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基礎教材:文化產業商業模式
- 陳少峰
- 741字
- 2019-12-25 17:14:33
四、文化事業改革及其資源開發
文化事業所累積的資源與文化產業的資源存在密切的關系。在中國的國情之下,文化事業所累積的資源尤其是一些設備、平臺和投資,應當作為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來源。
文化事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我國發展文化產業來說,這點尤其突出。這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國文化事業占有主要的文化藝術投資資金,而且并沒有按照資源的特性進行管理(如電視臺或者博物館),而主要依靠行政化方式來管理,存在著剝離資源進行市場化開發和改革行政化事業體制、提升績效的較大空間。
文化事業單位可資借利用或者可以予以產業化開發的資源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其一,經營性資產或者權利,如出版社的書號就是重要經營性資產;其二,物理空間和設施,如圖書館、博物館和體育場等;其三,品牌積累,如原有文藝團體長期以來積累了一定的文化品牌;其四,部分人力資源,如某些具有策劃或者演出能力的藝術家。這些資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發揮產業效益。此外,中國的文化體制改革正在推進當中,一些領域還有待深化。例如,將中央電視臺的頻道資源區分為事業和產業,對產業予以發展,乃至剝離下屬企業上市,可以創造較高的經濟價值。
從積極作為的角度看,我們有必要改變在文化事業上的一些傳統做法,具體包括:第一,應當將文化事業發展與文化產業發展協調起來,通盤思考,統一規劃和設計。第二,在新建文化事業方面,應當避免過分重視硬件的思維方式帶來的影響,避免硬件過多而軟件不足。第三,對于留存下來的公益性事業機構也可以尋找一種發揮兩方面資源效益的模式。一方面應當提高效率,包括拓展可獲取經營性收入的空間;另一方面可以尋求社會贊助,為自身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第四,應當深化文化事業體制機制改革,實行部分事業單位民營化經營,以提升事業單位的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