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樹立問題意識
沒有了問題,管理者也就失去了價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內容。班組長要以問題意識來進行基層管理,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靈活運用各種資源,切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3.1 管理者就是解決問題
1.維持生產正常運行
作為一線指揮,班組長經常遇到一些突發的、不平衡的事情和狀態,比如員工因疾病臨時不能出勤;設備臨時故障造成停機等。這時候班組長要處理的問題比較明顯,就是要將不正常的臨時問題解決掉,以維持現場的正常運行。應對這類問題,要求班組長對現場的人、機、料、法、環五大生產要素都非常熟悉,能夠靈活應對,以確保生產數量、質量和生產周期都不受影響。
2.實施現場改善
需要改善的問題可能隱藏得比較深,解決起來確要費一番周折、花一些氣力。但這類問題解決了,企業的競爭力就提升了。比如面對生產質量不穩定的問題,班組長要組織相關人員在現場展開調查、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圖2-3給出了現場改善基本步驟,根據企業的總體要求,確定現場的具體改善課題,然后進行分析,做相關實驗,找出關鍵因素,確定改善辦法,達到現場改善的目的。

圖2-3 現場改善的基本步驟
2.3.2 問題意識是管理者的磨刀石
解決問題固然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帶著問題意識去發現問題,甚至創造問題,更是管理者不同于一般員工的重要特點。尤其是處于今天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更加需要每個管理者發揮革新精神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1.問題意識
不懼怕問題,能夠正確面對問題才是管理者應該的良好心態。班組長的問題意識就是能夠做到以敏銳的眼光發現現場出現的不正確狀態,并以足夠的好奇心和進取精神,主動思考如何改進工作。
2.善于發現問題
有了責任意識就愿意多承擔管理的責任,但這還不夠,還要有問題意識,能夠主動發現問題,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現在大城市交通擁堵,造成出行困難、環境污染,如何解決呢?減少道路上的車輛是個很好的出發點,于是滴滴的順風車、摩拜的共享單車應運而生了。這些都是從問題意識出發,很好地解決社會中的問題的好例子。
3.沒有問題才是最大問題
長期在現場工作,什么都熟視無睹了,對一些反復出現的問題也麻木了,這樣很不好。沒有問題,每天得過且過,才是最大的問題。這樣的班組長會被企業淘汰,這樣的企業容易被人打敗。要想方設法地把重復的問題根除掉,通過問題意識不斷改進工作。
2.3.3 解決問題與現場改善
1.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班組長要對自己的現場非常熟悉,能夠處理各種突發的大小問題。對于小的問題要能夠及時、果斷處置。對于重大的安全的突發事故要有預案。對于一些影響生產數量、質量的頑癥要能夠分析原因、采取對策。
經驗分享2-5 解決現場問題的七個步驟
第一步:把問題描述清楚
就像大夫給病人進行診斷一樣,首先要讓病人把各種癥狀說出來。要獲得足夠的描述信息,才不至于把問題弄錯了。比如疼痛、發燒、咳嗽、部位、發作間隔等信息。
第二步:厘清問題
一個現象背后可能有很多的成因。比如病人發燒,可能因為受寒,也可能因為病毒傳染引起。要把現場出現問題的原因分門別類區分開來。
第三步:尋找問題的真實原因
同一個現象與各種不同的原因常常交織在一起,這時就要針對現象羅列出各種可能的原因,關鍵是要抓出主要現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先從部位、區域、類別(水、電、氣、機械、控制等)下手,將可能的原因都列舉出來。再根據現場的經驗試著尋找不同的分類的原因。
第四步:追問五遍為什么
拿出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不斷地追問為什么,就會漸漸地找出事情本質的原因。連問五個為什么的方法,其特點就是就問題直接發問,回答也只需要就問題直接回答,回答的結果又成為下一個發問的問題。像這樣直接追問下去,連續五次就可以問出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
一個人騎單車摔了一跤(下坡路上)
為什么摔跤?(答:車速太快)
為什么車速太快?(答:剎不住車)
為什么剎不住車?(答:剎車失靈)
為什么剎車失靈?(答:軋皮架不動)
為什么軋皮架不動?(答:固定螺母掉了……真正原因找到了!)
第五步:采取對策
找到了原因就可以對癥下藥了,采取現場可行的措施以解決問題。由于分析的原因會有不同,就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也許相同的原因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解決。
第六步:評估對策成效
各種措施實施以后,效果到底如何?要用事實、數據說話。從解決問題的效果、便利性、經濟性綜合考量。
第七步:將方法標準化
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取得成效后,要把相關的流程、參數、工藝等條件固化下來,修改相應的文件,并固化下來,使成果得以鞏固。
2.杜絕問題再次發生
重大問題發生之后,不是簡單地讓責任人承認錯誤,而是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確保這類問題不會再次發生。相關責任部門接到《杜絕問題再次發生報告》(見表2-2)之后,應立即采取臨時對策,使不良現象處于受控狀態。然后認真查找產生不良的根本原因。針對這個根本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若干具體措施,逐條落實。最后,要將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標準化,也就是文件化,寫入規格書或作業指導書。做這些工作的同時,責任部門要認真地填寫再發防止報告書。并經上一級領導確認后,交給主管部門,這樣,才能保證這個重大問題不會再次發生。
表2-2 杜絕問題再次發生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