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希臘青銅時代晚期

  • 簡明希臘史
  • 陳燃
  • 7667字
  • 2019-01-17 10:45:10

邁錫尼人積極發展海上貿易

當克里特文明達到輝煌時,邁錫尼才剛剛成長起來。它逐漸成為克里特最好的貿易伙伴,也以克里特為師,發展起自己的王國模式。所以我們發現,邁錫尼的文化形式、社會體制都帶有米諾斯時期的味道,也難怪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情況下,伊文思一直認為,邁錫尼始終受米諾斯的霸權統治。

有個年輕小伙名叫多利亞斯,他欠了王宮太多東西。欠條上寫著:2200升大麥、526個橄欖、468桶酒、15頭公羊、2頭公牛、1頭母牛,還有1頭肥豬。我們先別急著同情他,因為那都是三千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們需要關心的是,邁錫尼人的賬本為何能流傳至今,我們該如何解讀。

邁錫尼人用的書寫材料一定不易保存,以至于在三萬平方米的遺址中,什么記錄都沒留下。而克諾索斯王宮中發現的泥板得益于意外的火災,因為泥板被大火燒制成了陶片。直到1939年,在希臘西南部派羅斯宮殿遺址又挖掘出六百多塊刻有線形文字B的泥板。19世紀50年代,這種文字終于被破解。很巧,這回又歸功于一位業余語言學家——英國的年輕建筑師文特里斯。他告訴我們,每一個優美的弧線符號都代表一個音節,共有六十多個符號,這可比二十六個字母的英語難得多。

隨著文字被解讀,邁錫尼文明的面貌進一步浮出水面,也證明了伊文思判斷的錯誤。早在公元前1500年,邁錫尼人已經統治了克里特島,他們早期使用的就是古希臘語,并根據古希臘語對線形文字A進行了改造。邁錫尼人就是希臘人。

而泥板本身的內容更體現了邁錫尼人的有趣和可愛。泥板不頒布詔令,也不涉及任何法律,卻用簡短的文字把經濟賬目記錄得不能再詳細。每一塊泥板都是邁錫尼人的賬本。他們知道一個叫萊昂的地方產多少麻布,一個名叫愛來克特朗的人有多少地產,甚至知道克里特有22051頭羊。某個村落雇用了2名護士,他們記下: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特扎羅先生有2頭公牛,他們記下:一頭叫格拉希,一頭叫布來奇……

透過這些包羅萬象、細致入微的條目記錄,我們看到了邁錫尼社會完備體制下的貿易發展。他們繼承了克里特文明的地理優勢和海上強權,積極發展海上貿易。島上很多富余的產品被遠銷各國,有地中海特產葡萄酒,手工藝人的陶器、紡織品、皮革制品。商人們往返于銷售地和貨源地之間,出口的同時,也進口一些貴重的原材料,如銅、錫、金、銀、象牙、琥珀等。國內優秀的手工藝人則將進口的材料加工成精美的奢侈品,再以高價出口國外。

而統治者享用的奢侈品,一般來自國家之間的友好禮贈。這不但促進了稀世珍寶的流通,也維系了地區的和平。一旦這種互惠模式被打破,就會激起某一方的不滿,甚至兵戈相見。

紡織業在這一時期尤為突出。國內飼養了很多羊,女工們主要從事剪羊毛、紡線、針織等工作。一大批能工巧匠和他們的紡織技能被記錄下來。

在邁錫尼眾多出口產品中,一種小瓶的芳香油很受歡迎。希臘生長著大量優質的橄欖樹,這芳香油便是橄欖油和香料的完美結合。要知道,油在古代的地位非同尋常。現代人多用橄欖油烹飪,但在古代它是上等的清潔用品。古希臘人沒有肥皂,他們想洗澡時就把橄欖油涂在身上,用金屬刮片把污垢和油一起刮下來。而用橄欖榨出的油氣味并不美妙,必須加入香料讓它更好聞。最好的香料來自非洲,可見邁錫尼人并不封閉。我們在整個地中海沿岸發現了大量邁錫尼時代的物品,邁錫尼人定居在小亞細亞、塞浦路斯、不列顛群島,向歐洲腹地滲透。

和克里特文明相同,邁錫尼也采用“資源再分配”模式。統治者把農、林、牧、副業產品集中起來,用以供應百姓,興修公共設施,建設軍隊,還得賑災。當國王的書吏也是一項精細嚴謹的工作,要記下每一件從貯藏區運進運出的物品,寫清它們的來路、去向和數量。而作坊區里,木匠、泥瓦匠、兵器匠、紡織工和香水制作人忙得不亦樂乎,空氣中飄散著各種有趣的氣味。

特洛伊之戰

人與神的第一次結合,發生在希臘英雄佩琉斯和仙女忒提斯身上。他們的婚禮邀請了眾多神明,酒席上觥籌交錯,大家都為這對新人祝福的時候,有一位表情陰沉的女神甩袖離去。原來,這就是因沒有收到請柬滿心不快的爭吵女神。她決定要讓當天的嘉賓們不歡而散,于是,在甩手而去的一刻,她從袖中擲出一個金蘋果。

她的用心不在金蘋果,而在蘋果上的一行小字:獻給最美麗的女人。

一場戰爭的爆發可能出于什么原因呢?城邦之間,無非利益與霸權。邁錫尼文明晚期發生的特洛伊戰爭,就是邁錫尼人與特洛伊人對海上貿易控制權的一場爭奪。而荷馬在《伊利亞特》中,則把這場戰爭歸因于女人的促狹、虛榮和美麗。

宴會上女神眾多,個個心高氣傲,尤其是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阿芙洛狄忒。她們為了“最美麗的女人”這個美稱爭執不下,請大家評判。而眾神知道,這三個女神誰都不好惹,便把這個難題丟給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帕里斯出生時,母親得到神諭,說她這個兒子將為特洛伊帶來滅頂之災,于是,帕里斯被遺棄山中。當三位女神飄飄然來到他面前時,他正在山坡上牧羊。為了得到金蘋果,三人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引誘帕里斯。赫拉說,我能給你取之不盡的財富和權力;雅典娜說,我能給你最高的智慧和軍事才能;阿芙洛狄忒走近一步,嘴角含笑,輕聲說,如果王子能助我得到這個金蘋果,我將送給你世間第一美女。帕里斯眼睛一亮,耳根一軟,毫不猶豫地把蘋果交給了愛神。

阿芙洛狄忒得意而歸,帕里斯卻得罪了赫拉和雅典娜,特洛伊的災難也自此埋下伏筆。

其后,帕里斯經過一番努力,回到特洛伊成為王子。愛神兌現了承諾,她唆使帕里斯前往斯巴達參加國王墨涅拉俄斯的酒宴。在酒宴上,帕里斯愛上了一位神一樣嫵媚動人的女子,荷馬稱她為“女人中閃光的佼佼者”,那正是“世間第一美女”海倫王后。

趁墨涅拉俄斯外出的幾日,帕里斯與海倫互生愛慕,都被愛情沖昏了頭腦。帕里斯劫奪了王宮財寶,與海倫私奔而去。

膽大的帕里斯激怒了墨涅拉俄斯。蒙羞的斯巴達國王立即向希臘各城邦發出請求,聯合討伐特洛伊。墨涅拉俄斯的哥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成功說服了最精明的希臘人奧德修斯和勇武的英雄阿喀琉斯加入討伐大軍。

各路英豪云起響應,大家推選阿伽門農為統帥,率十萬大軍、千艘戰艦,浩浩蕩蕩開赴特洛伊。

希臘聯軍士氣高漲,但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樣順利。他們擊敗了特洛伊的海上軍力,但由于不熟悉地形,在登陸時遭到了特洛伊的反攻。高大的城墻和復雜的防御設施保護了特洛伊人,希臘聯軍只好在城下的海灘上長期駐扎,這一對峙,就是十年。

十年中,阿喀琉斯因與專橫的阿伽門農發生沖突,一怒之下退出聯盟。阿喀琉斯的好朋友帕特克勞斯為了重振士氣,假扮阿喀琉斯出戰,不幸被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耳所殺。

悲痛的阿喀琉斯為了給摯友報仇,與阿伽門農和解,披掛上陣,要與赫克托耳決一死戰。赫克托耳預感不祥,但為了保護特洛伊,他毅然告別了妻兒,奔赴戰場。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為阿喀琉斯打造的鎧甲和盾牌讓他如虎添翼,占據上風。他追趕赫克托耳繞城三周,終于用矛刺穿了對方的喉嚨。阿喀琉斯本想把赫克托耳的尸體拋于荒野,特洛伊老國王看到兒子犧牲得悲慘,聲淚俱下地向阿喀琉斯求情,終于要回了兒子的尸體。

而阿喀琉斯在不久之后被太陽神阿波羅射中致命的腳踵,中毒身亡。

雙方各失去了一位英雄將領。就在戰爭要重陷僵局之際,機智的奧德修斯想出一條妙計。希臘聯軍竟然燒毀了自己的營帳,全部撤回戰艦,只在城外扔下一架碩大的木馬。特洛伊人以為自己終于大獲全勝,開城歡呼,并把木馬當作戰利品運回城中。

就在特洛伊人慶祝勝利那日的深夜,木馬發生了變化。希臘人從馬腹中爬出,偷偷打開城門,與城外的希臘聯軍里應外合,迅速展開了一場毀滅性的屠殺和掠奪。希臘人撤離之后,放了一把大火,曾經宏偉強盛的特洛伊城從此化為灰燼。

這便是帕里斯搶走海倫所付出的代價。但這已不再是“紅顏禍水”所能解釋的,而是城邦榮譽與個人榮譽的爭奪。

十年特洛伊之戰也間接導致了邁錫尼文明的終結。不過,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戰火紛飛之際,英雄輩出,英雄們的光輝為后人帶來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特洛伊城破之后,墨涅拉俄斯在混亂之中找到了海倫。他本想一劍將海倫殺死,但此時的海倫在阿芙洛狄忒的法力幫助下變得更為美麗。墨涅拉俄斯的憤怒平息了,他瞬間忘記了海倫的所有過失。海倫跟隨丈夫來到戰艦上,所有士兵都為她傾國傾城的美貌震驚,為這樣的美人,辛苦征戰十年也是值得的,沒有人傷害她或怪罪她。海倫也得到了墨涅拉俄斯的寬恕,夫妻二人和好如初。

考古學家謝里曼

謝里曼是一個狂熱而持久的荷馬迷。從孩提時代起,謝里曼就對《伊利亞特》格外癡迷,他一直不相信這只是部虛構的作品。沒有哪個孩子比謝里曼更執著了。長大后,他通過經商賺了一大筆錢,然后將自己所有的財富、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一場漫長的神話證實中。按照《荷馬史詩》的敘述,憑借驚人的直覺和堅定的信念,在小亞細亞西北角的山下,他果然發現了特洛伊城遺址!繼而為尋找阿伽門農的王國,他又發現了邁錫尼王陵!由此,希臘人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四百多年,邁錫尼文明的全貌在世人面前赫然呈現。

伊文思博士對克里特文明的發現,其實不只是源于小石塊的啟發。此前,德國業余考古人謝里曼曾來到克諾索斯遺址,因當時土地所有者的漫天索價而放棄挖掘。這成了謝里曼生前最大的遺憾,但他曾經的考古工作已經成為19世紀的傳奇故事。

遠遠望去,古老的邁錫尼城堡遺址威嚴地坐落在伯羅奔尼撒半島險峻的山巒上。克里特文明后期,海盜再度猖獗,為避免海上危機突發,警惕的邁錫尼人把城堡建在距大海十六公里以外。城堡被一些村落和農田環繞,以保障基礎生存。他們還為城堡修筑了高大堅固的城墻,石板巨大,據說最小的石板兩頭騾子也拉不動。后來的希臘人認為,那是獨眼巨人的杰作,所以把這些龐大牢固的城墻稱作獨眼巨人墻。這些城堡充分利用山體坡度建造,一旦有不速之客來襲,軍隊就可以從兩面有力夾擊。牢不可破的城堡高高在上,震懾著敵人,盡顯王者之威。

城堡的入口處屹立著著名的獅子門,高4米,寬3.5米。門柱由不規則的巨石壘砌而成,門楣砌成三角形,上面刻著兩只威風凜凜的雄獅。據專家估測,門楣大概有20噸之重。兩只獅子相對而立,前爪搭向中央,因年代久遠而形態模糊,甚至兩個獅頭都已遺失,但它們守衛城堡的宏偉氣勢依然不減當年。也許它們原本是向下俯瞰的姿勢,像城徽一樣大氣威嚴。

在獅子門后的山谷中,隱藏著邁錫尼城兩大陵墓圈,其一是圓頂墓,其二是豎井墓。

圓頂墓由巨大的石塊建成,形似蜂巢,所以也叫“蜂巢墓”。走入一段幾十米長的石頭墓道,經過一道青銅大門,一座圓形大廳便展現于眼前。石頭砌成的墻壁上,裝飾著青銅制造的圓花。大廳側面有逼仄的小路通向墓室。圓頂墓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克里特的墓穴風格,但比克里特的墓穴規模更大,拱頂高聳,室內肅穆。和克里特王宮一樣,這里也早被盜墓者洗劫一空。

豎井墓出現的時間早于圓頂墓。人們把死者埋在一個大深坑里,用石頭砌起豎井一般的墳墓,墓頂是雕刻勇士形像的石板,堆土成冢,樹碑為念。墓穴口直徑約30米,下面有石頭祭臺,周圍是“井”字通道。謝里曼認為,這里用來盛放犧牲的血,以供死者享用。每座豎井墓幾乎都葬有兩名以上的死者,他們身上各自覆蓋著黃金制品,可見墓穴主人的貴族地位。

在一座豎井墓中,謝里曼發現了一具男性干尸,臉上戴著一副純金面具。當他揭開面具時,驚奇地發現下面是一張完好的面孔。經過鑒定,死者在35歲左右,這與《荷馬史詩》中阿伽門農死亡的年齡恰好吻合。

因過于迷信《荷馬史詩》,這位堂·吉訶德式的考古學家認定,此人正是阿伽門農。隨后,謝里曼給希臘國王發了一封電報:我以無比激動的心情向陛下宣布,我發現了阿伽門農的安葬地!

然而,其后對黃金面具的鑒定讓謝里曼多少有些失落。這副純金面具的制造時間約為1550年,而傳說中的阿伽門農生活在13世紀,顯然在此處長眠的并非阿伽門農。但或許人們出于對英雄時代的向往和敬意,仍將面具以阿伽門農命名保留了下來。這是目前歐洲最早的肖像工藝,也被看作邁錫尼文明的最好證明。

謝里曼的錯誤并沒有降低他考古工作的實際價值。要知道,在他之前,很多專業的考古學家在尋找特洛伊的起點就放棄了,定式思維告訴他們,《荷馬史詩》只是個架空的神話。而謝里曼用畢生精力實現了兒時的夢想,無論在人們看來有多荒誕,他至少帶世人追溯出了瑰麗的愛琴文明。

荷馬時代的希臘

荷馬時代的希臘社會也有貧富之分,但是衡量的標準并不是錢。因為那時的希臘還沒有“錢”這個東西,財富是以物品衡量的。最常用的籌碼不是金屬,也不是紙制品,而是牛。金屬只是用來交易的媒介,鐵、銅或者金被當作商品交換的一種價值標準,57磅金塊稱為1塔倫。最常見的交易還是物物交換。

較邁錫尼時代倒退一步,人們拙于藝術,善于行動。他們不喜歡文縐縐的文學,認為那沒有大丈夫的豪氣。他們唯一的文學便是軍歌和史詩,但是他們對美麗寵愛有加。荷馬的希臘是一場美人夢,不用說女人嫵媚,連男人也英俊瀟灑,長發美髯。他們割下自己的頭發,放到朋友的火葬堆上燃燒,這是對朋友的最高敬意和獻禮。

想知道英雄時代的希臘人是如何過日子的嗎?為什么海倫貴為王后還去織毛毯?為什么奧德修斯午餐只吃烤乳豬?從《荷馬史詩》中,我們可以窺探到那時一些瑣細的生活圖景。

不像愛琴文明那樣流行裸露,荷馬時代的人們身上掛著一件四方形衣服,用別針固定,長及膝蓋。女人頭戴面紗,男人腰間圍布——他們開始意識到身體與尊嚴的聯系。男人腿部赤裸,女人則露出手臂。他們在室內通常赤足,只有外出時才會穿鞋。愛好裝扮的希臘人還喜歡佩戴珠寶,用玫瑰香油涂抹身體。

他們熱愛自己腳下的土地,尤其喜歡那剛剛耕過的暗色泥土的氣息。看著筆直的壟上,小麥被灌溉后綠油油地生長,人們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冬天,他們還筑起堤壩防止季節性水患。當《荷馬史詩》中說到“洪水泛濫奔騰,震塌了堤防,長列的土墩無法支撐,果實豐饒的果園院墻也擋不住洪水的突襲”時,勞作者的沮喪可想而知。

希臘半島山林茂密,很多野獸出沒其間,偶爾還會破壞莊稼。最初,人們是迫不得已去打獵,后來才變成一種生產方式,直到演變為現在的畜牧養殖。有能力養殖的人家通常都是富人,他們的牧場上有著千百頭的牛、羊、豬、馬。他們三餐食肉,大塊烤肉,早餐還會配上美酒。所以,奧德修斯午飯吃半只小豬,晚飯吃大豬的三分之一。窮人則吃谷物和魚,偶爾有蔬菜,聽起來也不錯,但和富人的確無法相比;窮人的酒也是濃度很低的摻水的酒。

那時的希臘人吃飯習慣也很特別。雖然他們不像雅典人那樣躺著,確實是坐在椅子上,但他們沒有大飯桌,而是貼著墻坐成一排,每兩人之間有張小桌子。餐具只有自己帶的刀,吃飯的時候用手直接抓取。

那時的人們沒有市場意識,無論店主還是手藝人,從不為同行競爭發愁,他們會很敬業地每天工作很久,但從容不迫。其實,他們更以自給自足為榮,幾乎每個家庭成員都會一點兒手工技術,自己做一把椅子、織一張毛毯、做一幅刺繡都是值得驕傲的事情。所以,奧德修斯要親自動手做馬鞍,他的妻子也一直忙著紡織。

《荷馬史詩》中的社會,普遍鄉村化,城市就是那些聚集在城堡周邊的村莊。有傳令官和信差負責地區間的通信,如果需要遠距離聯絡,就會在一個個山頭上傳遞煙火。他們所謂的奴隸也不過是從事家庭保姆之類的服務,被視為家庭成員之一,和主人有著深厚的感情。這一時期的社會因為比較原始,顯得古樸而可愛。

邁錫尼再受重創

邁錫尼文明輝煌了不過二百年。特洛伊之戰雖然取勝,但阿伽門農回國不久就被妻子毒死。國王駕崩,群龍無首,邁錫尼很快陷入混亂。國力被消耗殆盡,邁錫尼逐步走向衰落。

公元前1100年,邁錫尼城市變為狹小的村落,很多鄉鎮被夷為平地,變得荒蕪一片。希臘半島人口銳減,成千上萬的人背井離鄉,逃難到別處。曾經繁盛一時的文明,為何突然荒涼凋敝了呢?

僅是一個國王的死,也許不能導致一個文明的衰朽。很不幸,邁錫尼文明晚期內外交困,再也沒有力量重整旗鼓。先是在地中海發生了一場持久的大面積饑荒,莊稼顆粒無收,糧食緊缺,社會矛盾激化。地震頻發,氣候變化,更是雪上加霜。社會體制發生動搖,農業商業陷入癱瘓狀態。

此間,地中海上出現了一股“海上民族”的侵襲勢力,沿海各地動亂不已,西面的意大利、西西里以及其他毗鄰島嶼都受到沖擊。來自海上的劫掠者又封鎖了地中海東部的商業要道,很多原材料失去了進口渠道,產品的出口也遭到攔截。對外貿易的停滯讓產品更加匱乏,產業鏈被迫中斷,各國間的溝通交流受到影響。這些海上民族究竟是什么人,從哪里來,直到現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就在邁錫尼社會面臨全面崩塌的時刻,多利安人乘虛而入了。高大、圓頭、愛戰斗、不識字是多利安人的顯著特點。他們是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后裔,把自己的入侵稱為“重返家園”。他們從北部入侵伯羅奔尼撒半島,鏟除了各個城邦的統治階級,將剩余的人變為自己的奴隸。這些勝利者趾高氣揚地聲稱,本來可以和平地回到自己的故鄉,但遭到希臘人的抵抗,不得不訴諸武力。他們以野蠻戰勝文明,將一場血腥的征服說成了神圣的權力。

邁錫尼文明被鐵石心腸的多利安人摧毀了,但入侵者絲毫沒有愧疚。邁錫尼的建筑、手工、文字、藝術等就此失傳。多利安人重軍事,輕文化,希臘半島仿佛忽而倒退回沒有曙光的黑暗中。城市遭到毀壞之后,大多數人只能住在簡陋破敗的農村,那里到處是低矮的土坯房或茅草屋,食物常常難以果腹,生活十分艱難。社會秩序也并不和諧,人們走在路上要隨時配備武器防身,暴亂不斷,農業生產和海陸貿易各方面都受到阻礙。很多家庭顛沛流離,找不到一方能讓他們安定生活的土地。

考古學家把這段時期稱為“黑暗時代”。這不僅是因為文明的隕落,也是因為這段歷史無據可考,既沒有文字記錄,也沒發現任何能代表這一時代的標志性建筑。

詩人赫西俄德曾對這個時代表示悲嘆:繪畫藝術受到冷落,雕刻家僅僅滿足于雕像;陶藝也放棄了愛琴文明時期精致優雅的風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簡單原始的幾何圖案。

幾何陶器的標志性圖案是同心圓或半同心圓。希臘藝術家把筆固定在一個有鉸鏈的羅盤上,這樣畫出的圓弧就會非常精確。這大概就是圓規的最初形態吧。不過,黑暗時期的工匠的確沒有能力模仿邁錫尼時代的陶器形狀和裝飾風格,無論工藝和美感都遠遠遜色于后者。赫西俄德認為這種陶器毫無生氣,是文明的墮落。但此后,古希臘的陶器在幾百年間都保持著這一主要風格。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找到一些文化發展的痕跡。多利安人雖然毀掉了邁錫尼文明,但他們帶來了大量的鐵。他們是鐵器時代初期來到希臘的使者。鐵的制造比青銅復雜得多,所需的熔爐溫度也更高。海上貿易的凋敝中斷了青銅材料的進口,而人們在地中海東部發現了大量鐵礦,鐵器得以批量生產,希臘的鐵器制造得到新的發展。鐵制兵器更加堅硬,不易磨損。

在冶鐵技術方面,希臘要比近東地區先進得多。公元前11世紀,希臘工匠已經掌握熔化和加工鐵的技術。而巴勒斯坦到公元前10世紀末才以鐵代替青銅,埃及直到公元前9世紀才開始普遍使用鐵器,且僅限于王宮內使用。

詩人荷馬把這段時期的民間生活和神話傳說整理成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合稱《荷馬史詩》,這幾乎是關于這段時期的全部文獻了,所以,“黑暗時代”又被稱為“荷馬時代”;又因為《荷馬史詩》主要是對英雄人物的頌揚,所以這一時代也被稱為“英雄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村| 江城| 临安市| 沧州市| 尼木县| 麻城市| 司法| 如东县| 比如县| 澎湖县| 扶余县| 海阳市| 马龙县| 长宁区| 肥西县| 株洲市| 布拖县| 克什克腾旗| 贡嘎县| 观塘区| 合作市| 兰坪| 辽宁省| 峨眉山市| 灵石县| 塔河县| 鹿泉市| 花莲县| 崇文区| 九龙县| 屯昌县| 安仁县| 兰溪市| 抚顺县| 西贡区| 开封市| 栾城县| 佛学| 遵义县| 绥滨县|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