期間,文化保護的機構被廢除,文化保護法律法規缺失,更因激進化的所謂“破四舊”的“四新”文化運動,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被批判和否定,北京的古都文化風貌被破壞,北京的文物事業被迫停止,北京的文物保護事業處于無政府狀態,歷史文化蒙受了巨大損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北京的文化保護事業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首都北京的文物保護事業在法制法規、文物保護、管理體制等方面開始走向正常化、日益規范化的軌道。在被確定為國家歷史名城之后,北京市開展了富有成效的保護工作,初步探索了文物事業的改革問題,提出了為“保護歷史文化名城而奮斗”和保持古都風貌的目標。20世紀90年代的城市總體規劃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次提出“要從整體上考慮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尤其要從城市格局和宏觀環境上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戰略思路。在文物保護上,北京市積極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方針,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進一步完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和法規。在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北京市強調城市新建設與歷史文化名城統籌兼顧和相互協調的辯證關系,文化保護力度不斷增大,文物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進入新世紀,北京市本著弘揚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文化定位,更加強調整體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保護規劃,頒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了整體保護、區域保護和單位保護的力度。北京市頒發了《北京市“十五”時期文物事業發展規劃》、《北京市“十五”期間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發展規劃》、《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2007年,北京市開始全面落實《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同年公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與此同時,北京開始重視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首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新世紀,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發展進入了一個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階段,呈現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并重保護、整體推進的良好態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洞县| 望奎县| 澄江县| 都昌县| 广德县| 萝北县| 新绛县| 钟祥市| 襄樊市| 龙山县| 肥城市| 三原县| 东方市| 鞍山市| 嵩明县| 宜兰市| 平泉县| 沁阳市| 南华县| 浦城县| 嘉义县| 绥中县| 开封市| 玛沁县| 聂拉木县| 襄汾县| 本溪| 阿瓦提县| 哈密市| 特克斯县| 普洱| 明溪县| 电白县| 阳信县| 盐源县| 岗巴县| 溆浦县| 铅山县| 和龙市| 澳门|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