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人格特征因素
西方有句諺語:“樂觀的性格是長壽的秘訣”,這話非常合乎邏輯。因為有一個樂觀的性格,就能使人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保持開朗、豁達和愉快的心境,從而使人的身體活動總是處在一個最佳狀態。這樣,自然就會增強軀體的抗病能力,延長人的壽命。所以,一個人的人格特征與其身心健康確實是息息相關的。
人格特征對人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影響呢?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人格特征表現為相對穩定的行為活動方式、思維方式和情緒反應方式。也就是說,一個人總是按照他所具有的人格特征來體驗外界刺激,并作出某種反應,同時伴隨有一系列相應的情緒活動,還會引起一系列的軀體變化。因此,良好的人格可以給人們提供一整套適當的、適度的和平穩的行為方式;所引起的軀體反應既不會過高,也不會過低,既適中又平穩。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精神狀態和軀體活動及其各部分器官系統就能避免各種心理矛盾沖突和突然變化的情緒的沖擊,自然對人身心健康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相反,不良的人格特征則能給人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例如,國外有人研究發現,“A型性格”(或稱A型行為模式)的表現特點與冠心病有很密切的關系。這種人的性格特點是:第一,爭強好勝、熱衷于競爭,求成心切,有較強的事業心,而且不甘人后,即使在游戲活動中,也力圖超過別人;第二,性情急躁,常有時間緊迫感和匆忙感,過分珍惜時間,做事快,效率高;第三,容易對人產生戒心和敵意,特別是在受到挫折或失敗時情緒更易于波動,且常處于憤怒或焦慮狀態之中。具有這種所謂A型性格的人比較容易罹患冠心病。和A型性格相對的稱為B型性格,這種人喜歡輕松自在,不慕功名,不愛競爭,對人隨和,做事不慌不忙,只求生活舒服、安穩便心以滿足。據調查研究發現,A型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比B型人高2倍,心肌梗塞的復發率高5倍。同時又研究發現,還有一種稱為C型性格的人,其行為表現是退縮的和防御性的,心情不夠開朗,情緒反應表達出來的比較少,而且偏于壓抑、低沉和內蘊,對自己過于克制;常把怨氣和憤怒壓在心里,這種人往往比較容易罹患癌癥。此外,還有另一種性格的人,他們對自己要求過于認真和嚴格,謹慎小心,凡事追求完美,興趣狹窄,過分墨守成規,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遇事優柔寡斷,常顧慮小事而忽略大事,多疑敏感并容易后悔等,這種人常在某種不利的心理社會因素作用下發生強迫性神經癥。
國外還有人對許多種心身疾病的人格基礎進行了調查研究,認為患這些疾病的病人都有相應的人格傾向。例如:
(1)哮喘癥:過分的依賴和順從、幼稚、膽小,希望得到別人的照顧,易受暗示,好幻想,自我中心,對挫折耐受力差,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2)偏頭痛:較敏感多疑并固執己見,容易煩惱,愛嫉妒,好爭勝,較為呆板。
(3)高血壓癥:有雄心壯志,好爭搶,愛激動,對自己要求過高,較為固執、保守或過分耿直,常有不安全感。
(4)潰瘍病:因循守舊,不好交往,被動、順從,依賴性強,缺乏創造性,情緒不穩定,過分的關注自己,情感活動較脆弱。
(5)結腸炎:謹小慎微,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大,凡事拘泥于形式,性格和順,不愛激怒。
性格特點與身心健康有密切的關系,已引起人們普遍的注意。性格特點是人的心理因素構成成分中最本質、最重要的東西,它直接制約著人的心理活動,特別是情緒反應活動。一個性情暴躁而又爭強好勝的人,必然比別人更容易引起情緒波動并產生較強烈的情緒反應,尤其容易陷入焦慮、憤怒和敵意的情緒狀態之中。我們知道,情緒體驗的中樞部位在大腦邊緣系統,而邊緣系統又直接控制下丘腦、腦干網狀結構和整個植物性神經系統,并進而控制著人體的所有臟器的活動。一個易于情緒激動而且經常產生焦慮和憤怒等情緒的人,就特別容易激發兒茶酚胺等生化物質的分泌;而血中兒茶酚胺的升高會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糖升高,從而使心臟活動的負擔大大加重。具有這樣性格特點的人,由于經常處在這種情緒狀態和軀體變化之中,因而就特別容易產生心血管系統的毛病。這就是性格特點為什么與身體健康有密切關系的道理。
人的性格特點之所以和人的各種疾病有密切關系,是由于性格特點既可以影響到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又可以改變許多疾病的發病過程。科學研究和實踐都表明,病人的性格特點往往比引起該病的病原性質更能決定疾病的表現。因為病人總是按照自己所特有的性格特點來體驗身上所患的疾病,并根據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來對致病因素或已經形成的疾病做出反應。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所患的病其實并不嚴重,但病人卻感到非常沉重,有如大病在身,四處尋醫覓藥;而有的人則剛好相反,經檢查化驗表明病情已十分嚴重,自己卻若無其事。由此可見,性格特點的不同,對于疾病的發生、發展和療程的轉歸都可能產生重要的作用。因此,即使是同樣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性格特點的人,就會出現很不相同的結果。特別是在各種慢性病人中,性格特點的影響尤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