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生存斗爭中動植物間的復雜關系

許多報道的事例都可證明,同一地區內互相斗爭的生物間,存在著十分復雜和出乎預料的抑制作用和相互關系。僅舉一個簡單但我覺得極為有趣的例子: 在斯塔福德(Staffordshire)郡我親戚的一片土地上,我曾作過仔細的調查,那里有一大片從未開墾過的荒地,還有數百英畝性質完全相同的土地,在25年以前曾圍起來種植蘇格蘭冷杉。在種植過的這片土地上,原來的土著植物群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就是在兩塊土質不同的土地上也看不到這么大的差別。和荒地比起來,這里植物的比例完全改變了,而且這里還繁茂地生長著12種荒地上沒有的植物(不計草類)。植樹區內昆蟲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有6種在人造林帶中常見的食蟲鳥類在荒地上沒有,而經常光顧荒地的兩三種食蟲鳥,在人造林中也沒有見到。當初把種植區圍起來是為了防止牛進去,此外并無其他任何措施,可見引進一種樹竟產生了這么巨大的影響。但是在薩利(Surrey)的法漢姆(Farnham),我也曾清清楚楚地看到對荒地進行人工圈圍作用的重要影響。在那片寬廣的荒地上,原先只有遠處小山頂上有幾片老蘇格蘭冷杉林。在最近十年內,有人把這里大塊大塊的荒地圍起來,結果使在圍地中的冷杉自行繁殖,無數的小杉樹長出來。在確信這些小樹并非人工種植時,我對這些小杉樹的數量之多感到驚奇。于是我又觀察了幾處地方,發現在上百英畝未圈圍的荒地上,除了以前種的老冷杉樹外簡直找不到一株新生的蘇格蘭冷杉樹。但是當我仔細觀察荒地上的樹干時,發現無數的杉樹苗和幼樹都被牛吃掉而長不起來。在距一片老冷杉樹數百碼遠的地方,我從一平方碼的地面上數出了32株小冷杉樹,其中一株有26圈年輪了,但是多年來它始終不能把樹干長得比荒地上的其他樹木高。怪不得荒地一旦圍起來,立刻就會長滿生機勃勃的小冷杉呢。可是誰能想到,在這荒蕪遼闊的地面上,牛會如此仔細而有效地搜尋冷杉樹苗當作自己的食物呢。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牛完全控制著蘇格蘭冷杉的生存。然而在世界的某些地方,昆蟲又決定著牛的生存,在這一方面,巴拉圭(Paraquay)的例子是最稀奇的了。該地從未有牛、馬、狗變成野生的情況,雖然該地區的北面和南面,都有這些動物在野生狀態下成群地游蕩著。阿薩拉(Azara)和倫格(Rengger)曾指出,在巴拉圭有一種蠅,數量極多,而且專把卵產在剛初生動物的肚臍中。這種蠅雖多,但它們的繁殖似乎受到某種限制,可能是別的寄生昆蟲吧。因此,在巴拉圭如果某種食蟲鳥減少了,這些寄生昆蟲就會增加,在臍中產卵的蠅就會減少,那么牛和馬就會變成野生的,而這肯定又會極大地改變植物界(在南美的部分地區我確曾見過此類現象)。接下去植物的變化又會影響昆蟲;而后,正如我們在斯塔福德郡看到的那樣,受影響的將是食蟲鳥類,以此類推,復雜關系影響的范圍就越來越廣了。其實自然狀態下動植物間的關系遠比這復雜。一場又一場的生存之戰此起彼伏,勝負交替,一點細微的差異就足以使一種生物戰勝另一種生物。但是最終各方面的勢力會如此協調地達到平衡,以至于自然界在很長時間內會保持一致的面貌。可是對于這一切,人們往往知之甚少,而又喜好作過度的推測。所以在聽到某一種生物絕滅時,不免感到驚奇,在不知絕滅的原因時,便用災變來解釋世界上生命的毀滅,或者編造出一些法則來測定生物壽命的長短。

我想再舉一例,以證明在自然分類上相距甚遠的動植物,是如何由一張錯綜復雜的關系網聯系在一起的。在我的花園里,昆蟲從不造訪一種外來的墨西哥半邊蓮(Lobelia fulgens)。結果,因這植物的構造奇異,它在我們的花園里就不能結籽,以后我還會有機會再來說明這種情況。幾乎所有的蘭科植物都需要昆蟲傳授花粉才能受精。試驗中,我發現三色堇(heartsease, viola tricolor)的受精,必須靠野蜂(humble-bees)完成,因為別的蜂不去采這種花粉。我還發現某些三葉草(clovor)的受精也離不開蜂來傳播花粉。例如,白三葉草(Trifolium repens)的20串花序可結2290顆種子,但另外20串花序被遮蓋住,不讓蜂類接觸,于是一顆種子也不結。又如,100串紅三葉草(Trifolium pratense)可結種子2700顆,而遮蓋起來同樣多的花序也是一籽不結。只有野蜂會來光顧紅三葉草,因為別的蜂壓不倒它的花瓣而采不到它的花粉。有人以為蛾類也可能使三葉草受精,但我懷疑此事,因為蛾的重量,不能把三葉草花瓣壓下去。這樣我們就能很有把握地推論,如果整個屬的野蜂在英國絕跡或變得非常稀少,三色堇和紅三葉草也會相應變少甚至絕跡。在任何地方,野蜂的數量與田鼠的多寡關系密切,因為田鼠會毀壞蜂房和蜂窩。紐曼(Newman)上校對野蜂的習性進行過長期的研究,他認為英國有2/3以上的野蜂窩是被田鼠毀壞的。誰都知道田鼠的數目取決于貓的數目,因此紐曼上校說:“在村莊和城鎮附近發現的野蜂窩比別的地方多,我認為那是因為大量的貓消滅了田鼠的緣故。”因此完全可以相信,如果一個地區有大量的貓,通過貓對田鼠,接著又是對蜂的干預作用,就可以知道這一地區內某些花的數量是多少。

每一物種的興衰在生命的不同時期,不同季節或不同年份,都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約作用。一般說來,其中有一種或數種因素的制約作用最大,但一個物種的平均數量甚至能否生存,則是由所有因素綜合決定的。有時候,同一物種在不同地區,受到的制約作用也極不相同。當我們看到河岸上繁茂的樹木及灌木叢時,常會以為它們的種類和數量比例純屬偶然。其實,這種看法是大錯特錯的。誰都聽說過,在美洲一片森林被砍伐以后,那里會長出不同的植物群落。但是,看看美國南部的古代印第安廢墟吧!當初那里的樹木一定會被完全清除過,可是現在,廢墟上生長著的美麗植物與周圍原始森林中的植物,在物種的多樣性和數量比例方面完全一致。在過去悠悠歲月中,在那些年年播撒成千種子的樹木之間,昆蟲之間有激烈的生存斗爭;在昆蟲、蝸牛、小動物與鷙鳥猛獸之間也有激烈的生存斗爭!一切生物都力求繁殖,而它們又彼此相食,有的吃樹,吃它們的種子和幼苗,有的吃那些剛長出地面會影響樹木生長的其他植物。如果我們將一把羽毛扔向空中,羽毛會依一定法則散落到地上。要弄清楚每支羽毛應落在何方,這的確是個難題。但是這個難題與數百年來動植物間是如何作用,以至最終決定了古印第安廢墟上今日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比例的問題相比較,那可就顯得簡單多了。

在親緣關系上相距很遠的生物之間一般會出現某種依存關系,如寄生生物與寄主之間的關系;但嚴格地說,遠緣生物之間有時也會發生生存斗爭,如蝗蟲和食草動物之間的關系。不過,最激烈的生存斗爭幾乎總是發生于同種的個體之間,因為它們生存于同一地區,需要同樣的食物,遭受同樣的威脅。同一物種內各變種間的斗爭幾乎也同樣激烈,而且有時短期內即見分曉。例如,把小麥的幾個變種混合后播種在一塊土地上,然后把它們的種子再混合播種在一起,結果那些最適合該地區土質和氣候的變種或繁殖力最強的變種就會結籽最多,數年后就會戰勝并取代其他變種。即使在極為相似的變種間情況也是如此。如,混合種植的不同顏色的芳香豌豆(sweet peas)必須分別收獲,再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進行播種,否則較弱的變種會逐漸減少以至消失。綿羊變種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據說某一種山地綿羊會使另一種山地綿羊餓死,所以它們不能放養在一起。在合養不同變種的醫用螞蟥(Medicinal leech)時也有過同樣的情況。如果讓家養的動植物在自然狀態下去自由競爭,每年也不按一定比例把種子或幼體保存下來,那么六年后這個混合群體(阻止雜交)中的各種動植物,能否完全保持原來的體力、體質及習性和原來的數量比例呢?恐怕很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 邵武市| 景谷| 信丰县| 桐柏县| 郧西县| 信丰县| 金湖县| 平湖市| 巨鹿县| 南和县| 砚山县| 松潘县| 九台市| 洪江市| 铁岭县| 梨树县| 岐山县| 射洪县| 威海市| 科技| 西藏| 莆田市| 平和县| 福海县| 贺兰县| 凤山县| 来宾市| 临沭县| 尉氏县| 泊头市| 遂平县| 夹江县| 如东县| 彩票| 阿克陶县| 塔河县| 郁南县| 保山市| 赤峰市| 铁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