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希臘青銅時代早期

  • 簡明希臘史
  • 陳燃
  • 5420字
  • 2019-01-17 10:45:10

發現神秘建筑群

1893年的一天,在雅典的一家小商店里,考古學家伊文思博士出于好奇買下了一些小石塊。這些被希臘婦女當作護身符佩戴在身上的石塊,刻著一些沒人能夠解讀的文字。伊文思沒有想到,就是這些無人問津的小石塊,讓他揭開了一段古老文明的面紗。

七年后的春天,伊文思來到克里特島的克諾索斯城遺址,經過兩個多月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之下發現了神秘的建筑群,這就是驚動世界的克諾索斯王宮。

由于克里特島歷史上地震頻發,克諾索斯王宮經歷了多次修整。克里特島缺少金屬和大理石,王宮主要由石灰石和石膏建成,輔以木材做窗戶、屋頂和圓柱。整座王宮占地兩萬多平方米,圍繞一個矩形中心院落向四周延展,上下五層樓,共一千五百多個房間。

中心向東,是國王米諾斯的居住區。著名的雙面斧廳就在這里,因里面懸掛的雙面斧而得名,那也許是克里特宗教的一種象征。雙面斧廳分內外兩室,以折疊門扇相隔,冬暖夏涼。國王就住在雙面斧廳隔壁,寢宮壁畫上還畫著歡快游戲的海豚。

最讓人驚嘆的是王宮的衛浴設施,克里特人講究衛生和舒適的程度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其他民族。他們用石頭修成水道,把山上的流水和雨水積存下來,引入浴室和廁所,而且還有專門的“下水道”。下水管道用陶土制成,粗得可以裝進一個人,還有自動清除沉淀物的功能。房間里還有火爐,可供應熱水。克里特人大概就是最先每天在澡盆里泡熱水澡的民族。

王宮底層設有許多倉庫,里面擺滿了與人等高的陶缸,裝著無數的美酒、糧食和橄欖油。王公貴族平時當然享受著奢華的生活,不過,在饑荒災禍到來的緊急時刻,這些食物就會被發放給平民。倉庫地面由石板鋪成,石板下另有洞天——那里隱藏著王室神秘的寶庫。但伊文思只找到了少量黃金,因為寶庫早被人掠奪空了。

克里特人還留下了我們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劇院,能容納四五百人。但我們無法得知他們在劇院觀看的內容,從相關藝術作品推測,這里也許會表演歌舞或者斗牛。

連接各個廳堂房間的是寬闊的石頭階梯,交錯縱橫,四通八達,也很容易讓人迷路,一旦進去很難找到出口。古人認為,這座宮殿的設計師是當時的名匠代達羅斯,后來他的名字就被用來指代迷宮或字謎。

米諾斯國王曾獨霸愛琴海,手段強硬,精明干練。但在克里特藝術中,國王并不是不可一世、威嚴凜然的梟雄形象,而是優雅中透著高貴的氣質。在那幅著名的國王壁畫上,年輕的國王身材修長,神色愉悅而沉靜,和真人一般大小。他頭戴百合花冠,中央點綴著鳥禽翎羽,佩戴著紅藍相間的項圈和手鐲。克里特人崇尚自然,在國王畫像中并不展示權力,國王身邊沒有獅子老鷹,只有一叢叢清新可愛的花草,畫面以艷紅為底色,給陰暗的廳室帶來明亮疏朗的景致。

克里特畫家在泥灰未干的墻上落下彩筆,柔和的色彩便均勻地深入墻壁。他們讓冰冷的墻壁開出美麗的水仙、百合、郁金香,讓墻上生長出枝葉茂盛的綠樹,可愛的小動物在其間悠然呼吸。看了這些,你將不會再把盧梭當作發現大自然的第一人。

宏偉的宮殿,也不失對精致的追求。克里特人把花瓶、小陶器、小雕像等精致的裝飾品擺放在臥室或者客廳,還在墻壁的石灰石間畫上了花紋飾帶。他們的青銅臉盆、水罐和刀劍上裝飾著動植物圖案,甚至鑲嵌了稀有的象牙和寶石。他們將陶器應用于各個生活細節——餐具、燈座、儲物罐乃至神像。他們最完美的杰作被稱作蛋殼陶器,厚度僅有一毫米。

讓我們回到最初吸引伊文思的那些帶字的石塊上。在王宮中,的確發現了數千塊泥板,上面刻著不同時期的文字,其中一種圖形文字和小石塊上的相同,另外兩種曲線文字被伊文思分別命名為線形文字A和線形文字B。這些失傳的古老文字將在沉默中等待后人的一一破解。

克里特島的遠古文明

早期人類普遍認為,不僅人有靈魂,草木鳥獸也是有靈魂的,甚至無生命的日月山河都被人們奉為神明。克里特人也信仰萬物,認為世間充滿了善、惡兩種精靈,源于此,希臘神話中才存在那么多的山林精靈、水澤仙女。

假如你生活在三千多年前的克里特島,你一定明白,大街上托著果籃懷抱鮮花的婦女不是去參加宴會;吹著海螺唱著歌的隊伍也不是在表演大合唱;女祭司沒穿衣服,在樹下瘋狂地把果子搖落一地,她不是精神病人。他們費盡心思地折騰,不過是想呼喚神、取悅神,好求得一場大地的碩果豐收。

不過,克里特文明的突出特點是,對女性神靈的崇拜高于對男性神靈。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死亡是克里特人面對的最大威脅。在克里特人看來,女性的生育能力可以當作對死亡的彌補或克服,于是他們虔誠地崇拜女性神靈,把她當作萬物的母親。他們把女神形象塑造得非常豐滿,周圍伴有很多動植物,象征著女神的生殖能力。根據不同需要,女神呈現出不同面貌,有時是蛇、鳥、罌粟,有時是某種獸首人身的形象。

有位女神瑞亞在山洞中產下了神子宙斯。宙斯在克里特的地位僅次于他的母親,日后受到的重視不斷增加。泰勒斯說,水是萬物的本源。在克里特,水的確被珍視,而宙斯就是雨水的化身,滋養萬物,恩賜著克里特島的農田和果園。

克里特人有一套自己的宗教儀式,具體細節無法考證,但從出土壁畫來推測,程序比較煩瑣,包含禱告、犧牲、象征、儀式等內容。盡管島上沒有廟宇,但戶外的神圣之處都設有祭壇。

屆時,一位被認定為女神的人物將盛裝出場,她被抬在轎子上,接受人們的致敬。祭壇的桌子上陳列著祭酒、犧牲、神像和象征物,比如,盾象征披堅執銳的女神。雙面斧是必備的獻祭工具,它讓動物的鮮血更具神力。儀式通常是由女祭司主持,因為在祭祀隊伍中,女祭司的地位高于男祭司。祭祀場景中只能看到少數男性,都只是女神的配角而已,女性信徒也遠遠多于男性。

在王宮里,祭祀活動往往呈現為另一種形式——跳牛。你可以借助今天的跳馬來完成想象:跳牛者穿著緊身衣,身手矯捷,雙手迅速抓住牛角,一躍而起,在牛背上翻個跟頭,隨即雙足穩穩落地。也有人把這種活動理解為游戲競技。不管怎樣,這種驚險殘忍的活動竟能夠從古老文明流傳到現代社會,也許正好證明人性的野蠻本質從不曾改變。

既是海盜也是國王的米諾斯

克里特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它處于歐、亞、非三洲的交匯處,連接腓尼基與意大利、埃及與希臘,是名副其實的地中海貿易中心。克里特島有著愛琴海地區罕見的沃土平原,農產豐富,林木蓊郁。借著商業要道的便利,克里特人通過海運輸出自己的產品,又將外地商品引進島內,從中獲取了巨大的利潤。

有一個地方叫克里特,

位于深紅葡萄酒色的海中,

一片美麗富庶的土地,

四面環水,

島上的人多得數不清,

城市有九十個。

當荷馬人彈著豎琴唱出這段歌詞的時候,希臘人已經遺忘了這孕育出古希臘文明的克里特島,也忘了它曾以強大的海軍艦隊統治過自己腳下的土地。

克里特人還從埃及學來了造船技術,但他們造出的船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設計復雜而操作簡便,超過了以往地中海上的任何船只。他們按用途把船分為貨船和戰船。貨船船身寬大,甲板上設有堅固的倉房來裝載貨物,適合遠洋航行;戰船則輕裝上陣,在埃及式戰船的基礎上做了改進,以柏木為材料,船頭高高翹起,船尾設有強硬的沖角,以便防御敵人,并給予有力地回擊。

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克里特發達的海上貿易并非單純指今天世人眼里的貿易,他們獲得財富的方式還包括原始的野蠻掠奪。這在當時并不違背道德規范,相反,海上掠奪是許多海上國家的日常活動,甚至有的國家就以劫掠為生,比如被稱為“海盜民族”的腓尼基人。國王和海盜分別掌握著陸地和海上的統治權,相互依存。

從第一艘獨木船漂蕩在海上一直到19世紀,海盜們一直以正當的身份在地中海活躍著,海上劫掠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手段。在伊麗莎白時代,英國女王是海盜的最大頭目,她還對西班牙展開了公開的劫掠。同樣,法國、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北歐、北非沿岸一帶諸國都曾以國家的名義“大力發展”海盜事業。

克里特曾有一位兼具海盜與國王雙重身份的統治者,他就是神話傳說中的米諾斯。

米諾斯頭腦冷靜,意志頑強,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一手抓經濟,一手抓政治,水陸并進,把海盜事業和治國政績高效融合于一體。他要一手抓財富,一手抓江山,為此,他為自己的王國打造了一支專業化海軍艦隊。

米諾斯親自擔任海軍統帥,為軍隊制定了三條核心軍規。簡單地說,他的艦隊很不客氣,不讓其他海盜搶掠自己,也不讓他們搶掠別人,而只能是自己去搶掠別人。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海盜出身的米諾斯諳熟敵人的慣用伎倆,在海軍將領的培訓中,他詳細講解了海盜的目標鎖定、襲擊方案、搶奪分工等,剖析每一種攻擊手法,最后制定對策,一一破解。軍隊戰士也不辱使命,個個健壯勇武,意志頑強,只要是為了金錢和霸權,他們就不會顧惜自己的生命。如此高明的軍事指揮、精細的作戰準備,加上素質出眾的海軍,讓米諾斯的艦隊很快強大起來。

相比起米諾斯訓練有素的艦隊,地中海的其他海盜就脆弱多了,他們無組織無戰略,在一次次交鋒中被米諾斯殺得落花流水。經過長年征戰,希臘半島、埃及、小亞細亞都留下了米諾斯的威名。整片愛琴海幾乎都是他的領地,他還封自己的兒子們做了一些島嶼的總督。這個修昔底德所說的“第一個組建海軍的人”,也成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海上霸主。海盜猖獗混亂的時代過去了,米諾斯艦隊清除了克里特海上貿易發展的障礙,克里特文明也由此走向頂峰。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米諾斯”不是克里特國王的名字,而是對王的一種稱呼,正如埃及的“法老”一樣。這個解釋也未必不妥。但無論米諾斯如何強大,沒有優秀的繼承者,他的統治也只能興盛一時。米諾斯死后,克里特的軍事力量江河日下,海上貿易再度混亂。

隨后,克里特島又遭受了一次滅頂之災。距離克里特島不到一百公里的錫拉島突然火山噴發,煙柱直沖云霄,威力之大甚至波及萬里之外的北美洲。更可怕的是,火山噴發引起了海嘯,巨浪瞬間席卷了克里特島的一切。曾經繁榮絢爛的文明,就如同羅馬的龐貝古城一樣被掩埋了。

提修斯和阿里阿德涅

克里特文明為西方文明之濫觴,有關它的所有傳說都讓人浮想聯翩,也成為學者探索歷史的一張模糊的地圖。你一定聽說過金字塔附近的獅身人面像。作為古埃及人的圖騰,獅子是力量的象征,這座雕塑正是埃及法老的寫照。而位于愛琴海上的克里特島,也曾出現過半獸半人的藝術形象。在古希臘神話中,克里特島的國王是宙斯的私生子。關于克里特文明,有這樣一個傳說。

貴為天神的宙斯,偏偏總惹一身風流韻事。有一回,他愛上了腓尼基王國的公主歐羅巴。為了吸引歐羅巴,宙斯化身為一頭姿態優雅的白色公牛,趁著歐羅巴毫不設防,愉快地騎到牛背上的時候,馱著她徑直奔入大海。

歐羅巴一路驚慌失措,直到公牛帶她抵達克里特島,她才發現這竟然是天神宙斯。余暉倒映在海面上,清風吹動著歐羅巴飄逸的長裙時,英俊的宙斯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意。他們很快相愛了,歐羅巴還為宙斯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米諾斯,長大后的米諾斯就自然成了出生地克里特的國王。

米諾斯的伯父海神波塞冬曾讓他獻祭一頭牛,但米諾斯太愛那頭健美高貴的牛了,不舍得拿去獻祭,就私自供養起來。波塞冬原本就對宙斯不服氣,現在又受到侄子的怠慢,一怒之下,他施以法力,讓米諾斯的妻子愛上了那頭未被獻祭的公牛——也許他也想借機嘲弄弟弟宙斯和歐羅巴的愛情吧。但這回,公牛是真的公牛,不會變成神仙了。可憐的米諾斯王后生下了一個怪物,牛頭人身,被叫作米諾牛。

米諾斯追悔莫及,為了掩蓋家丑,他請來國內一流建筑師,下令要修一座復雜龐大的迷宮,將米諾牛永遠囚禁在迷宮深處。建筑師干得很棒,把迷宮設計得交錯復雜,人一旦進去就別想再出來。

怪物有個讓人厭惡又恐懼的特點:它不吃草,只吃童男童女。米諾斯當然不能坑害自己的黎民百姓。當時,雅典不堪克里特的挑戰,俯首稱臣,米諾斯就要求雅典每年送來七對童男童女作為米諾牛的美餐。

雅典人苦不堪言,哀聲一片。國王愛琴也無能為力,只好讓有孩子的人家抓鬮,年復一年地眼睜睜看著不幸的青少年去送死。終于有一回,有人自告奮勇當貢品前往克里特,還聲稱要殺掉怪物,為雅典除害。國王一看,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小兒子提修斯。國王擔心兒子此去兇多吉少,但又為他的勇敢擔當感到欣慰。提修斯臨行和父親約定:如果歸來的船上掛起白帆,就說明順利凱旋;如果掛了黑帆,那就是自己已經不在了。

愛琴忍痛和小兒子道別,看著船開出海,淚濕衣衫。

朝貢的隊伍登上克里特島時,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涅對提修斯一見鐘情。她也不希望自己心愛的人被怪物吃掉,就偷偷送給提修斯一把寶劍和一個線球。提修斯帶著這兩樣東西和獻祭隊伍進入迷宮。找到米諾牛之后,提修斯拔出寶劍,向牛頭奮力砍去,怪物慘叫一聲就倒地不動了。聰明的提修斯利用線球的標記原路返回,帶領孩子們輕而易舉地離開了迷宮。

為了防止克里特人追趕,他們鑿穿了克里特所有船只的船底,在公主阿里阿德涅的幫助下,他們逃出了克里特。

但故事總會留有遺憾。有人說,公主沒有和提修斯一起走;還有人說,公主在去往雅典的路上暴病而亡了。總之,提修斯悲痛萬分,以至于忘記了和父親的約定——他沒有掛上宣告勝利的白帆。老國王遠遠地眺望,當看到天邊出現一片小小的黑帆時,再也忍不住失去愛子的痛苦。他滿臉淚水,一步步走向海水深處,絕望地自殺了。

人們欽佩提修斯的英勇,同時也因國王的離去而悲傷,為了紀念國王,就將那片海命名為愛琴海。

你也許為這個悲劇結局感到失落,英雄的命運為何總不能完滿,就像阿喀琉斯注定要帶著腳踵的“死穴”。不過,他們的故事并沒有因為缺憾而減損魅力,反而流傳得更為久遠。正是這些缺憾使得神人英雄們不再完美無缺、高高在上,而是和我們的心靈情感緊密相連。因為神話終究源于現實世界,既是我們凡人的寫照,也是當時社會狀態的反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佛冈县| 嘉义市| 台北县| 康保县| 修武县| 东安县| 清水县| 尉犁县| 金塔县| 滦南县| 达拉特旗| 海门市| 延吉市| 怀宁县| 临海市| 林口县| 怀宁县| 苏尼特左旗| 古蔺县| 璧山县| 景德镇市| 漳平市| 偏关县| 潞城市| 马边| 江达县| 泸溪县| 综艺| 定日县| 武城县| 石家庄市| 福贡县| 潢川县| 偏关县| 江永县| 富川| 郴州市| 赤城县| 兴文县| 环江|